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戰「疫」 | 「三老」法官王從江:責任面前從不後退

2020-12-18 澎湃新聞

法官戰「疫」 | 「三老」法官王從江:責任面前從不後退

2020-03-27 16: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說起王從江,人們會想到業務骨幹、調解能手、百姓知心人等很多標籤,但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是紮根基層20年的老法官。20年,一代人的成長,其中15年都在呂橋法庭,王從江將自己最好的年華奉獻給了這片土地,也讓自己與這裡的鄉親血脈相連、休戚與共。作為一名老法官、老軍人、老黨員,他用行動書寫了對黨的事業、對人民群眾、對法治信仰的赤子情懷。

老法官的責任

辦公室裡,戴著口罩的王從江正通過網際網路庭審系統審理一件買賣合同案件。庭審準備階段還對這種區別以往的庭審方式感到彆扭,但一進入正式開庭模式,王從江似乎又找到了那個熟悉的感覺。梁某拖欠劉某貨款56萬元,劉某多次催要依然未拿到錢,於是訴至黃驊法院呂橋法庭。「人家讓咱欠著款,那是看在跟咱的情誼上,現在人家急用錢咱拖著不給,那就把人家的情誼給丟了,以後還怎麼相處啊,你自己想想合適嗎……」雖說是隔著屏幕的「面對面」,但王從江的工作勁頭兒一點沒減,講道理、說情理、明法理,直指矛盾焦點,憑著深厚的法律素養、熟稔的風俗人情、真誠的工作態度,最終讓雙方當事人握手言和。

庭審結束了,坐了近兩個小時的王從江扶著桌子才慢慢起身,動作幅度極其緩慢地舒展了一下腰肢,還自己打趣道「忙起來就忘了腰疼了」。因為開庭、調解、寫判決都需要長時間坐著,這讓他一直飽受著腰痛的折磨,嚴重時從院機關到法庭30分鐘的車程,他需要下車舒緩兩三次才能堅持到法庭。但即使這樣,一年近300個工作日裡,他從未缺席過,他說「他離不開法庭」,其實這方土地也離不開他。

疫情期間,為保障人民群眾的訴訟權益,同時減少人員聚集流動,網上辦公辦案成為新的選擇,這對年輕人來說可能駕輕就熟,但對年近六十的王從江來說卻並不是那麼容易。為了能熟練運用這些系統平臺,王從江充分利用一切空餘時間,學習網上立案、網上送達、網上質證、網上開庭等操作,不懂就向年輕人諮詢,「學到老」成為他的新註解。「雖然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但案子也要想方設法在最短時間內辦結,咱不能讓當事人等太長時間。」現在智慧型手機、筆記本電腦這些新裝備和電子法院、網際網路庭審系統、雲視訊等高科技平臺,已經成為王從江疫情期間辦公辦案的「法寶」。截至目前,王從江網上調解、網上開庭辦結案件28件,有效保障防疫期間審判工作不停步。

老軍人的擔當

「軍裝」,是每個人心中放不下的嚮往,王從江也不例外。1981年,王從江成功參軍入伍,服役第四年就參加了國慶大閱兵,並榮獲個人「三等功」。榮耀的光環沒有停下他前進的腳步,王從江通過勤學知識、苦練本領考入軍事院校,進一步提升自己。從軍十五載,王從江練就了雷厲風行、勤懇實幹的工作生活作風。

1995年,王從江從部隊轉業來到黃驊法院。俗話說「隔行如隔山」,剛到法院時,王從江非常不適應,環境不熟悉,業務不熟練,根本不知道工作怎麼開展。但困難是一時的,當需要「衝鋒陷陣」的時候,王從江從沒退縮過,他嚴格要求自己深入學習法律知識,鑽研審判業務,熟悉工作職責,盡最大努力讓自己快速成長。功夫不負有心人,全國法院系統初任審判員資格考試,他一次就通過了,也是黃驊法院唯一一名通過考試獲得審判資格的轉業軍人。四年時間,王從江實現了從法律工作「門外漢」到法院系統業務尖兵的身份轉換。

2006年,王從江到呂橋法庭擔任庭長職務,沒想到一幹就是15年。鄉鎮法庭處在基層的最前沿,面對最多的是老百姓的家長裡短,王從江知道單純講法條並不能化解老百姓的心結,他需要想他們所想,急他們所急,把法理講透,把道理說明,把情理說通,才能真正化解他們的矛盾。所以,每次面對群眾,王從江都耐心仔細的傾聽,設身處地的著想,竭盡全力的勸解,他真誠、負責的態度最終贏得了群眾的信任,有了矛盾鄉親們都願意找他「嘮嘮」。一句「王庭長,你說咋辦就咋辦」,是對王從江15年守護的認可和讚譽。

老黨員的堅守

節後上班,為避免疫情感染風險,王從江到庭的第一件事就是為每一名到庭人員測量體溫、做好信息登記,然後帶領大家對辦公室、走廊、審判庭進行消毒,這一切安排處理妥當後才會進行下一步調解、開庭等工作。「是麻煩一些,但特殊時期為了大家的安全咱必須得做到位。」此時此刻,他不僅僅是法庭的負責人,他也是法庭幹警的親人長輩,盡己所能守護他們的安全。

