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奪荊州殺關羽,孫夫人為什麼不攔著?因為劉備深深傷害了她

2020-12-12 歷史小火鍋

公元208年,曹操統一北方之後,志得意滿,意氣風發,江淮地區的荊州成為他的下一個目標。荊州牧劉琮毫無鬥志,束手歸降,把荊襄九郡拱手讓給曹操,數萬荊州精兵也被曹操吞併。實力大增的曹操野心不可遏制,企圖渡江南下,進取江東,徹底實現一統河山的偉業。

被逼到絕境的劉備和孫權,為了生存,終於走到一起結成同盟,兩軍聯手共同對抗曹操。赤壁之戰由此開打。實力強大的曹操,遭到了孫劉聯盟的絕地反擊,在赤壁之戰中折戟沉沙,傷亡慘重倉皇北去,從此終生未敢再南下,此戰一舉奠定了三國鼎立的格局。

赤壁之戰的勝利,讓孫劉兩家關係迅速升溫。在強大敵手曹操面前,孫權和劉備都意識到,只有兩家聯手才能自保。戰後瓜分戰果時,孫權把荊州地區劃歸劉備,一來讓劉備有個根據地,二來讓劉備在荊州給東吳看好北大門,讓東吳多一重安全保障。

為了進一步鞏固孫劉聯盟,孫權決定把妹妹孫夫人嫁給了劉備為妻。劉備雖然當時已經年近半百,但常年徵戰疆場,胸懷天下,自有一股英雄豪氣,與「才捷剛猛」的孫夫人很對脾氣,婚姻之初,兩人的關係非常融洽。

數年後的建安十六年(211年),劉備揮師西進,進取益州,從此與孫夫人分居兩地。建安建安十九年(214年),劉備成功地進佔成都,逼降劉璋,蜀國發展史上最為關鍵的一塊根據地益州被他拿下。

然而劉備事業上突飛猛進,婚姻感情上卻貌似出了問題。《三國志》記載,「先主既定益州,而孫夫人還吳」。劉備平定益州後不久,孫夫人就離開荊州,回了娘家,從此一去不回頭。

公元219年,蜀漢鎮守荊州的大將關羽出兵北伐曹魏,精銳盡出,後方空虛。孫權見利忘義,背叛孫劉聯盟,派呂蒙帶兵奇襲荊州,端了關羽的老巢。關羽就是三頭六臂,在魏吳兩大強敵夾攻下也抵擋不住,最終被孫權擒殺。吳蜀兩國從此成為不共戴天的仇敵。

那麼問題來了,孫夫人此時還是劉備的妻子,面對哥哥孫權出兵襲擊劉備的荊州,擒殺劉備大將關羽,她為什麼無動於衷,自始至終作壁上觀,沒有任何阻攔孫權的表現?由此可見孫夫人對劉備已經視同陌路。孫夫人和劉備共同生活了數年,是什麼原因讓她和劉備關係徹底破裂?

原來這不怪孫夫人,只怪劉備深深傷害了她。劉備進佔益州後,原來劉璋部下的大批文武臣僚都歸降了劉備,這些益州籍大臣人數眾多,能力、人脈、影響力都很大。但他們之中很多人都還傾向故主劉璋,對劉備用巧取豪奪手段進佔益州難以認同。

如何儘快獲得益州籍士人的支持擁戴,獲得他們的認可,拉近與他們的關係,成為劉備能否在益州站穩腳跟的關鍵因素。謀士法正精明過人,他給劉備出了個主意,讓劉備與益州門閥士族聯姻,通過這種手段獲取益州士人的信任。

在法正的撮合下,劉備最終迎娶了益州望族吳家的女兒吳氏。吳氏的哥哥吳懿,長期擔任劉璋的重要將領。而吳氏還有一個身份,曾經是益州牧劉璋兄長劉瑁的前妻。劉瑁早亡後,她處於無主待嫁狀態。把吳氏娶過來,顯然可以大大增進與益州舊臣的關係。劉備採納了法正的建議,舉行盛大婚禮迎娶吳氏為正妻。

