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2月,一位身材魁梧、臉龐稍長、兩眼炯炯有神的年輕人,從廣西博白風塵僕僕來到懷集,著手創辦懷集縣立中學(簡稱「懷集中學」或「懷中」),他就是懷集中學的創辦者、第一任校長朱錫昂。經過八個月緊張籌備,在這年的10月27日,懷集中學像嬰兒一樣呱呱墜地。1956年,懷集中學改稱懷集縣第一中學(簡稱「懷集一中」)。今年,懷集一中邁入建校100周年。在這100個春秋中,懷集一中藏龍臥虎,突飛猛進,桃李芬芳。懷集一中有極其光榮的革命鬥爭傳統,是中共懷集縣一個又一個黨組織的誕生地,是懷集革命之火的燃起點,譜寫了不少可歌可泣的篇章。1927年,共產黨員梁一柱受廣西特委委派,從南寧回懷集(懷集原屬廣西, 1952年劃歸廣東)開展建黨工作。他到懷集中學任教,向學生們傳播馬列主義,培養積極分子,然後吸收他們入黨。1928年春,中共懷集縣委成立,革命活動從學校走向社會,先後在縣城組織了「學校校工工會」「西洲扎運工會」「懷城店員工會」「廣西革命同志社懷集分社」,組織罷工和農村減租減息鬥爭。星星之火,燃起熊熊革命烈焰。反動派驚慌失措,進行瘋狂鎮壓。地下黨決定疏散,進行秘密活動。梁一柱老師不幸被捕。他不屈不撓,最後在梧州壯烈犧牲。1936年11月,中共廣西省委委派黨員陳權同志到懷集,設法恢復黨組織。他到懷集中學任教,開展秘密活動。1937年,他在懷集中學組織「讀書會」,吸收進步學生和教師參加。他還到校外發展黨員,吸收進步人士入黨,組建黨組織。當年暑假,他奉命離開懷集中學。1938年底,中共廣西黨組織派曾誠(曾世欽)來懷集發展黨員,組建黨組織。他到有革命傳統的懷集中學任教,以教師身份開展活動。隨後,黨員楊富凡同志到懷集中學任教。他們與校外黨員建立了中共懷集縣黨支部,曾誠任支部書記,吸收進步教師入黨。後來,陶保桓、甘文紹兩位黨員來懷集中學任教,黨組織進一步擴大。從1938年底至1940年,以曾誠為首的黨組織做了下面的工作:①向學生宣傳革命思想:把《新華日報》《群眾》周刊上的一些文章和張聞天的一些文章印成講義發給學生;組織「救亡讀書會」,組織進步學生閱讀革命書籍。②向群眾宣傳抗日:組織抗戰後方服務團,下分兩個宣傳隊,由十多個學生當隊員,在三個月裡走遍了半個懷集,除作口頭宣傳外,還公演了抗日話劇等。1940年,曾誠離開懷集中學,甘文紹任黨支部書記,在學生中吸收多人入黨。1942年1月,中共廣西工委派黨員林鶴逸到懷集,任中共懷集縣縣委書記。他同樣以懷集中學教師身份開展工作。他在所擔任的高中一年級中宣傳馬列主義、共產主義,使高一年級學生的革命覺悟逐步提高,先後有十多個學生走上革命道路。1943年1月,反動縣長李厥俊將他逮捕,在懷集監獄關押半年後,又將他押到桂林。後來,因為證據不足,將他送回懷集中學,布置特務教師監視他,以掌握更多證據。在這種情況下,他並沒有停止革命工作,繼續向學生宣傳革命理論,抨擊國民黨反共賣國、鎮壓人民的罪行。反動派決定在1944年放暑假那天再次逮捕他,學生得知消息後及時組織營救。經高一年級學生廖少雄(廖江)、歐家驥等人營救,他才得以脫險。1944年,一批懷集中學初中畢業生在廣西平樂高中畢業後,受廣西省工委指示回懷集開展黨的工作。除了在懷集中學發展學生黨員外,還深入農村組織農民開展鬥爭。中共地下黨組織在一所中學裡的活動如此長期、活躍、有效,實為罕見。在反動派嚴密監視、布控下進行革命活動是非常危險的,已經有人遭逮捕、槍決。但是,懷集中學地下黨員毫不退縮,接二連三地建立支部,開展各種活動,顯示了共產黨人的大無畏精神。中共地下黨組織在懷集中學長期活動,傳播馬列主義、革命思想,培養革命骨幹,因而湧現出一大批進步學生,使懷集中學的學生運動如火如荼。1945年1月,頻傳日本侵略軍進攻清i時,國民革命軍156師部分士兵來到懷集,在下郭設立辦事處,士兵分駐懷城附近的達明祠、昆陵祠、文昌閣。駐地附近雞犬不寧,群眾怨聲載道。1945年春,廣州某粵劇團在懷城演出,156師官兵、「師太太」看霸王戲,霸佔了懷集中學一些學生的座位。多數學生敢怒不敢言,只有黎炳炎據理力爭,強擠進座。官兵見他敢於頂撞,蓄意陷害。