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奪得「平安鼎」,再次捧回「大禹鼎」,省「基本無違建市」創建順利通過,「汙水零直排區」建設有力推進,美麗城鎮建設開啟嶄新篇章、城鄉治堵成效顯著、城鎮文明氛圍更加濃厚熱烈……去年,溫嶺市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委員會正式更名為市環境綜合整治事務中心(溫嶺市創建工作中心)。省示範文明城市創建、「五水共治」、美麗城鎮建設、「三改一拆」、交通治堵這五大職能工作進一步優化升級。如今,溫嶺的環境保護在加強,生態環境在好轉,城市功能、城市風貌和城市氣質進一步提升,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持續提升。
防治攻堅,縱深推進
日前,在城東街道橫山頭新區最南端道路上,20多名施工人員操作切割機、破碎機、挖掘機,對水泥路面進行破碎開挖,開鑿用以鋪設管道的溝槽。該項目將對新區內的45幢500多間通天房汙水直排模式進行改造,並統一納入新的汙水管網,是城東街道目前「汙水零直排區」創建項目中規模最大的一個。
城東街道「汙水零直排區」項目施工中。通訊員 王華琦攝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兩山」理念提出15周年,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至關重要。眼下,我市各鎮(街道)的「汙水零直排區」續建項目已全面復工,許多新建項目也正在如火如荼地展開。今年,我市將全力推進161個生活小區和工業園區「汙水零直排區」建設,力爭城東、城北、箬橫、濱海、城南、塢根等6個鎮(街道)創成「汙水零直排區」。
3月23日,全市治水工作會議指出,各級各部門要緊盯目標,紮實開展好「水環境防治攻堅年」活動,切實把治水工作引向深入。今年「五水共治」具體要實施「128」計劃,「1」就是一個工作載體,即「水環境防治攻堅年」活動;「2」就是建立健全兩項制度,即健全全市治水例會制度,建立「五水共治」「一圖一碼一指數」管理制度;「8」就是八大行動,即水質提升、「汙水零直排區」建設、基礎設施補短板、河湖長制提檔升級、「美麗河湖」建設、水安全屏障建設、涉水執法督查、全民治水護水等八大行動。
作為今年的創新工作,我市「五水共治」「一圖一碼一指數」管理制度從4月中旬起正式實施。「一圖」為「五水共治」工作進展圖;「一碼」為水環境健康碼,分別用紅、黃、綠三種碼代表水環境高風險、中風險和低風險區域;「一指數」是項目指數,即各鎮(街道)「汙水零直排區」建設進度指數。
據市環境綜合整治事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接下來,各鎮(街道)、三區要全力以赴做好二季度「五水共治」工作,切實抓好四項工作:用「一圖一碼一指數」管理辦法補齊短板、加快「汙水零直排區」建設、重視水質提升、做好「河(湖)長制」提檔升級。同時,市環境綜合整治事務中心將繼續加大「五水共治」督查力度,重點開展建築泥漿處置、電捕魚、浮萍防控等專項督查執法,督促各鎮(街道)、各職能部門以聯合之勢推進水生態環境治理。
內外兼修,美麗煥然
3月26日,松門鎮育英西路北側、鎮政府大樓西北側的一大片空地上,挖掘機、推土機、工程車隆隆作響,這裡正在建設的是投資650多萬元的市民「海綿」公園。該公園是「美麗城鎮」創建的項目之一,佔地5萬平方米,分兩期實施,包括停車場、園路、綠化等工程。
正在建設的松門鎮海綿公園一角。通訊員 江文輝攝
建設美麗城鎮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一個重大決策部署,是在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取得明顯成效的基礎上,聚焦聚力高質量發展、競爭力提升、現代化建設。根據我市美麗城鎮建設行動計劃,今年,我市全面啟動美麗城鎮建設,致力在全市上下形成全民參與、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圍,澤國鎮、大溪鎮、松門鎮3個鎮率先開始創建美麗城鎮。
