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馬三立定下「不給兒子捧哏」的規矩,馬氏父子照樣隔空砸掛!

2020-12-14 相聲迷

自古以來,砸掛都是給相聲表演「提鮮」的最佳配料。精妙絕倫的砸掛往往能成為一段相聲的點睛之筆。砸掛有臺下設計好的包袱,也有臨場即興現掛。砸掛的對象也沒有明確限制,從觀眾到師兄弟,甚至是師父、師爺皆可信手拈來當成包袱融入到表演當中,但前提是得砸得好、砸得巧。

常連安先生晚年時曾自豪地說:「上臺不分大小,下臺可得立規矩。在家裡我是寶堃的父親和輔導員,可是學相聲我們又是同學。」在老常爺看來,只要為了節目效果,讓搭檔在自己身上找包袱都沒有問題,即便搭檔是自己的兒子。這還真不是句場面話,解放前他給小蘑菇捧過《大上壽》,裡面有一段是這麼說的。

甲:你媳婦認得我呀。

乙:那還有不認識的。

甲:「喲,我們當是誰呢,原來是爸爸呀……」

乙:啊?

甲:「……他往東去了。二兄弟看見了嗎?」我說:「沒見著,我是打西邊來的。」

乙:瞧這彆扭勁兒!

當年這段傳統活《大上壽》被灌製成了黑膠唱片,得以流傳至今。雖說包袱多少帶點倫理哏,但當時的小蘑菇不過十歲出頭,捧逗二人又是親父子爺倆,小孩兒逗哏本就帶著一股滑稽巧辯的機靈勁兒,觀眾聽起來並不覺得反感。「小孩哏」向來是俗不傷雅,即便拿父母老家兒抓哏,也不會讓人覺得長幼不分。

在父子檔相聲中,臺上兒子拿爹砸掛的例子屢見不鮮。正因為觀眾對演員關係的諳熟,以父子關係設計包袱才更容易收穫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大家最熟悉的楊議、楊少華父子。他們二位在央視相聲大賽的舞臺上表演過一段《肉爛在鍋裡》,墊話兒包袱就是圍繞著父子關係設計的。楊議:「我們是親父子爺倆。」 楊少華:「我是爸爸。」 楊議:「我沒跟您爭,我是兒子。」 楊少華說:「我也沒跟你爭。嗐,我爭這幹嘛!」這段經典的小墊話兒在當時給他們的參賽作品增色不少,從那以後這個包袱也被廣泛沿用,放在每個段子前面使,都屢試不爽。

前面提到的兩對父子檔都是捧逗搭檔,兒子拿爸爸砸掛。在相聲門裡還有一對父子,他們從藝一輩子從未有過合作經歷,但也沒少「隔空砸掛」,這就是馬三立和長子馬志明。當初馬三爺定下過「父子同臺不同場」的規矩。父子二人都是說相聲的,難免趕上同一場演出,少馬在前面演,馬三爺攢底。為了演出效果自然少不了互相砸掛。馬氏相聲外松內緊、鋪平墊穩、含蓄雋永,在此基礎上的砸掛更能迸發出一鳴驚人的效果。

馬三爺的代表作《吃餃子》是由傳統相聲《醋點燈》改編整理而成的。這塊活老聽戶們都爛熟於心,「以前住大雜院,院子裡住著三戶人家,別人家吃包餃子,自己家沒錢吃不起,兒子上鄰居家門口看嘴去」。一般相聲演員使這段都不提兒子叫什麼,可馬三爺不是一般人吶。規規矩矩地鋪綱裡面加了這麼一句:「那年啊,大和五歲,大和就是馬志明。」當時,可謂是「說者無意,聽者有心」,這句一出唇,臺下觀眾頓時哄堂大笑。前面鋪墊細緻、娓娓道來,到包袱口上看似輕描淡寫的砸上一掛,抖包袱時語氣非常平緩,為的是避免砸掛變成外插花的包袱,影響表演正常推進,但觀眾笑過之後卻能留下久久回味。這種砸掛的手法,也只會出現在馬氏相聲中。