從2月3日以來,王從江每天準時到達法庭,沒有耽誤過一天。從院機關到法庭往返一趟40公裡,路上就要花費近一個小時的時間,但對他來說上班時間是固定的,下班卻往往不知道什麼時候。以往跟當事人約定好時間,雙方到庭面對面調解,在法庭威嚴的震懾下,在法官見證下,調解效果其實會更好一些,但現在所有的調解、審理程序都搬到網上,需要更多時間去連接調試,有時候還會受到網絡不暢、當事人操作不熟練等問題的影響,耗費的精力也更多。「當事人不能出行,但我們辦案不能因此停止啊,我們多花點兒時間,讓當事人在家參加訴訟,他們的權益保障了,我們所做的也就有了價值。」樸素的話語卻蘊藏著王從江誠摯的為民情懷,共產黨員「衝在前、搶在先」不是一句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行動。

每周一王從江都會組織一次會議,對法庭受理的案件進行梳理歸類,了解案件辦理進展,安排下一步工作措施,既做到對每件案子心中有數,也確保了法庭工作有序開展。同時,為了培養年輕力量,王從江會組織大家對疑難、複雜案件進行集中研討,對判決書撰寫、證據採納、法律運用等方面進行經驗講授交流,讓大家在學習中互相促進,在實踐中互相提升。

定分止爭,守護正義,是王從江成為法官的法治宣言;為民解困,服務群眾,是王從江作為共產黨員的職責使命。脫下軍裝,穿上法袍,變的是身份,但為民初心從未改變,更在一次次考驗下熠熠生輝。

