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大爆炸後,在10的負33次方秒內,宇宙膨脹了33個數量級!

2020-12-26 騰訊網

在宇宙大爆炸後大約38萬年,也就是大約138億年前,物質(主要是氫)冷卻到足以形成中性原子,光能夠自由穿越太空。這種光,即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R),從天空的各個方向射向我們,除了亮度僅為十萬分之幾的微弱漣漪和顛簸,這是星系等未來結構的種子。天文學家推測,這些漣漪還包含了最初膨脹爆發的痕跡,即所謂的暴脹。

在短短10的負33次方秒內將宇宙膨脹了33個數量級,宇宙漣漪捲曲的方式,應該隱約呈現出關於膨脹的線索,這一效應預計將比漣漪本身微弱一百倍。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學中心的天文學家和在南極工作的同事們,一直在努力尋找這種捲曲的證據,即「B型偏振」,其研究成果發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

這種微小效應的痕跡不僅難以測量,它們可能會被不相關的現象所掩蓋,這些現象可能會混淆甚至掩蓋它。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學中心天文學家託尼·斯塔克是大型南極望遠鏡(SPT)聯盟的成員,該聯盟一直在研究遙遠宇宙中微波波長的星系和星系團。個別宇宙源通常由活躍的超大質量黑洞核和從其周圍區域噴出的帶電粒子輻射所主導,或者由輻射來自熱塵埃的恆星形成所主導。

發射也可能是偏振的,可能會使CMBR B模式輻射信號的肯定識別複雜化。SPT團隊使用一種新的分析方法。研究了他們在500平方度的天空中發現的大約4000個物體的所有毫米發射源的綜合偏振強度。研究得出結論,對研究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研究人員來說是個好消息,銀河系外前景效應應該比任何預期的B模式信號都要小,至少在廣泛的空間尺度上是這樣。

博科園|研究/來自: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學中心

參考期刊《皇家天文學會月刊》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關注【博科園】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

