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持續從嚴結構性存款降溫

2020-12-16 東方財富網

「存定期,送好禮」「1萬起存,最高上浮45%,三年期達3.9875%」……8月11日,位於成都天府三街某國有銀行網點門口,對於存款產品的宣傳頗為醒目。

隨著保本理財產品的逐漸退場,存款產品吸引了部分穩健性投資者的關注。相對於理財產品,目前各類存款產品利率表現如何?大額存單、結構性存款是否依然具備優勢?

結構性存款:預期最高收益率跌破4%

作為保本理財產品的替代品,結構性存款曾一度成為各大商業銀行攬儲利器。但「假結構產品」等亂象也引發監管關注,相關監管持續從嚴。

在此情況下,結構性存款顯著「降溫」。就在6月,結構性存款壓降規模超萬億元,同時利率也有所下調。當月發行的結構性存款產品平均預期最高收益率大幅下降57bp至3.93%,跌破4%。

隨後,結構性存款收益率持續走低。融360大數據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7月發行的人民幣結構性存款平均期限為145天,平均預期最高收益率為3.75%,環比下降18BP。

從不同類型銀行來看,7月國有銀行結構性存款平均期限為160天,平均預期最高收益率為3.46%,環比下跌6BP;股份制銀行平均期限為129天,平均預期最高收益率為4.05%,環比下跌34BP。此外,共有1059隻人民幣結構性存款披露了到期收益率,平均期限為115天,平均到期收益率為3.57%,環比下降2BP,整體呈小幅下降趨勢。

在融360大數據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看來,近幾個月結構性存款平均預期最高收益率和平均到期收益率均呈下降趨勢,平均預期最高收益率下降受監管和銀行降成本兩方面因素影響,平均到期收益率則體現出結構性存款的實際攬儲成本。「預計接下來結構性存款收益率將會繼續走低。」

大額存單:3年期產品發行量減少

值得留意的是,在壓降過程中,分析人士認為,部分結構性存款或向短期大額存單轉移。「6月以來,大額存單利率發生了一個非常顯著的變化:銀行普遍主動上調了1年期以下的大額存單利率,而1年期以上的大額存單利率則延續此前的下降趨勢。」中金固定收益研究報告指出。

上述報告預計,短期內,銀行通過大額存單可以承接和轉移部分結構性存款的壓降任務,但由於1年期以內的大額存單利率畢竟還是比結構性存款低了100bp左右,企業融資套利空間幾乎不存在,大額存單可以承接的量有限,後續銀行負債端可能面臨一定壓力。

融360大數據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7月大額存單發行量共602隻,環比增長27.54%。但與此同時,各期限利率繼續下跌。其中5年期平均利率環比下跌26.8BP,降幅最大,今年平均利率首次跌至4%以下,與3年期平均利率倒掛。相對而言,2年及以內期限平均利率降幅較小。

「今年大額存單利率整體呈下降趨勢,尤其是2年、3年、5年長期利率降幅較為明顯。」劉銀平指出。據央行公布數據,2020年6月,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大額存單加權平均利率分別為2.64%、2.71%,較2019年12月下降30個和40個基點。

與此同時,3年及以上期限大額存單越來越少。今年上半年3年期大額存單發行量佔比為43.22%,而截至7月,3年期大額存單發行量佔比降至32.72%,環比下降5.84個百分點,創今年最低水平。「銀行減少3年期大額存單發行量,主要目的在於降成本。」劉銀平認為。

總體來看,雖然普通定存利率並未下降,但大額存單、結構性存款這兩類高成本存款今年以來均量價齊跌,銀行整體負債成本在下降。

網際網路存款:短期高息產品陸續下降

另一方面,由於利率較高,網際網路存款產品熱度也一度攀升。記者查詢發現,目前多個網際網路平臺上,依然不乏利率在4%以上的銀行存款產品。以某網際網路平臺為例,截至8月11日,有22款產品利率在4.5%以上,最高達4.875%。

不過,需要留意的是,對於提前支取的計息規則方面,多數產品已由靠檔計息改為按銀行活期利率結算。僅有個別產品按期付息。如寶生村鎮銀行「智慧寶 30 天J01」,根據計息規則,自起息日起,每滿30天為一個付息周期,每存滿一個周期,本周起按期滿利率4%計算,利息將自動兌付。目前該行還有360天產品與7天產品,計息規則一致,利率分別為4.5%和3.35%。

整體來看,目前網際網路存款各期限利率漲跌不一。據融360大數據研究院監測數據,上周(8月1日-8月7日),支付寶、京東金融、度小滿理財三個網際網路平臺的存款產品3個月期、6個月期、1年期、2年期、3年期平均利率分別為 1.59% 、 2.02% 、 2.27% 、3.07%、3.94%、4.72%。其中,6個月期、1年期產品利率上漲,而3個月期、3年期產品利率下跌。

