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2020-12-23 寶藏安徽

徽派湘派哪家強

總有美味臭出翔

——李白

第一次親密接觸臭鱖魚是一位安徽的哥們兒帶我去的,看著他熱情洋溢的向我推薦這道出自他老家的名菜,期間的自豪不言而喻。但凡第一次的感覺,一定是既新奇又惶恐,雖然氣味黯然銷魂,下箸小試,濃油赤醬,味道卻異常鮮美,當時的確有點兒吃驚。不知從何時起,臭鱖魚突然轉戰湘菜,凡是湘菜館,必有臭鱖魚,恍惚間,都不知道臭鱖魚出自哪裡了。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唐代張志和的名篇《漁歌子》中有「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食材君估摸著作為一個中國人,聽到這兩句,眼前出現的一定不是詩情畫意的青山秀水,而是一盤盤或清蒸或紅燒的大魚,沒辦法,這是咱們的基因。

▲鱖魚形扁、腹闊、頭尖、口翹、鱗細、皮青,泛著不規則的花黑斑點,喜肉性烈,民間俗稱老虎魚

鱖魚又叫桂魚、鰲花魚,民間也稱貴魚或老虎魚,是中國「四大淡水名魚」之一。鱖魚喜肉性烈,棲息在江河的靜水石隙中,晝伏夜出,打小就逢魚必吃,異常兇猛,因此練就了一身蒜瓣腱子肉,魚肉刺少肉多,口感緊實,是著名的河鮮。

▲很多餐廳以鱸魚當鱖魚賣,謹防假冒,鱖魚的嘴是高高撅起的「地包天」

每年桃花盛開是,溪水漲,是江南的春汛,此時,江鰣未上市,鯽魚產子已瘦,這時的鱖魚尚未甩籽,是最肥美的季節,安徽新安江自產的鱖魚,在這個時期有美名曰「桃花鱖」。

▲這幅《桃花鱖魚》是當年的北平文化名人陳師曾在1921年贈送給日本著名畫家小室翠雲的,隨畫還附贈一條活鱖魚。

雅俗與共

從陽春白雪到下裡巴人

鱖魚作為長江名魚是越地清代八大貢品之一,舊時把鱖魚稱作水豚或鱖豚,形容其味如豚,豚是小豬,河鮮中另一美味河豚,也以豚喻之。

鱖魚與河豚、刀魚、鰣魚一起,位列江南「鮮」班,本來出身陽春白雪的小清新,為何在徽州一地,卻落得以臭傳世的重口味,其中必有原由。

據說臭鱖魚始於200年前,雖然各種傳說眾說紛紜,但其實都是食物在地域流通中的某種偶得。

鱖魚多產自江河交錯的吳越之地,鱖魚鮮美,令徽州人趨之若鶩。舊時徽州多山,少有江河大魚,只能長途販運,過去可有沒啥冷鏈運輸,全靠挑夫以木桶裝魚,從銅陵、池州、安慶等地人力入徽,路途遙遠,再快也要六七天,因此只能選天冷時節,即使這樣,稍有不慎,鮮魚也會馬上腐敗變質。

想要保鮮,沒有它招,除了用鹽還是用鹽,但鹽下多了,鮮魚變鹹魚,仍然賣不出好價錢。聰明的魚販把鱖魚層層碼放,再分層倒入淡鹽水,期間不停翻動,結果,既能保鮮,又不至於醃成鹹魚,在冬季,魚到徽州,還能保持腮紅鱗齊肉不腐。

徽州宴三寶——臭鮭魚、毛豆腐、臨水酒

偶有氣溫上升,魚味稍變,魚販小本生意,捨不得扔,自己燒後一試,竟然發現味鮮有加,烹魚之法漸傳,魚販每每刻意而為之,徽州臭鱖魚就此傳世。

臭鱖魚又稱臭桂魚、桶鮮魚、桶魚,醃鮮魚,醃法一定與木桶和鮮魚有關,的確,醃製時選一木桶(杉木為佳),在底部撒一層鹽,將新鮮的鱖魚抹上鹽,肚皮朝上一層層碼放,此為幹法,水淹法是用10%的淡鹽水代替幹鹽,一層魚一層鹽水,無論乾濕兩法,魚上均壓以重石。每天上下翻動魚身,確保醃漬均勻,還需根據溫度溼度,選擇乾濕鹽法,調節鹽量和醃漬時間,通過精密的計算,把臭鱖魚控制在香臭之間,聞著臭,吃著香,肉質鮮嫩、醇滑爽口,恰到好處!

