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兩個人在面對面聊天的時候,他們僅僅是在用語言聊天麼?
當然不是,我們接受信息的器官除了耳朵,還有眼睛,甚至還有鼻子,其實在聊天的時候,除了聲音,還有肢體語言,還有氣味,甚至還有體感溫度都在傳達著雙方的信息。
這時候,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是多方面的,我除了聽到你說的話以外,我還能通過「看」你的表情,看你的肢體語言,從而感受到你的情緒。
單純的語言,是很容易偽裝的,說個謊只是換個詞語,或者詞語和詞語之間換個位置這麼簡單。
而在語言背後,通過面部表情,通過肢體動作透露出來的情緒,就比較難偽裝了。
畢竟,情緒管理這件事本身就有一定的難度,更不要說去控制你的身體偽裝情緒了。
所以面對面的溝通,我們除了語言交換信息以外,還能通過聽覺、視覺去感受對方的情緒,這樣才能更加準確的進行溝通。
當然,能夠接受到情緒,自然就能理解對方的情緒,從而產生共情,而共情是增進雙方關係的快車道。
但是科技的發展,改變了人們溝通的方式,從信件和電話,從電話到郵件,從郵件到各種社交軟體,人們溝通的方式一點點在被改變。
這種改變,因為科技的限制,讓我們越來越追求信息的準確性,而忽略了情感的流通,比如電報,當文字越少,自然裡面帶著的情緒就越少。
從電報到聲音,聲音的音調變化開始可以承載更多的情緒了,但是依然非常有限。
而郵件則是電報的升級版,雖然文字的多樣性可以容納我們更多的情緒表達,但是語言的表達能力終究有限,很多通過聲音能夠表達的情緒,比如撒嬌的一個度的問題,你語言的表現力,就遠沒有聲音來的細膩。
再然後類似於微信這樣的語音社交軟體出現了,它在電話的基礎上成本又再次得到了優化,讓我們可以幾乎無限制地用聲音進行溝通,而且異步溝通的設置,讓我們可以同時和更多人溝通。
在然後視頻電話出現了,我們除了聲音,還能看到對方的畫面,還可以看到對方臉上的表情,可以去感受到對方更多的情緒。
本來按照科技的發展,未來也許會從視頻電話變成真正的虛擬實境社交,我們可以在虛擬世界裡見面,然後像線下一樣,完整的感受到對方的全部動作、表情和聲音,從而進行真·線下溝通。
但是這時候出現了一個非常神奇的東西——表情包。
表情包的神奇之處,就是把你線下溝通時對方的情緒進行了玄之又玄的「準確」表達,通過文化共識的方式,讓我們通過一張圖,幾個字,一個動作就可以幾乎準確的傳達情緒。
而且,線下溝通時,我們是很難去精確描述自己的情緒,從而讓對方感受到的,雙方都是靠猜,而且不一定猜的對,越是陌生人,越是難以感知到細微的情緒。
而在線溝通裡的表情包,不僅僅把那些你平時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小情緒給準確描述了,還可以群發,這直接產生了一種結果——我的情緒被看見了。
情緒被看見,是現代人最大的訴求之一,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在這個上帝已死的時代,精神上的認可,情緒上的表達和接納,已經成為了每個人內心裡的吶喊。
表情包,完美的做到了這一點,而且對方接收到以後,在回你一個表情包,就產生了一次情緒上的互動,看起來也許很簡單,但是你是否感受到了內心的那種愉悅呢?
在腦神經科學裡,情緒的產生分三步,第一步是接受到信息,第二步是根據這些信息產生想像,並通過想像出來的畫面產生身體感受,第三步是把這個感受和大腦中的情緒「概念」匹配,匹配上了才會表達出來。
一個人的情緒能否被安放,關鍵是他這個人能夠準確地表達出自己的小情緒。
而表達這些亂七八糟,莫名其妙,各種各樣的小情緒時,語言總是蒼白的,常用漢字3000字,能表達的小情緒真的不多,比如高興這種情緒,你數來數去就那麼幾種——振奮、興奮、開心、微笑等等。
但是表情包的有趣之處,就是通過場景化,把情緒表達得非常非常非常細分,比如半夜肚子餓了看到一盤燒烤,這種開心,糾結,想吃的綜合小情緒,你能夠語言表達?
而這時候,只要一個表情包,你就能把這個情緒發給你對象,多麼完美!
所以,在視頻溝通到虛擬實境社交的這條路上,表情包生生開闢出了另一條路,一條和自己的小情緒和解,一條通過小情緒相互溝通的路。
而且這些表情包背後的情緒,同樣代表著一代人的概念共識,甚至可以通過表情包來判斷,我們是不是一路人。
比如,當你進入家族群的時候,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