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奶酪和再制奶酪有何不同?給寶寶吃的奶酪,應該怎麼選?

2020-12-14 什麼值得買

到了寶寶能吃輔食後,很多家長為了豐富寶寶的味蕾,會在他們可接受的範圍內嘗試給他們攝入更多種類的食物,而奶酪相信會是大家都比較關注的其中一種食物。

在後臺關於奶酪的留言,被問得最多的就是,我的寶寶10個月了能不能吃奶酪、幾歲可以吃奶酪、奶酪應該怎麼選等問題。而接下來的文章,就來好好跟大家聊聊奶酪這個話題。

吃奶酪有什麼好處?

我們都知道奶酪有營養,但到底有什麼營養,和牛奶有什麼區別,很多人都說不清。

其實在某種意義上,奶酪可以看作是牛奶的濃縮物,它是在牛奶的基礎上加入適量的乳酸菌發酵劑和凝乳酶,使牛奶的酪蛋白被凝固,再經過壓榨、發酵,去除乳清得出的產物,1公斤的奶酪差不多需要10公斤的牛奶才能製成。

在這製作過程中,由於乳清的分離和成熟發酵過程中酶和微生物的作用,與牛奶相比,奶酪會留下脂肪、酪蛋白、脂溶性的維生素以及鈣、磷等其他礦物質元素,而牛奶中的一些乳清蛋白、乳糖、水溶性維生素則會隨乳清一起被排出。

所以,牛奶在加工成奶酪的過程中,除了乳清分離之外,其實還是會流失掉小部分牛奶原有的營養成分的,從營養價值來說,還是牛奶相對會全面些,但也因為被高度濃縮,奶酪中的非水溶性物質如蛋白質、鈣,比起同等量的牛奶,濃度會高得多。

就鈣質含量來說,40克奶酪=250毫升牛奶=200毫升酸奶,一方面高度濃縮了牛奶中的鈣,另一個方面酪蛋白家族的高磷酸鹽含量與鈣結合形成了磷酸鈣鹽,保留了牛奶中大部分的鈣,可以說是補鈣神器了。

至於蛋白質,奶酪當中的主要蛋白質成分為酪蛋白,從營養學角度來看,牛奶中的乳清蛋白會比酪蛋白要好吸收些,但因為在奶酪發酵的成熟階段中,酪蛋白會被不同程度地分解為大肽、小肽甚至胺基酸的形式,因此經此分解後的酪蛋白,會更易於被寶寶吸收消化。

同時,在製作過程中因為pH值的改變,奶酪中的大多數乳糖會隨乳清一起被排除,酪蛋白中的少部分乳糖在後續成熟過程中也會部分轉化為乳酸,所以奶酪的乳糖量會很少,對乳糖不耐受的寶寶也非常友好。

基於這些特點,奶酪確實是一個很不錯的用來補充優質蛋白和鈣質的營養食物,很值得大家考慮引入到寶寶的飲食當中。

多大的寶寶可以吃奶酪?

奶酪經濃縮後,蛋白質、礦物質(包括鈉)、飽和脂肪的含量都會遠高於母乳和配方奶,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建議,不宜餵給1歲以下的嬰兒吃用,而對於1歲以上的寶寶,可以將奶酪作為食物多樣化的一部分而引入嘗試,但建議少量進食就足夠了,不建議以此替代母乳或配方奶。

但對比我國指南,美國兒科學會和美國疾控中心的建議就會松一些,在寶寶7、8個月左右,或者已經引入了手抓食物時,就可以嘗試引入奶酪給寶寶作為輔食的一個品種。如果少量引入後寶寶沒有表現不適也就可以繼續嘗試,但穩妥起見,每周建議不超過4次。

所以總的來說,如果你不是太迫切給寶寶引入奶酪的話,那不妨根據我國指南的建議,等寶寶1歲後再開始引入。

市面上的奶酪有什麼區別?

當決定要給寶寶引入奶酪後,大家繼而會產生另一個問題,到底什麼樣的奶酪才適合寶寶吃呢?

