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貴為兵中王者,雙開刃身直刀尖,橫豎可傷人,擊刺可透甲,古王皆有君子之氣,亦是皇上君臨天下之說,故有「百兵之君」的美譽。劍是我國古代的兵器之一,屬於「短兵」,無論是作為武器還是作為配飾,劍在中國歷史上,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長劍可以用於戰鬥中,短劍可以護身,在中國的歷史上,有很多關於劍的故事,比如說「刻舟求劍」的典故,或是「荊軻刺秦王」,就連我們的大詩人李白,詞人辛棄疾,都是一個劍客。
很多喜歡武俠小說的人,或多或少都有過「仗劍走天涯」的夢想,劍這一物件,已經不僅僅是一件武器,也是狹義的象徵。佩戴劍,就好像變成了一個江湖浪子,一個白衣飄飄頭戴鬥笠的俠客,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劍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的青銅劍,在我國的考古工作中,也出土了很多的歷史名劍,比如說著名的「越王勾踐劍」,還有兵馬俑出土的「秦劍」。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出現了很多的鑄劍師,而那時候的青銅鑄劍也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所鑄造出來的寶劍更是名揚天下。
盜墓賊留下「黃金劍」
陝西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文化的城市,考古工作者常常在這裡挖到一些珍貴的文物,而陝西也時常成為盜墓賊的下手之地。陝西寶雞有一個名為益門村的地方,在某一次施工的時候,施工隊在這裡發現了一座古墓,便請來了考古學家。考古學家對古墓進行了初步的考古勘察,發現這座古墓已經被盜墓賊光顧過了,可就在考古學家準備放棄的時候,他們發現在這座古墓下,竟然還有一個墓葬。
考古學家將這座古墓命名為二號墓,才挖了一鏟子,專家就發現了二號墓的不尋常之處。古墓中有白灰和硃砂,從鏟子帶上來的看,硃砂起碼有五公分左右,這表示,古墓中應該有大量的陪葬品,因為硃砂的主要作用就是保存這些東西的。而在這座古墓中,專家還真挖到了大量珍貴的文物,其中有一把「黃金劍」,是這些文物中最重要的。說是黃金劍,其實也就只有劍柄是黃金做的,不過這樣的考古發現,已經有很高的價值了。因為在古代,黃金的開採和提煉要比青銅難得多。
估價過億的「黃金劍」
正因為黃金稀少,所以在古代,黃金都是王公貴族才能夠用上的裝飾品,而這把「黃金劍」,做工又十分的精美。據考古學家回憶,劍最先展現在人們眼前的,就是它的劍柄,黃金澆築而成,花紋鏤空浮雕,黃金上還鑲嵌著一顆顆的綠松石和翠玉。光是看劍柄,就已經能夠想像到鑄劍師那高超的技術,尤其是金鑲玉工藝,失傳已久,彌足珍貴,這把劍如今估價已經過億。但這把劍並非我國考古工作中唯一出土的一把,專家在看到這把劍之後,說英國曾搶走過一把。
大英博物館中的東周黃金劍柄
我們都知道,近代歷史中國遭受了怎樣的屈辱,這屈辱歷史的開始,就是由英國引起的。當時的英國是世界強國,為了打開中國的國門,對我們發動了侵略戰爭,並在戰爭中搶走了我國的很多文物。在大英博物館中,就存有這樣一把黃金劍柄,而且那把劍還是東周時期鑄造的,紋飾精美無比,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也體現了先秦時期最為高超的寶劍鍛造工藝。像這樣精美的中國文物,大英博物館中還有很多,歐洲地區很多的博物館中也有中國流失文物,但他們卻據為己有,拒不歸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