市環境綜合整治事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為健全工作機制,市環境綜合整治事務中心已成立25個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美麗城鎮建設領導小組,下設美麗城鎮辦公室,組建工作專班,加強部門合力,並將原小城鎮整治辦人員和職責整體轉入,構建符合溫嶺特色的美麗城鎮建設框架。同時,建章立制,建立領導聯繫制度,建立周督查、月通報、季考評制度,建立首席設計師、駐鎮規劃師制度,並出臺要素保障機制。
通過實地調研、學習先進、邀請專家,研究分析省美麗城鎮建設指標體系,出臺符合我市實際的《美麗城鎮建設實施方案》。在市域層面,謀劃溫嶺山水總格局,對溫嶺市的山、水、海、城等自然景觀和人文資源進行系統、整體謀劃,構築溫嶺市域網絡化、體系化、特色化的山水空間大格局,塑造全域美麗,形成美麗溫嶺大花園。在鎮(街道)層面上,堅持以特色發展、差異化建設,完成美麗城鎮建設行動計劃暨「一縣一計劃」「一鎮一方案」,指導13個小城鎮根據不同類型的側重點,基本明確發展定位、重要項目、時間節點並提煉特色。目前,澤國鎮、大溪鎮、松門鎮的行動方案已通過台州市評審,其他10個鎮(街道)也將在7月底前完成行動方案的編制。
同時,我市聚焦設施提升、服務提升、產業提升、品質提升、治理提升重點任務,重點做好環境綜合整治、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老舊小區改造、文體設施提升、道路交通改造、汙水處理設施等重大項目和民生保障工程,重點建設「十個一」標誌性工程,加快補齊城鎮功能短板。已累計梳理美麗城鎮項目641個,投資472億元,其中2020年完成項目303個,完成投資180億元。
拔釘掃尾,清障攻堅
3月27日,隨著大型挖掘機的奮力作業,大溪鎮沈岙村工業園區內的一處處違法廠房被順利拆除,沈岙村老舊工業點改造項目又邁進了一大步。據悉,沈岙村工業園建成於2005年,隨著近年來社會的發展,該園區內的廠房和企業也出現了「兩極分化」。一部分企業緊跟時代步伐,通過依法審批、「零地技改」等有效手段,發展較好。而另外一部分企業,則「蝸居」在違法建築內,發展無序。這些違法廠房不但侵佔了寶貴的土地資源,還存在安全隱患、環境汙染等一系列問題,成為工業園區整體發展的「絆腳石」。
今年,大溪鎮把沈岙村工業點列為2020年度老舊工業點改造項目,自本月該鎮「三改一拆」工作全面恢復以來,沈岙工業園就被列入第一批拆違名單內。截至目前,整個拆除工作已順利完成。
5月6日,大溪鎮沈岙村老舊工業區最後一幢違法建築被拆除。
市環境綜合整治事務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是老舊工業點「三年改造計劃」的第三年,有24個老舊工業點被列入了改造計劃,按照「拆後重建、拆後退出、綜合整治」的改造形式,確保全市老舊工業點「三年改造計劃」強勢推進、拔釘掃尾。綜合採用「聚、退、轉、改」等多種方式,逐一對症整治提容,為優質傳統產業企業騰籠換鳥,實現更好發展。截至目前,全市24個老舊工業點,已拆除建築的有12個,列入綜合整治的工業區已開工2個。
今年,全市「三改一拆」工作將進一步鞏固「省基本無違建市」創建成果,全年計劃拆違300萬平方米以上,拆後利用率80%以上。總拆違方向為針對村集體違法建築出租進行整治;結合文明城市創建和美麗城鎮建設,對重點區域內的違法建築進行整治;結合消防等各類安全隱患,對小微企業存在各類安全隱患的違法建築進行拆除;結合老舊工業園區改造,對老舊或不符合要求的低、小、散工業企業進行拆除。同時,指導石橋頭、塢根爭創「無違建示範鎮」,城東、箬橫、溫嶠、城南爭創「無違建鎮(街道)」,積極開展「無違建示範村」創建。加快「兩路兩側」整治,重點整治全市主要道路兩側可視範圍內的「髒亂差」問題和沿海高速三個出入口環境提升。
外暢內序,互聯互通
新年伊始,我市便新增了一條旅遊公交專線,起點為濱海綠道(珍珠灘),終點為東巴黎。該專線的開通,與石塘鎮現有的9條公交線路均有交集,除了服務遊客,也將極大地提升鎮域範圍內公交運行效力,方便群眾和遊客出行。