畢竟市面上的奶酪種類非常多,先不說品種上的分類,單是成品上也有分硬的軟的、條狀塊狀片狀、直接食用或是烘培原料等。

對於這個問題,其實我們不用過於糾結,本質上只需要學會分辨天然奶酪和再制奶酪就好。

所謂的天然奶酪主要是以奶、凝乳酶、菌類以及食用鹽組成的,而再制奶酪則是在天然奶酪的基礎上再加入其他成分,例如糖、香精、增稠劑、防腐劑、水等。

從營養來看,天然奶酪的成分比再制奶酪要簡單純粹,營養會更好。但口感的話,天然奶酪相對清淡,比較適合加工添加到輔食當中,而再制奶酪則有點像風味奶酪,口感接受度會更高,保存時間也會更長。

總體而言,再制奶酪其實是天然奶酪再加工的產物,一定程度上屬於加工食品,也就不太建議首選引入到寶寶的飲食中,尤其是對於1-3歲的小寶寶,還是更加推薦首選天然奶酪。

那天然奶酪和再制奶酪怎麼區分呢?

對此,我們可以直接看包裝上的「產品類型」,有些直接會在包裝上註明是「再制奶酪」還是「天然奶酪/原制奶酪」。

當然,並不是所有產品都有給明確標註,對於沒有標註的產品,我們也可以觀察配料表的首位成分來辨別。如果首位寫的是牛乳、羊乳、巴氏殺菌乳,且配料表比較簡短的,通常都是天然奶酪。

如果首位寫的是乾酪/奶酪、水,且配料表比較複雜的,這些一般都是再制奶酪。

由此可見,市面上很多所謂的兒童成長奶酪其實都是再制奶酪,添加劑比較多,因而有些在包裝上也會標註適用於36個月以上的人群,並不適合1-3歲的寶寶食用。

但這些標識通常並不明顯,一般都放在包裝背面,如果不注意看的話,經常會被其卡通包裝所誤導,以為就是專門為寶寶設計的,更適合給小寶寶吃。所以選奶酪時不能只看品牌或是包裝宣傳,關鍵還是要看配料表的成分。

怎麼挑選適合寶寶的奶酪?

我們之所以選擇給寶寶吃奶酪,也是看中它的營養成分高,所以出於天然和健康的角度,給1-3歲的寶寶選擇奶酪最好首選天然奶酪,成分越純正,營養價值也會越高。

同時最好選擇使用巴氏殺菌牛奶生產的奶酪,巴氏殺菌乳在製作過程中,可以有效地減少牛奶中的細菌,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有害菌侵襲的風險。一般使用了了巴氏殺菌乳的,都會在成分表中標註出來。

當然,這並不代表沒有經過巴氏殺菌的奶酪就不能選購。比如天然奶酪中還會有一種硬質熟奶酪,在凝乳之後會經過壓制工序,成熟期比較長,菌群相對會穩定得多,這種也很適合給寶寶吃。而再制奶酪在製作工序中有殺菌這一步,也就無需考慮牛奶是否有殺菌了。

除了學會看配料表以外,還要學會看營養成分表,評估該款奶酪的營養含量是否合理和理想。對此,我們需要重點評估的是鈉、鈣、蛋白質、脂肪。

鈉&鈣

奶酪的製作一般都需要用到食鹽,但我們都知道鹽吃多了不好,而對於某款產品的鹽是多是少,我們可以通過其營養成分表上的鈉含量來評估。

那鈉含量怎麼才算低呢?在我了解到的奶酪品牌中,每100g中鈉含量最低的是60mg,最高的有到1300mg,兩者之間相差20倍有多。但目前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說多少更加合適,因此我們在選的時候,儘量選那些鈉含量相對更低的,會更適合寶寶。

至於鈣含量,如果出於補鈣目的的話,鈣含量高的產品會相對更為理想。

與此同時,產品中鈣和鈉之間的比例關係,也會影響到鈣的攝入和吸收。而當鈣鈉比大於1的時候,這個吸收會更加有保證,所以選購時,最好選擇鈣鈉比大於1的奶酪,而且這個比值越大的話,一般會更為理想(鈣鈉比=含鈣量/含鈉量)。

蛋白質&脂肪

蛋白質含量也是衡量奶酪營養的重要指標之一,一般蛋白質含量越高越好,同時要避免攝入過多的脂肪。

目前,我看到的奶酪營養成分中,蛋白質最高的每100g中達到了31克,最低的只有6.4克,相差接近5倍。

至於脂肪含量,這裡需要注意的是有一些產品會在配料中添加奶油,以此來提升產品的口感。

而網絡上有些文章會認為添加奶油後會使得奶酪的脂肪含量更高,不宜選擇。但實際上,奶酪脂肪含量的高低,跟是否有添加奶油並沒有直接的關係。

有些產品加了奶油,其脂肪含量也不見得一定就比沒加奶油的高。

所以對於脂肪情況的評估,我們還是直接關注其營養成分表就可以了。目前我所對比到的產品,其每100克產品的脂肪含量如果在30克以上的話,會屬於較高的水平,而一般來說大多數會在20-30克之間,大家可以在合適的產品中選擇含量更低的那些。

