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欽若蒼穹——許欽松山水畫展」全國巡展亮相山西美術館。中國美術家協會顧問、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許欽松近20年各個時期的山水畫代表作全面向山西觀眾公開展出,將持續至12月15日。這是繼「欽若蒼穹——許欽松山水畫展」於7月5日在四川美術館拉開帷幕後全國巡迴展覽的第二站。「欽若」是尊崇、恭順的意思,「蒼穹」指的是天空,也寓意自然、造化和道義。自然山水是人類的精神家園,展覽主題可謂體現了許欽松一貫以來外師造化以中得心源的藝術追求。
在新時代的中國畫壇中,許欽松堪稱當代傑出的藝術大家、美術教育家。他對山水畫藝術的當代發展抱以堅定的理想和熱忱的追求。長期以來,他把山水畫當作一個與美術的時代學術發展密切相關的課題,進行研究式的思考,在不斷的實踐中深入探索,在走向自然與表現自然、在感受生活與自我建構的過程中沉潛往復。他的山水畫展開了一方寬闊而豐富的視界,透溢出博大雄渾的美學品格,展現出鮮明的時代精神,以嶄新的山水藝術格局與筆墨語言彰顯出他的創造風格,為當代中國畫山水畫提供了可貴的經驗。
本次畫展由「化肇無極」、「欽崇大道」、「關山迢遞」和「眾妙攸歸」四個部分組成。其中,「化肇無極」展示的是最能代表藝術家風格的大畫,氣象浩瀚蒼茫,意指藝術家的風格形成來源於自然,得益於造化。「欽崇大道」部分意欲表明藝術家對山水畫傳統的探索和尊崇。「關山迢遞」以寫生作品和偏實景類作品為主,寓意藝術家為了創作,要「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篳路藍縷,付出艱辛的努力。「眾妙攸歸」則是對「化肇無極」作了一個呼應和回歸,呈現藝術家山水畫創作的終極思考,「中得心源、外師造化」,山水畫藝術的美學本原最終是對自然、對上蒼的一種致敬。欽若蒼穹的主題就是這樣一種姿態,眾妙攸歸也就歸結於次。
山西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黨組書記、主席郭健說道:山西有著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有著雄渾壯闊的自然風貌,更有著對自然造化崇敬、感懷的人文傳承。因此,可以說,山西與許欽松先生這次《欽若蒼穹》的展覽主題,與許欽松先生的藝術精神都有著深厚淵源。
許欽松在開幕式現場也表示:「自己曾經多次來到山西寫生,山西深厚的文化底蘊,吸引著我作為一個嶺南畫家突破地域的限制、拓寬眼界來到這裡,體察山西的人文底蘊。」
對許欽松來說,今年無疑是藝術創作「再出發」的一年。去年,「吞吐大荒」全國巡展在山東美術館落下帷幕,巡展前後持續6年,走遍11個省區市,引起全國畫壇的廣泛關注和熱烈討論。巡展既延續了嶺南繪畫的文脈,又在新時代語境下將嶺南山水畫推向新的高度。但在他的創作道路上,這並不是一個句號,只是一個逗號。實際上,許欽松片刻沒有停止對山水精神和文化意義的思考。
「一個人的藝術追求需要耗費一輩子的時間。現在,我把所有職務退下來之後,我的創作與研究之路還在繼續,並且依然處於一個很好的狀態中。」許欽松說道。
展覽學術主持、南京藝術學院副教授丁亞雷表示,許欽松是在中國山水畫新革新徵程上的代表人物。他所創造的這種具有宇宙洪荒氣勢的山水畫面貌,在當代山水畫格局佔有重要的位置。希望觀眾在欣賞許欽松山水畫的過程中可以得到一種家國情懷的提升,感受到一種開拓的人文情懷的寄託。
中華文化促進會副主席、山西中華促進會主席姜新文認為,許欽松不僅是嶺南畫派的傳承者,也是新時代嶺南畫派的創造者。此次「欽若蒼穹——許欽松山水畫展」來到山西推動了粵晉兩地的文化藝術交流,希望有更多的山西畫家也能創作出像「許氏山水」一樣有溫度的、讓廣大觀眾認可的作品。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江粵軍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江粵軍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李巧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