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圍擋整潔美觀。
車輛駛出工地前要衝洗、除塵。
工地現場使用揚塵監測設備。
文/圖 江門日報記者/梁佳欣
通訊員/丘自豪 邱磊
提起建築工地,許多人習慣與塵土飛揚、噪聲煩擾等景象聯繫起來。但隨著近年來我市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深入開展,城市建築工地告別了「髒亂差」的形象,而是與周邊環境和諧統一。不僅如此,如今我市城區各大建築工地外圍設置的整潔美觀的圍擋,還成為宣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夢和文明理念的重要載體,這些展示在圍擋上的公益廣告、標語內容通俗易懂、生動鮮明,具有倡導和教育意義,為我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增添了一抹亮色。
「建築工地是建築行業的『窗口』,文明工地建設、文明施工的踐行,是創建文明城市的重要環節和內容。」市住房城鄉建設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我市不斷引導大小工地加強文明建設,強化建築工地文明施工監管措施,壓實企業主體責任,經過全市建設行業的共同努力,城市建築工地的文明施工水平得到明顯提高,施工現場的場容場貌得到明顯改善。
標準化施工
建築工地文明有序
工作人員通過實名制驗證「刷臉」進出,感應清洗設備為進出車輛衝洗、除塵,確保車輛不帶泥帶土上路……來到蓬江區豐樂路北延線附近的江門高爾夫住宅項目建設工地門前,標準化、現代化、井然有序的管理流程讓人眼前一亮。
在項目部通往施工現場的路上,該工地設置了安全體驗區、樣板展示區,現場大屏幕滾動播放著安全施工、文明施工的宣傳視頻。「除了向工人傳播文明知識理念,通過大屏幕通報工人的不文明行為及處罰結果外,我們還會在此開展文明安全作業培訓和相關宣講活動等。」項目相關負責人張泉水表示。
走入施工現場,工地辦公區、生活區、施工區、材料堆放區等場地劃分清晰,道路實行人車分流,頭戴安全帽、著裝整齊的建築工人穿行於帶有頂棚、兩側護欄設置文明安全生產宣傳內容的安全通道,去往各個施工區。在現場,記者還看到了垃圾分類的「四色桶」。「為了保證現場環境衛生,工地定時進行清理和打掃,實行垃圾分類堆放,與環衛部門聯繫每日將現場垃圾運至場外。」張泉水說。
在控制噪音、揚塵方面,該工地設置了噪音、揚塵的實時監測系統,並與住建部門聯網,實現實時監控。「我們在圍擋都設置了自動噴淋系統,還定時用灑水車衝洗道路。同時,合理安排施工工序,避免噪聲大的工序在夜間進行,做到不擾民。」張泉水表示,該工地是江門市安全生產文明施工示範工地,並於上月通過了省安全生產文明施工示範工地的初審,企業將不斷提升文明施工品質,為我市創建文明城市貢獻力量。
全天候監管
壓實文明施工責任
據介紹,為引導建築工地文明施工,近年來市住建部門先後出臺了多份工作指引和標準,並將文明施工納入企業信用評價體系,對優秀企業進行獎勵;對安全文明施工措施不到位,且整改不落實的,依法依規採取責令停工、扣減建築市場信用分等;對涉嫌違法行為依法執法處罰。
「文明施工的監管範圍包括現場管理是否規範,如物料是否按要求堆放整齊,危險施工區域是否設立警示標誌並採取警戒措施等,以及是否落實揚塵防治『六個百分百』工作標準,噪音是否擾民,圍擋及公益廣告是否規範設置等。」市住房城鄉建設局有關負責人表示,2020年以來,全市住建系統共出動檢查人員8500多人次,檢查工程3300多項次,共發出整改通知書1988份,局部停工令122份,有效提升企業質量管理、文明施工的責任意識。
