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後大學生種瓜「黑土地裡摸金子」

2020-12-15 中國青年報

畝產七八千斤,銷售額每畝近兩萬元……5月是西瓜和甜瓜上市的時節,在江蘇鎮江市丹徒區,兩位95後「種瓜青年」忙得腳不點地,他們每天早上四五點天色蒙蒙亮時就一頭扎進瓜棚,晚上七八點才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住處,辛苦之餘也收穫了創業以來的「第一桶金」。

幾個月前,這兩個外地小夥子來到丹徒區榮炳鹽資源區曲陽村,一口氣承包了25畝大棚種植甜瓜與西瓜。讓村民們意外的是,這兩個95後都是大學生,一個叫餘福存,安徽宣城人,一個叫張志林,來自雲南麗江。「兩個外鄉的年輕人怎麼跑到咱們這地方來搞承包了,難不成這地裡能尋摸出金子?」

其實,兩名大學生都是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2020屆畢業生,自去年10月開始,他們就利用頂崗實習的時間,開啟了創業之路。

「畢業後大多數人會選擇去企業、單位工作。」餘福存說,「我倆比較特殊,希望靠一技之長幹點事業。」由於在校期間學的是園藝種植專業,並且在校內進行過西瓜嫁接育苗等實踐,掌握了一定種植經驗,他們希望能在西瓜和甜瓜種植方面找到商機。

位於丹徒區最南端的曲陽村,近年來確定了「農業+旅遊」的整體產業發展思路,流轉村民閒置土地進行果蔬種植,農業產業基礎較好。同時,這個村莊距離他們的母校不遠,便於獲得更多學校的技術「加持」。充分考慮後,二人決定讓創業藍圖在此落地。

承包土地只是創業第一步,初出茅廬的兩人很快遭遇挑戰:基礎設施如何搭建?水源、肥料如何解決?銷售環境如何改善……一連串的問題接踵而來。餘福存說,剛接手這塊地時,只有最基礎的大棚鋼架,其他方面都需要另外投入,自行出資建設。

幸運的是,他們得到了學校的資金扶持。先後投入了10多萬元,他們完善了種植大棚的基礎設施,解決了水源與肥料的問題。

對於種植過程中遇到的技術問題,他們也得到了學校專家和老師的無償幫助。有時,專家和老師會抽空到村裡來實地指導,有時就儘可能詳細地線上解答。兩個年輕人在學校的幫助下一步一步「摸石頭過河」,甜瓜和西瓜迎來了豐收季。

相比之下,更讓人費腦筋的是銷路。一開始,他們計劃將產品批發給各大高校的水果店,但由於受疫情影響,高校學生沒有返校,校內水果店也未能開門營業。

4月中旬,眼看著甜瓜和西瓜就要熟了,兩人決定果斷出擊去開闢新市場。他們一方面主動聯繫市場上的水果商,另一方面,也選擇走零售路線,直接與市場對接。此外,兩人接受了專家走訪時給出的建議,採取了線上與線下銷售結合的模式,積極發揮微信朋友圈的傳播功能,拓寬銷售渠道。

為了適應多樣化的市場需求,他們培育了多個品種的甜瓜,如鎮甜2號、海蜜8號、玉姑、脆美、如意等。其中,鎮甜2號在當地頗受歡迎,每斤零售價格在5-7元之間。張志林介紹:「不管是哪個品種,我們都力求做精品,這也是我們今後的路線。」

目前,他們種植的各種甜瓜平均每畝可出產七八千斤,按照當前的銷售趨勢預估,今年每畝產值預計近兩萬元。

基礎設施搭建好了,銷路也被打通,但忙碌並未因此終止。「種瓜是需要一以貫之的事情,從育苗到收穫,我們要做好天天扎在瓜棚裡的心理準備。」餘福存說。目前他們仍需每天工作10多個小時,但相較於此前異常繁忙的授粉期,他們「慶幸」最近輕鬆許多。甜瓜的授粉期短,錯過時機就會影響甜瓜產量,兩人必須起早摸黑、馬不停蹄。雖然在學校就有過實踐經歷,但是連續多日天剛亮就下地,夜深時才返回,這種勞動強度以前在學校時是不可想像的。「有時就想癱在床上盡情地睡一會兒,但一想到此前的投入和花費的精力,我們就絲毫不敢懈怠。」餘福存說。

