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作為浙北的龍頭紡紗企業之一,湖州威達集團有限公司致力於打造國家級氣流紡、渦流紡色紡紗精品基地。自1985年成立以來,威達集團始終堅持產品的創新開發和設備的升級換代,不斷尋求企業發展的新動力,目前公司已成功躋身國內氣流紡色紡及渦流紡色紡的先進行列。近日,中國紗線網主編王果剛先生對威達集團董事長姚鋤強先生進行了專訪,讓我們共同聆聽威達集團 「三十年紡好一根紗」的成功故事。
(中國紗線網王果剛主編(右)與威達集團姚鋤強董事長(左)合影)
威達集團三十年來專注於紡紗行業,經營理念:三十年紡好一根紗。
姚鋤強:歡迎王總到威達來!
王果剛:姚總你好,好久沒來了,以前來過老廠。
姚鋤強:老廠還在,目前我們的規模在擴大,在開發區又開了一個新廠。
王果剛:兩個廠的產品不一樣嗎?
姚鋤強:是的,老廠是渦流紡,新廠這邊是氣流紡。
王果剛:姚總是什麼時候進入紡紗行業的?
姚鋤強:85年開始的,今年剛好30年,我們用三十年紡好一根紗。
王果剛:這個說得好,可以作為企業口號。現在企業產品主要以什麼為主?
姚鋤強:色紗為主,我們擁有氣流紡桑蠶紬絲紗,氣流紡粘纖色紡、混紡系列針織紗,噴氣渦流紡色紡、混紡系列針織紗,三大系列上百個規格的品種。我們自己有色卡,因為顏色多一些更能適應客戶的需求。
無論是從設備上,還是產品研發上,威達集團都走在了行業前列,目前已成功跨入國內新型紡紗龍頭企業的行列。
王果剛:姚總可不可以先簡單介紹下企業的發展歷程?
姚鋤強:威達集團的前身是一家鄉辦棉紡企業,中間經過頗多波折,然後一步一步尋找出路,先後經歷了幾次大的產品研發和升級。
1989年下半年在棉紡設備上成功開發研發新產品:「半精紡絹絲紗」,並引來了大型企業集團的項目投資和長期的產品加工業務。
1992年,由於半精紡產品周期短、變化快,為了適應市場變化,我們又在原設備上自主研發「色紡半精紡毛紗」產品,並形成了一定批量的生產。
1994年,公司投資100多萬元引進了國內最為先進的氣流紡新型紡紗設備,開發生產氣流紡桑蠶紬絲系列產品。該設備生產效率高、用工少,在當時的棉紡企業中具有先進性。此產品項目投產後,產品檔次有了較大的提升,市場供不應求。這也是我們威達集團發展史上的一次重大轉折。
同年,「浙江湖州威達紡織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這標記著「威達」擺脫了傳統紡織的束縛,實現了傳統紡織向新型紡織的轉變,走上了一條適合自己健康發展的新型紡織之路。
自1994年至1997年期間,公司又不斷加大技改投入,先後淘汰了傳統的環錠紡設備,氣流紡生產能量由開始的400頭上升到800頭,桑蠶紬絲產品的銷量也翻倍增加。
1997年,根據上級政府要求,我們成功地實行了企業改制,由原來的集體企業轉為了股份制企業。
2000年,公司在原有氣流紡設備的基礎上又新增氣流紡800頭,形成了年產氣流紡紗5000餘噸的生產規模。
2002年,長興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威達作為首批入園企業,共投資6000多萬元,在長興經濟技術開發區徵地50畝,引進了當時國際最先進的德國賜來福公司的氣流紡設備1280頭,主要生產30英支以上的高檔棉針織用紗,成為公司向國際先進設備邁進的第一步。
2007年公司引進瑞士立達BT923設備10臺,共3600頭,並先後開發了十多個粘纖系列本色針織紗和粘纖色紡針織紗系列。
2010年至2013年間,老廠區淘汰原有的國產氣流紡設備,投資3000多萬元,引進了國際最先進的日本村田渦流紡設備。主要生產高檔的抗起毛起球的色紡針織紗,使我們公司的新型紡紗產品得到進一步拓展,成為國內新型紡紗的領導者。
到目前為止,我們威達集團已形成了年產各類針織紗近20000噸的生產能量,每年的銷售收入高達5億多元。
目前,氣流紡、渦流紡兩大系列的色紡針織紗已成為二十一世紀紡織服裝最為生態、環保的新型紗線,也是威達集團最具市場竟爭潛力的亮點和特色,正因為我們的產品比較具有特色,也非常吻合當前的市場需求,因此最近十年間我們企業的發展實現了質的飛躍,跨入了國內新型紡紗龍頭企業的行列。
王果剛:姚總,我覺得威達的發展歷程非常成功,每一次設備提升都符合時機,都非常有價值。
姚鋤強:王總,謝謝您的誇獎!我們威達在設備更新上的眼光一向還是比較準的,其中有一個決定是把當時全自動的氣流紡換成半自動的氣流紡,這在當時很多人都不太理解,包括後來和幾個新型紡紗的專家一起開會,他們也不理解我為這麼這麼做,我當時大膽做了這個決定,後來驗證這個決定是正確的。
王果剛:姚總當初做這個決定是出於什麼考慮?
