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林丹退役的消息,心中感慨不已。籲噓,英雄終將老去,老兵逐漸凋零!
林丹,這位八一隊的老兵在國家羽毛球隊服役了20年(2000~2020)。
他7月4日在網絡社交媒體平臺上宣布退役了,他說:「37歲的我,體能和傷痛已經不再允許自己和隊友並肩作戰了。有感恩,有不舍,有不甘,也有無奈。」
林丹感恩於國家成就了他,感恩於教練的悉心栽培,感恩於家人的陪伴和球迷的支持。
他也不忘感謝這些年來那些優秀的「對手」們給他的激勵。其實,與其說是對他的激勵,倒不如說他們成就了林丹。
比如林丹在賽場上的宿敵李宗偉,他本身已經足夠優秀了,可惜生在了跟林丹同一時代,身上的光芒不是不盛,只是身前的林丹,光芒太盛把他襯託暗淡了。
這些年以來,在林丹的職業生涯中,每一次「李林對決」,都會引來球迷們的矚目,他倆的比賽猶如瑜亮相爭,給我們留下太多精彩的畫面和太多美好的回憶。
這位老兵至今仍然不捨得離開羽毛球賽場,畢竟對於林丹這位走過四屆奧運會徵程的老運動員而言,實在難以割捨,正如他所言:「我把一切都獻給了這項熱愛的運動」。
近幾年來,他的競技水平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身體機能的衰退,不可避免地下滑。他的競技狀態早已不復當年之勇,但是他一直選擇「堅持」,以昔日王者之尊,長期困囿在低谷中煎熬。
本來他早已功成名就,但就是割捨不下心中那份熱愛,所以他要挑戰自己的身體極限,他想通過這種堅持,讓自己的體育生涯可以拉得更長一些。
林丹說還有不甘和無奈。他心中的不甘,想必是在20餘年運動生涯中,於低谷時期在賽場上遺留下的缺撼吧!他心中的無奈想必更多是出於對歲月流失,天不假年,運動員生命即將終結的哀嘆吧!
也許在林丹自己看來,他可能覺得自己的運動生涯還不夠完美,但是在我看來,林丹之於世界羽壇,已經非常完美也足夠偉大了。
在世界羽毛球史上,林丹是首位羽毛球賽事的「雙圈全滿貫」。別的羽毛球運動員,能成為全滿貫已是殊為不易,但是林丹卻拿了雙圈,這等壯舉已是空前,也極有可能絕後。
畢竟,羽毛球賽事的大滿貫難度之大非同小可,它需得聚齊羽毛球男子單打所有高含金量的賽事冠軍於一身,才能稱之為大滿貫。
這裡面涵蓋了:羽毛球奧運會,世錦賽,世界盃,蘇迪曼杯,湯姆斯杯,亞運會,亞洲錦標賽,全英賽,全運會以及多個超級系列賽事冠軍。
林丹從2000年開始進入國家羽毛球隊,在世界羽壇奮力拼搏了20年,也先後斬獲了20個世界級的冠軍,這個成績在世界羽壇足以傲視全雄。
我並非羽毛球迷,但是在國內乃至全世界的羽毛球運動員中,唯獨林丹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相比較於其他羽毛球名將,比如陶菲克、李宗偉、諶龍、鮑春來等優秀選手,林丹身上那股集血性、韌性、面對逆境時的從容淡定、大心臟以及頑強拼搏於一身的精氣神,單獨一檔。
他在賽場上,每次高高跳起扣殺,那股狠勁和殺戮果決,給我們帶來的視覺衝擊力,都是極具震撼性的。
放眼國內男子羽毛球運動員,無論是林丹的前輩或者晚輩,至今找不出在競技精神方面可以跟他相提並論的人。
林丹身上那股罕見的血性和果決與他自身的成長經歷有莫大的關係。
1983年出生的林丹,從五歲開始接觸羽毛球,在業餘訓練班參加訓練。那時林丹的羽毛球技術水平並非頂尖,但是教練卻對他青睞有加。
原因在於林丹有兩點特別之處:其一,他用左手打球,是整個業餘班中的唯一。其二,他的身體素質非常突出,另外,他打球的基本動作、步法等多項技術,在整個班中據測評也很優秀。
總而言之,林丹是一顆好苗子,值得悉心栽培,因此九歲時林丹便被選入福建省體校。
他12歲那年開始嶄露頭角,在1995年全國青少年羽毛球比賽,男子單打賽中奪魁。
正是因為這次比賽,林丹被解放軍八一體工大隊相中。不久後,林丹入了軍籍,成為一名軍人。
林丹14歲開始隨八一體工大隊進入南日島,跟部隊官兵一起操練,同吃同住,體驗部隊生活。部隊這座大熔爐塑造了他鐵血軍人的氣質,也給他注入了血性,剛毅,堅韌的軍人氣質。
每當在賽場上或領獎臺上,看到林丹抬手敬禮時,一股軍人的氣質流露無遺。
可惜時間已經來到2020年,林丹也已經37歲「高齡」。他這幾年一直在煎熬中堅持,但是終究歲月不饒人,林丹巔峰不再,超級丹的稱號已成絕響。
如今林丹不得不決定退役,我們唯有送上祝福,祝願他在人生的另一個賽場上收穫滿滿。
再見,林丹!
再見,老兵!
致敬,永遠的超級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