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5日,蝦米音樂官方發布聲明稱:由於業務調整,將於2021年2月5日0點停止蝦米音樂的服務。3 月 5 日 0 點及以後,用戶將再也無法登錄蝦米音樂。
2020年伊始我們見證了疫情下的諸多別離,2021年的第一場別離,竟然是來自蝦米音樂,來自記憶中的歌單。
作為阿里巴巴旗下音樂業務的核心組成,蝦米音樂的關停,意味著馬雲告別了音樂夢,也意味著阿里巴巴再失一子。
小蝦米出頭
2006年,阿里巴巴系統分析工程師王皓決定離職。他拉上阿里同事王小瑋、陳恩衛、吳軼群以及當時做房產廣告策劃工作的民謠歌手朱七等人,一起創辦了EMUMO(全稱是Earn Music&Money,意為「通過音樂賺錢」)網站。2008年改名為「蝦米音樂」。
樂隊吉他手出身的王皓,更能切實理解音樂人,而不單純是一個商人的角度。王皓和蝦米音樂,專注原創音樂孵化和扶持,更希望給收入微薄和難以保障基本生活的音樂人,提供更好的音樂平臺展示,進而提高音樂人收入,改善國內原創音樂人生活。
2006年,不但是在線音樂的蠻荒,也是中國網際網路的開拓階段。依靠著最全的國內樂庫和大量的原創音樂,小蝦米靠內容和口碑在行業中日漸興盛。一度位居國內在線音樂行業第一。
小蝦米抱大腿
毫無疑問,蝦米音樂在行業中的地位無可取代,但商業化下的蝦米舉步維艱。
蝦米音樂嘗試過在線付費模式,面臨普通用戶不接受,音樂人不理解的尷尬狀況。而蝦米音樂的廣告收入又是了了。
坊間傳聞,蝦米音樂創始人王皓80%的時間在見投資人,再找錢。甚至一度到了「如果不是被收購,蝦米可能當時就死了」的階段。
普通人中有不少麥霸,網際網路巨頭也有不少眾所周知的麥霸,而阿里巴巴馬雲就是其一。作為蝦米音樂創始團隊前東家,阿里巴巴和蝦米音樂的聯手在情理之中。
2013年1月10日,阿里巴巴宣告全資收購蝦米。同年,阿里巴巴收購了天天動聽。
2015年3月,蝦米音樂和天天動聽合併組成阿里音樂,並在之後將天天動聽升級為阿里星球。阿里星球是一個擁有粉絲遊樂、天天視聽和幕後英雄三大板塊,並包含從粉絲經濟到互動直播再到音樂產品交易等多種服務內容的在線音樂交易全產業鏈平臺。
彼時,蝦米創始團隊已淡出蝦米音樂日常管理。
小蝦米終被吞
蝦米還在阿里巴巴這個大池子遊泳的時候,國內音樂一片亂戰。
2012年百度決定對百度MP3、千千靜聽等平臺和產品進行重組,合併為「百度音樂」
2015年國家版權局發布《關於責令網絡音樂服務商停止未經授權傳播音樂的通知》,要求網絡音樂服務商停止傳播未經授權的音樂作品,並責令各個網絡音樂服務商將未經授權的音樂作品全部下線。
2016年7月,騰訊旗下QQ音樂和海洋音樂集團的數位音樂業務合併,成立騰訊音樂娛樂集團。至此,旗下擁有QQ音樂、酷狗、酷我等產品的騰訊音樂,搶佔國內多數音樂版權,一躍成為國內音樂市場的絕對霸主。
而依託網易孵化出的網易雲音樂則依靠音樂社區和小眾原創音樂出圈。在列強縫隙裡越長越壯。
中國在線音樂市場形成了「一超一強」的局面。
而阿里巴巴在阿里音樂、阿里星球先後的折騰中已失去時間和機會,失去音樂版權存儲,錯失音樂社區。一如蝦米音樂在公告中所說「但不可迴避的是,我們在發展過程中曾錯失了一些關鍵機會。在音樂版權內容的獲取上,沒能很好地滿足用戶多元化的音樂需求,這也是我們最大的遺憾。」
蝦米音樂失去大量音樂版權,導致大量曲目下架,用戶逐漸流失。而蝦米音樂的獨立音樂人路線,也在網易雲音樂社區和資本的夾擊下「日薄西山」。同樣,在阿里巴巴內部,手機淘寶移動轉型成功,優酷視頻、UC瀏覽器、高德地圖等行業巨頭先後被收入囊中,產品線逐漸豐富。
2019年開始,蝦米音樂被阿里巴巴戰略放棄的聲音便甚囂塵上。2019年6月,阿里進行組織架構調整,蝦米音樂被移出阿里大文娛。同年9月,阿里巴巴領投網易雲音樂7億美元,佔股約10%。「不會下雞的蛋」的蝦米日漸邊緣化,終於在2021年伊始被阿里巴巴戰略放棄。
#蝦米音樂宣布2月5日關停#
當蝦米離去,我們緬懷的不僅是蝦米陪伴的日夜,更是陪伴我們喜怒哀樂的音樂時光。馬雲的音樂夢想停了,而我們的音樂陪伴依然在繼續。
看到一則評論,或許能最好的解釋蝦米音樂的關停。
「我喜歡的音樂只有周杰倫,哪個App能聽我就用那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