看這三塊大石,就知民間醃鮮魚的手法有多粗獷

失之毫釐

臭之千裡

臭鱖魚發出的臭味,可以看做是微生物在你享用它之前,先下手後留下的痕跡。魚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蛋白質腐敗,首先是微生物把蛋白質分解成胺基酸和胺類,其中的穀氨酸、天冬氨酸、天冬醯胺、穀氨醯胺都能讓我們嘗出「鮮」味。但好事稍縱即逝,如果你對此置若罔聞,胺基酸將繼續分解,隨之產生的胺類和氣體就變得腥臭難聞(比如皮蛋味道的氨氣和臭雞蛋味的硫化氫)。

我們的嗅覺非常敏感,只需要極少量的臭氣體分子,就能聞出來。醃製的臭鱖魚必須在時間上拿捏的恰到好處,當腥臭味剛剛形成,臭氣還淡,但胺基酸卻最為充沛,並未進一步分解,這時魚的鮮味最足,臭鱖魚就是這個時間點的產物。但稍有不慎,錯過了最佳食用期,就變成一坨難以忍受的爛魚了。

正規軍遭遇百團大戰

無論是民間傳說還是吃貨典籍,臭鱖魚版權在安徽是名至所歸,不過,經百年流傳,臭鱖魚在湘鄂兩地也紮下深根,成就了另外一支口味獨特的臭鱖魚派別。

臭鱖魚徽湘兩派最大的區別在發酵,徽派崇尚自然發酵,只用鹽;而湘派則改用臭滷或臭豆腐醃製魚肉。現在少能吃到徽派傳統的鹽醃臭鱖魚,街頭巷尾遍布的湘菜館,讓湘派用王致和臭豆腐快速醃製臭鱖魚真正名滿天下。

徽派臭鱖魚配料繁複

徽菜以重油重色重火功見長,選一斤半左右的大條臭鱖魚,多用紅燒調理,除了通常的姜蒜,還配筍丁、五花肉丁、青蒜佐之,大夥猛攻,湯汁濃稠,魚肉外皮軟嫩,內肉緊實,動物脂肪提升魚肉的鮮美,突出本味,近些年,為了順應市場,徽派系臭鱖魚也會佐以辣椒。

湘派最慣常做法是乾鍋,多以八兩左右的小條的鱖魚,兩面煎黃,以少許洋蔥絲墊底,配小米辣,點睛之筆是加入紫蘇,小火煨鍋仔,口味是多油少汁的熱辣鮮香。

現在除了傳統的紅燒和乾鍋,幹燒、幹煎、油淋、醬香等各種做法也層出不窮。

湘派臭鱖魚中的紫蘇是神來之筆

如食鱖以「鮮」為標準,即使如雷貫耳的「松鼠鱖魚」,都應算暴殄天物,但舊時交通和儲存多有不便,魚蝦又極愛腐敗,縱使人人皆知清蒸好吃,紅燒作為無奈之舉,更便於流傳。臭鱖魚也有清蒸之法,但須膽大藝高之人,調料火候都在毫釐分秒之間,必須恰到好處,蒸前在魚身上加一張豬網油膜,是暗藏的獨門秘籍。