然而如此一來,孫夫人的處境就非常尷尬了。她是三國霸主孫權的親妹妹,身份尊貴,而且還比劉備年輕好多,完全有資格當劉備的正妻。但劉備卻娶了吳氏為正妻,孫夫人顯然只能屈居小妾的地位,這顯然是心高氣傲的孫夫人根本無法接受的。劉備此舉深深傷害了孫夫人,她之所以離開劉備,並在孫權攻取荊州擒殺關羽時作壁上觀不攔著,與此有極大關係。

參考資料:《三國志》《華陽國志》

相關焦點

  • 孫夫人和劉備是怎麼回事?為什麼孫夫人帶著劉禪回到江東呢?
    因為有了和劉備共患難的情誼,孫權才決定將自己的妹妹孫夫人嫁給劉備。這樁政治聯姻,目的是為了鞏固和劉備的關係,也是想藉助孫夫人的力量來牽制劉備。 互相防備 劉備和孫夫人的婚姻勉強可以用相敬如賓來形容。孫夫人從江東嫁到荊州不僅帶來了百名侍女,還帶來了百來名帶刀侍衛,個個兇神惡煞。
  • 劉備枕邊的刺客:論孫夫人
    經文學影視作品的渲染,孫夫人往往被塑造為「俊俏英烈、巾幗不讓鬚眉」的女中豪傑。甚至有後世好事者、稱孫氏與劉備情深意篤,聞備死而殉情。初,吳既求和,吳王權乃送其妹孫夫人歸漢。至灤江而帝崩,夫人乃投江死。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吳書九 周瑜傳》周瑜生前,對入川念念不忘。瑜領南郡守,扼守入川通道,而備亦欲入川功劫劉璋,以資大業。故與瑜不睦。周瑜在世,曾勸孫權殺備;而權不能用。
  • 呂蒙殺關羽、奪荊州是錯誤?完全相反,這是東吳生存的唯一選擇
    為什麼在殺害關羽之後,呂蒙也突然死了?沒有傳說、沒有陰謀,呂蒙就是病死了而已。這裡有個看似荒謬的概念:東吳拿下荊州、除掉關羽,孫、劉聯盟才會更加穩固,這是東吳生存的唯一選擇。政治是務實而陰險的,江湖義氣只存在於小說。孫權背刺關羽,可以說是理直氣壯、無比英明,根本不存在心虛、背鍋之說。孫劉聯盟的理論基礎是什麼?利益的訴求,涉及到政權生存的相互需要。
  • 張飛丟徐州,關羽丟荊州,劉備沒有這兩個敗家子兄弟會怎樣
    後來經過艱苦創業,蜀國日漸強盛,情勢一片大好之時,關羽又大意失荊州,從此蜀國開始走下坡,眼見關張二人如此不爭氣,急火攻心下,劉備連出昏招,最後慘敗夷陵並命喪白帝城,圖霸終究落空。為什麼他們無險可守還能有這成就?因為他們不用守主動出擊打敗敵人。只有弱者才躲險關內求安全。其實從當時的勢力分布上來看,張飛丟失徐州,才是對劉備勢力最沉重的打擊,呂布徹底斷送了劉備統一天下的可能性。在群雄割據這段擴大地盤的黃金時期,劉備勢力丟失徐州,錯過了這段時期,之後始終是先天不足,顛沛流離,等到天下勢力基本成型的時候,才佔據益州,已經太晚了。
  • 為什麼不讓張飛坐鎮荊州?諸葛亮一句話道出實情,劉備也後悔不已
    赤壁之戰最終會打起來,就是因為東吳害怕曹操趁機佔據荊州,因為東吳的孫家在擺平了內部矛盾以後,首個問題就是想將荊州給掌握在自己的手了,所以荊州對於孫家來說,就像是掛在頭頂上的一把寶劍
  • 關羽大意失荊州,真是因為自己過於自信?還是被劉備算計借刀殺人
    諸侯爭霸之後,孫權、劉備、曹操形成了吳、蜀、魏三國並存的局面。三國演義中出現了許多歷史上著名的故事,包括武聖關羽失守荊州的故事。因為關羽與荊州失之交臂,也引發了三國時代的變革。關羽發動襄樊戰役,但因戰敗而犧牲。在後人看來,關羽在襄樊戰役中的失利,還是歸咎於過於驕傲。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實力,但他仍然要追趕下去,最終失去整個荊州。不過,還有另一種說法說,劉備想除掉關羽,借刀殺人,故意讓關羽輸了被殺。