相關焦點

  • 宇宙大爆炸才出現的空間,那宇宙大爆炸之前有沒有空間?
    現代的宇宙學框架,主要由兩個學說來搭建,一個是大爆炸宇宙論,另一個是暴脹宇宙學說。大爆炸宇宙論說起大爆炸理論,肯定有人會說,這麼久的事情,誰能知道的,都是瞎猜。那麼到底是不是猜出來的呢?讓我們了解一下大爆炸宇宙論的前世今生。
  • 宇宙在膨脹,人們是怎麼發現的?|宇宙學漫談
    現代大規模星系巡天顯示,在數百個Mpc(pc是秒差距,距離單位,1pc=3.26光年,1Mpc=106pc(註:文中斜體表示上標,這裡指10的6次方))的大尺度上,宇宙確實是可以看作整體均勻、各向同性的。
  • 宇宙終極謎題之一:發生大爆炸前,它原本有多大?
    喬·密斯卡岱想了解這些問題:關於宇宙膨脹結束後宇宙的大小,我讀過非常不同的解釋。一種說法是它大約是0.77釐米,另一種說法是它大約是足球大小,而還有一種說法是它比可觀測宇宙還要大。那麼到底是哪一個,還是介於它們之間呢?
  • 《周易.屯》丨六四乘馬班如/宇宙大爆炸
    在微波背景輻射的觀測中,宇宙學原理已經證明10^(-5)這個量級是正確的,而宇宙在大尺度上觀測到的均勻性只有10%。(乾,群龍無首)按照大爆炸宇宙理論,早期的宇宙是由大量微粒組成的均勻氣體,其溫度非常高,密度非常大,並且以非常大的速度膨脹。在熱平衡時,這些氣體具有均勻的溫度。
  • 宇宙大爆炸之前有什麼?大爆炸之前,是另一個宇宙
    彭羅斯認為,我們目前所處的這個宇宙可能只是無休無止不斷重複出現消亡的循環宇宙中最新的一個而已。 宇宙大爆炸理論認為現存宇宙是由一個緻密熾熱的奇點於137億年前一次大爆炸後膨脹形成的。 那宇宙之前是什麼呢?
  • 宇宙是否是無窮大的?如何向懷疑論者解釋這個事實?
    如果你相信宇宙是無限大的,你能真的理解10000000…(10的10的100次方的次方)光年僅僅只有整個宇宙直徑的0.00000001%嗎?你真的不覺得這裡有問題嗎? 一個石塊很小,可以放在我的手掌中。
  • 宇宙的最終歸宿是什麼?將歸於冰冷,還是歸於火熱?
    按照現代宇宙學知識,大爆炸後,「宇宙球堆」就像受撞擊而散開。但無論是常識、還是傳統模型,這堆球散開的速度會越來越慢——因為受到臺面的阻力。同樣,星系間則有引力。 這是「宇宙減速膨脹」理論描述的世界。但今年獲獎的發現顛覆了它:球居然越滾越快了。 1998年,兩個研究團隊公布類似發現:宇宙在加速膨脹。
  • 宇宙膨脹速度中的秘密,你知道多少?
    也許,在上個時代裡關於宇宙的最重大的發現出現在二十世紀末。我們發現了一個最令人不安的宇宙真理:隨著時間的流逝,那些遙遠的星系們不僅離我們越來越遠,甚至還在加速離開。宇宙加速膨脹現象是宇宙中最奇異且最難解釋的現象之一。而發現這一現象的「超新星宇宙學計劃」項目研究小組和「高紅移超新星搜索隊」項目研究小組獲得了2011年的諾得貝爾物理學獎。
  • 宇宙膨脹如何擠走了外太空中的物質?
    氫原子之間的引力 圖源:guokr宇宙大爆炸之後,宇宙中就充滿了幾乎均勻的氫和氦。數十億年來,引力促使大部分氣體原子變為恆星。在恆星的核爐內部,氫和氦被融合形成重鐵元素。較大的恆星最終在爆炸性超新星中死亡,後者產生了所有比鐵重的自然存在的元素,並將這些較重的元素噴入太空。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較重的元素在重力作用下凝結成小塊雲朵和巖石。
  • 138億歲的宇宙,可觀測直徑930億光年,這與光速極限原則矛盾嗎?
    不要老幻想著宇宙大爆炸之前是個什麼樣子,這是一個無解的問題,因為人類目前只能夠解釋三維空間的問題。簡單的說所謂三維空間就是有長寬高三個維度以及一維時間軸的世界,綜合起來就叫四維時空。迄今為止,人類的所有理論都是認識和解釋四維時空事物的,超出了這個時空,人類就無法認識,因此宇宙大爆炸起始於奇點,人類的認識就到那個奇點為止。
  • 宇宙大爆炸產生現在的宇宙,是猜想還是真有科學依據?
    早期膨脹宇宙發現1922年,一位名叫亞歷山大·弗裡德曼(AlexanderFriedman)的俄羅斯宇宙學家和數學家發現,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場方程的解導致宇宙膨脹。作為靜態,永恆宇宙的信奉者,愛因斯坦在他的方程式中增加了宇宙常數,以「糾正」這種「錯誤」,從而消除了膨脹。後來愛因斯坦稱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錯誤。
  • 三千大千世界(多重宇宙)