姚鋤強:威達是經過了好幾個階段的產品升級,環錠紡半精紡紗線、半精紡色紗、氣流紡30S,到現在的氣流紡色紡、渦流紡色紡,先做了幾年廣東市場,市場變了以後,又需要開發新品種,就又做了幾年出口歐美,出口歐美市場做了幾年以後遇到國外對中國實行反傾銷政策,然後又要再找出路,產品又要升級,最後的結果就是要不斷的研發產品,這樣才能一直走下去。在這個產品升級的過程中,我們遇到了一個問題,就是現在30S紗線滿足不了客戶了,需要把紗線做細,這個就需要用到長度更長的纖維,當時我們的設備做不了,所以就引進了一臺立達的氣流紡做試驗,結果成功,所以就馬上決定上了11條線的立達的氣流紡設備。當時浙江省做氣流紡的工廠很少有用這個設備,威達上了以後,後來浙江省很多氣流紡的企業也跟著上了這個設備。
王果剛:威達在這個氣流紡設備更新上引領了浙江的潮流。
姚鋤強:是的,上了這個氣流紡設備以後,前紡的設備換了青島的,當時整個浙江省只有半套,還不到一套,威達上了青島的設備以後,後來浙江省上了100多套。
(姚鋤強董事長陪同王果剛主編參觀車間)
(參觀氣流紡車間)
(瑞士立達R923氣流紡紗機)
(經緯紡機JWF1115清鋼聯)
王果剛:更新設備這個想法上姚總也比較有眼光,預測市場比較準確,因此威達在設備上走在了紡紗行業的前列。現在公司氣流紡的色紗主要應用於哪些方面?
姚鋤強:目前主要使用在運動衫上。
王果剛:氣流紡的色紗和環錠紡色紗相比較而言有什麼優勢?
姚鋤強:現在我們一直在和百隆合作做氣流紡的色紗,已經做了10多年,去年開始也和華孚開始合作了,因為他們都是以環錠紡為主的。從手感上而言,環錠紡相對柔軟些,現在大家穿衣服越來越休閒,對於運動衫而言,氣流紡的手感硬挺一些,對部分消費者來說可能更受歡迎一些,市場前景也很大。
渦流紡色紗要走產品研發路線,避免低檔路線,產品銷售要有可持續性。
王果剛:姚總,公司還有一條渦流紡的生產線,據了解,威達也是國內上渦流紡設備比較早的企業之一,可以介紹下渦流紡的情況嗎?
姚鋤強:可以的,我們最初上了村田861的渦流紡紗機器,產品以粘膠的白紗為主,後來因為諸暨大唐打底褲興起,就開始做渦流紡的色紗,包括七彩紗。後來我們又上了10臺870的渦流紡設備,現在基本上都是以色紗為主。
(日本村田861渦流紡紗機)
王果剛:渦流紡的色紗都集中到諸暨大唐,企業的產品銷售長遠來看會受到影響嗎?
姚鋤強:會的,所以我們在產品開發方面一直在研究,畢竟諸暨大唐這些打底褲的檔次還是比較低的,並且季節性比較明顯,沒有可持續性,做產品一定要做到可持續。
王果剛:渦流紡這個行業紗線網也一直在關注,個人覺得渦流紡將來還是有很大的發展潛力的,姚總對此怎麼看?
姚鋤強:渦流紡未來的發展潛力還是有的,現在渦流紡企業最關鍵的是要把下遊用戶的需求面打開,渦流紡進入市場的時間不長,需要一定的時間來適應。
王果剛:姚總三十年只做紗嗎,有沒有做過其他的行業?
姚鋤強:做過一段時間的鋰電池,長興這個地方因為是全國做電池的集中地,80%的電池都是這邊做的,但是做了虧掉上千萬,後來就算了。
王果剛:有時候跨行看著很簡單,但進去後才發現還是不行,所以您選擇專心做紡紗。
姚鋤強:對!
王果剛:公司的銷售是您自己親自在抓嗎?
姚鋤強:我們有好幾個銷售員在做,有時候我也會過問,現在是一個兄弟的孩子在負責銷售這塊。
王果剛:姚總是三兄弟對嗎?
姚鋤強:一共五兄妹,我是老大。
王果剛:一般老大都比較能吃苦耐勞,有家庭責任感,也更具社會責任感。
姚鋤強:說起這個責任感,我要說一下威達之所以一直這麼穩定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我們威達的員工是以本地人為主,有些是一直跟著我做了幾十年,有的十幾年,少的也有五年以上,所以我們的員工都是熟練工,做事情也比較自覺。舉個例子,工廠進一批新設備,還沒有運到廠裡,員工都已經提前在路邊等著了,設備到了以後大家都很熱情的一起搬運,有些設備安裝的人到了以後發現我們自己的員工早都裝好了。
王果剛:員工對公司有很深的感情。
姚鋤強:是的,有的夫妻倆都在公司上班,有時候碰到孩子開學交學費,可以到公司申請提前預支工資,甚至可以向廠裡借款,這些都是允許的。
王果剛:人性化管理,員工會對企業更有感情,這很難能可貴。
姚鋤強:所以公司一直比較穩定也和這個是分不開的,這也是我一直引以為傲的一點。
王果剛:姚總,有機會的話希望您能蒞臨中國紗線網!
姚鋤強:王總,說實話,這麼多年來,紗線網真的辦的很不錯,我們會一直合作下去。
王果剛:謝謝姚總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