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搬」「我來提」「我去取」「我上樓送」……自2月份下沉到武漢市青山區白玉山街康泰社區以來,武漢市團校老師汪凡每天一早就從漢陽的家往社區跑,已在這裡連續奮戰了20多天。
康泰社區是一個老舊小區,1300多住戶,80%以上是老人,不會用智慧型手機,無法進團購群,刷不了支付寶,這讓社區服務工作難上加難。
小區封閉以來,社區大門一度成為「最熱鬧」的地方。「我到菜地摘點菜」「我要買藥」「我要取錢」……面對居民們看似合理的請求,如何處理?「我們可以幫您去取錢,絕對安全。婆婆,現在疫情還沒結束,外面很危險,我跟您兒子差不多大,如果我媽媽要在外面跑動,我肯定不能安心在這站崗。」汪凡幾句貼心話,讓居民們「打道回府」。有時碰到取菜的居民,他主動問候,讓居民們對他多了一份信任。
「咚咚咚,您好!居委會送愛心菜的!」紅馬甲、小推車、蛇皮袋是汪凡日常的「標配」,下雨天送,下雪天也送。一個門棟少則12戶,多則18戶,他的袋子裡裝著包菜、蘿蔔、土豆、萵苣……送完一趟,常常腰酸腿疼一身汗。居民每每見到他上門送菜,都會說:「小夥子辛苦了!你們不容易啊!」看著居民們接過菜後開心的樣子,他覺得很有成就感。
送菜上門過程中,汪凡遇到一對年邁的夫妻,老倆口胸前佩戴黨徽,推辭了半天,「把這些菜留給那些更需要的人,我們兩口子隨便吃點啥,沒得事。」這句話留在了汪凡的心裡。「心裡裝著他人,心胸必然寬廣。『為人民服務』不是停留在嘴上,更要用實際行動來體現。敲門不僅僅是敲開房門,更是叩開心門。」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