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雙廣
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弘揚企業家精神
高新興科技集團董事長劉雙廣對「創新」二字深有感觸。「我自己是工程師出身,技術就是我的立身之本。」創立高新興23年來,他帶領企業堅持走自主創新之路。過去一年,高新興研發投入超過5億元,驅動5G、AI等前沿技術的規模化落地應用。疫情期間,高新興僅用45天就完成了9個地市400多個卡口的建設,實現對入粵車輛的大數據管理;用6天時間升級了5G警用巡邏機器人的體溫檢測和口罩識別功能,擔當了海關、火車站、機場等重要場所的「守門人」。「自主創新,是我們企業不斷發展的源泉所在。」劉雙廣說。
防疫一線:做入粵通道的「科技守門人」
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廣州許多企業以科技力量彰顯社會擔當,高新興就是其中一員。日曆翻回到疫情初期,外地流入的車輛對疫情管控提出了嚴峻的考驗。大年初三,高新興接到有關部門關於人流車流大數據監測的研發需求,在劉雙廣的帶領下,研發人員奮力突破各個難關,短短72小時內就完成了正常需要21天的工作量。
為降低省內疫情擴散風險,高新興緊急承建了廣東入粵通道聯合檢查點項目。從現場勘察、出方案和圖紙、挖基坑、水泥澆築、光纜及電纜敷設、立杆、裝設備、調試,整個項目建設完工正常需將近半年。「提前一分鐘交工,就能提前一分鐘遏制疫情蔓延。」平安事業部交付中心20多人背上乾糧就往省交界處跑,奮戰40多天,高質量完成了9個地市400多個卡口的建設任務。
當外地車輛駛入廣東省省界,路邊卡口的攝像頭馬上捕獲車輛信息。一旦發現重點管控車輛,車輛信息及行駛路徑將第一時間反饋給疫情防控組,防控組立即跟進,重點逐個排查從外地進入本地的車輛和人員,防控工作高效準確進行。
在這場與病毒的較量中,高新興的研發人員一直與時間賽跑:6天時間緊急升級5G警用巡邏機器人的人體測溫功能,3天時間實現口罩識別功能的從無到有,耗時低於0.3秒的情況下準確率大於98%,並快速部署到廣州白雲機場海關、廣州南站等人流密集場所。
劉雙廣說,「公司成立之初,我們取名為『高新興』,當時就是一個非常純樸的想法:想用高新技術來振興民族產業。『產業報國』始終是高新興的初心,疫情期間更是如此。如何實現『產業報國』?要堅定不移地強化研發、支持研發、投入研發。」
下海創業:以環境監控設備拿下大單
作為企業家,劉雙廣對研發的重視,或源於他的技術出身。上世紀80年代,劉雙廣考上了南京郵電大學的王牌專業通信工程專業。雖然通信不是他的第一志願,劉雙廣卻意外地喜歡。除了學習專業知識,他還特別喜歡動手「做好玩的東西」,比如用振蕩器造時鐘等。「當時在學校學會了組裝電視機,假期回家就買了一些元器件,組裝了一臺黑白電視機,在那之前,村裡沒有人看過電視。」
畢業分配到廣州通信研究所後,劉雙廣從喜歡「做東西」升級為痴迷。當時,電話分機尚未普及,劉雙廣利用業餘時間研製了小型程控交換機,一個電話進來每個房間都能接,成本比國外產品大大降低,這一成果被一家工廠量產後大受歡迎。進入20世紀90年代,已成為小有名氣的工程師的劉雙廣決定放棄鐵飯碗,一頭扎進當時席捲全國的創業浪潮中。
1997年,在天河的一棟二層小樓裡,32歲的劉雙廣成立了廣東高新興通信設備有限公司。沒有足夠的名氣和資金,劉雙廣鎖定了動力環境監控設備——為無人值守的通信基站遠程監控電力、溫度、溼度等。由於產品性價比高、質量過硬,這個在背包裡裝著監控器、騎單車推銷的年輕人,拿下了廣東移動和浙江移動的大訂單。
2010年上市以後,劉雙廣帶領高新興開始謀求由通信行業向安防行業轉型,短短兩年間,高新興的「平安城市」和智能交通領域的項目就在廣東、貴州、四川、山西、河南等地「開花結果」。
智能交通:運用多項技術疏通城市擁堵
23年的創新發展,高新興從製售動力環境監控產品的小團隊,成長為一家在智能交通、智能網聯、物聯網等領域佔據「頭部位置」的上市公司。公司研發超過1500人,佔總人數的1/3以上,在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等領域獲得上千項專利,並參與了多項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制定。尤其在智能交通領域,經過多年的研發積累,高新興已經形成了包含前端採集、基礎支撐算法、中心應用實戰平臺的一系列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系統產品。
2017年,高新興中標清遠智能交通項目,涵蓋了智能交通從外場各個業務系統到指揮中心、大數據中心等完整的建設內容,是一個典型的城市綜合性的智能交通建設項目。
在這個項目中,不僅融入了AI、AR、大數據、雲計算等許多先進的技術,而且創新性實現所有交通數據的融合感知,包括網際網路、視頻專網、公安網等各種交通數據,通過數據的融合應用實現了交管業務的發展和升華,例如全城信號狀態的預警預判和信號實時自適應優化,還有交通態勢、警力、勤務的融合指揮等。據高德地圖擁堵指數顯示,2017年清遠擁堵指數在全國城市中排名第六,高新興承建的智能交通項目運行之後,擁堵指數逐年下降,去年為59名。
展望未來:把企業打造成強大創新主體
如何克服疫情、經貿摩擦帶來的不利影響,是當下許多企業家共同的思考問題。「我相信,全球化的進程不可逆轉,我國對外開放的大門也不會關閉,面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高新興一方面加大國內市場拓展,彌補國際市場的業務下滑,同時堅持研發投入不減少,苦練內功,不斷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和研發能力。」劉雙廣說。
據悉,過去一年高新興的研發投入超過5億元,並且在算法、音視頻、大數據等核心技術上取得重大成果。同時,高新興獲得由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聯合認定的「國家企業技術中心」稱號。
記者了解到,高新興正在建設「智能網聯製造與研發總部基地」。該基地將重點把大數據、AI、5G、視頻分析等核心技術上的研發資源進行整合,在車聯網、公共安全、智慧城市、大交通等業務領域進行深度應用。按照計劃,這個基地將會在2022年投產運營,新增1000個供應鏈就業崗位以及500個研發崗位。
「我會牢記總書記的囑託,進一步弘揚企業家精神,努力把高新興打造成為強大的創新主體,力爭做出一流的產品,發展一流的產業。」劉雙廣說。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方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