散場時走到門口,故意你推我擠,趁機捏造罪名,說黎炳炎非禮「師太太」,不容分說,把他打得鼻青臉腫,強扭其到他們駐地,捆縛起來,關在黑房裡。第二天,消息傳開,同學們義憤填膺。學治會要求學校領導請縣政府解決。三天後仍未解決。學治會決定向縣政府請願。數百名師生列隊到縣政府請願,遞交請願書。縣政府不作為,數天過去毫無消息,又傳聞黎炳炎不斷遭受摧殘,學治會決定罷課,同學們全部離校。懷集縣簡易師範學校學生也罷課聲援。事情震動全縣,縣政府擔心局面難以收拾,加上156師懾於運動聲勢,不得不將黎炳炎釋放。抗日戰爭期間,懷集中學的大部分老師是從桂林、柳州、梧州等地聘來的。1945年日本投降後,他們要回去,學校頓缺教師。學校四處招聘,從光復不久的廣州聘來一批教師。這批人中有一些漢奸。學治會根據地下黨組織提供的線索和指示,帶領同學們開展肅清漢奸鬥爭。漢奸來上課,大家便立即離開教室。個別漢奸見狀灰溜溜離去,其餘心存僥倖,強作鎮定,妄圖矇混過關。學治會將他們的醜行公之於眾,他們自知無法立足,也灰頭土臉地離去。1946年,蔣介石撕毀《雙十協定》,發動全面內戰。國統區物價飛漲,百姓饑寒交迫。國民黨在昆明製造「一二·一修案"後,又在南京製造「五·二〇血案」。這些暴行激起了全國人民的反抗,「反內戰、反迫害、反飢餓」鬥爭席捲全國60多個大中城市。1947年初,懷集縣地下黨組織引導懷集中學、懷集師範學生籌備「三反"示威大遊行。學治會研究好口號、遊行路線,寫好張貼街頭的標語,決定遊行示威。縣政府聞訊派特務監視、利誘、威嚇師生,叫嚷著要捉拿「奸匪教師」,並追查遊行組織者。學治會毫不退縮,決定按計劃遊行示威。6月2日上午,懷集中學700多名師生在懷城遊行示威,沿途張貼標語,高呼口號。走到懷集師範門前,匯合懷集師範師生,隊伍更長,聲勢更大。縣政府聞風派出軍警荷槍實彈,沿街布防,三步一崗,五步一哨,並在十字路口架上輕重機槍,殺氣騰騰。示威學生毫不畏懼,昂首挺胸,高呼口號前進。到了縣政府門口,代表遞上《反對內戰、反對迫害、反對飢餓請願書》,然後回校。最初創辦的懷集中學只有寶光寺一座廟宇, 300平方米左右。從1916年開始,先後建了教室、師生宿舍樓共三座,共1000平方米左右。從1940年開始,先後建了科學館、教室、圖書館等,共3000平方米左右。解放後,建築面積不斷擴大。先後建了禮堂、教學樓、實驗室、教師樓、學生宿舍樓、科學館等。至20世紀末,全校建築面積24000平方米左右。進入21世紀,學校的建築物更加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先後建了新教學樓、新實驗樓、辦公樓、新圖書館、新教師樓、飯堂大樓、新廚房等,又在天湖校區建教學樓、師生宿舍樓、辦公樓、實驗樓等。懷城鎮中學、教師進修學校校園又劃歸懷集一中,加上青少年宮校區,共有四個校區:校本部、初中部、青少年宮校區、天湖校區。至2012年,全校建築面積共90 000餘平方米。從300平方米到90000餘平方米,擴大了300倍。2012年,天湖校區改為懷集中學,懷集一中的建築面積仍有70000平方米左右。2013年,學校佔地面積96000平方米,建築面積76000平方米。2014年,建築面積達82000平方米。在建校舍方面,必須專門寫寫建實驗樓的情況,因為它最能窺一斑而識全豹。剛創辦的懷集中學沒有實驗樓,1931年建成西樓後,才有一間約60平方米的存放實驗儀器的儀器室。1940年,建校25年了,仍沒有實驗樓,師生都為此而苦惱。如何籌集資金建實驗樓呢?學校領導絞盡腦汁,終於想出一個辦法:號召全校師生不穿鞋,或者不穿布鞋、皮鞋,只穿草鞋,把買鞋子的錢省下來捐給學校建實驗樓。師生熱烈響應,連續三年赤足或者只穿草鞋,把省下來的錢捐給學校,終於籌集到可建一座120平方米實驗樓的錢,建成一座實驗樓,命名「赤足科學館」。這可能是以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籌款方式建造的實驗樓。1959年,上級撥款建成一座200多平方米的實驗樓。1981年建成新的實驗樓,建築面積1000平方米,懷集一中才算有了比較標準的實驗樓。