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蝙蝠俠大戰忍者神龜》出自華納兄弟動畫公司,但並不是DC宇宙原創動畫電影之一。這部電影由華納與動畫劇《忍者神龜崛起》(2018-)播出方尼克兒童頻道聯合製作,新穎地將蝙蝠俠和80 /90年代大受歡迎的忍者神龜齊聚一堂。
這部電影根據6期迷你漫畫系列《蝙蝠俠/忍者神龜》(2015-6)改編,大致保留了漫畫原著的主要情節元素,比如施萊德與拉爾斯·艾爾·古爾聯手,忍者神龜追蹤來到蝙蝠洞,蝙蝠俠超級惡棍變異成動物。有所不同的是,在漫畫中忍者神龜被傳送到了DC宇宙裡,而在電影裡,忍者神龜直接開車從紐約來到了哥譚市。
乍一看,蝙蝠俠和忍者神龜跨界作戰只是一個吸引人的噱頭。兩者似乎並不相容。蝙蝠俠的基調黑暗而殘酷,籠罩在險惡陰暗的氛圍中,而忍者神龜則是一群熱愛流行文化的狂躁青少年,他們的對手是外星入侵者和瘋狂的科學家惡棍。蝙蝠俠通常更受成年讀者喜愛,而忍者神龜在鼎盛時期受眾主要是未成年觀眾。可以預見兩者交匯,彼此的固有風格都會受到損害。
事實證明,在許多場景中確實如此。例如在結尾,你會尷尬地聽到蝙蝠俠大喊「卡哇邦嘎」,「現在是吃披薩的時候了」。在80 /90年代《忍者神龜》因為所謂的暴力情節而受到嚴厲批評,但與這部電影中拉爾斯·艾爾·古爾在阿卡姆瘋人院隨意斬殺警衛的暴力場面相比,完全是小巫見大巫。另一方面,兩者的風格衝撞也帶來了一些有趣的亮點,例如忍者神龜叫外賣披薩送到韋恩莊園,在樓梯扶手上玩滑板,跟阿爾弗雷德稱兄道弟,而阿爾弗雷德直翻白眼。在最開始的幾個場景中,忍者神龜看到企鵝人接連亮出了一把雨傘槍、一把劍和一架直升飛機,不禁大叫「酷斃了」,對高譚市豐富多彩的反派角色讚嘆不已。
這部電影一定會受到一些資深粉絲的喜愛。蝙蝠洞中陳設著巨型硬幣和恐龍模型,還原了40年代的漫畫場景。甚至有一個鏡頭展示了多款早期的蝙蝠俠制服,包括鮑勃·凱恩最初設計的帶翅膀的紅色蝙蝠裝——參見《蝙蝠俠與比爾》(2017)。《忍者神龜》系列的配角巴克斯特·斯託克曼博士也以蒼蠅的形象出現在了這部電影裡。
但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地方有失偏頗。這部電影採用了60年代的蝙蝠俠造型,蝙蝠俠胸前的蝙蝠標誌以黃色為底色,但不知為什麼,蝙蝠衣卻是天藍色的。儘管如此,特洛伊·貝克依然完美地演繹了蝙蝠俠冷酷的聲音(同時他也為小丑配音,這在所有動畫電影中尚屬首次)。另一個瑕疵是忍者神龜的造型。它們的體型大小介於2014年真人電影中體型較大的忍者神龜和標準的人類體格之間,身形各不相同,但被畫成了稜角分明的方塊狀,就好像是韓國動畫公司Dr. Movie趕在最後期限前倉促完工的一樣。另外,施萊德被大大削弱,變成了拉爾斯·艾爾·古爾的打手,而且屢屢遇挫,不斷被貶低。
這部電影最大的問題是故事情節,經常會讓人覺得是為了動作場面而強行將各方聯動起來,使彼此之間產生對抗。忍者神龜通過一種看似隨意的手波三角定位追蹤到蝙蝠洞,然後遊進蝙蝠洞,發現裡面沒有守衛,讓人不禁疑問為什麼之前其他壞蛋沒有這樣做呢。
從突襲阿卡姆瘋人院開始,影片變得越來越胡來。為了融合《忍者神龜》的主題風格,眾多哥譚超級惡棍被注射誘變劑,變異成了動物——凍結先生變成了北極熊,貝恩變成了美洲虎,哈利·奎因變成了狗,小丑變成了蛇,等等。除了將壞人變成忍者神龜經常遇到的變種動物外,這樣的情節安排毫無意義。而且接下來的劇情發展更加刻意,蝙蝠俠也被注射了誘變劑,變成了一隻大蝙蝠——主創們似乎不知道有一個叫「人蝠」的蝙蝠俠反派就是這樣誕生的。
結尾高潮更儼然變成了《速度與激情》式的無腦動作場面,蝙蝠家族和忍者神龜各駕駛著蝙蝠車、海龜貨車和各種摩託車在碼頭上橫衝直撞所向無敵,忍者神龜發射下水道井蓋向壞蛋們開火,還大戰變異的大象和恐龍。導演傑克·卡斯託雷納的上一部作品《超人之死》(2018)確實不錯,但這次獨力執導的《蝙蝠俠大戰忍者神龜》讓人失望,不僅動畫粗糙拙劣,而且故事情節乏善可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