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首席記者 肖菁 通訊員 西法
2021年1月15日下午,全國首個集諮詢、評審、調解、仲裁、訴訟多種解紛機制為一體的訴調聯盟——「西湖訴調聯盟」正式成立。為更好地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從源頭上減少訴訟增量」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實推動政法工作高質量發展,深化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杭州市西湖區人民法院結合多年經驗、整合各方資源,更加注重系統觀念、法治思維、強基導向,對涉訴糾紛多元化解工作進行了一次全新升級。
聯盟讓一加一大於二
共同打造和諧西湖
杭州市西湖區人民法院黨組書記、代院長葉青說,矛盾糾紛化解工作一定要前置化,即放在最前端,在第一時間開展調解、促成化解。同時,糾紛化解工作一定要往專業化、市場化方向發展,例如在調解員中引入行業、協會的力量等。
因此,西湖法院結合實踐經驗,在「在線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臺」(ODR)已實現調解智能化的基礎上,創新推出多種解紛機制一體的「西湖訴調聯盟」。
「我們發起成立『西湖訴調聯盟』,就是想引導、鼓勵更多社會力量發揮自己的專業資源優勢。聯盟將社會各方解紛力量聯合起來,並希望這股更強大的整體力量能將矛盾糾紛化解機制進一步落到實處。」葉青在「西湖訴調聯盟」啟動儀式上說。
杭州市西湖區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倪惠崗介紹,「西湖訴調聯盟」是一個開放體,由西湖法院統籌協調,讓聯盟中的成員充分發揮各自專業資源優勢,在諮詢、調解、仲裁、訴訟各環節中發揮功效。
聯盟首批成員包括杭州仲裁委員會、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中國智能家居產業聯盟、浙江省建築業行業協會、浙江證券業協會、浙江智仁律師事務所、浙江天冊律師事務所、浙江金道律師事務所、北京盈科(杭州)律師事務所、浙江漢鼎律師事務所、浙江澤大律師事務所、共道雲調解中心、彩虹調解服務中心。
「來自聯盟成員的教授、專家、律師將組成聯盟的專家庫,專家庫可為聯盟成員提供各項專業知識支持,法院可幫成員在調解工作中獲得更多法律專業知識支撐。」倪惠崗說。
現已有多元化訴前調解力量
但因整體協同不足效果打折扣
西湖法院對探索非訴訟解紛機制建設向來走在前列。
2007年4月,西湖法院成立調解組;2011年9月,開通陳遼敏網上調解工作室;再到2013年5月,西湖法院設立訴調對接中心;2015年5月,西湖法院首次嘗試運用電子督促非訴程序處理大量債務明確、金錢給付案件。「在線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臺」(ODR)(以下簡稱ODR)在2017年3月開始運行後,迅速被推廣到全省。同時,早在2015年10月23日,西湖法院就與浙江智仁律師事務所籤訂委託委派協議,開展全國首個律師調解試點工作。
現西湖法院已全面實行調解前置,2020年的訴前糾紛化解率為43.11%,同比上升18.96%,實質化解糾紛成效明顯。
但西湖法院進一步分析發現,訴前成功化解的糾紛中,通過ODR系統在各機構處調解成功的比例不夠高。這意味著部分調解工作在「繞了一圈」落到法院專職調解員手上才調解成功。這對當事人來說,沒了最多跑一次的便利感,也意味著前端調解還發力不夠。
「可以看到,在多元化解社會矛盾糾紛機制上,我們已有多點開花的良好局面,但是整體協調性不足,影響了最終的調解效果和效率。我們組建聯盟,就是運用系統觀念,把各解紛力量能從『散兵戰』變成『集團戰』,將『西湖訴調聯盟』做成一個非訴訟化解糾紛領域品牌,用品牌效應帶動訴前調解市場化發展、提升群眾對訴前調解的知曉率等,進而提升群眾對訴調工作的體驗感、滿意度和獲得感。」葉青說。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