改革開放後,教育事業突飛猛進,建於1981年的實驗樓使用了七年,便有侷促之感,因而在1988年建成科學館,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懷集一中有了標準的實驗樓。形勢的發展真是出人意料。此館面積、設計超前,廣西梧州某中學派人來參觀、借鑑。可是僅僅使用了7年便感到它太小了,於是在1995年動工興建新的實驗樓,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隨著學生人數的不斷增加,校本部容納不下這麼多學生,要建天湖校區。2006年,在天湖校區建了4640平方米的物理實驗樓,接著建了4785平方米的生化實驗樓。沒有實驗樓20餘年,120平方米的實驗樓使用了20餘年。改革開放後,1 000平方米的實驗樓使用了7年便要建2000平方米的實驗樓,2000平方米的實驗樓使用了7年便要建4 000平方米的實驗樓,4 000平方米的實驗樓使用了10年便要增建8000平方米的實驗樓。前60餘年兩建實驗樓,面積總共320平方米;改革開放後30餘年,五建實驗樓,面積總共15 000平方米。教育事業的發展一日千裡,國家的發展突飛猛進,由此可見一斑。新中國成立前30多年中,懷集中學培養了3 000多名初中畢業生、300多名高中畢業生。中共廣西省特委書記鄧拔奇、粵贛湘邊區工委副書記兼邊區縱隊副政委錢興、懷東武工隊隊長黃凡元、英勇就義的革命烈士植啟芬和鄧偶娟、廣東省社會科學聯合會常務副主席陳楓、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林江、北京軍事科學院系統工程研究所研究員謝鐵柱、廣西大學農學院林學系主任蔡燦星等,都是這個時期懷集中學的畢業生。新中國成立後,懷集一中揭開了嶄新的一頁,從根本上改變了教育方針、制度、內容,擴建了校舍,擴大了招生數量,增加了教師編制。從新中國成立初至1966年,懷集一中培養了初中畢業生3000人左右、高中畢業生700人左右,考上大學的150人左右。校友遍布全國各地。以首都北京為例,北京的生物物理研究所、環境保護研究所、計量科學研究所、農機學院、勞動人事部、外交部、勞動總局、市工會等單位,都有這個時期懷集一中的畢業生。1957屆高中畢業生郭邦生,是肇慶畫院院長、肇慶美術協會會長。1958屆初中畢業生蔡如流,任西江大學黨委書記。1958屆高中畢業生謝天滔,先後任中國駐美國紐約、洛杉磯總領事館一等秘書、深圳世界之窗副總經理。1959屆高中畢業生盧百鏗,榮獲全國科技大會獎兩次、國家科技發明獎一次、國防科委獎兩次。1960屆高中畢業生盧碧莊,榮獲全國水利電力系統勞動模範稱號。1960屆高中畢業生李盛芳,是貴州鋁廠工會主席,第四、五、六屆全國人大代表,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1962屆高中畢業生陳獲戈,被評為廣東省勞動模範、廣東省優秀黨員。1963屆高中畢業生文炮田,任陽江市市長。1964屆高中畢業生曾枝盛,是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研室主任、博導。「十年動亂」期間,懷集一中同各地學校一樣,動亂不止,上課不正常。1967年至1969年停止招生。1970年恢復招生。1970年至1996年,培養初中畢業生1500人左右、高中畢業生1800人左右。只有數人被生產大隊、公社推薦上大學。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特別是進入21世紀後,懷集一中突飛猛進,招生人數從每年數百激增至數千。1977年,初中招200人,高中招220人,全校1 200人左右。從1978年至2001年,招生人數雖有增加,但增加的不是很多。2002年開始擴招,初中招800人,高中招2500人。2005年,全校生總數9700人,2006年10600人,2007年11000人。2008年至2012年,一直保持這個規模。2012年,天湖校區改為懷集中學,學生人數才從11000人減為6150人。2013天湖校區改為懷集中,學生人數才從11000人減為6150人。