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的科技進過近代井噴式的發展,到現在已經有相當多的成績,從今天來是,我們就來看一下人類目前為止的巔峰科技,今天我們要講的是一個耗時幾個月,造價1500萬,輾轉多國才做成的一個球。
球體
我們都知道球體,但是我們生活中所接觸的球體都是不標準的球體,一方面是因為物質在地球上收到重力的影響,沒有辦法均勻分布。另一方面就是在精準度上。因為我們的圓都是通過無線切割正方形來得到的,同理,球體也是無線切割立方體得到的。所以,我們得到的球體永遠只是無限接近,沒有辦法真正得到一個標準球體。各種球體的區別只是精準度的區別。想要得到標準球體,只有一種辦法,液體在無重力環境下,會形成一個近乎標準的球體,但是如果精準度到分子程度,它一樣是不標準的。
人類最圓的球體
08年的時候,美日德聯合一個頂級團隊開始製作一個地球上最圓的球體,採用的原材料是「矽-28」,使用前蘇聯的離心機,製作了一個純度為99.99%的矽晶體。然後通過在日本和德國的超精密拋光機機械加工,通過五年的的加工打磨,最終得到了一個比較完美的球體。這個球體表面的任意一個點距離中心的距離的誤差不會超過1/30000000毫米。
這個造價高昂的球體,不是為了驗證科學家的理論,而是要用它作為1KG的標準,我們日常中用的1KG原本是以巴黎郊外保險箱的一個鉑銥圓柱砝碼為標準的,但是經過100多年的存放,它比原來輕了 50 微克,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可能沒什麼影響,但是對於科研工作影響可就大了。所以才有了這顆球,它的質量更標準,我們從原子層次確定它的質量,它的磨損會更小,因為球體和物質表面的接觸會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