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 2001年4月19日)
高校人才和科技對地方經濟影響力日益彰顯 清華大學90周年校慶來臨之際,河北省人民政府向清華發來賀電。
「河北省與貴校有長期合作關係,清華是建設經濟強省最重要的科技、教育、人才依託單位,在科技成果轉化、人才培養、新產品開發等方面給予了河北巨大的支持。對此我們由衷地感謝……」
到目前為止,清華已收到青海、遼寧、海南、重慶等20個省市以政府名義發出的熱情洋溢的賀辭。
為什麼一所高校的校慶,會得到這麼多省市政府的關注和祝賀?
清華大學科技開發部主任周立認為,這是因為,在承擔國家重大科技任務的同時,清華大學積極發展與地區的合作,對地區經濟發展的影響力越來越大。
據了解,近年來,清華大學先後與北京、河北、廣東等14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和40多個地級市籤訂了合作協議,發展地區與學校全面、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據統計,1991年至2000年,清華全校完成的科技開發和服務項目累計3000多項,不同形式合作的企業達2000多家。2000年清華大學的橫向合作科研經費達3.3億元,其中百萬元以上的重大項目有59項,比1999年的30項增加近一倍。
在促進地區經濟發展中,清華取得的成績很突出。1994年,清華與廣東合作,在廣東肇慶風化電子廠推廣「高性能低溫燒結多層陶瓷電容器材料」,次年產值就超過兩億元,節省外匯1300萬美元,新增利稅3000多萬元。
以往是關門辦學,以教學、科研為主,現在是主動面向社會,為經濟發展服務,高校正經歷著社會功能的轉變。
清華大學副校長何建坤說:「根據地區經濟發展和企業創新的需求,研究型大學在高層次人才培養、科技成果轉化、高新科技產業孵化、戰略研究和諮詢、信息交流和傳播等方面,提供廣泛的社會服務,這是改革開放以來日漸顯著的大學的社會服務功能。」
一些省市也越來越意識到高校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
除重點支持本省高校發展外,每年兩會期間,很多省委書記、省長的一項重要工作是與在京大學籤訂合作協議,從人才培養、科技成果轉讓等方面爭取高校支持。
以清華為例,目前,已有10多個省市與清華組建了科技開發基金。在支持高校方面,各省市也表現出更高的熱情。1998年,雲南省與清華大學籤訂友好合作協議後,雲南省決定每年籌集資金3000萬元支持與清華的合作項目,在雙方共同努力下,一些項目已經取得好成績。
高校與地區或企業的聯合,不但促進了科技成果的轉化和地區經濟的發展,也探索了高等教育參與經濟建設的新模式。
近年來,清華大學利用「科技+資金」的模式,積極參與國有企業改造和地區經濟建設。清華大學與北京密雲縣合作建立「密雲高科技工業園」,目前已有清華同方、清華陽光、清華紫光等5家企業入駐,形成了信息產業、節能環保產業、新能源產業、電子顯示產業、核技術應用設備等五大生產基地。1999年實現總收入1.1億元,2000年預計可達5億元。
「清華大學一直重視發揮科技和人才的綜合優勢,加強與地區政府和企業的合作。」清華大學副校長何建坤說:「我們將繼續努力,為地區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科技創新作出重要貢獻。」(劉萬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