而年輕時,以犯犬著稱的馬志明自然也沒少拿父親砸掛。當年少馬爺和黃族民使《大娶親》時,就曾留下過一個堪稱神來之筆的砸掛。甲:你爸爸幾門大幾,你爸爸幾歲口?乙:你這都像話嘛,你得問高壽。甲:高壽?又高又瘦?乙:又高又瘦那是你爸爸!雖然這包袱是從捧哏的口中翻出來的,但的確是二人在臺下事先設計好的,也收到了炸粘子的效果。

作為捧哏的黃族民,對話至此表現出了反感對方的情緒,在反擊逗哏的這句話裡自然且合理地帶出了少馬的父親馬三立,但又不是指名道姓的點破,而是充分抓住了馬三爺的體態特徵,用虛實結合的手法翻包袱,既符合段子的前後銜接,又巧妙地與馬氏父子關聯在一起,產生了極強的藝術效果。

都說臺上無大小,臺下立規矩。但父子之間高級的砸掛又都是有分寸的。兒子站在臺上衝著捧哏的爸爸喊:"我是你爸爸,你是我兒子"這不叫砸掛,而是徹頭徹尾地耍貧嘴。真正可以稱之為砸掛的包袱永遠是相聲藝人智慧的閃光和舞臺閱歷的濃縮。

