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市場助力 北京海澱著力打造科創企業上市樣本

2020-12-15 新浪財經

來源:證券日報

原標題:北京海澱著力打造科創企業上市樣本

本報記者 向炎濤

「借著科創板上市東風,公司研發投入力度和研發能力增強了,在人才招聘、項目承接、辦公環境等方面都有了改善,公司綜合實力進一步提升,今後研發的產品在國內、國際上也將更有競爭力。」近日,航天宏圖董事長王宇翔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

去年7月22日,航天宏圖作為首批科創板公司在上交所鳴鑼上市。作為從中關村走出來的高科技企業,航天宏圖的上市之路正是北京市海澱區科創企業上市的縮影。11月16日,在2020中關村科創金融論壇期間,海澱區金融辦主任劉建民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截至目前,海澱區已有科創板上市公司15家,佔全北京市(33家)的45%,佔全國(192家)的8%。

2019年以來,海澱區緊抓科創板改革契機,創造性地構建並運用服務保障企業上市工作機制,按照「戰時」工作要求,全天候為駐區企業協調解決上市過程中碰到的問題,多方合力走出了一條科創企業上市的樣板之路。

資本市場助力

航天宏圖是國內領先的遙感和北鬥導航衛星應用服務商,也是首批科創板上市企業中唯一的遙感應用企業。基於自有基礎軟體平臺和核心技術,航天宏圖實現了遙感信息全要素提取、導航數據高精度定位,並將遙感衛星數據應用到各行各業,包括自然災害應急管理、自然資源探測、氣象農業水利監測、地震地質災害檢測預警、災後損失評估等,承接和參與了一系列國家重點工程。

「北京市對科創企業在上市過程中的支持力度很大。去年,海澱區金融辦牽頭,給我們上市提供了無微不至的關懷。企業在上市過程中面臨很多問題,有些問題是企業自己可以回答的,但有些問題比如歷史問題、股權變更證明、環評證明、社保證明等都需要相關部門協助,他們在這個過程中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才使我們快速登陸資本市場。」回憶起上市歷程,王宇翔歷歷在目。

「通過在科創板上市募集資金,我們加大了研發投入力度。過去幾年公司的研發投入在不斷增長,投入的絕對數量和比例均在不斷上升,我們的研究院有200多人,在國內同行中的研究實力首屈一指。」王宇翔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公司組建了一支以博士、碩士為骨幹的專業技術團隊,技術人員在總員工人數中佔比80%以上。今年公司員工總數比去年多了300人,達到1500人。

「國家投了幾百億元、上千億元發射的衛星,這些衛星數據如何應用?如何從數據轉化成產品,轉化成各行各業需要的信息化產品和服務,需要有中國人自己的企業。從事這個領域,我們也覺得非常光榮,上市後有更多的客戶願意跟我們交流合作了,以前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上市後潛在客戶通過公開信息就能了解到公司狀況和發展趨勢,這是信息披露帶來的好處。」王宇翔說。

同樣位於海澱區的九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九號公司)專注於智能短交通和服務類機器人,公司從2012年介入平衡車品類,目前在自平衡類和電動滑板類的平衡車市場,九號公司位居全球第一名,屬於細分領域的冠軍企業。今年10月29日,九號公司正式登陸科創板,募資總額13.34億元,成為A股首例發行CDR(中國存託憑證)的VIE架構紅籌企業。

「從去年4月份做申報,到今年10月份上市,這個歷程和經驗可能很少有人能感受得到,18個月裡,我們經歷了包括優先股和普通股轉換、外匯的管理、整個股東結構等很多方面的創新。」九號公司董事長高祿峰在論壇現場說,雖然這是一個摸石頭過河的過程,但是能夠感受到,整個國內,無論是上交所,證監會,還是其他相關部門改革的決心非常大。

高祿峰認為,科創板給大家樹立了一個非常好的目標,這個目標能夠激勵公司,通過科創的方式,在整個市場競爭中持續保持領先。通過持續的創新,特別是以專利為導向,有助於公司建立起更好的競爭壁壘。