「6個月、1年期存款平均利率之所以會上漲,是因為錫商銀行在度小滿理財平臺新上幾款高息創新型存款,利率要遠高於普通定存。」劉銀平認為,從中長期趨勢來看,短期、高息創新型存款會繼續減少,普通整存整取存款將是主流,未來網際網路存款利率將會逐漸走低。

在此情況下,投資者想要拿到較高的存款利率,只能購買長期存款,網際網路存款的吸引力被認為或逐漸減弱。

(文章來源:金融投資報)

相關焦點

  • 貸款、結構性存款雙升 監管「突襲」資金空轉套利
    其中,單位結構性存款規模增幅較大,中小型銀行和大型銀行單位結構性存款規模分別環比增長9.52%、6.65%;4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1.7萬億元,同比多增6818億元。這引發了市場對於結構性存款存在較大規模資金套利可能性的熱議。
  • 結構性存款的幾點延伸
    結構性存款因為存在資金套利被監管點名,並提出壓降要求。昨天,北京銀保監局下發文件《關於結構性存款業務風險提示的通知》,對轄內銀行嚴控業務總量及增速、確保產品設計審慎合規、加強資金來源甄別、切實規範宣傳銷售行為等方面進行了提示。相比於傳言版的壓降要求,北京銀保監的具體監管要求則更加符合預期。 結構性存款是怎麼產生的,銀行為什麼這麼需要結構性存款。
  • 結構性存款:銀行負債新變革
    這個過程中銀行實際上是吸收了一筆普通存款和代銷了一個期權產品(也不一定是一個),吸收的存款是表內負債。  形式二,銀行代銷非銀已經成熟的結構化產品,這種就是表外業務,賺的是中收。  我們認為第一種情況更容易獲得監管的認可,對銀行來說也更有利(吸收了一筆存款)。
  • 面對強監管壓力,銀行陷入存款荒
    我們認為,近期央行重啟14天逆回購、流動性的邊際收斂和市場調整都是壓縮結構性存款和其他高息存款引發的連鎖反應,是銀行表內「存款荒」的體現。一方面,據我們了解,部分全國性銀行的存款利率受到監管的壓力,在主動下調,這使銀行攬儲難度加大。
  • 對於這種存款,監管出手了
    數據來源:央行、wind(製圖:每經記者 張卓青)結構性存款的平均收益率也在不斷走高。在當前寬鬆貨幣政策背景下,資金利率下行,結構性存款與票據、債券等之間的價差持續增大,由此形成套利空間,結構性存款再成套利工具也引起了監管重視。
  • 大樹:真假銀行結構性存款 理財指南
    只是那個時候我們做的都是貨真價實的結構性存款,所以規模有限。資管新規出來後,銀行受存款利率定價限制,只能大力的做結構性存款。可以說,資管新規為銀行的結構性存款發展提供了一個環境。事實上進入18年以來,不管是國有大行還是中小銀行,結構性理財都在快速上漲,成為了大家的攬儲利器:好了,這個市場決定了我們會越來越多的和結構性存款打交道。
  • 結構性存款7個月壓降4.68萬億元 中小銀行完成年度任務難度不大
    來源:證券日報作者:彭妍作為商業銀行「攬儲利器」的結構性存款曾頗受投資者青睞,但受監管政策影響,結構性存款現已日漸式微,逐漸「失寵」。2019年初,結構性存款收益與票據貼現利率出現倒掛,部分企業以票據貼現資金購買高收益率結構性存款,使結構性存款成為套利工具,進一步助推了結構性存款的快速增長。 上述相關問題和潛在風險引起了監管層的高度關注,自去年以來,監管部門已多次出手規範結構性存款。今年3月初,監管部門下發《關於加強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對結構性存款進行約束。
  • 結構性存款是什麼意思?和大額存單對比哪個好?
    結構性存款發行量數量為102隻,環比增長75.86%,結構性存款平均預期最高收益率為4.52%,環比上升48BP。正在理財的你有沒有弄清楚什麼是結構性存款?結構性存款不是普通存款,結構性存款在存款的基礎上嵌入金融衍生工具,通過與利率、匯率、指數等的波動掛鈎,使存款人在承擔一定風險的基礎上獲得更高收益。結構性存存款有一個最直接的辨認方法,就是它的預期收益率是一個區間值。
  • 銀行結構性存款緣何不願舍「假」?
    自去年以來,銀行結構性存款不斷迎來監管「糾偏」。曾經泛濫的「假結構」如今還存在嗎?近期,《國際金融報》記者以消費者身份致電滬上多家銀行網點了解到,雖然假結構性情況較高峰時期有明顯收斂,但市場上還是呈現「真假」參半的現象。究竟哪些銀行還在售賣假結構性存款產品?
  • 銀行結構性存款產品周報(2019.3.23-3.29):結構性存款最高收益率為...
    中國銀行人民幣結構性存款BYRSD1915160.12019/03/292019/04/015中國銀行人民幣結構性存款BYRSD1915060.12019/03/262019/03/281000中國銀行人民幣結構性存款BYRSD19148
  • 頭部銀行利好:網際網路存款拉開監管序幕