清蒸臭鱖魚
徽派臭鱖魚頭
徽派江南梅豆臭鱖魚
請點擊輸米飯是臭鱖魚的絕配

相關焦點

  • 農曆中國|四月初五 · 臭鱖魚
    是香鮮透骨的徽菜頭牌穀雨時節,水暖河清,正是鱖魚最肥美的時分。此時若遊走在黃山腳下,便能品嘗到最鮮美地道的臭鱖魚。鱖魚,俗稱桂魚,是江南一帶人尤其喜食的魚。到達目的地時,這時的鱖魚鱗未脫、質未變,魚腮仍呈紅豔,只是表皮粘稠,並散發出似臭非臭的氣味。
  • 楊記興振興徽菜美味 臭鱖魚刺激全國味蕾
    以美食文化饗飲食家朋的「桃花鱖魚節」雖然過去了一段時間,但仍然是徽菜美食愛好者們心中不可多得的「佳餚大狂歡」,因為它是全國為數不多的一個以徽菜為主題的美食節日。「桃花鱖魚節」是徽菜名館楊記興發起的,意在發揚徽菜文化,將徽菜美味普及到全國各地。
  • 徽菜代表臭鱖魚,這樣的做法,不僅不臭還芳香四溢
    今天咱們來介紹一下徽菜裡的「龍頭菜」——臭鱖魚。看過很多美食的節目,臭鱖魚可以說是徽菜的代表菜,魚肉呈蒜瓣狀,緊緻不鬆散,味道似臭非臭,可以說是相當有特色的一道菜。大家好,我是隆隆愛美食,今天給朋友們分享我的家鄉菜,我感覺還有點小驕傲還有點小風光。畢竟是出自我的家鄉嘛~說道臭鱖魚,大家光想到名字,就知道它是臭的了,但為什麼會臭呢?又是怎麼個臭呢?
  • 著名的安徽菜「臭鱖魚」有著獨特的歷史,聞起來很臭,味道很好
    鱖魚肉質鮮美,徽州臭鱖魚是鱖魚的代表,因其氣味難聞而得名臭鱖魚。然而鱖在大多數徽州人心中有著不可動搖的地位。相傳,在古代,當地有一個姓苗的官員,愛吃魚,幾乎要有魚吃,然而在徽州地方依山,由於地形原因,想在附近吃魚的人抱怨不斷,也讓主管廚師的官員頭疼不已,如何讓叫苗的官吃魚頓頓頓頓頓頓頓?
  • 食在江南:臭豆腐、臭鱖魚、臭莧菜梗,誰最臭?
    對於老紹興、寧波人來說,富貴未必險中求,但美味必須臭中尋。尋尋覓覓中發現的寶貝臭莧菜梗甚至在寧、紹地區的寺廟裡也很受歡迎,被稱為「素鰻」,意思是鮮美之味可比鰻魚。《風味人間》紀錄片裡,一位寧波市民邊吃著莧菜梗邊對著鏡頭補充:「莧菜頭過過,飯吃三籮。」如果說還有什麼能比得過臭莧菜梗,那就是撈完莧菜以後剩的莧菜梗的滷水,不管什麼,都可以放進寶貝臭罈子裡臭熟——比如說豆腐。
  • 好臭,好臭.
    世界各地的人對臭的定義也不同,所吃的臭食也隨著文化而不同,但是仍然有那麼一些臭,是放諸四海皆準的。日本人吃納豆,發酵的大豆分泌出黏液,連日本人都難以接受。瑞典的醃漬鯡魚,據說是世界最臭的食物。澳洲的酵母醬,傳說中全世界最難吃的果醬。法國的藍奶酪,少量入菜美味,但單吃卻是嗅覺衝擊。
  • 杭州的兩條臭鱖魚
    邀請朋友共食一條臭鱖魚 最考慮彼此的友誼 此魚登場,未現其身,已聞其味。偏愛臭鱖魚的食客,都會在此刻聳動著鼻子,面露非常期待的神情。 無法接受這個味道的人,那一刻可能就是
  • 臭鱖魚、九碗六、一品鍋……美味績溪,怎一個美字了得!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唐代詩人張志和的這首《漁歌子》描寫了鱖魚最肥美的季節,所以,臭鱖魚的選材一定要用三四月份的鱖魚,好的食材才能保證臭鱖魚的品質。
  • 漲1塊跌5毛,活鱖魚價格太不穩!但臭鱖魚又火了,連馬雲都被圈粉
    近期甚至連馬雲都被臭鱖魚圈粉了。儘管近期魚價略有上浮,但主要是還是因為存塘量的減少,而不是說市場恢復的情況變好了。目前廣東鱖魚存量最多,2成中魚的收購價格大概是28-29元/斤;江蘇安徽等地還有些少量存塘,標魚價格大概是31元/斤。
  • 徽菜的代表,黃山臭鱖魚,舌尖上的美食不是浪得虛名
    我是酷頭哥,一個對美食執著的好吃佬,我會盡我所能將蕪湖江城美食和各地美味菜餚介紹給大家,想找美食不迷路,就點右上角關注。黃山臭鱖魚是徽州地區傳統的民間菜,也是徽菜中最鼎鼎有名的一道名菜,相信大家小時候都學過唐朝詩人張志和的名句,「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桂魚肥」。這裡說的鱖魚就是咱們今天所說的黃山臭鱖魚的原材料。
  • 尋找苗知府:黃山臭鱖魚的穿越簡史
    前幾天出門旅遊,在安徽黃山品味特色臭鱖魚。這味道,就像三個月沒洗過的,正面穿完反面穿的襪子,實在是讓人上頭。 關於臭鱖魚的來歷,網傳的各路故事能概括以下情節: 1、徽州境內重巒疊嶂,水流湍急,難產大魚。
