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小區裡聞到梔子花香,
又到了這個花開的季節,
以前在家鄉,
每到這個季節,
街上就會有人擺著大竹籃子,
裡面盛著一束束的梔子花。
媽媽有時候也會買一束回來,
插在空玻璃瓶裡,
那個時間段的記憶,
都伴著梔子花的香味。
所以,如今聞到梔子花香,
總是帶著一些童年的記憶。
今年夏天雨水很多,
到了此時,
雨過後,氣溫還是涼涼的,
要是窗外能看到山頭的話,
倒是很合下面這首詩的意境。
金鴨香消夏日長,拋書高臥北窗涼,
晚來驟雨山頭過,梔子花開滿園香。
明·豐坊《梔子花題畫》
剛好了,梔子也是一味常用草藥,
今天我們就來一起了解一下我們平時所不知道的梔子。
伴著何老師的《梔子花開》,來完成此篇的閱讀吧~
梔子,
《神農本草經》裡叫木丹,
《名醫別錄》裡叫越桃。
《本草綱目》裡李時珍說了它名字的由來:
因為長得像酒杯,
卮,是酒器的意思,
所以就叫作了「梔」。
它是茜草科常綠灌木,
初夏開花,
花色素白,花氣清芬,
廣泛分布於長江以南各省(難怪記憶裡的北方,沒有那麼濃鬱香氣的印象)。
梔子在古代是作為藥物和染料用的。
它果實的汁是黃紅色,
所以古時候它作為黃色染料,
廣泛應用在服裝上,
是很重要的染色劑。
古代詩詞中,
常用梔子來表達「結同心」,
不僅傳遞異性愛戀,
也傳遞同性情誼。
用梔子表達「同心」,
最早應該是南朝(梁)女詩人劉令嫻的詩:
兩葉雖為贈,交情永未因。
同心何處恨,梔子最關人。
《摘同心梔子贈謝娘因附此詩》
很多人說它是寫給她女朋友的詩,
也有人說這首詩是寫給閨蜜的,
無論如何,
梔子總是傳遞深厚情誼的意思。
又有劉禹錫的梔子花詩:
蜀國花已盡,越桃今已開。
色疑瓊樹倚,香似玉京來。
且賞同心處,那憂別葉催。
佳人如擬詠,何必待寒梅。
劉禹錫《和令狐相公詠梔子花》
借梔子花的同心之意,
表達與令狐楚相交知心的深厚情誼,
也用梔子花讚美令狐楚的高風亮節——
佳人如擬詠,(如想吟詩作賦,詠嘆君子的高雅氣度)
何必待寒梅。(不必等到寒梅盛開時借梅詠嘆,用梔子花的潔白芬芳來詠嘆其高潔也可以。)
在唐朝如明星花草般的存在,
到了宋朝以後卻被文人雅士拋棄了,
在《鏡花緣》裡更是排在了下等仙子之列。
藥用的是山梔子,
一般小區裡面栽培觀賞用的是水梔子,
兩個的花朵不一樣,
果實長得也不一樣,
市場上水梔子的果實,
是作為山梔子的偽品出現的。
藥用的山梔子,採摘是在秋季,
當果實成熟呈現紅黃色的時候採摘。
梔子的性味
性寒,味苦。
入心、肺、胃、三焦經。
功效:
1.瀉火除煩
梔子瀉火的範圍很廣,
我們來數數歷代醫家對梔子的經驗之談
(標紅色的就是瀉火的大概範圍了)。
張元素說:梔子輕飄而象肺,色赤而象火,故能瀉肺中之火。
還能清心火,除煩躁,去上焦虛熱,治風。
《傷寒論》中用梔子豉湯治療心煩,懊惱,煩躁不得眠。
這種煩是因為鬱熱攪擾心神導致。
出問題的的地方是心。
心,在中醫理論,為君主之官,
心為熱擾,則五臟不安,
冉雪峰說:梔子是心家要藥,
味苦,性寒,苦味入心,寒能瀉火,
所以梔子能清心,
心清靜了,五臟就可以安寧了。
寫了《本草衍義》的寇宗奭又說:
梔子可以治胃中熱氣,
也治心經留熱。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說:
梔子能瀉三焦之火,
痞塊中火邪,
也可以清胃脘之血。
他用越鞠丸治六鬱(氣、血、痰、火、溼、食鬱),
其中梔子能解火鬱。
周巖在《本草思辨錄》裡說:梔子瀉的熱,
不是外感熱病的浮散之熱,
也不是腹中有燥屎導致的堅結之熱,
是瘀鬱之熱。
綜上,
我們可以了解到,
梔子可以清洩心、肺、胃、三焦的熱,
清的這個熱是鬱熱。
因為熱擾心神會心煩,
熱鬱肺、胃、三焦,也會心煩。
所以,梔子可以除火鬱導致的心煩。
2.涼血解毒,順便也止血。
在古時候,
我們可沒有現在「立芷血」「止血敏」這樣的止血西藥,
可是,也不能坐以待斃吧,
中藥也有很多止血效果好的,
梔子也是其中之一。
治療鼻出血:在《黎居士簡易方》中,
有記錄用山梔子燒灰,
吹入鼻內,可止血,屢用有效。
現代有研究證實生梔子碾碎,
放在麻油裡24小時,
然後文火加熱到油麵起煙時停止,
過濾以後,用棉花蘸透,
塞入鼻中,
治療一直出鼻血的病人,
有效率100%。
治療消化道出血:《食療本草》裡把梔子燒成灰,
用水送服,治療大便鮮血。
《聖惠方》上記錄用老山梔子仁焙研,
用水送服,
治療酒毒下血(酗酒以後的消化道出血)。
《肘後方》裡也用梔子治療熱毒血痢,
用梔子十四枚,去皮搗末,
做成像梧桐子一樣大小的蜜丸,
每服三丸,日三服,
當然,也可以水煎。
可以治療燙傷:用梔子末和雞蛋清混勻,
外敷燙傷處。(《救急方》)
治療火瘡:《備急千金要方》用梔子搗和油塗搽,
治療火瘡初發。
中藥的功效還有頭身尾、梗和籽與生熟之分,
藥用部位不一樣,作用不一樣,
炮製方法不一樣,作用也不一樣。
所以,要再仔細一點呢,
就分著用:
生梔子——清熱瀉火,
焦梔子、梔子炭——止血;
梔子仁——清心除煩;
梔子皮——清表熱。
朱丹溪還根據生病的部位來決定煎藥時帶不帶殼:
治上焦、中焦連殼用,
下焦去殼,洗去黃漿,炒用。
最後,總結一下,
梔子的功效,可以清熱,去火,除煩,止血。
另外,
梔子花也可以藥用,
在藥王孫思邈的《千金翼方》裡,
說它可以悅顏色,
也就是可以美容,
是用來做面膏的,
抹完以後,肯定是暗香浮動的呢~
可以藥用,也就是說也可以入口吃,
那能做菜嗎?
還真有。
梔子花用開水焯一下,涼拌;
用雞蛋麵粉裹一下,油炸;
還可以炒臘肉……
而梔子果實,
在調料市場中也能找到,
因為梔子去火,
所以重慶火鍋,四川火鍋,
裡面除了有常見的花椒,肉桂,辣椒之外,
也有山梔子,
用來緩和一下這麼火辣的性味。
不一樣的梔子,
你,有接收到嗎?
- end -
獅子媽叨叨
每次都是看到一種植物開花時,就想寫寫這個植物作為藥材的小科普文,所以每次都想趕在花謝前寫完發布出來。如果沒寫完,花卻謝了,就失去了寫畫的動力,只好留著半成品來年再續。記得那一年寫薄荷,就是從看著屋子外蓬勃生長的薄荷變得零落,最後硬是把那篇《薄荷》留到了第二年再寫畫。剛把梔子花寫畫謝了,又到了端午節,那下一期的中藥就定菖蒲了,看看我能不能跑過時間~
【科普漫畫】高血壓你了解多少?
【小動畫】五行與五臟
【漫畫中醫】春季養生
【漫畫中藥】薄荷
漫畫中醫|夏季怎麼做才能養心
【漫畫中藥】菊花
【漫畫中藥】沙參
如果你喜歡兩個獅子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