2013年,在校學生8986人。2014年,在校學生11500人。從1977年至2014年,共培養了初中畢業生21000名左右、高中畢業生44300名左右,向高等院校輸送新生30000名左右。1981屆的孔繁錦是肇慶地區文科狀元。1989屆的林繁欽是肇慶市理科狀元。2006屆的梁榮偉是廣東省綜合科狀元。2007屆的徐添華是肇慶市理科狀元、廣東省綜合科狀元。1979屆高中畢業生雷展鵬,任美國微軟公司董事、技術主管。1985屆高中畢業生丁衛紅,被評為全國優秀法官、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青年衛士、全國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先進個人,並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1987屆高中畢業生莫時聲,先後任《中小學德育》雜誌社編輯、華南師範大學南海校區後勤辦主任。1988屆高中畢業生孔令灼,任廣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1989屆高中畢業生植林,是廣東工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黨委副書記。1990屆高中畢業生盧健民,是暨南大學信息科技學院黨委書記。1990屆高中畢業生麥培年,是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信息學院黨委副書記。1996屆高中畢業生李靜雯,是廣東電視臺珠江頻道主播。懷集縣現任領導班子中,縣政協主席孔祥夢是1983屆文科補習班學生,縣委常委林懷北是1987屆高中畢業生,縣委常委程雲區、副縣長文紅妹是1990屆高中畢業生,副縣長溫天蔚是1993屆高中畢業生。這個時期的畢業生畢業時間還不是很長,他們正孕育更大的輝煌。100年來,懷集一中共培養了初中畢業生28500人、高中畢業生47100人左右,為高等院校輸送新生30000餘人,校友遍天下。2001年,被評為廣東省貫徹實施《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和《學校衛生工作條例》先進學校。2006年,榮獲廣東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先進單位」。從2005年開始,每年高考上省線人數連續居全市第一或第二。從2008年開始,連續榮獲肇慶市高考優秀獎、突出貢獻獎。100年來,特別是新中國成立66年來,懷集一中繼承、發揚優良傳統,勵精圖治,奮發向上,更新理念,開拓創新,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推進素質教育;遵循「明德、博學、篤行」的校訓,秉承「以人為本,以德育人,以研促教,以質立校」的辦學宗旨,以「培養健全人格,造就創新英才」為培養目標,營造「尚德、精業、謹教、善導、崇雅、求真、勤學、慎思」的教育教學氛圍,從而使懷集一中校舍飛速擴大,學生人數不斷攀升,教學質量不斷提高,成為上級放心、群眾滿意、學生嚮往的名校。誠然,全國各地的學校都與懷集一中一樣突飛猛進,桃李芬芳。但是,像懷集一中這樣地下黨組織接二連三地建立,不斷進行革命鬥爭,學生運動如此頻繁,從一間舊廟發展到高樓林立、建築面積增加300倍,在校學生人數從50人增加到11500人,桃李如此芬芳的,實為罕見,可謂卓爾不群。懷集中將進一步加強管理,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努力辦成辦學條件一流、環境一流、管理一流、質量一流的學校。以新的100年為起點,再接再厲,創造更加輝煌的業績!
編輯:錢源初
如需轉載文章或薦稿請聯繫
hjlsxs@sina.com/ 18820136162
懷集歷史學社 第7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