  • 法正為何敢逼著劉備休掉孫夫人,另娶一寡婦?他憑啥這麼囂張
    那麼劉備跟誰最緊密呢?不是關羽和張飛,而是法正!因為,法正是唯一敢介入到劉備私生活之中的人,這點不但諸葛亮不敢,且就連關羽和張飛也不敢。 意思就是說,劉備告訴法正:我命好苦啊,家裡的老婆孫夫人,就喜歡舞槍弄棒,連她丫環們都拿刀侍立,我想跟老婆親熱一下,卻猶如進刑場的感覺,嚇死我拉倒! 結果法正當即來了一句:這樣的老婆要她幹啥,休了她!
  • 諸葛亮為什麼要派關羽守荊州,而不是諸葛亮、張飛、趙雲
    留關羽守荊州並沒錯,關羽當時是最合適的人選,一是關羽忠心、可靠,這點劉備對關羽絕對放心;二是關羽的級別和威望高。要是關羽遵照諸葛亮的聯吳抗曹的戰略決策,與東吳搞好關係,就不會有後面的被偷襲了,再有如果關羽一心一意坐鎮荊州,而不去打襄樊,那也沒事。加上劉封孟達糜芳傅士仁沒有出手救援,多個因素疊加,最終導致荊州丟失,關羽被殺。
  • 劉備拿下漢中後,為什麼不派大將輔助關羽守荊州?原因其實很簡單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關羽大意失荊州一直是整個三國歷史之中的重頭戲,這件事是蜀漢政權由盛轉衰的轉折點,讓劉備新生的政權失去問鼎中原的機會了。這個時候,很多人三國迷就表示了,關羽大意失荊州是因為其剛愎自用導致,甚至說劉備既然已經拿下漢中,為什麼不派大將來輔助剛愎自用的關羽鎮守荊州呢?其實,對於這個問題,肯定有不少說法,尤其是針對關羽為何出兵北伐的因素。
  • 劉備如果與孫尚香生了兒子,會因為東吳的關係立為太子嗎?
    其次是劉備戎馬倥傯,奔波連年,對夫妻生活力不從心,所以沒有讓孫夫人懷孕。再次,劉備既然有子女出生,年齡也只有五十多,應該是正常的。這些排除後,還有兩種可能一是他們不同房,二是孫夫人有不孕症。總而言之,劉備和孫夫人一起生活了幾年時間,他們沒有子女出生。三,孫夫人為什麼會回東吳,而且回去後沒有再到成都按《三國演義》裡面的說法。歸根結底還是荊州的問題。
  • 孫夫人嫁給劉備後,他們可算鬆了口氣
    ---《三國志》劉備每次回自己媳婦兒的房裡,那都是嚇得膽戰心驚。這種體會,可能世上很少有哪個丈夫會體會到吧?那麼劉備為什麼會如此害怕進媳婦兒的房間呢?因為房間裡的媳婦兒有點讓人感到害怕。---《三國志》這就是說,當時劉備在公安的時候,心情是忐忑不安的。為什麼呢?公安是個小城池,他一個荊州牧,居然只能在公安這麼一個小縣城裡辦公。一方面要擔心強大的曹操會南下侵犯荊州,另一方面又擔心東邊的孫權會前來索要土地。最讓劉備擔心的,那還是睡在身邊的孫夫人,為什麼呢?
  • 周瑜對劉備用的美人計為何無效?孫夫人長得怎麼樣?脾氣有點嚇人
    美人計,是三十六計裡面最毒的一計,為什麼說它最毒呢?因為一般人還真的頂不住這一計謀。自古以來,在美人計中落馬的人物,那是數不勝數。可是周瑜對劉備使用的這個美人計,不僅沒能留住劉備,反而讓劉備得到了喘息之機,這又是為什麼呢?賠了夫人又折兵的周瑜,因此居然被活活給氣死了。
  • 劉備入蜀奪取益州後,為什麼選擇讓關羽留守荊州
    劉備早就有奪取西川的意圖,劉璋的邀請正中下懷,於是留下關羽「總督」荊州,讓諸葛亮協助他,自己帶著龐統、黃忠進入西川。為什麼是關羽守衛荊州呢?劉備手下大將只有關羽和張飛,趙雲是在有了荊州以後才成為牙門將軍的,剩下的就是糜氏兄弟和孫乾簡雍等人。但後幾人只是行政人員,所謂的將軍只是掛名。