  • 徽州的地道美食,臭鱖魚聞著臭吃著香,火腿冬筍煲湯喝,值得品嘗
    一句好聽的歌詞將我們帶到了安徽,對安徽有了很深的印象。這句歌詞是這樣寫的,「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往外一丟」,在安徽除了有這麼好聽的歌詞,還有美食供大家品嘗。安徽的美食,通俗來講就是徽菜,在徽菜的美食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臭鱖魚。
  • 「十大經典安徽菜「揭曉:徽州臭鱖魚、胡適一品鍋、椒鹽米雞......
    據悉,椒鹽米雞是蕪湖傳統名菜,不同於一般的八寶雞,其特點是巧用刀工,將整雞出骨,以糯米為主的八寶餡料灌入雞肚內,蒸熟後重壓使雞肉和八寶料粘合板實,再塗敷蛋液滾勻麵包屑油炸,熟後改刀按雞形裝盤。二、屬於傳統意義上的徽菜,有徽州臭鱖魚、胡適一品鍋兩道。
  • 特色餐飲名店|山前堂·臭鱖魚撈飯:吃了會上癮~
    山前堂臭鱖魚撈飯為尊客福大餐飲連鎖旗下品牌,地處東營市淄博路與海通路向西300米,與老村長家的疙瘩湯「比肩而坐」,一樓散座有24位,二樓共有包間11間,可容納120人同時就餐,也滿足了不同客戶的就餐要求。
  • 泡菜魚、臭鱖魚,兩種經典做法,讓你胃口大開!
    安徽臭鱖魚小知識—臭鱖魚徽州菜的代表之一,源於安徽省徽州地區;常用新鮮鱖魚在木桶中加鹽醃製,醃製後會散發出似臭非臭的特殊氣味;烹調後味道鮮美,肉質緊實-02-醃好的鱖魚取出洗淨,打花刀,控幹水分備用。-03-鍋內加入油,將臭鱖魚下入鍋內煎至兩面微黃,撈出備用。一般每面煎十秒就足夠了。
  • 安徽美食臭鱖魚怎麼做?方法技巧教你,鮮美細膩營養高
    大家好,我是古月,關注古月,有更多的美食知識和美食做法供大家參考。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喜歡吃魚嗎?我感覺愛吃魚的人絕對比愛吃肉的人多。因為魚的營養價值遠遠會超過肉。當然每個地方都有各地的特色魚,比如安徽大家都能猜到那就是臭鱖魚。可能吃過安徽臭鱖魚的都知道,它的口感細膩,特別的鮮美。這也是安徽的一道特色菜之一。下面我就將紅燒臭桂魚的做法和流程分享給大家。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首先要準備的是臭鱖魚一條,小米辣,小蔥。將小米辣洗乾淨切成小圈。姜切成絲,小蔥洗乾淨切成末。將臭鱖魚清洗乾淨,在魚的兩面打上花刀。
  • 湘裡湘外一家親|蝦翅鬧冬春、乾鍋臭鱖魚、雜菌肉丸煲
    這組菜品中的辣菜辣得豐富並且有層次,根據配料不同,分為不同的辣味味型。湘家乾鍋臭鱖魚將徽菜臭鱖魚的醃製方法改良,並以乾鍋形式呈現,突出複合口感;蝦翅冬鬧春一道菜餚融合三種口味,其中鮮蝦以傳統湘菜做法烹製,突出香辣口感。
  • 燒臭鱖魚製作簡單,味道會很別致,是徽州特色菜
    能製作出各式各樣的菜餚,確實會讓人覺得相當享受,同時也以這樣的方式,使不少人能了解各種菜餚。所涉及的方法也確實很好,並且我們在製作之後,將會對其中所包含的各種方法有一個很好的了解。所以,我們很有必要在這方面做點什麼。經過很好的調味後,自然也能帶來很好的風味。
  • 探奇榜|黃山探食-救駕燒餅、問政竹筍、虎皮豆腐、臭鱖魚,光聽名字就特別神奇的黃山菜
    地道徽菜臭鱖魚、竹筍燜肉、土雞、毛豆腐等一些家常菜都做得很地道,很入味。尤其一品鍋料足,有油豆腐、糯米腸、鴨肉、茶樹菇、筍乾、木耳等,湯頭鮮。價格公道。本店特色美食:一品鍋 , 山野菜 , 老母雞湯 , 黃山毛豆腐 , 鴨膀菜 , 黃山石雞 , 小竹筍燜肉 , 黃山臭鱖魚 , 臭鮭魚 , 竹筍燒肉 , 石耳炒蛋 , 紅燒童子雞
  • 原創┃食「臭」之好
    經二十日出之,其皮色光徹,有如黃油,肉乾則如糗。又如沙棋之蘇者,微醎而有味,味美於石首含肚。 這段文字最初收錄於《大業拾遺記》,臭魚的創製者是隋煬帝時的會稽人杜濟。紹興食臭源遠流長,杜濟取家鄉料理技法之長臭出了水平,人稱「口味使大都督」。紹興最著名的三臭(臭豆腐、臭莧菜梗、臭冬瓜)不見臭魚的影子,倒是安徽的臭鱖魚在臭魚界名聲響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