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MLB比往年來得早了一些。
本季的揭幕系列賽是3月20日、21日在東京巨蛋舉行兩連戰,提前本土的全聯盟賽程一周左右。新的賽季,總是與新的人或事有關。比如說西雅圖水手剛剛從NPB(日本職棒聯盟)引進的投手菊池雄星,他在系列賽第二場擔綱先發,成為了MLB歷史上第一名在家鄉實現處子秀的日本球員。
不過,這兩場球的焦點並不是菊池,也不是全新的賽季,甚至連比分都沒有多少人關心,整個棒球世界的目光都在另一位日本球員鈴木一朗身上。
因為,這很可能是他的最後一場比賽。
文/ 孔 牧荑 編輯/ 宋 鑫宇
亞洲棒壇第一人 刷榜是正常操作
棒球是一項充滿了數據統計的運動,若想用語言向不了解棒球的國人形容一位球員有多麼偉大倒不如把數據列出來看的一目了然,而鈴木一朗就是這樣一個例子。作為第一代進入MLB的亞洲球員,如果把他在強者如林的MLB打出的諸多矚目成績全部寫在紙上,甚至比小時候抄寫作業來的要更加密密麻麻。
這不是誇張,2001年一朗在西雅圖水手的MLB新秀賽季就獲得了最佳新人和MVP兩座大獎,以菜鳥身份拿MVP在整個北美體育史上都屈指可數。你自然可以想像這樣的球員,終其生涯能有多少榮譽、統計和紀錄。
2001年加盟西雅圖水手的新聞發布會
MLB名人堂評選的一條硬性門檻是至少要打到10個賽季,而9年前一朗達到這個指標時,媒體和球迷就習慣以準名人堂來稱呼他。至於他什麼時候真的進去,就得看他準備哪一天退役了。
從身材上來說,一朗即便按照亞洲人標準也不顯得魁梧,看似「弱不禁風」的他竟然可以在隨處可見筋肉男的MLB打出頂尖水準,這背後靠的是他自己的哲學。在場上一朗反應迅捷,打擊技巧精妙,不依賴絕對力量,在場下他作息精確,訓練刻苦,一絲不苟到對球棒的溼度都要控制。
他長久以來貫徹的日式棒球理念和個人職業態度甚至影響了不少土生土長的美國人,有很多觀點認為一朗「改變了美國人對棒球的理解」。
除了球技出眾,一朗的謙遜風度和瀟灑形象也在美國頗受歡迎。不管他到哪裡去打客場,不管交手球隊之間恩怨多大,一朗上場打擊總是會引發最大的關注度,他標誌性的打擊準備動作堪稱優雅典範。如果在MLB裡找一個最受到全體球隊球迷歡迎的球星,總是彬彬有禮的一朗絕對名列前茅。
鈴木一朗標誌性的打擊準備動作
在日本國內,一朗更長期是各種評比的頭名。諸如「最受崇拜男選手」、「最有魅力男性」之類的評選,絕大多數文體明星都是直接從第二開始爭的節奏——第一名除了一朗還能有誰?特立獨行的他2006年參演知名刑偵劇《古畑任三郎》系列特別篇,以本名出演一位喜歡公平競爭、故意給警方留下線索的罪犯,迫使主角田村正和在開場前提示觀眾「此一朗非彼一朗,別搞錯了喲!」
難捨棒球之情 曾想打到五十歲
不過這位在日美兩國近乎於神的準名人堂球員也是凡人,從2013年他四十歲開始,由於年齡帶來的衰退,一朗失去了固定的先發位置。通常來說野手堅持到三十八九歲已經不易,但一朗一直不願意退役,即便是去到小球隊,也想要延續自己的運動生命。
上個休賽期他就幾乎找不到工作,只是因為老東家西雅圖水手出現意外傷病潮,臨時缺人,一朗才勉強獲得了比賽機會。
對他和西雅圖來說,這簡直是意外之喜,全市球迷熱烈地歡迎這位老將的回歸。賽季第二場比賽,一朗上演了沒收本壘打的好戲,集錦視頻瘋傳社交網絡。
44歲高齡上演沒收本壘打
「告訴我還有哪個人44歲可以這麼幹!」人們開始期待一朗能夠延續好表現,在球隊中坐穩位置。
然而這種想法是不切實際的,幾年前一朗就陷入了衰退,他已經很難在大聯盟水準的比賽中競技。隨著傷兵逐步歸隊,球隊宣布將一朗移出球隊大名單,剩下賽季轉為特別顧問。
剛開始媒體和球迷都以為這等於是宣布退役,可是在官方口徑上,一朗只說他是「暫別」。多年以來他一直跟媒體強調說自己要「打到五十歲」,即便所有人都看到了他如今掙扎於球場表現,他也從不鬆口。甚至今年稍早時候在家鄉的兒童軟式棒球賽閉幕式上,一朗還跟小選手約定「再加一年,打到五十一歲。」
我們很難得知一朗內心深處的完整想法,也不清楚球隊與他溝通的具體細節。對於不少曾經輝煌過的巨星來說,讓他們自己意識到什麼時候該離開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他們的堅韌性格總是驅使他們挑戰一切看似不可能的難關,哪怕歲月已經剝奪了他們的能力。
水手應該是很希望通過一個體面、盛大的方式讓一朗風光退役。幸運的是,大聯盟給水手搭建了一個舞臺:新賽季在日本東京揭幕,對戰雙方正是奧克蘭運動家和水手。而且球隊可以使用28人的擴充名單,比正常員額多了3個位置,因此水手官方早早宣布一朗會以正式球員身份參加這場系列賽。
鈴木一朗早已成為西雅圖水手的象徵
剩下的就看一朗如何選擇了。
難回巔峰 在家鄉決定隱退
