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8日《包頭日報》01版
2020年12月8日《包頭日報》03版
■新發展,新機遇,新挑戰。如今,包頭正精心構築新的產業鏈條,進一步培育壯大「四新」經濟,讓新產業「立」起來,新經濟「亮」起來
■「新」業正興,「新」光閃亮。如今,通威高純晶矽、杉杉負極材料等一批企業在包頭生產創造了多個世界領先、填補國內空白的新材料、新技術、新能源產品
■從大數據、雲計算等新一代數位技術,到數字經濟、智能製造、新材料等產業,數字時代,包頭正以新技術新模式賦能,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層次提升,讓傳統產業實現「智變」
記者 張海芳
在包頭新一輪發展中,加快培育新動能是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
新動能從哪裡來?
讓新產業聚力,讓新技術賦能,為新發展蓄勢。作為國家和自治區重要的工業城市,包頭正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借力創新驅動,發力新經濟、新產業,賦能轉型升級新發展,為「十四五」發展鋪陳壯麗「新底色」。
新產業下的「聚力」
鋼鐵與稀土都是包頭的特色優勢產業,如果將包頭的鋼鐵和稀土交匯融合,會有著怎樣神奇的「72變」?
一種新材料——稀土鋼的誕生給出了答案。
包頭稀土研究院經過不斷嘗試,成功開發出適宜稀土鋼生產使用的高潔淨稀土鐵合金新產品及其低成本製備技術。這一技術在行業內尚屬首創,並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在鑄鐵中加入稀土鐵合金,抗拉強度可以提高40%以上、抗壓能力提高80%以上。」稀土研究院金屬材料研究所所長劉玉寶說。
2020年,稀土鐵合金被評為內蒙古自治區新材料首批次產品。而利用稀土鐵合金生產的稀土鋼正在大型風機、機殼機蓋、高鐵軌道、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
以此為發力點,包頭力爭到2025年稀土鋼等高品質特殊鋼領域工業總產值突破1200億元。
新產業蘊藏新動能,新動能推動新發展。
在內蒙古稀土新材料產業園區,內蒙古浦景聚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建設的國內首個萬噸級聚乙醇酸項目一期工程日前投入試生產,這標誌著包頭新產業發展邁出新步伐。
不久前,該示範項目完成「裝置72小時性能考核」,並獲得中石化聯合會專家組「國際先進」成果水平的鑑定。
「我們一期實現1500噸聚乙醇酸生產能力,二期項目全部建成後,將達到1萬噸聚乙醇酸生產規模。屆時,將打通從原料合成氣到高端可降解材料的產業鏈,把全產業鏈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公司副總經理劉蒙惠說。
瞄準高分子新材料、可降解塑料等精細化工,包頭力爭到2025年新型煤化工產業年產值達到270億元以上。
在稀土高新區,包頭市威豐稀土電磁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極薄取向電工鋼技術經中國金屬學會項目科技成果評價會質詢、討論,認定其主要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今年公司建成了國內唯一一條從熱軋卷開始的極薄取向電工鋼全流程生產線,研發的0.08毫米厚度產品性能達到國外同類產品先進水平,已用於製備脈衝變壓器和陽極飽和電抗器等裝備。
新發展,新機遇,新挑戰。如今,包頭正精心構築新的產業鏈條,進一步培育壯大「四新」經濟,讓新產業「立」起來,新經濟「亮」起來。
今年,包頭開工建設一期160萬千瓦風電「源網荷」一體化等項目,積極發展氫能產業;推動通威高純晶矽二期、弘元5GW單晶二期等項目開工建設、投產,加快完善光伏產業鏈;全力打好稀土牌,實施金力磁材、英思特新能源汽車電機磁瓦等項目,推動稀土產業高端化發展;全力推進神華煤制烯烴二期、浦景化工二期等項目建設。同時,構築新一代數字經濟產業體系,推動華為工業網際網路雲等項目實施和5G應用、大數據等產業發展,積極探索區塊鏈技術應用發展模式。
「新」業正興,「新」光閃亮。如今,通威高純晶矽、杉杉負極材料、明拓高碳鉻鐵等一批企業在包頭生產創造了多個世界領先、填補國內空白的新材料、新技術、新能源產品。
傳統企業也「吐故納新」綻放出新光華。北重集團P91、P92超超臨界電站用厚壁無縫鋼管填補了國家空白;北方股份自主研製的載重110噸的無人駕駛電動輪礦用車NTE120AT是目前國內唯一在礦山批量應用的無人駕駛礦車;中核北方公司擁有了我國唯一一條AP1000核電燃料元件生產線;稀奧科成功研發出D6500大功率混合鎳氫動力電池,已全面進入國外混合動力電池市場。