總結

看完這些,估計大家也沒有想到,給寶寶選塊奶酪竟然還有這麼多需要留意的問題。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奶酪的營養價值確實高,尤其是蛋白質和鈣質,吃一小口的量就相當於1杯牛奶所獲取到的營養,而且當中的營養成分也容易吸收,確實是一種適合寶寶的食物。

但與此同時,奶酪中的脂肪含量也比較高,一小塊奶酪提供的熱量就比1杯牛奶要高,所以每次吃奶酪的量也不宜太多,一般是建議作為輔助補充,不宜完全替代牛奶或配方奶。

另外,奶酪因為含有鹽,1歲以前是不建議攝入鹽分的,穩妥起見是更建議1歲以後再考慮嘗試。

而在選擇奶酪時,我們需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天然奶酪成分相對比較純粹,再制奶酪比起天然奶酪會多了一些添加劑、調味料等,天然奶酪普遍的營養成分會較再制奶酪高些,比較推薦更多考慮天然奶酪。

大部分包裝上標有「兒童」、「成長」等宣傳字樣的奶酪,很多都是再制奶酪,糖分、香精等調味料較多,不太適合1-3歲的小寶寶吃,購買時一定要留意包裝上是否有註明適合36個月以上的人群。

最好選擇經巴氏殺菌的奶源,可以大幅度地降低寶寶被有害菌侵襲的可能。

為避免孩子們攝入過多的鈉和脂肪,可以的話儘可能選擇高鈣高蛋白質、低鈉低脂肪的奶酪。

當然,這也不是代表再制奶酪就一定不能選,再制奶酪雖然添加了食品添加劑,但都是在國家準許的合法範圍內添加的,3歲以上的寶寶還是可以考慮選擇的,但如果寶寶對天然奶酪接受度OK,那還是可以優先考慮天然奶酪。