    其實2018年至今,監管層已經對商業銀行「高息攬儲」採取了諸多監管措施,主要包括規範智能存款、禁止「靠檔計息」、規範並壓降結構性存款等。目前,結構性存款已經被大幅壓降,規模收縮至7.46萬億,進入2021年後,「靠檔計息」存款也將不復存在(六大國有銀行已經發布公告)。
  • 常熟銀行因銷售結構性存款未「雙錄」等被罰50萬元
    9月17日,蘇州銀保監分局公布的行政處罰信息公開表顯示,江蘇常熟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因理財產品投資於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未比照自營貸款管理;向非機構投資者銷售結構性存款未進行「雙錄」,被處罰款50萬元。
  • 餘額寶收益破2,結構性存款出圈?
    寶寶理財收益持續下跌,結構性存款會成為更有價值的選擇嗎?貨幣基金收益走低 近五成的7日年化收益低於2%餘額寶收益率走低只是貨幣基金收益率下跌的一個縮影。Wind數據顯示,截至最新收盤日,傳統貨幣型基金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約1.97%,與去年同期的2.53%相比,下降了0.56個百分點。
  • 假結構性存款高收益唾手可得,監管嚴防防疫專項貸被套利
    「嚴防企業拿到低成本的再貼現再貸款資金後,去買結構性存款實現套利。」近日,談及疫情期間專項貸款發放,一位監管人士警示道。根據央行最新公布的數據,企業拿到的防疫專項再貸款實際融資成本僅約1.27%左右,而新京報記者近一周諮詢的多家銀行中,正在發行的結構性存款最高年化收益率可達7.5%,不少產品的最高收益率也超過了同期理財平均收益率。
  • 支付寶下架存款產品,網際網路理財平臺高管惴惴不安,互金監管風暴將至
    「H5頁面屬於銀行,並且強感知,頁面數據留存等參考保險最近的監管要求。」在C高管看來,「原來的模式確實有不少問題的,如果持續下去,基本上網際網路平臺才是金融的主宰,金融機構淪為錢袋子而已。支付的歷史如果在信貸等領域重演,估計殺傷力會大得多。」「如果存款這樣了,估計貸款也快了。可能到明年,網際網路存款和貸款都會被嚴重受限。
  • 結構性存款是什麼意思 本金能否保證安全
    結構性存款是什麼意思,你在平時有沒有遇到過呢?這種存款和我們在銀行辦理的活期或者定期存款有什麼不同呢?下面就給大家具體的介紹下,讓你在平時多加的注意。結構性存款是指投資者將合法持有的人民幣或外幣資金存放在銀行,由銀行通過在普通存款的基礎上嵌入金融衍生工具(包括但不限於遠期、掉期、期權或期貨等),將投資者收益與利率、匯率、股票價格、商品價格、信用、指數及其他金融類或非金融類標的物掛鈎的具有一定風險的金融產品。
  • 結構性存款預期利率達4.3%,與普通存款有什麼區別、值得購買嗎?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在今年4月末的時候,全國商業銀行結構性存款餘額約為12.14萬億元,創下當時的結構性存款規模新高。很多朋友去銀行存錢的時候,經常遇到如果銀行職員建議存結構性存款,那麼結構性存款到底是什麼、要不要存呢?結構性存款是什麼?
  • 銀行攬儲正烈,靠檔計息產品被規範,理財、結構性存款成替代?
    銀行其它諸如結構性存款、普通定期存款、理財產品等很多產品能成為替代選擇嗎?1靠檔計息產品被規範,智能存款會否受影響?靠檔計息產品主要是指客戶在銀行買入定期理財產品時,如果提前支取,銀行會根據客戶實際存入時間,以靠近的定存檔計算定期利息。
  • 銀行年末攬儲降溫,資本市場或分流存款,銀行如何應戰?
    對於「翹尾效應」降溫的原因,業內人士認為,主要是監管規範高息攬儲、年內貸款端利率多次下調等因素影響。預計我國的平均利率水平還處於下行趨勢,未來銀行應更好地去統籌資產負債,根據資產的運用情況來選擇增加存款的方式和規模。  值得一提的是,資本市場對存款的分流或也會提速。近日,證監會部署明年工作重點時,提出「促進居民儲蓄向投資轉化」。
  • 1100家上市公司豪擲1萬億「閒錢」理財 結構性存款成絕對...
    1100家上市公司豪擲1萬億「閒錢」理財,結構性存款成絕對主角 摘要 【但求保本!1100家上市公司豪擲1萬億「閒錢」理財 結構性存款成絕對主角】數據顯示,截至11月23日,有1143家上市公司公告購買理財產品,累計購買金額達到1.14萬億元,無論是購買理財產品的上市公司家數和累計購買金額均略少於去年。整體來看,結構性存款成為上市公司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絕對主力。這顯示出,本金安全是上市公司理財的首要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