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事求是地說侯寶林對相聲貢獻更大!是侯寶林在民國時期把相聲的倒二地位提到了蹲底的地位,給相聲藝人的地位提高作出了其他任何人沒有的貢獻。二是新中國時期他和孫玉奎等人(還有三蘑菇和其他藝人也是相聲改進小組的等等),但侯寶林作用彰顯同時創造了不少新活並革新了不少老活,淨化了相聲舞臺。三是一個相聲藝人走進北京大學聘為教授,這是侯寶林首開其始,這是過去相聲藝人想也不敢想的。四是進中南海出國說相聲,給相聲提高了檔次擴大了影響。
馬三立愛相聲,我認為他比侯寶林更愛相聲!侯寶林一直不贊成後輩繼承他的事業從事相聲,這點和京劇程硯秋一樣,不論對外怎麼解釋,實際上是自卑,認為相聲(京劇)是下九流不能豋大雅之堂。這和當年馬德祿讓馬三立上商職學校也不想叫馬三立說相聲,後來是生活所迫無奈才走上從藝相聲立路。程硯秋是清代貴族後裔也是為生計之迫才唱了戲。侯三是先斬後奏,侯寶林不得不承認而已。侯二根本不是相聲行裡的蟲子,但看到有侯寶林的旗幟總比他什麼也不是強,四蘑茹常寶華耐於侯寶林的面子只能將其列入門牆,反正侯二也不會學什麼活,只要門頭脫了海青的帽子就行了。侯寶林活著時後期架子也大了在一般場合他不會作節目,叫他侯寶林特別是把林字兒音化,他很反感,這說明他很再意身份,還是自己瞧不起自己是相聲藝人。而馬三立從不再呼這些,從小養大的侄兒馬敬伯說了相聲,兒子馬志明說了相聲,他都不反對。只是說相聲藝人一佔帥二佔怪,兒子和侄子都不佔。走在大亍上有人叫馬老他答應直呼其名他也不反感,這說明他和相聲合為一體了,相聲是馬三立,馬三立就是相聲。
總之我認為論愛相聲馬三立比侯寶林更甚!論對相聲的貢獻馬先生有貢獻但身在江湖而侯寶林位居廟堂,馬三立不如侯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