赴日前一朗隨隊參加了春訓,可是他依然找不到感覺,表現糟糕。賽前一朗向媒體坦言以現有實力,他「本不應該出現在東京巨蛋」中。球評也紛紛推測,一伺系列賽結束,水手恢復到25人的正常名單,一朗肯定沒有位置。不管他本人意願如何,在東京的這兩場球,很可能就是他最後的兩場球。
果然,在周四的第二戰上,官方在比賽間隙打出了字幕:本場比賽結束後一朗將正式退役。觀眾們的情緒按耐不住了,作為一名職業球員,一朗徵戰日美兩國27年,他的生涯已經進入了倒計時,時間每走一秒,他的離別就更近一步。
現在全場乃至全世界的焦點都在一朗身上,按照大聯盟的傳統。在一位偉大球員的告別賽中,只要他打出一支安打就會被換下。NPB和MLB累積通算4367支安打的一朗是世界最多安打紀錄的保持者。一支安打,再來一支安打!無數人期待著這第4368支安打的到來。
一朗的對手,正是水手的同分區球隊奧克蘭運動家,在一朗的巔峰時期,運動家總是竭盡全力地去對付他。他們當然不會在最後一次和偉大對手的交鋒中有任何鬆懈,界外飛球、兩個地滾、一個三振,運動家讓一朗交了白卷。
終於,在八局換邊時,主教練斯科特-塞爾維斯斯站起來,朝裁判做出了換人的手勢。全體其他球員立即退到休息區,碩大的東京巨蛋球場一下子顯得異常空曠,只有一朗獨自站在外野的草皮上。
山呼雷鳴中,一朗緩緩地向場邊走去。45歲的他還是身輕如燕,步履明快,他不時向各個位置的觀眾招手致意,對著運動家的休息區拍了拍胸脯。迎接一朗的是水手全隊,他微笑著與隊友們挨個擁抱,還特意安慰了忍不住落淚的二壘手迪-戈登和菊池。
名人堂巨星、水手名宿小肯-葛瑞菲也在休息區等著他,九年前一朗送別葛瑞菲退役,現在輪到葛瑞菲來送一朗了。水手兩代頭牌巨星二十年的友誼、球隊昔日的輝煌與遺憾,融入在一個長長的擁抱之中。
由於兩隊在常規時間打成平手,比賽進入延長局,到當地時間23點才結束。可是觀眾們仍然不願意離去,齊聲呼喚著一朗的名字。這位日本棒球史上的頭號傳奇再度返回,繞場一圈,向激動的球迷致以告別。他們或許希望鈴木一朗作為球員的最後一天能夠持續得再久一些,就像一朗很長時間無法想像自己不打球會是什麼樣,球迷們也要長期過程去接受一個沒有一朗的MLB。
亞洲運動員的標杆
如果說野茂英雄是亞洲球員在大聯盟的開拓者,那麼鈴木一朗則是一個標杆性的人物。
野茂是一名投手。投手主要是靜態發力,不需要速度,只要手臂有力,心理素質合格,就能培養成大聯盟級別的水準。而野手或者說打者在綜合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全身力量也頗為關鍵,因此以亞洲人在先天身體條件上的普遍差距,成為一名能在MLB生存的野手要比成為投手困難得多。
2004年一朗打破塵封84年的MLB單季最多安打紀錄
到目前為止,作為投手堪稱成功的亞洲球員位數不少,現役球員中就有達比修有、田中將大、柳賢振、陳偉殷等日韓撞球員活躍。歷史上野茂英雄、亞洲勝投王樸贊浩和曾經風靡臺灣的王建民也達到非常高的水準。
但在野手方面,除了一朗之外,能談得上球星級別的只有松井秀喜和秋信守二人。不少在日韓成績出色的野手赴美發展都碰壁而歸,臺灣地區更是至今都沒有湧現出能在大聯盟站穩腳跟的野手。
相比之下,一朗的成就便難能可貴了,作為一名野手,他不僅在MLB活躍了將近二十年,成就更超過了任何一名亞洲投手。這與他基於亞洲球員身體特點而開發的訓練理念不無關係。
鈴木一朗有著以巧取勝的精妙打擊技術
正如前文所述,一朗並不刻意追求純粹的力量,他在客串出演《古畑任三郎》中有一段臺詞:「那些歐美球員隨隨便便都很粗壯,根本無法企及」。
但是一朗有他自己的辦法,他強調柔韌性訓練和發力的協調性。棒球是一項講究運動本質的運動,也即在正確的時機做出正確的動作。只要拿捏精確,不需要太大的絕對力量也能擊出安打或者投出好球。
此言並不是說力量就不重要,歐美球員就不比亞洲人佔據優勢。「一力頂十會」,亞洲人在很多項目上難以避免會吃這方面的虧。正因為如此,怎樣去提升技巧,合理地揚長避短,就是亞洲運動員乃至整個體育業界都要思考的問題。鈴木一朗如是,劉翔如是,曼尼-帕奎奧如是,他們的共同點就在於以高效協調的發力去對抗歐美選手。
中國體育的訓練理念普遍因粗放為人所詬病,在運動科學飛速發展的當今,這不僅會拉低競技水平,也會影響到選手的健康和運動壽命。鈴木一朗的示範作用,不僅僅是一個「亞洲頭號棒球球星」那麼簡單,他對日本乃至亞洲的任何運動項目發展都有巨大的借鑑意義。
鈴木一朗頗為不舍地告別了自己的球員生涯,作為球迷我們對他報以祝福和懷念。但作為體育人,我們更應該去延續這位歷史第一安打王的精神,讓他的理念在無數後來者身上得到傳承和延續。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體育產業生態圈。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 H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