    ,叫做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叫做大千世界須彌山即銀河系的中心一大千世界即一宇宙無量世界即宇宙之外有無量個宇宙這種宇宙觀與現代物理中的多重宇宙頗為相似02,這一視角的轉變,其意義不亞於顛覆地球中心說的觀點03根據暴漲理論,空間裡均勻地裝著巨量的能源,這些能量使得空間急速膨脹能量在各處釋放,這是宇宙級別的能量釋放能量釋放後,迅速轉化成粒子形態的微小物質這一過程即是宇宙的誕生
  • 是什麼引起了宇宙大爆炸?天文學家的回答讓我們感到意外
    比利時羅馬天主牧師喬治·勒邁特最早提出這一觀點時,天文學家埃德溫·哈伯於1924年發現星系正在不斷分離,意味著宇宙在不斷膨脹,這與愛因斯坦的宇宙靜止論相反。宇宙從奇點膨脹。在整個場景中,喬治斯意識到,在某個時候,宇宙要小得多,因此,它隨後的膨脹可以追溯到一個單一的點,從這個點上看,宇宙爆炸了。大約140億年前,宇宙中所有的質量都集中在這個單一的點上。
  • 宇宙中存在另一個你嗎?——關於平行宇宙的幾點設想
    2)在膨脹結束的地方有不同的宇宙「口袋」。大爆炸可能是我們所知的「我們的」宇宙的開端,但不可能(也不準確)向後推斷出一個任意熱的、稠密的狀態。相反,我們知道(從宇宙微波背景)宇宙在大爆炸時達到的最高溫度不超過10^3 K。目前看來這是一個很大的數字,但是它的高溫熱還未到達到普朗克尺度,一個奇點,或者導致我們所知道的物理定律失效。
  • 宇宙在發生大爆炸之前存在什麼?
    GeorgesLematre)於1927年發表了一篇論文,該論文提出宇宙起初是一個奇點,而宇宙大爆炸則導致了它的膨脹。按照這種邏輯,本文的標題從根本上是有缺陷的,時間是因為原始奇點向其當前的大小和形狀膨脹而形成。這就是答案嗎?相去甚遠。這是一個永遠也找不到答案的宇宙學難題。
  • 宇宙是大爆炸形成的,那麼大爆炸之前,世界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
    宇宙是大爆炸形成的,那麼大爆炸之前,世界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星辰大海,無邊的宇宙一直以來就是無數科學家所探求的極致。對於宇宙,有著太多太多的未解之謎。比如宇宙的形成,宇宙的膨脹以及宇宙的終結。《大爆炸理論》最初是由比利時著名天文學家勒梅特所提出的,他認為宇宙在爆炸之初本是一片混沌,物質都是以光子、電子、中微子等粒子存在。宇宙經過大爆炸後,就開始向外膨脹,導致這些密度極大的粒子向外擴散。隨著溫度的降低,這些粒子慢慢地形成原子、原子核和分子,然後才組成各種各樣的物質,它們在萬有引力的作用下,形成一顆顆恆星。
  • 世界是怎麼來的-宇宙大爆炸理論與宇宙起源
    它引發了宇宙大爆炸理論的研究。 為什麼會有「都卜勒效應」呢?都卜勒解釋說聲音實際上是一系列的聲波,它是通過空氣來傳播的。聲波在聲源趨近時被壓縮,音調相應地升高;相反,隨著聲波舒展遠去,音調也隨之降低。都卜勒證實,光波也存在「都卜勒效應」。當光源與觀測者反方向運動,光源的光波發生譜線紅移,波長變長;相反,當光源向著觀測者運動時,譜線就向紫端位移,光波也隨之變短。
  • 宇宙一直在膨脹,說明外面還有空間,那宇宙之外到底是什麼?
    按照我們關於宇宙的常識來說,宇宙是在138.2億年前的一場大爆炸當中誕生的,而目前我們人類可觀測宇宙也達到了930億光年,而可觀測宇宙的說法是指在理論上面,我們人類可以在930億光年的範圍之內,看到的星系、星系團等等物質結構,而根據宇宙膨脹的原理,目前宇宙依舊在以超高的速度膨脹,而宇宙既然能夠繼續處於膨脹當中,那基本上就可以說明在宇宙之外可能還存在宇宙
  • 宇宙一直膨脹,難道宇宙之外還存在其他空間?人類能否走出去?
    科技的幫助下,人類順利走出地球,當人類看到地球之外的世界,才意識到,原來宇宙是如此浩瀚精彩,這加快了人類對宇宙探索,人類依靠著自身科技,加上對宇宙的事物充滿好奇心,所以才能在短時間內突破自己,成為地球高智慧生物,並且在很短的時間內實現了科技飛躍,人類還沒有走出地球的時候,對於宇宙中的事情我們只能嚮往
  • 宇宙中最高的溫度是多少?最低溫度是多少度?
    宇宙中不會再有比它更低的溫度了,但也永遠達不到「絕對零度」,只能無限接近。2018年5月,NASA的物理學家團隊利用Space X獵鷹號火箭將他們的冷原子實驗室(CAL)送上了國際空間站。該星雲溫度可達零下272℃,比絕對零度僅高1.15℃,是已知的一個溫度低於背景輻射的天體,也是已知的宇宙中最冷的地方。「布莫讓星雲」是由從一顆恆星的核心逸流出的氣體形成的,氣體向外流出的速度是164公裡/秒,並且在進入太空之後很快速的膨脹。這種膨脹是造成它溫度下降的主要原因(絕熱膨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