相關焦點

  • 楊少華:馬三立義子,4次無緣春晚,老年「北漂」與兒子搭檔獲好評
    回顧楊少華成名之路,更是多坎坷,不容易。 當年,楊少華還沒什麼名氣。某次演出,馬三立特意安排他給自己捧哏。楊少華連大褂都沒帶,臨時穿上師哥侯寶林的大褂,登臺為師叔馬三立捧哏 一登臺全場掌聲雷動,觀眾這份熱情完全是給予馬三立的,楊少華在旁邊「沾光」 說完相聲下臺後,馬三立對義子楊少華說「寶貝兒,餓不死了」。
  • 哪怕于謙和老婆不生氣,郭德綱總拿人家老婆孩子砸掛,也不算高級
    很多觀眾之所以留下相聲表演捧哏總是吃虧的印象,與這些年相聲表演的模式化表現直接相關。在如今的很多相聲裡,進入正活之前的大部分時間,都是逗哏拿捧哏家的事情進行砸掛,又是父親又是媳婦的。儘管那些事一聽就知道是編出來的,但對於捧哏和他的家人多多少少也是一種冒犯。
  • 馬三立侯寶林在春晚唯一一次「合作」,被侯耀武突然叫停
    汪洋的想法是,馬三立和侯寶林兩位大師別說在春晚了,就是在相聲生涯中也從未合作過,用這種科技手段讓兩人隔空合作,也是為了滿足觀眾們的一種念想。可能有些讀者不知道侯錱是誰,或者也不知道她的名字該怎麼念,甚至還會有很多讀者認為筆者的標題「侯耀武」寫錯了,關鍵是她有代表侯寶林的資格嗎?咱們看一張侯寶林的全家福照片,這張全家福裡有侯寶林的五個兒女,侯耀中、侯耀茹、侯耀華、侯耀文和侯耀武。此外,侯寶林還有一個兒子侯雙安和一個女兒咪咪都不幸在童年早夭了。
  • 倆捧哏的說對口相聲也能技驚四座!三對神仙組合實屬百年難遇!
    故而,在觀眾心目中提到某位相聲名家,都會下意識地將他定位成逗哏或捧哏名家。可能老觀眾有看過兩位逗哏演員同臺合作的,比如魏文亮、魏文華的《汾河灣》;師勝傑、侯耀文的《學評戲》;魏文亮、李伯祥的《山東話》……兩位專工逗哏的演員臨時搭檔也能給觀眾耳目一新的感覺。但真要說兩位捧哏湊一場買賣的幾乎是百年難遇。
  • 相聲小品中的「砸掛」並非百無禁忌,一不小心就會禍從口出
    不光是相聲小品,哪怕是在公開課堂、演講活動、產品發布會(比如羅永浩PPT發布會)、或者自媒體上,你對於另一個人的任何言論,都應當慎重而為之。舉個例子,甲非常看不慣乙,所以在微博上炮轟乙,請問下列哪種言論可能觸犯法律?一、說乙的作品不夠優秀;二、指責乙的作品是抄襲。
  • 總被郭德綱拿老婆孩子砸掛,于謙會不會生氣?
    很多觀眾之所以留下相聲表演捧哏總是吃虧的印象,與這些年相聲表演的模式化表現直接相關。在如今的很多相聲裡,進入正活之前的大部分時間,都是逗哏拿捧哏家的事情進行砸掛,又是父親又是媳婦的。儘管那些事一聽就知道是編出來的,但對於捧哏和他的家人多多少少也是一種冒犯。
  • 相聲界不可觸犯的條律,郭德綱曾因此惹過官司,明智的當屬馬三立
    它的名字叫做砸掛,這是相聲界的一句行話,也可以稱其為黑話。砸掛是一個智慧含量很高的表演技巧。砸好了,觀眾哄堂大笑,被砸對象名利雙收。砸不好,一是得罪人,二是有可能觸犯法律。這裡會有一些疑問,有砸掛,還有現掛,兩者的關係是如何的,我們又該如何去規範其界限。砸掛又叫「砸現掛」,「現」也就是現在、現場的意思。
  • 同為相聲大師,馬三立與侯寶林誰為相聲做的貢獻更大呢?
    侯寶林和楊少華是寶字輩,而馬三立先生是壽字輩,是輩分最高的,因此,他當然是坐著在前排的。他知道侯寶林被安排在前排,但沒說什麼。可此時楊少華也找來一張凳子,放在前排侯寶林旁邊。馬三立就問道,「你怎麼也坐這兒?」楊少華回覆說,「寶林不也坐這了嗎?」沒想到,馬三立不高興了。說了句,「都TM後邊站著去。」
  • 《哈利波特》馬爾福父子隔空同框
    昔日在《哈利·波特》飾演馬爾福父子的詹森·艾薩克(Jason Isaacs)、湯姆·費爾頓(Tom Felton)近日靠著視訊隔空同框相聚,響應英國紅十字會的活動,勾起許多粉絲的回憶。詹森·艾薩克在Instagram曬出兩人的視訊畫面,寫下:「馬爾福家族聚會,分享隔離中的生活。」