最後順便提醒下,奶酪雖然有益,但並不意味著你們的芝士奶茶就可以毫無顧忌地放任喝,那些越香濃順滑的芝士奶蓋,往往脂肪含量也更高,切忌貪杯哦~

籠包粑粑(ID:LBBABA123):「奶粉123」創始人,死理性派理工奶爸,為你揭開商家不會告訴你的內幕和真相,選對每一樣母嬰好物。

相關焦點

  • 靠譜評測丨15款兒童奶酪合格率檢測,德國奶酪酵母超標500倍
    國內比較常見的奶酪可分為:天然奶酪和再制奶酪。在天然奶酪中,儘量選擇使用「巴氏殺菌乳」發酵的奶酪。建議一歲以上的寶寶開始吃奶酪,「兒童奶酪」大多不適合3歲以下的寶寶。
  • 買這些奶酪,你在浪費錢
    測完牛奶和酸奶後,後臺就陸續有媽媽在問奶酪的文章什麼時候出,今天終於搞定了。為了研究奶酪,我做足了功課,感覺裡面的坑還挺多的,買錯的話真的是在浪費錢,希望我這篇文章可以幫到媽媽們。△超市貨架上奶酪品種超多,你會選嗎?
  • 小小奶酪棒,撬動奶酪千億市場需求
    西式餐飲文化的普及帶來了奶酪消費場景增加,國內奶酪行業規模迅速從2004年的4.03億元增長至2018年的65.49億元,CARG達22.04%。近年奶酪行業推出了再制奶酪和兒童零食的大單品奶酪棒,並且獲得了快速的發展。作為再制奶酪,奶酪棒更加適合國人的口味;作為兒童零食,奶酪棒從兒童開始培育奶酪的消費習慣。同時奶酪棒的快速放量也提升了奶酪在C端消費者中的認知,將推動奶酪消費由B端向C端加速滲透。
  • 芝士片別再只做漢堡夾心了,融化後做成奶酪棒棒糖,全家人都愛吃
    【天然乾酪和再制乾酪的區別】我家常備的奶酪製品也有很多種,其中再制乾酪目前是我家,也是被國人最為接受的的一種奶酪製品,這又是何因呢?首先說一下天然乾酪,因為天然乾酪是一種「活的食品」,含有活性菌群和活性酶,在冷藏條件下也在生長代謝,從而使乾酪的感官特性不斷變化。
  • 奶酪到底為什麼會在中國流行起來?|市場發明家
    流行理由 2: 從配方到產品形態都改良改良再改良百吉福進入中國之後就發現,中國人似乎不喜歡奶酪中天然的鹹味,尤其是直接吃而非作為烹飪調料時。相比之下,這裡的人們似乎更容易接受甜味的奶酪。於是百吉福開始對旗下產品進行配方改良。在奶酪行業,以天然奶酪為原料,經粉碎後加入其他乳化劑、穩定劑製成的奶酪產品被稱為再制奶酪。
  • 5毛一根奶酪棒,比賣的還好吃,一口鍋就能做~寶寶輔食
    在這裡還有跟姐妹們多囑咐一下,這個奶酪棒的製作教程,屬於完美復刻的的版本。 而且市面上的奶酪棒,為了易儲存,好運輸,口感好加了很多額外添加劑,最好還是少吃。我一共做了30支+奶酪棒,成本18塊。 超市買一小包(5支)也要15+元是吧。自己在家做,用一袋奶酪棒價錢。
  • 5毛一根奶酪棒,一口鍋就能做
    在這裡還有跟姐妹們多囑咐一下,這個奶酪棒的製作教程,屬於完美復刻的的版本。 而且市面上的奶酪棒,為了易儲存,好運輸,口感好加了很多額外添加劑,最好還是少吃。
  • 奶酪棒成「哄娃神器」孩子吃了真能補鈣嗎?
    它這麼有魔力嗎?河南商報記者在電商網站搜索「奶酪棒」發現,妙可藍多、百吉福、蒙牛、伊利等牌子眾多,包裝上印著孩子們喜歡的動畫片人物形象,價格從幾十元到上百元不等,銷量也很可觀,最高的月銷2萬多。    雖然各個品牌的包裝、價格等都不相同,但它們有一個共同點:採用進口奶源、高鈣、美味。據了解,不少家長讓孩子吃奶酪棒的原因就是「好吃又補鈣」。
  • 年增長率超200%,2021年會成為奶酪零食元年嗎?
    為什麼我們看好奶酪零食? 首先我們明確幾個概念,什麼是天然奶酪、再制奶酪、奶酪零食、奶酪零食化? 天然奶酪是由純牛奶製成,10公斤牛奶才能做出1公斤的奶酪。
  • 奶酪和芝士分不清?這篇文章帶你全面認識迷人的奶酪,一看就懂
    如果你也分不清哪種菜需要使用哪種芝士,或者想了解芝士的一些知識,那麼接下來的內容應該對你會有啟發。奶酪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西方的奶酪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紀之前,在古希臘時期,人們就會將奶酪用來敬拜諸神,經典的芝士蛋糕就誕生在這一時期。
  • 吃霸食譜|一歲以上的寶寶蛋羹該這樣做!補鈣高手就是它!
    你還在讓寶寶吃口味單一的煮雞蛋、蒸雞蛋嗎?嘖嘖嘖,告訴你,寶寶內心是嫌棄的。如果寶寶能說話的話,肯定要吐槽你一番了。掐指一算,寶寶們從6個月開始吃第一口輔食開始到現在已經足足過去了六個月了,他們的語言能力、運動能力、思維能力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寶寶們已經不再滿足「老味道」、「老花樣」了。
