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秋季,市場上最暢銷的水果一定有冬棗的一席之地,畢竟每年都只有這個季節才吃得到冬棗。記得第一次吃冬棗的時候,著實被它那脆甜的口感驚豔了一下,顛覆了筆者對於棗的認識,從此之後每年都會買來吃。以前的冬棗都挺貴的,十幾塊錢一斤,這兩年不知道為什麼,冬棗的價格便宜不少。
對於果農來說,冬棗是一家人的經濟來源,以前冬棗行情好的時候,根本就不愁賣。但是今年山東霑化的冬棗卻遭遇了無路可銷的情況,根據當地新聞,這些天霑化還有幾千萬斤冬棗滯銷,很多果農家裡都有幾萬斤的棗賣不出去,每個村鎮加起來每天有幾千斤的棗爛掉,果農心急如焚。
山東霑化冬棗是非常知名的冬棗,和陝西大荔冬棗的名氣不相上下。為何這麼好棗今年會滯銷呢?據悉,近些年來冬棗的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產能過剩,市場消化不了這麼多的冬棗。
而且除了傳統的冬棗產區,北方各地都有種植冬棗的農戶,如果大家留意的話,會發現今年的冬棗比以往上市的時間要早很多,那是因為河南、陝西等地的大棚冬棗成熟得早,已經在市場上銷售了一輪。
而霑化冬棗成熟得晚,十一過後才開始採摘,失去了先機,價格也被壓製得很慘,賣不出高價。
果農們的冬棗都是從樹上一顆顆摘下來的,果園都得僱人採摘。現在市場上的人工費很貴,僱人採摘一天的工錢要150元一天,而冬棗的銷售價卻很低,品級好的冬棗只賣2塊5毛一斤,果商還拼命壓價。
果商們以各種理由來壓價,棗子太紅了,棗子太小了,棗子太大了等都是壓價的理由。有些果農捨不得賤賣,強撐一兩天後還是低價賣了。果農太苦了,辛辛苦苦種一年棗,也許連工錢都掙不回來。
能賣掉的還算好的,更多的果農每天守著家裡的冬棗,眼睜睜看著這些棗爛掉,心裡別提多難受了。為了保住一部分冬棗,每天還要將快爛掉的棗撿出來扔掉,外面都不知道扔了多少爛棗了。
還有一部分果農因為請不起工人,還有大量的冬棗掛在樹上沒有摘,再過個幾天,沒摘的冬棗也要爛了。棗是好棗,可是如今的市場不像以前,收購商一來,賣掉就完事。現在冬棗市場的競爭太大,各地的冬棗不管好的壞的,紛紛提前搶佔市場,晚熟的霑化冬棗該怎麼辦?
冬棗滯銷的這些村鎮,很多村民都是老年人,不會用網際網路銷售,山裡的路也不好走,每年都是靠收購商。主要也還是冬棗的產量太大,靠網際網路一箱一箱的賣幾千萬斤冬棗不現實,爛的比賣的快。今年的行情這麼差,不知道明年情況會好點嗎?現在當地有一些愛心人士在幫忙銷售,如果有想買的朋友,可以自行前往當地,幫助果農度過這一難關。
各位朋友,你喜歡吃霑化冬棗嗎?你覺得應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歡迎留言交流,說說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