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秋節是農曆八月十五,傳統習俗是「秋暮夕月」

2020-12-16 斯文老施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

在中國的農曆裡,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

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新唐書·卷十五 志第五·禮樂五》載「其中春、中秋釋奠於文宣王、武成王」,及「開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廟,以留侯張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樂之制如文」。

據史籍記載,古代帝王祭月的節期為農曆八月十五,時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

又因為這個節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稱「秋節」「八月節」「八月會」「中秋節」;又有祈求團圓的信仰和相關習俗活動,故亦稱「團圓節」「女兒節」。

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

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

「秋暮夕月」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習俗。

夕月,即祭拜月神。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

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

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燃燈」

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繫於竹竿上,高懸於瓦簷或露臺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於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

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丈,家人聚於燈下歡飲為樂,平常百姓則豎一旗杆,燈籠兩個,也自取其樂。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

看來從古至今中秋燃燈之俗其規模似乎僅次於元宵燈節。

吃月餅」

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

月餅一詞,源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那時僅是一種點心食品。

到後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託思念。同時,月餅也是中秋時節朋友間用來聯絡感情的重要禮物。

禮記早有記載「秋暮夕月」,意為拜祭月神,逢此時則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香案。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

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

人們經常在中秋時吃月餅賞桂花,食用桂花製作的各種食品,以糕點、糖果最為多見。

相關焦點

  • 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
    小編 趙 建 林 (一)、 農曆八月十五,中 秋 節 顧名思義,秋天中間的節日,農曆七月 八月 九月是秋天,八月十五日正好是秋天的正中間,
  • 中秋節傳統習俗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 傳統文化習俗--中秋節
    中秋節是漢字文化圈的重要傳統節日,為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約在公曆的9月至10月初。按照農曆,八月為秋季的第二個月,在中國古代稱為仲秋,因此民間稱為中秋,又稱秋夕、八月節、八月半、月夕、月節、 十五夜,是漢族四大傳統節日之一
  • 中秋節農曆是幾月幾號哪一天 八月十五中秋節是怎麼來的
    中秋節馬上就要到了,大家應該也準備好吃月餅了,大家都知道中秋節要吃月餅,也知道中秋節是最重要的節日之一,可是你知道中秋節農曆是幾月幾日嗎?中秋節到底是怎麼來的呢?中秋節農曆是幾月幾號  中秋節是農曆八月十五。
  • 中秋節的習俗
    八月十五是中秋節,又被稱為中秋或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還要圓,要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
  • 中國傳統的中秋節由來傳說習俗
    每逢中秋,家人要坐在一起賞月、吃月餅,天上月圓,人間也要團圓。中秋節又稱月夕、秋 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東亞諸國中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 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中秋節的起源  關於中秋節的起 源,說法較多。
  • 中秋節——中秋習俗知多少?
    中國古曆法把處在秋季中秋的八月,稱之為仲秋節。而圓月被視為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中秋丨習俗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
  • 中秋節的傳統習俗有哪些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主要的傳統節日。不同的節日有不同的習俗,今天就和小編來看看中秋節的習俗都有哪些。  追溯中秋賞月的來歷,據《長安玩月詩序》載:「秋之於時,後夏先冬;八月於秋,季始孟終;十五之夜,又月之中。稽於天道,則寒暑均,取於月數,則蟾魄圓。」也就是說,八月十五在秋季八月中間,故曰:「中秋」。為何人們鍾情中秋賞月呢?有詩道:「明月四時有,何事喜中秋?瑤臺寶鑑,宜掛玉宇最高頭;放出白豪千丈,散作太虛一色。萬象入吾眸,星鬥避光彩,風露助清幽。」
  • 2018中秋節放假時間通知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
  • 己亥年 農曆八月十五 恭賀太陰星君誕辰!
    農曆八月十五中秋佳節,相傳為月神太陰娘娘、月下老人及土地公生日,故拜月、祭土地為中秋的主要祭祀活動之一,道教尊月神為太陰星君又叫月光娘娘、太陰星主、月姑等。中秋節的來歷,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
  • 中秋節的傳統習俗有哪些?中秋節的由來和習俗簡介
    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中秋節的傳統習俗有哪些,一起來了解一下吧!恰如古詩所云:「光輝皎潔,古今但賞中秋月,尋思豈是月華別?都為人間天上氣清澈。」《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盛於唐宋,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
  • 中秋、仲秋之分,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始於何時,拜月故事的經典傳說
    又據《國語》記載:「古者,先王既有天下,又崇立於上帝、明神而敬事之,於是乎有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所謂夕月,就是古代天子祭祀月亮的一種儀式。從這兩段記載來看早在先秦時期我國就已經有了在秋天祭祀月亮的行為,其目的最初是天子為了教化子民而舉行的活動。可是久而久之這種官方的行為逐漸的演變成了民間行為,終於成為了一種約定俗成的節日。
  • 花好月圓 中秋習俗知多少
    除了我們熟知的賞月、吃月餅,中秋節還有哪些傳統習俗呢?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 中秋節是幾月幾日 2018年中秋節時間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曆裡,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 中秋節的由來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曆裡,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 八月十五中秋節,道長教你如何開運旺運及風水禁忌!
    又到一年一度的中秋節,中秋一家團圓,吃月餅、賞明月是中國幾千年的風俗。古代帝王祭月的節期也為農曆八月十五,時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通常情況下中秋節時,月亮都是比較圓的,這象徵著團圓,因而又稱「團圓節」。
  • 「中秋節專題」中秋節的來歷與習俗 中秋節吃什麼
    又是一年中秋節,除了難得的放假以外,吃喝玩樂自然也少不了,與家人共度這歡樂的團聚時光。而作為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十五月圓夜在中華大地可是遍地開花,舉國同慶。而關於中秋的由來和各地的習俗,又有多少人了解呢?下面就跟隨MaiGoo編輯一起來了解下吧。
  • 【美好生長·三生課程】中秋節來歷
    每年農曆的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也稱仲秋節、團圓節、八月節等,也是我國漢族和大部分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流行於朝鮮、日本和越南等領國。因為秋季的七、八、九三個月(指農曆),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稱為中秋節。又因此夜皓月當空,民間多於此夜合家團聚,故又稱團圓節。
  • 2020年中秋節是幾月幾日
    2020年中秋節是幾月幾日一10月1號,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全國眾多民族中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
  • 中秋節的九大習俗禁忌!
    除了我們熟知的賞月、吃月餅,中秋節還有哪些傳統習俗呢?看完之後,記得告訴朋友們哦!中秋節起源「中秋」這一詞最早記載於《周禮》。因我國古時的曆法,農曆8月15日,正好是一年的秋季,而且是八月中旬,故稱為「中秋」。另外,在一年四季中,每季分為「孟、仲、季」三部分,故秋季的第二個月名為「仲秋」。直到唐朝的初年,中秋節才成了固定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