多方合力助推

「去年以來,幾乎每周要走訪一兩家企業,將我們的一些知識經驗通過實地走訪、現場交流的方式讓企業更加理解,進而推動上市進程。」海澱區金融辦主任劉建民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說,「我們形成了一套班子,在推動企業上市過程中,第一是挖掘企業不同屬性、收入規模;第二是通過不同規模幫助企業選擇板塊、幫助企業更快定位,比如企業收入水平在2億元左右和收入10億元左右,這兩類在資本市場的定位是不一樣的,到底在哪個板塊上市,這是方向性的問題,我們可以提供建議。通過體制機制的創新,把工作做得特別細特別實。」

劉建民告訴記者,海澱區的上市企業大量分布在科創板和創業板,其中科創板總數佔全國的8%,創業板總數佔全國的7%,而在境內上市的公司總數佔全國的4%左右。「這跟海澱區、中關村企業的特點有關,業態特別豐富,新公司層出不窮,都是在快速成長,相對來說中小規模的企業更容易形成小、專、精等特點。新經濟領域也出現了一些獨角獸企業,如寒武紀、字節跳動、美團等。 」

中關村作為國家創新發展的一面旗幟和北京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主陣地,目前擁有高新技術企業2.5萬家,今年1月份至9月份中關村的企業總收入約4.8萬億元,同比增長11%。而這些企業的持續發展,很多都受益於中關村持續構建並不斷完善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

中關村管委會二級巡視員陳文奇表示,今年以來,中關村管委會聯合金融機構發起了中關村企業抗疫發展貸和中關村創投「戰疫」行動。截至9月末合作銀行累計發放抗疫發展貸2400餘筆,貸款金額480餘億元;創投「戰疫」行動合作創投機構累計開展了投資92起,涉及的投資金額超過380億元。

通過多方合力,中關村聯合交易所加強對預上市企業的篩選培訓服務,大力支持企業掛牌上市。今年以來中關村新增上市公司52家,同比增長93%,首發募集資金總額超過1200億元,為去年同期的三倍,上市公司總數達到402家,總市值突破11萬億元。

科創企業登陸資本市場離不開監管部門的支持。北京證監局局長賈文勤表示,2019年以來北京證監局與地方政府密切合作,優化科創板輔導驗收機制,對符合條件的公司做到「即報即驗即籤即發」,支持硬科技企業登陸資本市場。

賈文勤表示,截至10月底,北京轄區科創板正在輔導的公司有30家,已經完成輔導尚未上市的,即在審公司有25家。而海澱區是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區,高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業等創新資源聚集,有一萬多家高新技術企業,為科創板輸送了不少優質公司,也儲備了豐富的上市資源。在北京轄區已經上市的33家科創板企業中,有15家是海澱區的公司,佔比接近50%,正在接受輔導的科創板擬上市公司中有11家是海澱區公司。