  • 相聲泰鬥馬三立唯一一次的春晚,姜昆對其「稱謂」卻引網友熱議
    論相聲界年齡最長 輩分最高  資歷最老的人 那一定是非馬三立老先生莫屬了  他長期在藝術實踐中潛心探索  創立了獨具特色的「馬氏相聲
  • 馬三立當年提攜楊少華說:寶貝,你有飯吃了!你怎麼看?
    但「有飯沒飯」的,最後還是得看自己能耐,如果楊少華端不起這碗飯,馬三立每天帶著他登一回臺,楊少華也只能餓死,順帶還能把馬三立的風評給帶下去,尋思堂堂這麼大個三爺天天帶個廢物幹嘛呢?楊少華能夠在相聲界闖出一片天,成為「冷麵蔫哏」的流派代言人,主要還是他自己有能耐,加上又掌握住了機會。
  • 馬德鐘趁停工陪老婆周遊列國 與相差30歲的兒子隔空比拼肌肉不輸
    而他和青梅竹馬的老婆張筱蘭結婚20幾年一直很恩愛,他們還育有一位同樣很帥氣的兒子馬在驤。由於前段時間疫情嚴重很多人都停工了,而馬德鐘也不例外,他就趁著放假陪老婆周遊列國玩得相當開心。而他們的兒子如今就在學校讀書,兒子是遊泳健將還獲大獎,身材可是非常健碩。而他昨天就分別曬出父子倆的健碩身材,發現儘管相差30歲,可馬德鐘的身材還是不輸兒子啊。
  • 嶽雲鵬想做直播不知道賣啥,粉絲拿孫越砸掛,親搭檔又貢獻新梗
    嶽雲鵬想做直播不知道賣啥,粉絲拿孫越砸掛,親搭檔又貢獻新梗文丨悠悠閒雲情況特殊,線下的娛樂活動幾乎還在停擺狀態,不少從事舞臺演出的演員們估計都是各種的不適應。不過德雲社的演員們估計對直播都開始蠢蠢欲動,嶽雲鵬29號凌晨就在網上發文:想直播,不知道說啥或者賣啥 。粉絲們開始在評論區各種支招,甚至有粉絲直接拿孫越砸掛:賣孫老師,按斤賣。嶽雲鵬網上的動態就是這樣:一句話幾個字都能讓粉絲們腦洞大開,並因此得到更多的響應。德雲社段子裡一直都在拿他的體重砸掛,嶽雲鵬直播不知道賣什麼的時候,粉絲們怎麼能放過孫越?
  • 他是中國十大笑星之一,垂暮之年拜已逝的馬三立先生為師
    後來,他加入了中國廣播藝術團說唱團,和劉寶瑞、馬季、姜昆等人都有過合作,李文華先生擅長捧哏,多次作為捧哏為這些演員搭檔。1983年,李文華先生得了喉癌,為了治療疾病,他做了全喉切除手術,相聲演員最為重要的就是一副嗓子,沒有了嗓子的李文華先生從此不能說話,便推出了舞臺。之後,開始從事相聲理論研究、文藝理論研究工作。
  • 《哈利波特》馬爾福家隔空同框 20年後父子似兄弟
    詹森·艾薩克與湯姆·費爾頓同框馬爾福父子網易娛樂3月30日報導 據臺媒報導,新冠肺炎影響全球,許多好萊塢明星響應#StayHomeSaveLives活動,待在家中。昔日在《哈利·波特》飾演馬爾福父子的詹森·艾薩克(Jason Isaacs)、湯姆·費爾頓(Tom Felton)近日靠著視訊隔空同框相聚,響應英國紅十字會的活動,勾起許多粉絲的回憶。詹森·艾薩克在Instagram曬出兩人的視訊畫面,寫下:「馬爾福家族聚會,分享隔離中的生活。」
  • 過去說相聲突出逗哏如馬季侯寶林,現在捧哏也突出如周九良楊九郎
    比如馬三立、王鳳山,比如侯寶林、郭全寶,比如馬季、趙炎,比如姜昆、唐傑忠,比如牛群、馮鞏,比如郭德綱、于謙,很多很多。我們甚至一說出逗哏的名字,腦海裡馬上就會自然聯想到捧哏的名字,就像他們本身就是連體的。
  • 《普濟堂馬氏宗譜》序
    元末,高郵士子馬昇,官至兵部侍郎,後因受奸人陷害,被貶福建政和縣鎮前鎮赤巖巡檢司,馬昇有兩個兒子隨同他一起生活在政和。後朝廷官復馬昇原職,馬昇帶著全家要返回京城,因出生政和縣的二兒媳不肯離鄉,無奈馬昇讓長子馬含護送其母及妻兒回祖籍高郵,自己與次子暫住政和做二兒媳工作。不料兩年後馬昇病逝於鎮前,次子一脈則在鎮前鎮繁衍生息,明洪武十三年(1380)馬含家族修建家譜,今在政和縣居住的馬氏後裔有1萬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