市環境綜合整治事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交通治堵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決策下,緊緊圍繞「進一步改善交通狀況,增加人民群眾獲得感」的目標,確保「城市交通運行指數、交通滿意度、公交分擔率、交通守法率」四項指標明顯趨好,打造「外暢內序、互聯互通」的具體要求,堅持規劃引領強化、基礎設施提升、公交優先發展、管理效能提升、交通需求調控、智慧交通提升、城鄉統籌治理、文明出行深化「八大行動」的總任務,努力完善城鄉交通路網結構,積極參與研究重大交通施工期間的交通組織,努力做好外暢內序工作,並加大力度持續改造群眾呼聲強烈的交通堵點亂點。
在強規劃、優設施的基礎上,樹立公共運輸引領城市發展(TOD)理念,加快轉變核心區過度依賴小汽車出行的城市發展方式。編制《城市綜合交通體系規劃專題報告》和《城鄉交通專項規劃》,計劃新開通城鄉公交線路5條,建設公交站亭75座,不斷優化城鄉客運公交一體化建設,積極打造公交準點準時示範線,推動城區公交首末站建設。進一步完善城鄉交通路網結構,打通斷頭路聯網路,如中心大道、聚興路南延、百丈中路等,完成新改建道路3公裡以上,中央通道路澤太高架(溫嶺段)完工並通車。全市新建公共停車位4000個,其中核心城區500個以上。新增公共自行車1000輛,更新優化站點設施40個。
同時,強化科技在交通治堵中的作用。利用視頻監控技術,對非機動車闖紅燈、逆向行駛、佔用機動車道等違法行為進行抓拍。計劃今年新建視頻系統171套,計劃在川安路開通綠波信號聯控,使市民出行減少延誤,提升交通通行效率。續推校園接送系統,計劃在城西小學推行校園接送系統,開放多校門出入,同時優化機動車、非機動車、行人的人車分流交通組織,形成安全暢通的校園循環接送系統,以有效緩解川安路的擁堵。鼓勵推動機關、企事業單位內部停車位錯時對外開放,力爭做到停車泊位「零閒置」。
志願者走上街頭,開展非機動車亂停放勸導活動。記者 徐偉傑攝
文明以止,美美與共
4月7日,我市開出首張寵物糞便不清理罰單;4月21日,首張非機動車人行道違停罰單開出,車上被掛上了文明牌……從勸導為主、倡導自覺的道德約束,到如今實施依法管理、文明管理的法律處罰,市民的主體責任意識不斷增強。俗話說,城市是「三分建、七分管」,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是提升城市綜合承載能力的內在要求。而這種理念,正在溫嶺不斷地深化發展。
今年是國家衛生城市覆審之年,也是省示範文明城市創建驗收之年,市環境綜合整治事務中心將開展克難攻堅「十大提升」行動,計劃從市容市貌、交通秩序、市民素質等十方面,用一年時間開展30個專項行動。進一步推進老舊小區、背街小巷整治提升,開展空中管線整納、汙損樓道刷白、標誌標線增設等行動。完善市領導、部門聯繫主次道路和街路長制度,開展「門前三包」責任制考核和排名。推行門店文明積分制,開展文明示範街路、最美經營戶、優秀街路長等評比。依託鄉風文明積分制運用和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推進市民公約「文明十裡」的主題實踐。開展「溫嶺市民十大好習慣」「分餐公筷公勺」宣傳倡導活動等。
同時,市聯合執法隊、各鎮(街道)聯合執法隊常態開展執法,並聯合市文明辦創建志願者學院,開展創建業務和志願者培訓,為社區管理、業委會依法自治、社會組織參與文明創建等提供智力支持。持續強化文明城市創建宣傳,創設一批極具溫嶺特色的公益廣告、宣傳小品、創意視頻、宣傳互動等內容,進一步掀起創建高潮。每月開展集中日誌願行動,以「門前三包」、文明勸導、環境保潔、巡街督查、文明宣講等服務為重點,廣泛發動黨員、幹部、群眾等群體積極參與。廣泛開展文明村居(社區)、文明小區、文明樓道、文明家庭等群眾身邊的文明創建活動,把文明創建融入群眾日常。
「文明其實並不遙遠,適可而止、約束自己,經常換位思考,懂得感恩他人,市民就會成為一個個『小美』,進而社會就會形成『大美』,這就是『文明以止,美美與共』。」市環境綜合整治事務中心常務副主任陳金君說,文明城市創建與每一個市民息息相關,每個人都是城市文明的細胞,一個個「小細胞」,共同構成城市的「大肌體」。只有將文明注入城市的每一個「細胞」,才能真正成為文明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