相關焦點

  • 北京海澱今年新增上市企業預計突破二十家,譜尼測試很有代表性
    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給社會經濟發展造成重創,但海澱企業上市的勢頭不減。截至目前,全區今年新增上市公司18家,包括境內上市15家、境外上市3家。存量擬上市企業共62家,其中正和恒基、盈建科、挖金客、科美診斷、海天瑞聲、中數智匯6家企業進入註冊或上會審議等發行上市前的最終階段,全區本年度新增上市公司數量預計將突破20家。
  • 海澱第13家科創板企業,上市首秀成績亮眼!
    熱烈祝賀8月10日,海澱企業北京億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億華通科技,證券代碼:688339.SH)在上交所科創板成功上市,首發新股1763萬股,每股價格76.65元,首發募資13.28億人民幣,是2020年海澱區第十二家新增上市公司
  • 湖北資本市場「打造科創新高地、培育發展新引擎」主題產融對接會...
    全景網11月17日訊 湖北資本市場「打造科創新高地、培育發展新引擎」主題產融對接會於11月17日下午成功舉辦。本次對接會採取「線下路演+線上直播」方式,向全國的專業投資機構推薦來自湖北的4家四板、2家新三板、1家擬申報上市企業,路演項目主要涉及先進位造、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等行業。
  • 上海持續為科創板輸送好苗子 科創企業上市培育庫入庫企業1235家
    『科創企業上市培育庫』,幫助科創企業提升技術效能、加速成長、助力上市。」「科創企業在技術領域有明顯的核心競爭力,但科創企業往往不了解資本市場,上海舉辦這類公益性培訓,旨在將金融與資本的作用介紹給科創企業管理人,引導科創企業了解資本市場,並積極對接資本市場,利用資本市場做大做強。」黃麗宏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證券時報記者了解到,該109家擬上市科創企業中,大多數打算一兩年內申報科創板。
  • 打造科創企業黃埔軍校 廣東股交中心助力優質科創企業發展
    劉凱文巡視員指出,科創黃埔訓練營的設立,是強化我省科技創新專板建設工作的重要抓手,將進一步完善我省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服務功能,擴寬科技型企業對接更高層次資本市場渠道。陳金德主任指出,要進一步加強全省科技金融創新發展,通過科創黃埔訓練營等多樣化的金融手段,創新科技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強化科技創新與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深度融合,引導企業活用資本促進發展。
  • 浙江區域性股權市場改革又落重子 科創助力板開板 首批19家企業...
    科創助力板是上交所與浙股交共同發起建設的浙江科創板企業上市培育板塊,定位為浙江省科創板擬上市企業的培育庫,以規範培育、價值發現、綜合服務為核心,以提升掛牌企業質量為目標,以股權融資和上市培育為重點,是科創板擬上市企業的預披露、預規範、預估價的服務平臺,為浙江優質科創企業進入更高層次資本市場提供精準賦能。
  • 36氪基金落地杭州 打造科創企業孵化「快車道」
    4月16日,杭州市江幹區採荷街道雙招雙引、氪基金啟動儀式暨企業科技創新與數位化轉型助力分享會拉開帷幕,本次大會以「科創起『杭』,攻無不『氪』,江『荷』薈才,智享未來」為主題,正式宣布氪基金落地杭州市。未來氪基金將以產業孵化平臺為基礎,以科創基金為紐帶,打造科創企業孵化「快車道」。
  • 張江指數打響資本市場「上海概念」
    具有表徵屬性的「中證全球張江自主創新綜合指數」,樣本範圍為99家在滬深、香港和美國市場上市的張江高新技術企業。放眼全球,這樣可以在最大範圍內,全面反映張江示範區高新技術產業布局的整體特徵和發展情況。具有投資屬性的「中證滬港深張江自主創新50指數」,樣本範圍為50家在滬深港上市的張江高新技術企業,當前包括21家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企業和18家市值較大的其他高新技術企業。精選樣本,聚焦滬深港市場,不僅能集中反映張江示範區優勢產業的發展情況,還為國內金融衍生品的開發留足了空間,方便了資本投資。
  • 鯉城企業「逐浪」資本市場
    來源:泉州網臺海網12月15日訊 據泉州網報導 日前,2020年泉州市科技型企業登陸海峽股權交易中心(以下簡稱「海交中心」)專場掛牌展示鳴鑼儀式成功舉辦。鯉城區共有10家科技型企業成功登陸海交中心並掛牌,標誌著在對接資本市場的道路上,鯉城企業邁出全新步伐。此次登陸海交中心的10家鯉城企業涵蓋軟體開發、電子信息、機械製造和環保等多個領域。
  • 資本助力~臨淄區20家企業集中登陸齊魯股權交易中心
    點擊播放 GIF 0.0M隨著一聲聲掛牌鑼聲的響起,臨淄區20家企業在齊魯股權交易中心實現了集中掛牌。截至目前,我市已有670家企業在齊魯股權交易中心掛牌。齊魯股權交易中心通過私募股權、債券融資、股權質押融資等方式,幫助我市企業實現各類融資超137億元,綜合各項融資額和融資比重穩居全省第一。其中,齊魯股權掛牌的臨淄區企業數量達到了100家,幫助臨淄區企業實現各類融資14.18億元,同時,齊魯股權交易中心持續深化對臨淄企業的培育力度,掛牌企業林森生物、方舟塑業先後轉入新三板。