  • 做荷蘭經典奶酪三明治,你的麵包和奶酪都選對了嗎?
    在荷蘭,最傳統的午餐當屬「boterham met kaas」(奶酪三明治),它一般被稱為「bammetje」。Voedingscentrum(荷蘭營養中心)的數據顯示,荷蘭人平均每天吃110克麵包,大約每年40千克,這聽起來很多,但是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80千克相比就相差甚遠了。
  • 奶酪只佔乳製品市場的1.5%,為何伊利、蒙牛也要擠進來?
    中國市場上Top10的奶酪品牌中,百吉福、恆天然(主要品牌:安佳)、貝勒中國(主要品牌:樂芝牛)、拉克塔利斯(主要品牌:總統)以及卡夫食品(主要品牌:卡夫)佔據了54.1%的市場份額,這些都是進口品牌。再制乾酪在中國市場受到歡迎的比例相當高。根據歐睿諮詢數據,中國市場在2019年銷售的奶酪中有84.9%都是再制乾酪。
  • 法餐上必有的奶酪,帶你吃出幸福和儀式感
    在法國,奶酪可以說是餐桌上必有的單品!做成冷盤配紅酒吃、放在色拉裡和蔬菜一起拌著吃、加在麵包裡吃,各種百搭吃法層出不窮!老饕帶你吃奶酪吃出幸福和儀式感在法國,奶酪的種類足足有300多種,就像諺語說的「一座村莊,一種奶酪「,豐富程度令人乍舌,而現在不用去法國就都能吃到!Brie布裡奶酪被譽為「奶酪之王「的布裡奶酪,可是法國查理曼大帝最熱愛的奶酪!外殼柔軟白皙,表面還有細細的紋路,聞上去有淡淡的奶香味和榛子香。
  • 奶酪,最愛分享的瑞士味道
    來自瑞士的奶酪瑞士人有多愛吃奶酪?來自瑞士的奶酪只包含瑞士的原材料,牛奶可持續生產,來自大自然,是天人合一的產物。奶牛受益於高標準的動物福利措施,包括定期外出、良好的牛棚環境和充足的空間。根據季節不同,飼料使用產自當地的天然綠草或優質乾草。
  • 借鑑日本百年奶酪品牌,本土奶酪零售市場如何取得新突破?
    乳製品按照其零售形態的不同大致可分為三類,依次為奶粉(包括全脂乳粉、脫脂乳粉等)、液態奶(包括常溫奶、巴氏殺菌奶、酸乳等)以及其他幹制乳品(煉乳、奶酪等)。乳製品消費結構持續向巴氏奶、酸奶、奶酪等高營養價值品類升級。隨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斷提升以及冷鏈物流體系的日益發達,國內消費者對於乳製品的需求逐漸向短保質期、零添加劑、高營養價值的品類過渡。
  • 迷你世界:傑瑞最愛的大孔奶酪?送你完整大孔奶酪
    迷你小鎮,萌寶餐廳內,萌寶正準備開刀前幾個月發酵的奶酪,這種奶酪正是某個叫傑瑞的小老鼠最喜歡的奶酪。這種大孔奶酪正是萌寶餐廳新推出的一個。香濃的奶酪吸引著迷你小鎮的居民們,大家很期待大孔奶酪的發售,搭配早餐去吃,簡直是美味。
  • 網紅零食奶酪棒,3片芝士,1杯牛奶,在家就能做,營養0添加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奶酪棒這種東西突然就在網上火了起來。這種零食不光是很多小朋友的心頭好,就連很多大人也被它的美味所折服。奶酪棒光聽名字就知道一定是跟奶酪掛鈎的產品,那麼它到底和真奶酪有什麼差別呢?首先從配料上來說,常見的奶酪一般只會採用四種配料,巴氏殺菌乳、食用鹽、凝乳酶、嗜熱鏈球菌,這種奶酪就是我們說的天然奶酪。而奶酪棒則是水、乾酪等一些添加劑,因此奶酪棒屬於再制乾酪。奶酪棒的質地很柔軟,用手輕輕一拽就能分成兩瓣,這是因為它有較高的含水量;而天然奶酪的質地就非常緊緻,需要用刀才能切開。
  • 熊貓乳品引入知名品牌營銷機構發力奶酪市場 奶酪品牌國產化提速
    來源:壹財信經過兩年多積累沉澱,濃縮乳製品龍頭企業熊貓乳品在奶酪板塊的布局已悄然進入加速階段。而進軍奶酪市場也意味著公司從To B領域切入To C市場的開端,在新零售風口下,老字號品牌能否在奶酪領域續寫傳奇也給市場帶來諸多期待。有消息稱,熊貓乳品引入知名品牌營銷策劃機構上海卓樸營銷策劃團隊,將就熊貓乳品奶酪產品品牌營銷策劃展開全方位的深度合作。
  • 瑞士人到底有多愛奶酪?他們都用奶酪做火鍋了!
    錯了就要認,讓我來學習一下這個名菜有什麼來歷!瑞士全境基本以高原和山地為主,特殊的地理環境使瑞士擁有眾多豐饒的高山牧場,鮮牛奶的產量巨大。為了把不易保存的鮮奶,變為可以長久保存的食物,奶酪成為不二的選擇。有個有趣的說法:一個真正瑞士人的標誌是具備三個特徵:在銀行工作,會滑雪和愛吃奶酪。可以說在某種意義上,奶酪是瑞士的「國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