  • 孫夫人才貌雙全,劉備娶了她後為何3年無子嗣?原因令人無語!
    對此,大家最熟悉的三個人物,應該就是曹操、劉備和孫權了,他們也是三國的三大男主角,同時也是魏、蜀、吳三國的開國皇帝。在這三個人中,劉備又是最為特殊的。因為劉備就像一個家道中落的富二代一樣,從一貧如洗、白手起家,到建立起了龐大的蜀漢帝國,可以說,劉備的經歷非常傳奇。而劉備最為傳奇的,還不是建立蜀漢政權的時候,而是他在荊州的那段時間。
  • 《三國演義》中劉備死後,孫夫人投江而死,這事真的存在嗎?
    古代女人有早婚之風,沒有出嫁的姑娘年齡不會太大,假定是二十歲左右,和劉備相差就有三十歲左右:如果她再大一些,至少也要差二十五歲左右。這種婚姻當然談不到有什麼愛情基礎,純屬一種政治行為,孫權和劉備所進行的不過是婚姻與政治的交易而已。這位孫夫人不是什麼溫柔典雅的淑女,而是一位很有尚武精神和男子氣概的女人。侍婢百餘人,都在房中執刀侍立。
  • 劉備借荊州了嗎?
    這就是「劉備借荊州」的來歷。關公守荊州,前後有十年時間。後諸葛亮進川,關羽單獨鎮守荊州也有5年之久。關羽在較長一段時間內守住了荊州,鞏固了劉備這個至關重要的根據地,劉備才有可能西取益州、攻佔漢中,成為三分天下鼎足而立的一方。公元219年,關羽北伐中原,水淹七軍,威震華夏,作為聯盟一方的孫權派呂蒙乘虛偷襲,荊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失陷,導致荊州三郡失陷。
  • 劉備在攻佔漢中益州之後為什麼不在第一時間派兵增援荊州?
    所有的史書中,都沒有提及關羽北伐為什麼沒有得到劉備集團的支援,諸葛亮與劉備的隆中對中曾經明確提出,時機成熟了,派一名上將軍兵出宛洛,而劉備親率大軍以出秦川,天下可定,只是非常可惜,這一國策沒有得到很好地執行,關羽的軍事行動顯然沒有得到蜀漢集團的支持。
  • 荊州之戰時,如果劉備派遣趙雲輔佐關羽,荊州還會丟失嗎?
    然而盛極而衰這句話太適合劉備了,劉備的軍勢大張,讓遠在江東的孫權感覺是如鯁在喉,因為原本劉備是三方勢力最弱的一方,現在變成他了,而且劉備和曹操都掌握了荊州半壁江山,等於是人家有自己的家門鑰匙,這對於孫權來說是極為不放心的。
  • 「關羽大意失荊州」是諸葛亮戰略上錯誤?還是劉備一手造成的?
    「大意失荊州」之說,雖責之過於簡單,但基本上符合歷史的真相。 首先,劉備與諸葛亮指派關羽鎮守荊州,是要求他「北拒曹操,東和孫權」,採取守勢,等待時機再行北伐曹魏。但關羽卻在內政和外交都沒有搞好的情況下,麻痺輕敵,倉促行事,擅離防地,盲目發動襄之役與曹軍交兵; 其次,據《三國志·關羽傳》記載,關羽平時驕橫無禮,他根本不把盟友孫權放在眼裡。
  • 關羽非荊州一把手,劉備為何要提防結拜二弟?
    而曹操唯恐宛、洛有失,不敢貿然進軍漢中,所以耽誤了好幾個月時間,一直到第二年正月侯音被殺,曹操才下令大軍繼續向漢中進發。而這時劉備早就在漢中佔據了主動。七月,劉備稱漢中王,擁有了與曹操平起平坐的地位。可是劉備給了關羽什麼地位呢?傳說中的桃園三結義時的誓言漸行漸遠,帝王野心充斥在劉備的心間。既得漢中,劉備又向東西兩線擴張。他要在生命的暮年,儘快地為十歲出頭的兒子劉禪打下基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