  • 資本市場為企業科技創新搭橋 註冊制下63家國企申報上市
    譬如,日前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郝鵬應邀為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2020年秋季學期中青班學員作專題報告時表示,要著力推進創新驅動、促進科技自立自強,堅決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加快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切實加大基礎研發力度,超前謀劃搶佔制高點,為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提供強勁動能。
  • 資本助力G60科創走廊建設 七大戰略新興產業穩步推進
    證券時報記者統計發現,在科創板建設方面,G60科創走廊已建立擬上科創板企業儲備庫,將九城市中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科技創新企業納入儲備庫,首批入庫企業近200家,涉及人工智慧、新材料、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多個領域,共同挖掘優質科創企業爭取率先上市科創板,打造G60科創走廊對接資本市場高速公路。
  • 豪森股份成功登陸科創板 成大連市首家科創板上市企業
    來源:證券時報網11月9日,大連豪森設備製造股份有限公司公開發行股票並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股票代碼「688529」,股票簡稱「豪森股份」),成為大連市首家科創板上市企業。豪森股份此次在科創板成功上市,不僅是大連市著力發展新興產業、培育創新體系、調整經濟結構、促進轉型發展的重要成果。同時對大連市科技創新型企業起到引領和示範作用,必將帶動更多科創企業藉助資本市場做優做強。
  • 上海國有資本運營研究院院長羅新宇:國有資本成為科創板企業重要...
    證券時報記者 張淑賢「國有資本正在成為科創板企業重要的投資主體,科創板已上市的企業中,國有創投機構、產業投資基金和政府引導基金現身科創板上市公司十大股東名單的佔比超過一半。」12月11日,上海國有資本運營研究院院長羅新宇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其中,國資控股並作為第一大股東的科創板上市企業有40多家,主要通過央企基金、國資母基金、國資系直投基金進行投資,代表企業有中微公司、瀾起科技、滬矽產業等。」
  • 羅輯思維衝刺資本市場換陣地:將上市板塊由科創板變為創業板
    羅輯思維衝刺資本市場換陣地:將上市板塊由科創板變為創業板 澎湃新聞記者 陳宇曦 綜合報導 2020-08-14 12:30 來源:澎湃新聞
  • 推進股權融資 助力企業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專訪上海股權託管...
    三是展示系統(Q板),包含完整信披層、科創企業助力層和基本信披層,為各類企業提供規範運營、能級提升、重組併購、產業   張雲峰:在市場板塊設計上,上海股交中心先後設立科技創新專板,並在展示板專門分設科創企業助力層,識別優質科創企業,集聚優勢資源,提供專業服務,為上交所科創板源源不斷輸送優質上市資源。
  • 為投資者分享成果提供「新工具」 張江指數打響資本市場「上海概念...
    抽象轉為具象  目前,張江示範區內有高新技術企業約7000家,佔全市比例超過一半。同時,在張江示範區註冊的境內外上市企業共268家,總市值約7.8萬億元,區內A股上市企業中高新技術企業佔近六成,特別是生物醫藥等優勢產業國內領先。  這樣的科技創新發展成果,如今得以通過指數在資本市場充分展現。
  • 長三角資本市場服務基地合肥分中心落戶中安創谷
    近日,長三角資本市場服務基地合肥分中心揭牌儀式在中安創谷科技園全球路演中心舉行。長三角資本市場服務基地由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政府和上海證券交易所共同發起設立,旨在打通科創資源和資本市場兩大要素,構建覆蓋長三角科創企業全生命周期的十大金融服務功能,基地於2018年11月揭牌,2019年4月正式啟用。
  • 商學院|步日欣:科創的資本市場火爆行情還能持續多久?
    眼下,中美貿易摩擦、科創板、證券法改革、創業板註冊制、新三板精選層等一系列因素的疊加,催生了「硬科技」在資本市場的火爆行情。特別是半導體、生物醫藥、信創等領域,更是掀起了過去幾十年未曾有過的資本熱潮。近日,知頓商學院邀請到創道投資諮詢合伙人步日欣先生做線上分享,分享主題為《科創的資本市場火爆行情還能持續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