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吐槽大會#回顧1992年美國著名的「夢之隊」球員名單,萊特納的名字在眾多名人堂球員當中顯得很奇怪,然而儘管如此,他出現在這支也許是籃球史上最偉大的球隊當中,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會是NBA球員被允許參加奧運會比賽的第一年,但是美國籃協還是給大學生球員保留了一個名額,而萊特納則有幸成為這名球員,那麼問題來了,為何是他,而不是1992年NBA選秀大會上的「狀元秀」奧尼爾或「榜眼秀」莫寧呢?我們今天就一起來看一看。
萊特納出生於1969年8月17日,身高2米11,體重107公斤的他,在球場上可以出任中鋒或大前鋒,他和奧尼爾、莫寧一樣,也參加了1992年NBA選秀,並在首輪第三順位被明尼蘇達森林狼隊選中。
進入NBA之後的第一個賽季,萊特納場均就可以得到18.2分8.7籃板2.8助攻1.3搶斷1.0蓋帽,投籃命中率達到47.4%,可以說這樣的表現還是對得起他的選秀順位的,然而很可惜,在這之後的七個賽季中,他的場均得分雖然沒有低於13.8分,但是再也沒能打出菜鳥賽季時的表現。
很顯然,萊特納在NBA取得的成就遠遠不如莫寧,更不用說和奧尼爾相比,不過,萊特納雖然進入NBA後的表現不如奧尼爾和莫寧,但是在大學時期,他的表現並不遜色於這兩位傳奇中鋒,甚至還可以說是比這兩位更為出色。
萊特納大學時期就讀於杜克大學,大一賽季,他就幫助杜克大學闖進了NCAA錦標賽四強,大二賽季,他幫助杜克大學奪得亞軍,大三、大四賽季,他作為球隊的名宿球員,帶領杜克大學連續兩年奪得杜克大學隊史前兩個冠軍。
這四年期間,在NCAA錦標賽階段,他一直擔任杜克大學的首發,在其出場的23場比賽中,他場均可以得到16.6分7.8籃板,大四賽季,他更是場均可以貢獻21.5分,還包攬了1992年伍登獎和奈·史密斯獎,即使時至今日,克萊納大學生涯依然被公認是美國大學籃球史上最好的職業生涯之一。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儘管媒體和球迷普遍認為他進入NBA之後可能無法取得奧尼爾或莫寧那樣的成就,但是在當時的NCAA,他是絕對的王牌球員,而且相比奧尼爾和莫寧,克萊納是一名典型的團隊球員,他的入選不會搶NBA球員的風頭。
另外,當時的「夢之隊」已經有羅賓遜和尤因這兩位,所以他們不太需要奧尼爾或莫寧這樣的純中鋒,而萊特納則不同,他雖然在球場上也可以出任中鋒,但是他手感柔和,在大學時期,他的得分中幾乎有一半是通過三分球拿到的。
當然,還有一點可能是最重要的,那就是萊特納是一名白人球員,而奧尼爾和莫寧都是黑人球員,不過,萊特納雖然入選了「夢之隊」,但是表現委實談不上出色,在其出場的8場比賽中,他場均只貢獻4.8分 。
所以對於這枚奧運會金牌,老特納也沒有放在心中,他曾經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自己把這枚金牌放在家中,永遠不會拿出來。」在去年參加《Rich Eisen Show》時,他解釋了自己這樣做的原因:「奪得這枚奧運會金牌的甚至不是我,而是別人。」
對於萊特納入選「夢之隊」而不是自己,莫寧沒有在公開場合談起這件事,奧尼爾倒是曾經說:「我當時十分沮喪、生氣,很嫉妒萊特納,但是我理解美國籃協這一選擇,因為我是一個更具爆炸性、更強大的球員,但是就當時而言,萊特納比我更為全面 ,而且他在大學打了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