自從承包瓜棚後,張志林就沒回過雲南老家。兩人遠在家鄉的父母都曾提出要來鎮江幫助他們料理瓜棚,減輕孩子肩上壓力,但他們都拒絕了。「我們覺得還是等創業多一些成績,搞出些名堂再讓父母過來,擔子能自己扛就自己扛。」張志林說。

相關焦點

  • 3種奇葩作物:甜高粱、黑柿子、變色瓜!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享3種奇特的農作物,它們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適應力極強,還有各自的妙用……咱們接著一起往下看吧。青貯後的甜高粱味道酸甜,適口性好,牲畜都喜歡吃。而且用青貯甜高粱餵食奶牛的話,比餵食普通飼料日產奶量要高800克。種植甜高粱用於餵食牲畜,能部分替代精飼料,有效降低飼養成本。此外,甜高粱杆可用於生產燃料乙醇,比玉米、小麥的產乙醇量都高出數倍,可作為新能源緩解能源危機。
  • 破解夬卦九五爻辭:莧陸夬夬,中行無咎
    解讀夬卦九五爻:初九從根、苗抓起,九二提高領導水平,制定穩定的發展政策,九三加強育種,九四爻選種配種,九五爻呢?九五,莧陸夬夬,中行無咎。莧———就是莧菜。陸的詞條土壤的水分滲透走了成為早地。九五爻在夬卦的上卦,兌卦中,兌其於地,剛滷也,是個堅硬的缺水的鹽鹼地。莧陸———指的就是種子和土壤。是搞好生產的兩個關鍵要素,缺一不可。莧陸不是什麼細角山羊夬夬——種子與最為合適的土壤達到完美的結合。
  • 盤活閒置地 種出「致富瓜」
    秀英區永興鎮利用閒置資源發展特色產業盤活閒置地 種出「致富瓜」「昨天剛賣了1000斤瓜,明天又可以採摘了。」12月22日上午,在秀英區永興鎮羅經村委會儒林村脫貧戶林聲江的瓜地裡,一個個飽滿的佛手瓜掛滿枝頭。
  • 老家的打籽瓜,紅瓜子裡浸透著滿滿的回憶
    最小的馬蘭瓜往往都比最大的打籽瓜要大。種瓜得瓜,老家村裡幾乎家家都會種打籽瓜。如今的老一輩人對打籽瓜的喜愛,浸潤在鄉人的骨子裡。月是故鄉明,瓜是籽瓜甜。打籽瓜是西瓜的一種,主要以擷取紅瓜子為主,有紅、黃、白三種瓜瓤,兼具食用和經濟的價值,因「以拳打瓜」得名。
  • 「瓜豆大王」劉揚
    來到一片生機盎然、翠綠欲滴的西葫蘆瓜地裡,我們找到了傳說中的「瓜豆大王」劉揚。滿臉汗水、淳樸憨厚的劉揚為我們道明了他的種瓜歷程。幾年來,他潛心研究種瓜豆技術,靠種瓜豆走上了致富路,年收入2萬多元,成為遠近聞名的「瓜豆大王」。他不僅自己致了富,還帶動了28戶農戶走上了瓜豆種植致富路。
  • 讓「象牙塔夢想」在「黑土地」綻放
    山能棗礦柴裡煤礦綜採工區井下電鉗工王越說。近日,他接連在柴裡煤礦和棗礦集團「青年工匠」擂臺賽上榮獲電液控編程比武第一名。和王越一樣,截止目前,從「象牙塔」走進柴裡煤礦的大學生有100餘人。他們當中的很多人通過一線鍛鍊,已經成為該礦持續發展的中堅力量。從「象牙塔」走進「黑土地」,角色轉變是大學生礦工必須跨過的第一道「坎」。
  • 【掌上曲周】 曲周種瓜「超人」王學超 每畝收入38000元
    「這裡的瓜,大小均勻、色澤鮮黃,肉厚汁多,口感非常好,我先前來考察了一次,就馬上下了定金,好東西永遠不愁沒人買。」來自山東莘縣的經銷商王勝輝高興地說。  要問怎麼能種出這麼好的瓜?答案就是王莊村裡有位種瓜能人王學超。王學超是位80後農民,先前在家裡經營農資化肥,可隨著農資市場的飽和,生意越來越疲軟。不甘寂寞的王學超尋思著想搞特色種植,於是他三下山東考察莘縣瓜果種植。
