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4 0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有聲閱讀委員會攜手推出「未來講堂」古詩詞名家誦讀系列活動,邀請百位名家誦讀賞析百首經典古詩詞,把最經典的古詩詞與最優美的聲音有機結合,讓廣大青少年感受古詩詞的力量與芬芳,在吟誦鑑賞中志存高遠、陶冶情操。讓我們傳承經典,引領未來!
今天,由著名播音員梁言為大家誦讀和賞析唐代詩人王維的作品《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點擊收看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作者|王維(唐) 誦讀|梁言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作品賞析
作品賞析撰稿人|馮傾城
作者王維(701-761,一說699-761),字摩詰。河東蒲州(今山西)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畫家。於唐玄宗開元年間中進士,唐肅宗乾元年間官至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精通詩、書、畫、音樂,詩與孟浩然齊名,並稱「王孟」,並有「詩佛」之稱。
此詩是王維十七歲時的作品。當時王維獨自離開家鄉蒲州到長安準備應試,適逢重陽佳節,從而寫下這首遊子詩的名篇。蒲州在華山東面,所以稱故鄉的兄弟為山東兄弟;而九月九日是重陽節,有登高的風俗。
詩中第一句的「獨」「異」兩字,把詩人客居異鄉的孤獨感抒發得淋漓盡致。第二句的「倍」字,寫出份量,充分刻畫出人在節日時更容易產生思念親人的強烈情緒。每逢佳節,家家戶戶歡聚一堂,而詩人獨自漂泊他鄉,自然感到特別孤單寂寞,故思親之情更濃於平日。詩的第三、四兩句,詩人遙想家鄉的兄弟們在重陽登高望遠、互相插上避災的茱萸囊時,一定發現身邊少了自己一人,因而無限惆悵。前兩句說自己,後兩句轉說對方,這寫出了親情的雙向交流,也使思念之情更為深化,體現詩人出眾的才華。此詩真摯自然,感情深沉,其中「每逢佳節倍思親」更成為千古名句。
誦讀人介紹
梁言,北京廣播電視臺播音指導,金話筒獎獲得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中廣聯合會有聲閱讀委員會專家組成員。2019年10月被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有聲閱讀委員會授予「70年70人•傑出演播藝術家」榮譽稱號。
原標題:《未來講堂|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誦讀:梁言》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