除現場監管外,我市還積極通過科技化手段填補監管時間和空間上的「盲區」,及早消除事故隱患。目前,我市各級住建部門通過實名制管理系統平臺,已經基本實現了對城市建築工地揚塵、噪音等文明施工遠程監管的「全覆蓋」。其中,蓬江區更先行一步,建設了「建築工程網際網路+工程」管理系統。該系統整合完善了前期項目報監、揚塵在線監控、工地遠程視頻監控、起重機械操作人員人臉識別監控、檢測二維碼見證取樣管理等多個模塊,可隨時隨地用電腦或手機對轄區建築工程進行「微監督」。該系統實現了現場監控、遠程執法,有效建立起了「事前預警預防、事中監督留痕、事後責任追溯」的閉環監管模式,大大完善了針對突發事故的預警和應急處理體系。
採訪中,蓬江區住建局質安站有關負責人用手機向記者演示操作了該系統:選取某個具體工地後,即可查看施工現場的環境顆粒物、噪聲、氣象的實時數據,指數超標時系統會自動報警。通過遙控工地現場的360度球形攝像頭,監管單位可實時查看現場情況,鏡頭拉近後,工人的操作是否文明規範、是否佩戴安全帽等行為都一目了然。出現異常情況時,系統自動生成工地待辦事項,監管單位可通過系統下發整改通知,及時整改消除隱患,保障工地施工運行有序。
高品質圍擋
為文明城市添彩
「講文明,樹新風」「中國夢,我的夢」「人人文明,路路暢通」……近段時間,當你走在江門街頭或許會發現,許多建築工地的圍擋都換上了「新裝」。這些圍擋變身文明宣傳欄,烘託著我市全民參與文明城市創建的良好氛圍,成為一道道亮麗的文明風景線。
在萬科金色城央花園的工地外圍,仿真綠植圍擋與馬路一側的樹木相輝映,上面還裝飾了簡潔大方的文明宣傳標語,讓工地的整體「顏值」提高了不少。「新的圍擋整齊漂亮,既保證了行人安全,又提升了市容市貌。」市民黃小姐讚賞地說。
在中鐵建江門總部基地項目外圍記者看到,該工地和周邊幾個住宅工地都用上了類似草坪、印有文明標語的綠色圍擋,與周圍的環境綠化融為一體,相得益彰。家住附近的市民黃小姐表示,江門的城市發展很快,許多地方都在建設施工,但給市民帶來的影響卻越來越小了。「我家附近的幾個工地外圍都非常整潔美觀,沒什麼灰塵,進出的車輛拉泥都有遮蓋,說明我們的城市文明程度在不斷提升。」她說。
提高圍蔽圍擋水平,是文明城市創建的重要內容。圍繞當前我市工地圍擋存在標準不一、公益廣告檔次不高等問題,市文明辦、市住房城鄉建設局通過會議專題研究、實地調研、借鑑其他城市先進經驗等方式,深入分析原因,分類研究整改方案,印發了《加強江門市區建築工地文明施工管理提升圍擋水平及公益宣傳品質工作方案》,全面動員有關部門和單位迅速落實。
「我們提出兩種主要改造方式,一是在原圍擋上覆蓋仿真綠植,並以此為背景設置文字和簡單圖案;二是在金屬衝孔板圍擋上粘貼文字和圖形,或者將公益廣告以相框形式加掛於圍擋上部。」市住房城鄉建設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兩種方式均保留原工地圍擋的主體結構,避免大拆大建,便於企業結合實際自行選擇。其中,仿真綠植圍擋表面與草坪類似,美觀、觸摸柔軟,不會因風吹日曬導致噴漆脫落;金屬衝孔板圍擋則具有透風特性,適合我市易受颱風影響的氣候條件。
這段時間以來,蓬江、江海、新會三區迅速行動,強化工作措施落地,區住建部門加強日常巡檢,督促工地按要求提升圍擋水平。截至今年1月11日,三區已完成196個房屋市政項目圍擋提升工作,佔總任務量的90%左右,市區工地形象得到明顯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