  • 了解決黑土地退化問題,今年我國啟動了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行動...
    什麼原因造成東北黑土地嚴重退化,耕保措施又該如何跟進?對此,自然資源部農用地質量與監控重點實驗室日前組織專家學者為東北黑土地的保護建言獻策。  保護東北黑土地關鍵是保護黑土層  黑土地是大自然的珍貴饋贈。「黑土只能在寒溫帶草原或草甸植被才能發育,形成過程極為緩慢。
  • 賴世綱九五金獎
    賴世綱九五金獎,貴州賴家茅酒的傳承與發展,追溯到清道光六年,賴氏先祖於貴州茅臺村所創辦「茅臺燒春」酒坊,鹹同大起義中酒坊毀於兵亂後,先祖賴宗貴(賴世綱的曾祖父)遷於貴陽開設「賴興隆商號」,後其子賴嘉榮(賴世綱的祖父)開設「賴興隆錢莊」,成為貴州首家私營錢莊,為恢復祖業夯實經濟基礎,也為賴家茅酒行銷全國奠定了堅實的渠道基礎。
  • 黑土地「金豆子」鼓了農民「錢袋子」
    新華社記者姜明明攝新華社長春4月26日電(記者陳汀、姜明明)穀雨節氣已過,東北的天氣依然透著些許寒意,但黑土地上的備耕工作進展火熱。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敦化市大石頭鎮永青村的農民們已經檢測完農機,如今正緊張地在田間進行整理,為5月上旬的大豆春耕做準備。敦化地處吉林省東部、長白山腳下,這裡晝夜溫差大,是優質高蛋白大豆的種植區。2019年,敦化大豆種植面積超過100萬畝。
  • 九五詩篇,經典流傳
    通常,「九五」一詞具鼎盛之勢,不偏不倚。因此人們常用於比喻權力地位至高無上之人,在詩句中也是如此。李紳曾在詩中這樣寫「九五當乾德,三千應瑞符。纂堯昌聖歷,宗禹盛丕圖。」九五就是帝王之德和和剛健之德,意思是九五意味著意志堅強,境界雄奇渾厚,具有陽剛之美。同時,乾德也有上天的恩德的意思,九五意味著上天的恩賜。
  • 【話說南格】那年夏天,我們吃過的瓜、種過的瓜…
    記得小時候有一次我生產隊裡分西瓜,秋娃伯讓我們一群小孩子猜謎語「遠看是綠的,近看是圓的,吃到嘴裡的是紅的,吐出來的是黑的」。由於這個謎語原來就猜過,所以他的話剛說完,小孩子們就異口同聲地回答:「西瓜,西瓜」 。西瓜,故名詞義即來自西域之瓜。我這人愛較真,查資料得知,西瓜原產於非洲熱帶的乾旱沙漠地帶,傳入我國的新疆地區大約是在唐朝初期,傳入我國內地大約是在五代和宋遼時期。
  • 惠水:老楊頭種瓜記
    在惠水縣雅水鎮下興村,要說誰種佛手瓜最上心?村民們都會不約而同的提起一個人,那就是今年69歲的楊龍齊。6月1日,記者見到了村民口中的楊龍齊,黝黑的皮膚,健瘦的身材,難以想像這是個已年近古稀的老人。楊龍齊的舊帳本2019年,下興村大力發展佛手瓜產業,抱著試一試的態度,楊龍齊種植了一畝佛手瓜,為算清楚種植佛手瓜這筆帳,他將每次佛手瓜的售賣情況都記錄在牆壁上,後來怕孫子們擦掉,他又重新一筆筆記在孫子廢棄的試捲紙上。楊龍齊的新帳本遇到他時,他正巧扛著鋤頭準備去地裡,知道我們來了解他種的佛手瓜,他熱情的邀請我們到地裡參觀。
  • 分享|第一次種老鼠瓜
    老鼠瓜又名變色,別名:金芒果瓜、彩瓜、老鼠瓜、變色瓜也稱金芒果瓜、彩瓜,俗稱老鼠瓜,為葫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原產印度、馬來西亞一帶,觀賞食用兼得,株結瓜30-50個,單瓜重350-600克,幼瓜白帶綠花紋,遠看如一隻只老鼠,所以稱老鼠瓜,
