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近日,隨著最後一批精品課程錄製結束審核上傳,我市基礎教育精品課程資源建設工作全部完成。登錄天津市基礎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近5000名一線骨幹教師、教研員和近600名電教人員齊心協力建設的4600節精品課程,實時可見,各類課程時長總計超3萬小時。看著這一切,市教科院副院長李劍萍感慨萬千,過去10個月裡的日日夜夜重現眼前,「突如其來的疫情,加快了全市基礎教育課程資源信息化的腳步。每一節精品課程的背後都是一個專業教學團隊的集體智慧和辛勞的付出。現如今,隨著全市基礎教育精品課程資源建設工作的完成,受益的是全天津140萬中小學生和在園幼兒。」
1834節精品課 居家學生實現「停課不停學」
受到疫情的影響,1月27日,市教育兩委發布全市大中小學、幼兒園延期開學通知。為了確保全市120萬延期開學的中小學生「停課不停學」,幾乎是在同一時間,我市全面啟動基礎教育2020年春季學期精品課程資源錄製工作。
此時,距離2月10日全市中小學生線上開學和網上學習平臺開通只剩下12天。全市教研員和骨幹教師火速集結、全員到崗,迅速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一般市級教研課需要準備一個多月,這次只有幾天。」在市教科院課程教學研究中心主任趙福樓的心中,這是一項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首批課程面向的都是畢業班,全市學生的需求各不相同,備課中要考慮到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的多種層次,對授課老師來說,要求很高。」
時間緊,任務重,課程質量不打折扣。每一節精品課都要經過市、區兩級教研員和授課教師共同制定課程規劃、集體備課、撰寫教學設計並製作PPT、反覆研磨、市級審核小組指導修改、教師多次演練試錄後才能正式錄製。在隨後的時間裡,這支戰鬥之師以單日工作時長超過12小時的強度高速運轉。
2月10日早上8點,由市教育兩委、海河傳媒中心聯合推出的「雲課堂」正式開課。同時,基於天津市基礎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的網上學習平臺也於當日面向全市中小學生開通。首日數據顯示,通過海河傳媒中心旗下四大主流媒體觀看課程直播的學生數達110萬戶次。天津市基礎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課程首日點播量突破100萬人次。
「『停課不停學』期間,我們累計製作播出2020年春季學期中小學課程資源和幼兒親子遊戲活動1834節,『雲』端課堂有效滿足了全市學子居家學習的需要。」市教育兩委中小學處處長喬盛說。
堅持五育並舉 課程資源實現全學段全學科覆蓋
「那一天,我們醫療隊治療的8位患者治癒出院,這也是我們抵達武漢接管武鋼二院後,治癒的首批患者。在武鋼二院門口,這些即將離院的患者一起高喊著『感謝天津醫療隊,武漢加油,武漢必勝!』」今年3月,我市首批支援武漢醫療隊的副領隊林春光,在完成支援任務回津後的第一時間,便登上「雲」端講堂,為和平區嶽陽道小學的學生們帶來了一堂生動感人的思政課。
在「雲」端,有直擊心靈的思政課教學資源,也有寓教於樂的幼兒親子遊戲。在提供學科優質教學資源的同時,我市教育部門精心設計了體育、美術、音樂教學視頻資源;策劃推出了舞蹈、棋類、攝影、機器人、創客等綜合素質拓展類課程資源;突破時空限制開展雲升旗、雲班會活動,開設線上互動式心理健康輔導課程,使疫情防控期間的居家線上教育有深度、更有溫度。
繼春季「雲」端課程之後,我市教育部門又錄製了秋季學期基礎教育課程資源2766節,精選「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課堂教學實錄等相關視頻資源3028節。這些課程資源覆蓋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國家課程方案設置的全部課程,涵蓋各學科章節知識體系。「無論線上還是線下,都是教育生成、學生成長的重要場所。我們堅持把『五育並舉』作為線上教育教學的基本原則,確保學生身心健康有保障、學習能力有發展、學生素質有提升。」喬盛說。
從武漢到津城 優質資源實現全面共享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大戰。面對肆虐的疫情,我市派出1294名最精銳的醫療力量,奔赴湖北抗疫前線。同時,由我市錄製的高三年級9個學科54個專題108個學時的精品課程資源專題複習「愛心大禮包」,作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教育援助資源」,馳援武漢。這些課程資源不僅得到了武漢高三師生的高度認可,也贏得了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的讚許。在李劍萍看來,這是天津教育人的擔當,更是信息化助推教育發展的優勢所在,「疫情防控期間,市、區、校三級網絡學習平臺迅速搭建起來。如此大規模、系統化的課程錄製,對於教育信息化還處在成長期的天津教育系統來說尚屬首次。」
的確,對於每一名教師、教研員來講,這是一次巨大的考驗,也是一堂不得不面對的成長大課。全市教師在疫情防控期間的教學實踐探索中都有了深刻的體驗與認知,信息化教學能力迅速提升。
隨著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全市教育教學工作也逐漸從「雲端」回歸到課堂中。但是,疫情下誕生的「雲課堂」正在作為學校教學的有益補充,繼續發揮著重要作用。
現如今,無論是從中心城區到邊遠農村,還是從濱海新區到山區、庫區,只要登錄「雲」端學習平臺,140萬天津中小學生、在園幼兒都可以實時享受到基礎教育精品課程資源。
「我們將積極構建『實體學校+虛擬學校、線上授課+線下答疑』為特徵的『雙校、雙師』型教育教學新常態,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讓優質教育資源輻射到每一所學校,惠及每一個孩子,促進全市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市教委副主任孫惠玲表示。(津雲新聞編輯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