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流行著許多的俗語,大多是古代先賢留下來的智慧和經驗。農村老農民直言:十個俗語九個真,就比如「吃飯出汗,一生白幹」這句俗語,裡面就包含著深刻的道理。
「吃飯出汗,一生白幹」,按照字面的意思,就是說吃飯時喜歡出汗的人,本想補充人體的能量,但卻化成汗水白白流失掉,最終會遭受一生白幹的悲愴。通過簡單的吃飯出汗的表象,判斷生命的悲愴,這樣的結果肯定帶有唯心的色彩。但是,其中蘊含的道理也不容忽視。
同學就是一個吃飯出汗的人,即使在冬天吃飯,頭上也雲霧繚繞。讀書時,經常用袖子擦汗。時間久了,袖口錚亮刺眼。大學畢業後自主創業,憑藉著不服輸的勁頭和富裕的家境,竟也創造了一番的天地。
有錢的同學,愈發感覺到吃飯出汗的尷尬,後來無意聽到「吃飯出汗,一生白幹」的俗語,心裡便一直犯嘀咕,總是感覺似乎有不祥徵兆發生,真的膽怯了,便開始了走上求醫治病的路途。
本地的醫生說,汗為心之液,肝亢腎陽,心跳加速,吃飯出汗為虛證,應以補腎為主,而後刷刷地開了藥方,從此,泥罐煎水陪伴,幾乎告別了所有的酒局。
竟然是腎虛了,同學的憂慮寫滿臉上。每次同學見面,偶爾有不識趣的同學取笑,腰酸腿痛抽筋,小便射程不行了,房事質量完蛋了吧。不經意的玩笑話,同學受傷的心宛如再遭鞭笞。妻子花容月貌,自己腎虛了,倘若她紅杏出牆,的確會應「吃飯出汗,一生白幹」的俗語。
治病的進程越來越快,告別本地的醫院,走向省城,走向北京。著名醫生望聞問切,診斷為脾胃虛弱,心火過旺,火大廢水,建議心、腎、脾、肝、胃五臟同治,又是一頓的泥水藥片。
一生白幹的陰影,如陰魂纏繞。同學的心態發生了很大變化,常年感嘆生活的不如意。不久,公司關門了,自己也很少出門,每天蜷在家裡,再後來,被發現暈厥在床上,腦中風,有幸挽回了性命,但最終落下了殘疾。
雖然同學的經歷與俗語相符,但我們也必須辯證地看待,通過表象查病的確有著科學的診病道理,但對疾病的態度更是我們所提倡的,那就是積極、樂觀的態度。有時候我在想,如果他聽說的是「吃飯出汗,蒸籠頭,發財頭」的俗語,會不會讓他能愈加自如地治療好自己的疾病呢?
吃飯出汗,一生白幹,在古代常比喻窮人與富人的區別。窮人吃飯急,富人慢條斯理,通過吃飯的急緩,可以看出窮富的差別。同時,這句話更多地是指窮人的悲涼。過多的出汗,營養物質的過多流失,造成了身體的虧空,許多人勞累之後,過了40歲,基本上身體廢了一半。
至今來看,看句俗語是有著科學的道理的,尤其在生病的時候,確實符合望聞聞切的診治,但簡單定義一生的成敗,我覺得非常不靠譜。
朋友,您覺得覺得這句俗語正確嗎?歡迎留言,大家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