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新聞訊「文化是內容,旅遊是載體,科技是手段,『文化+旅遊+科技』的新模式正在重構文旅產業鏈。」1月12日,由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江蘇省旅遊協會、華僑城華東投資有限公司主辦的2021荔枝·「文旅+」新業態發展高峰對話在南京舉辦,活動後揚州華僑城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莊志亮接受荔枝新聞專訪,暢談智慧文旅背後的「文旅智慧」。
「詩與遠方是人們共同的精神家園,也是文旅融合的直接生產力和創造力。依託數位技術,採集、分析旅遊市場需求,根據其需求及其變化進行文旅業態更新與服務升級,從而把握人及其生活的溫度,是實現文旅產業高品質發展的突破口。」在莊志亮看來,文旅智慧化首先需要解決數據連結背後深層次的情感和精神連結,再考慮技術與文化之間的雙向賦能。「很多人總覺得智慧文旅的本質就是科技,卻忽略了科技更要以人為本,是人的智慧。」
那麼,文旅企業如何以客戶為中心,實現數位化高質量發展?莊志亮認為,單純依靠搭建場景,被動等待消費者已過時,有效的方式是走到消費者當中,搭建適合他們的場景。「以華僑城為例,首先是圍繞揚州運河文化構建了一套IP體系,確定了其旅遊目的地的獨特性和吸引力;其次是大量引入高科技與文化藝術的結合來形成技術軸;最後則是將多元業態組成產業聚集群。」
在揚州,遊客僅憑一部手機,就可以快速切入吃、住、行、遊、購、娛全程服務,不用事前焦頭爛額找攻略,不用為路痴而手忙腳亂,無需擠在景區看人頭;管理者也可以通過智慧旅遊平臺,全面加快旅遊公共信息服務、旅遊產業運行管理、旅遊市場營銷推廣和智慧旅遊政策支持體系建設,實現旅遊產業的科學管理、精準營銷、優質服務和舒適體驗。
隨著數位化建設的不斷深入,5G、VR/AR、AI等技術和水、電、路一樣,成為景區必備的基礎設施之一,賦予文旅產業及文旅產品諸多可能。「一方面破解時間空間局限,發展文旅產業新業態;另一方面,通過線上線下融合打造沉浸式旅遊消費模式。通過數位技術賦能,觀眾或遊客不再置身事外,而是如同演員般,融入舞臺和情境中,成為一部分。」
「科技技術賦能文旅不是單純的功能軟體支持,也不是商業模式創新,它實際上是一種思維方式,為文旅的未來帶來更多的可能。」在文旅與科技跨界融合的過程中,需要挖掘文化內涵,結合最新科技,呈現出嶄新的旅遊體驗方式。「旅遊作為文化的載體,通過萃取文化IP等形式承載、表達、創造文化,將使旅遊體驗底蘊更為深厚、引人入勝。」莊志亮舉例說,英國的「哈利波特」「唐頓莊園」、美國的「迪士尼」等都是「文化+旅遊+科技」融合的優秀案例。「國外的智慧文旅是創新一個新的世界,而我們所擁有的傳統文化本身就是最好的世界。」
在我國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傳統文化作為一個民族的精神家園和根基,如今不只是駐足於高牆之內等待世人去朝拜,而是主動地藉助科技創新的手段表達,打造中國特色文化IP。「華僑城打造的夢幻之城通過應用互動投影、VR/AR、高清LED顯示、全息、多媒體盒子等高科技手段,構建沉浸式、情境化、探秘主題的行進式體驗場景,將揚州文化村落、濱水長廊,隋唐文化綜合體、隋唐主題會所、隋唐樂園等覆蓋其中,再現『運河文化』實現了跨越時空的場景沉浸,更向無數遊客展開了一套完美的古揚州文化長廊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