供稿:馬玉超

原標題:《法官戰「疫」 | 「三老」法官王從江:責任面前從不後退》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戰「疫」花木蘭—西城法院賈秋春法官抗擊疫情剪影
    戰「疫」花木蘭—西城法院賈秋春法官抗擊疫情剪影 2020-04-08 18: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法官戰「疫」 | 南皮法院敲響線下「第一錘」
    法官戰「疫」 | 南皮法院敲響線下「第一錘」 2020-03-20 17: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閻羅王:一位勤勉的員額製法官
    從鼓勵的角度去理解:人在做,天在看,閻羅王在判案。正如員額製法官與法官概念並不盡然一致,閻王與閻羅王概念上有所區別,其中的包容與種屬可從嚴格的概念意義上去細究。人間案多人少,愁煞眾多員額製法官。慚愧,在閻王面前不值一提,眾生皆得在閻王面前審過,除了人,閻王還得審飛禽走獸,天上小小鳥和地下細細蟲。
  • 法官被要求居家隔離,案件怎麼「辦」?
    為配合柳河縣疫情防控工作,柳河縣人民法院速裁團隊高法官主動上報接觸史,配合社區工作,居家隔離。高法官自我調侃說:「我是為大家負責,上趕著被隔離的。」居家隔離,辦案不停。5月14日,高法官得知自己新收一件司法確認案件,這可怎麼辦?人可以被隔離,可案子不等人啊!延期?
  • 法官頭上三座大山:人案矛盾,社會誤解,終身責任!
    當然,這社會誰還沒有點壓力,沒點壓力,還好意思說自己是法官。法官頭上有「三座大山」——第一座:人案矛盾——身體做支點阿基米德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地球。」誰都知道,這合乎槓桿原理,誰也都知道,這牛皮吹得不靠譜,哪有那麼結實的「槓桿」?哪有那麼硬的「支點」?
  • 法官王楊沁如:四字姑娘的第九年
    杭州法院人牢記初心使命,秉持「三正」建「三信」工作理念,以養正氣,爭當群眾信任的法官;明正理,製作群眾信服的裁判;守正道,建設群眾信賴的法院,不斷提升法院工作核心戰鬥力,為全面打造「重要窗口」護航添彩。本公眾號推出「以三正建三信」專欄,定期發布杭州兩級法院優秀法官典型事跡和微創新案(事)例,傳遞新時代司法正能量。
  • 執行法官趙馳:「以這種方式抗疫,我很光榮!」
    12個當事人的感謝,贊他為「抗疫戰場外的戰士」。這是趙馳法官剛剛執結的一起涉多人追索勞動報酬的案件,申請人孫某等12人因此前工作的公司欠薪,經勞動仲裁後進入執行程序。深知涉民生案件的重要性,趙馳法官在收到案件後第一時間向被執行人發出了執行通知書和報告財產令,並通過全國網絡查控系統進行線上查詢。但發出的材料石沉大海,財產反饋結果也令趙馳法官皺眉。
  • 法官戰「疫」 | 疫情之下審判,公平正義不息
    雙方當事人也從激動的情緒中理性下來,都能體諒到法官盡心幫助雙方的心意,案件的調解隨著時間的流逝一點點有了起色。微信上的消息提示音不斷的響起,原告從自己的證據中重新理清脈絡,被告也通過核對己方的證據找出差異之處……張庭長看著微信上雙方不斷發出的意見及時給予調解說明,主持著雙方慢慢在各項爭議上達成了和解意向。
  • 【文墨之原】老驥伏櫪 不忘年華 —— 老法官額爾敦達來
    【文墨之原】老驥伏櫪 不忘年華 —— 老法官額爾敦達來 2020-06-06 02: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見證優秀法官辦案】法官金明哲:「堅守」瀋陽渾南法院一線審判三...
    今天的「見證優秀法官辦案」專欄帶您走進庭審現場見證優秀法官辦案這起案件的主審法官金明哲,默默堅守在審判崗位三十餘年。金明哲庭長經常掛在嘴邊這樣一句話:「法官一個案子,當事人一輩子。一定要讓手中的法槌每一次都敲得問心無愧,一定要成為讓群眾信賴、靠本事說話的好法官」。
  • 中共吉林省法官培訓學院黨支部關於開展「病毒無情 祖國有愛...
    黨支部全體黨員及群眾參加,學院黨支部圍繞當前抗「疫」特殊時期,中國共產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及黨員在抗「疫」戰中展現的感人故事為主線,開展此次系列主題教育活動。法官學院黨支部組織全體黨員和群眾觀看了影片《英雄之城》,全體黨員觀看影片後紛紛表示深受感動,很受鼓舞,也深刻的意識到黨的偉大,人民的偉大。
  • 紅法戰「疫」|落實「27條」,紅橋法官這麼操作
    紅法戰「疫」|落實「27條」,紅橋法官這麼操作 2020-05-02 02: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尊敬的法官大人…
    在美國的法庭上,原被告和雙方的律師都稱法官為「Your Honor」,通俗的翻譯是「尊敬的法官大人」。 迄今為止,「Your honor」這個詞幾乎成了法官這個職業的專用詞。 當一個美國法官穿著黑袍走進法庭時,大家會感覺到,這個人似乎是上帝派來的。
  • 全面復工,法官最牽掛的是什麼?
    全面復工,法官最牽掛的是什麼?疫」一線歸來,返院復工。在復工第一時間,法官們最牽掛的是什麼呢?1「擱在我心上一個多月的案子終於結了」石少華是天門法院民一庭的一名法官。疫情爆發後,他在天門市竟陵街道辦事處東湖社區連續戰「疫」近40天。在結束社區工作後,他立即著手處理手頭的未結案件。
  • 【法官文苑之原創小說】李法官辦案二三事
    【法官文苑之原創小說】李法官辦案二三事 2020-07-31 20: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法官看法院 法官看法官 | 文全:從判詞中讀懂法官
    法官看法院 法官看法官 | 文全:從判詞中讀懂法官 2020-06-03 20: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見證優秀法官辦案】優秀法官是如何煉成的
    在一起鐵路運輸人身損害責任糾紛案中,被害人家屬起訴到丹東鐵路法院,向被告中鐵某局集團有限公司索賠各項損失100餘萬元,而被告則認為機車司機見到被害人前50米已經開始緊急制動了,制動措施符合操作規程,已經履行了安全防護、警示義務,不應承擔賠償責任。
  • 「無袍法官」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從這一刻起,我們的肩頭有了光榮而神聖的使命,也增加了一份法律的責任和義務。法庭在我的心中一直是一個神聖而又神秘的地方,當我第一次作為人民陪審員履行職責的時候,才了解到這裡的法官、書記員等工作人員的工作強度竟如此之大——厚厚的卷宗、複雜的案情、緊張的庭審,這一切都是我原來沒有想像到的。哪裡有什麼歲月靜好,社會的安定和諧是因為有人為我們負重前行。
  • 【最美法官】俯首甘為司法牛——記奎文法院三級法官姜志偉
    雖然法律條文是剛硬的,但法官的心應當是柔軟的、有溫度的。——姜志偉姜志偉,2011年6月通過山東省公開選拔初任法官考試來到奎文法院,一直從事民事審判工作,現任姜志偉速裁團隊負責人。多年來,他始終牢記司法為民宗旨,堅持把職業當事業,愛崗敬業,任勞任怨,無私奉獻,在平凡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成績,先後獲得「先進個人」「辦案標兵」「優秀員額法官」等榮譽稱號,2017年受到濰坊市奎文區委區政府嘉獎。2020年在濰坊市「最美政法工作者」評選中他又榮獲「最美法官」榮譽稱號。
  • 「法官看法官」李振樞:辦案中跨越自我,法官職業促成長
    法官的同理心,善於傾聽與換位思考「天生萬物,唯人為貴」,列子在《列子.天瑞》中如是說。法官既有鐵面無私、斷案如鐵的魄力,也有感知人間疾苦的悲憫情懷。強硬中蘊含溫情,這便是法官應有的同理心。想起剛進法院那會,老法官們常對我們說,「把自己當做醫生,要準確診斷出問題癥結所在,就要對當事人多一份耐心,只有你耐心傾聽了,你才能感同身受,也才能診斷出病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