「送王船儀式與海洋文化遺產保護」研討會在福建泉州召開

2020-12-23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泉州12月22日電 (孫虹 吳冠標)「送王船儀式與海洋文化遺產保護」專題學術研討會22日在位於福建泉州的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召開,50餘名專家學者深入調查和研究「王爺」信俗及「送王船」儀式這一重要的海洋文化遺產。

「王爺」信俗起源於閩南沿海,是至今仍盛行在閩臺地區以及南洋華僑華人社會中的重要綜合性信俗,其標誌性儀式便是「送王船」。2020年12月17日,中馬兩國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送王船』不僅承載著海外華僑華人的鄉情,更見證了『海絲』文化的傳承。」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長、研究員鄭筱筠表示,「送王船」儀式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尊重生命的理念,為推動包容性社會發展提供了豐富的文化對話資源,也是中華文化在「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傳播與交融的生動例證。

據了解,王爺信仰亦是兩岸重要文化交流內容之一。到了近現代,「送王船」的習俗和形式已發生變化。作為臺灣眾多王爺宮廟的香緣祖廟,位於泉州的泉郡富美宮於2019年贈與臺中玉旨奉天宮、臺南南廠敬威良安堂各一艘木王船模型。此舉順應時代發展又不失民俗本真,大大節省了制王船的成本和精力,得到多方認可與讚揚。

泉郡富美宮董事長陳淑賢介紹,富美宮被譽為閩南和臺灣的「王爺總館」。如今,分靈臺灣以及馬來西亞、新加坡的宮廟有2000多座,多年來海外信眾組團到泉郡富美宮謁祖數千次,已形成獨特的文化景觀。

據悉,本次學術研討會系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第四屆民間信仰研究高端論壇」的年度專題論壇。其間,專家學者們還針對王爺信俗與「海上絲綢之路」、王爺信俗與閩臺地方文化、王爺信俗與東南亞華人社會等主題各抒己見,助力「送王船」保護和傳承工作。(完)