新產業正成為新的增長引擎,在調整產業結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同時,積聚起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助推包頭經濟穩健前行。
下一步,包頭將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全力打造全國重要的、有影響力的材料產業基地、新能源產業基地、裝備製造業基地和食品加工產業基地。
「一片雲」下的「智變」
11月18日,包頭稀土國際論壇上,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稀土產業景氣指數報告進行了線上發布,吸引來自全國各地人士關注的目光。
該指數通過大數據分析,研判當前稀土產業發展的核心動力,為產業提供大數據發展指引,正成為捍衛中國稀土國際貿易話語權、促進產業良性發展的有力抓手。
線上完成交易,雲上發布指數,包頭稀土產品交易所順利完成了數字經濟下的一次完美轉型。
從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一代數位技術,到數字經濟、智能製造、新材料等產業,數字時代,包頭正以新技術新模式賦能,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層次提升,讓傳統產業實現「智變」。
好馬配好鞍,一批傳統骨幹企業主動與數字經濟聯姻,為產業刷新了「顏值」。
在北方股份工業園區裡,科技人員利用5G技術,通過實時採集礦用車的運行數據和環境參數,隨時對礦用車進行遠程控制,解決了特種作業、故障診斷、機群管理、安全防護的難題。
「這些過去更多依靠人工篩查的問題,現在能夠通過車載『終端大腦』自動感知,實現全天候自動識別和發現,並通過5G技術回傳到雲端智能調度管理平臺。經過數據對比分析,就能及時精準調整礦用車的運行參數,同時找到技術創新的突破口。」北重集團北方股份產品研究院副總設計師楊哲介紹說。
「無人駕駛」「聯機作業」「故障診斷」在這裡不再是一種新潮的概念,而是成為走進現實的新競爭力。
近年來,北重集團通過數位化新技術的運用和新產品的開發,積極推進礦用車產品轉型升級。2020年,「北方重工」NTE360A電動輪礦用車研製成功並順利推廣到市場。
該系列礦用車採用了一些具有輔助操作、狀態管理,聯機作業、遠程控制、故障診斷、生命周期管理等功能的智能化技術,成功打造出一系列高端工程機械裝備,參與到國內外重大工程建設中,有效提升了我國工程機械的水平。
作為重要的裝備製造產業基地,包頭正以智能科技為核心,從創新成果、產業轉化、政策創新等領域入手,為我市推動創新鏈、產業鏈協同發展增添動力,一些企業已經成為智能製造的主力軍。
在北奔重汽集團總裝車間,車輛總裝的最後一道工序是將重卡網聯化,車輛的配置、VIN、SIM卡、T-BOX等關鍵信息都被刷寫到車載終端內部,並發送給雲端的「北鬥鑫車聯網服務平臺」。這些信息作為每臺重卡的唯一身份信息,從此開啟了車輛在雲端車聯網平臺的聯網生命周期。
這個由北奔重汽自主研發、持續迭代優化5年以上,攻克了多項技術難題的雲平臺,實現了對車輛實時遠程精準的「智慧」管理服務。
此外,基於車聯網平臺的數據採集、存儲和遠程交互能力,北奔重汽還構建起了營銷大數據分析平臺和E智行手機APP,利用數位化平臺優勢,在疫情最嚴重的時期將400多臺北奔法規版自卸車精準營銷至杭州。
11月24日,北奔重汽2020年第一萬輛車從公司發車,奔赴寧鋼集團物資運輸一線。至此,該公司今年實現銷量過萬輛、同比增長32%,創下了近五年來的新高。
而「北鬥鑫車聯網服務平臺」構建起的為用戶提供遠程實時監控與管理服務系統、大數據分析、遠程排放監管等數位化創新平臺,正形成基於「網際網路+」模式的製造業轉型服務新業態。
「內蒙古網絡協同製造雲平臺」也通過匯聚製造業先進資源和集成新一代信息技術,帶動包頭製造業向自動化信息化方向加速轉型。
由數位化牽引,一場轉型升級工業化的革新也撲面而來。
日前,「智慧白雲5G之城」——白雲鄂博礦區中國聯通5G獨立組網全覆蓋示範區啟動,標誌著白雲鄂博成為內蒙古自治區第一個實現5G獨立組網全區域覆蓋的旗縣區。
從全球首個基於5G網絡條件下的無人駕駛礦車應用落地,到智慧5G之城,白雲鄂博礦區的智慧轉型也成為包頭市區域轉型發展的一次新嘗試。
風起「雲」動,未來可期。伴隨著數位化、智能化和傳統行業深度融合,乘著新舊動能轉換的東風,包頭高質量發展正日漸成勢,匯聚起「蓄勢積能」的全新力量。
來源:包頭日報
編輯:馬 寧
一審:陳丹丹
二審:邢 甜
終審:王振洲
更多精彩請點擊
1.張勇東率考察團到山東省萊陽市考察學習
2.【部門動態】強化法治政府建設督查 有力推動工作責任落實 | 區蒙醫中醫醫院開展「2020年提高抗微生物藥物認識」科普宣傳活動
3.【優化營商環境】厲害了!跟白雲達成投資意向的企業個個名揚中外
4.【部門動態】區總工會以「上代下」「上參下」形式實地指導企業開展集體協商工作 | 區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大隊開展渣土專項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