  • 讓「耕地中的大熊貓」歇歇氣加加油——東北黑土地「保衛戰」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研究人員觀測發現,東北黑土帶的退化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黑土從坡上流到坡下,土壤移動了,造成坡耕地質量下降;另一種方式是耕層土壤的有機質含量下降。黑土地變「瘦」了。黑土地之所以「黑」,就在於它覆蓋著一層黑色的腐殖質,這種土壤有機質含量高、土質疏鬆、最適宜耕作。老百姓常用「一兩黑土二兩油」來形容黑土地的肥沃。
  • 張瑞麟排長的黑土地情懷
    張瑞麟排長與於聚榮結緣在辰清這塊黑土地,他們相恩相愛,幾十年相濡以沫,始終維繫著這個幸福家庭,一兒一女都已成家,有了兩個小孫,生活和諧美滿。返城後,張瑞麟排長在街道辦事處工作,有當年辰清黑土地鍛鍊出的不怕苦不怕累,勤奮正直的品格,他很快走向領導崗位,工作中取得了不小的成績。由於身體患病等原因,他於1998年脫離開工作崗位在家休養,一直到正式退休。
  • 九五後大學生研發彝漢互譯軟體助力扶貧
    我等這天,已經等了三年多了……」5月16日,在四川省涼山州西昌市舉辦的一場名為「未來」的發布會上,95後彝族大學生勒苦伍牛惹為來賓講述了母親給他打電話的故事。發布會推介的產品是一款名為「涯悠」的專門針對彝語人群的手機應用軟體,這款軟體的開發者,正是西南石油大學2016級測繪專業的彝族學生勒苦伍牛惹和他的小夥伴們。「初中畢業後,我從昭覺老家考上了西昌的高中。
  • 有人的地方,就一定有瓜
    不過,由於原始種至今沒找到,這個結論尚有爭議。圖中紅色部分像一彎新月,所以這片肥美的土地被稱為「新月沃土」。後來,甜瓜繼續向東傳播。浙江湖州的錢山漾遺址中,曾出土兩粒至少3900年前的甜瓜子殼,證明甜瓜很早就來到了東亞。
  • 黑土地是個寶 丟了再難找
    作者:柯仲甲  黑土層不斷變薄、有機質不斷下降,犁底層變厚、土壤板結嚴重……近年來,東北黑土地上的這些問題日益嚴重。去年底,農業部印發《農業資源與生態環境保護工程規劃(2016—2020年)》,要求加強東北黑土地保護,在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等四省區選擇100個黑土退化典型縣,建設100個黑土地保護示範區。  2015年,中央財政專項安排5億元資金支持東北地區17個產糧大縣開展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試點進行得如何?近日,記者赴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雙城區、佳木斯市樺川縣進行了調查。
  • 「2020年東北黑土地保護與利用高峰論壇暨第六屆梨樹黑土地論壇...
    劉強 攝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黑土地保護與利用的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深入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在更大範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上保護好東北黑土地,11月26日,「2020年東北黑土地保護與利用高峰論壇暨第六屆梨樹黑土地論壇」在北京會議中心隆重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