相關焦點

  • 「送王船儀式與海洋文化遺產保護」專題學術研討會在泉州順利召開
    「送王船儀式與海洋文化遺產保護」專題學術研討在泉州召開。該項目由國家文化和旅遊部牽頭組織,福建省文旅廳協調推進落實申報工作,申報文本包括福建泉州、廈門、漳州三地的多個代表性社區及群體。以此為契機,「送王船儀式與海洋文化遺產保護」專題學術研討會於12月21—23日在福建泉州隆重召開。
  • 「送王船儀式與海洋文化遺產保護」研討會在泉州舉行
    昨日,「送王船儀式與海洋文化遺產保護」專題學術研討會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舉行,中國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長鄭筱筠研究員在開幕式上如是說。研討 專家學者在泉暢談送王船民俗17日晚,中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項目,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送王船儀式與海洋文化遺產保護」專題學術研討會召開
    早報訊 (記者張素萍 文/圖)為深入調查和研究王爺信仰及其送王船儀式,保護這一極其重要的海洋文化遺產,昨日,「送王船儀式與海洋文化遺產保護」專題學術研討會在泉州舉行,省內外宗教民俗領域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縱論「送王船」儀式及其背後王爺信俗的文化內涵。
  • 承載華人鄉情、見證海絲文化 專家學者研究送王船保護傳承
    「送王船儀式與海洋文化遺產保護」專題學術研討會12月22日在位於福建泉州的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召開,50餘名專家學者深入調查和研究「王爺」信俗及「送王船」儀式這一重要的海洋文化遺產。中新社報導,「王爺」信俗起源於閩南沿海,是至今仍盛行在閩臺地區以及南洋華僑華人社會中的重要綜合性信俗,其標誌性儀式便是「送王船」。2020年12月17日,中馬兩國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新聞】「太極拳」「送王船」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第15屆常會於2020年12月14日至19日在線上召開。
  • ...送王船」申遺成功 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總數位居第一
    | 字號:A+ | A- 12月17日晚,在牙買加金斯敦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會議宣布,將「太極拳」和「送王船」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第15屆常會於2020年12月14日至19日在線上召開。本屆常會共評審57個國家申報的50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以下簡稱「送王船」)兩個項目,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送王船成功申遺!145秒了解什麼是「送王船」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十五屆常會,投票決定將中國和馬來西亞聯合提名的送王船,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是中國第一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聯合申遺成功的項目。你了解送王船嗎?
  • 「太極拳」「送王船」申遺成功 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總數位居...
    12月17日晚,在牙買加金斯敦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會議宣布,將「太極拳」和「送王船」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第15屆常會於2020年12月14日至19日在線上召開。
  • 中馬「送王船」聯合申遺成功暨閩南海洋歷史文化論壇開幕式在廈門...
    12月22日,中馬「送王船」聯合申遺成功暨閩南海洋歷史文化論壇開幕式、第152屆同安區呂厝「送王船」文化節在廈門市同安區呂厝社區舉行,馬來西亞馬六甲申遺方通過視頻連線對「送王船」申遺成功表示祝賀,稱將以此為契機,共同傳承和發展中馬兩國的共同文化遺產。「送王船」是廣泛流傳於我國閩南地區和馬來西亞馬六甲沿海地區禳災祈安的民俗活動。
  • 中馬「送王船」聯合申遺成功:歷史記憶 共同遺產
    對於「送王船」申遺的成功,廈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專家組組長、閩南文化研究會原會長陳耕18日受訪時向中新社記者表示,這將為廈門和馬六甲兩個旅遊城市帶來契機。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由中國與馬來西亞聯合報送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簡稱「送王船」),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中馬「送王船」和新加坡「小販文化」成功申遺背後的文化遺產解說
    近日,兩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項目吸引了公眾的視線;一是中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另一個是新加坡的「小販文化」。「送王船」是馬來西亞首次與其他國家一起聯合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早在2012年被列為馬來西亞國家文化遺產,也是該國繼瑪蓉舞、冬當沙央、馬來武術以及今年同印尼聯合申請的馬來班頓後的第5個聯合國教科文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顯示,送王船是廣泛流傳於我國閩南地區和馬來西亞馬六甲沿海地區禳災祈安的民俗活動。自15至17世紀形成以來,隨著「下南洋」和海上貿易,逐步從我國閩南地區傳播到東南亞地區。
  • 「太極拳」和「送王船」申遺成功_中國網
    【太極拳和送王船申遺成功】記者從文化和旅遊部獲悉,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兩個項目,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太極拳」「送王船」申遺成功中國非遺總數居世界第一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潘志賢 實習生 嶽甜甜)12月17日晚,在牙買加金斯敦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會議宣布,將「太極拳」和「送王船」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太極拳」「送王船」申遺成功,我國非遺數量居世界第一
    本屆常會共評審57個國家申報的50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以下簡稱「送王船」)兩個項目,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送王船」申遺成功 14個傳習點福建漳州佔其一
    漳州開發區「送王船」民俗文化活動。 邱建華 攝中新網漳州12月18日電 12月17日20時40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宣布中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項目(以下簡稱「送王船」),正式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其中,漳州開發區石坑社區保泉宮「送王船」就是此次申遺的14個傳習點之一。
  • 「太極拳」「送王船」申遺成功 中國非遺項目數世界第一!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第15屆常會於2020年12月14日至19日在線上召開。本屆常會共評審57個國家申報的50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 深藏於閩南的「送王船」,是怎樣一種盛況?
    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以下簡稱「送王船」)兩個項目,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至此,我國共有42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冊),居世界第一。
  • 太極拳、送王船成功申遺 中國非遺項目數世界第一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第15屆常會於2020年12月14日至19日在線上召開。本屆常會共評審57個國家申報的50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以下簡稱「送王船」)兩個項目,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至此,我國共有42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冊),居世界第一。太極拳愛好者正在打太極。
  • 太極拳、送王船申遺成功 中國總數居首
    新華社北京12月17日電(記者周瑋)記者從文化和旅遊部獲悉,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兩個項目,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太極拳、送王船成功申遺,我國人類非遺數量居世界第一
    科技日報記者 唐婷記者17日從文化和旅遊部獲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第15屆常會於12月14日至19日在線上召開。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以下簡稱「送王船」)兩個項目,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至此,我國共有42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冊),居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