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傳統銀行長期以來一直為未成年人用戶提供基本的儲蓄帳戶,但金融科技公司表示,它們可以為這些在科技浪潮下成長的年輕人提供更好、更精巧的應用程式,以彌補現有服務的不足。
英國數字銀行Starling近期推出了一款名為「風箏卡」(Kite)的未成年人專屬借記卡產品。監護人可以通過這張卡片將資金轉入孩子的帳戶,設置支出限額並開啟購物通知。除此之外,英國的gohenry和Monzo,美國的Greenlight、Step和Copper也都開始相繼進入這一新興市場。
作為傳統金融巨頭的摩根大通也沒有落後,並已經與Greenlight合作推出了一款新的未成年人帳戶。兩家公司表示,它們的目的是讓孩子們體驗財務自由和金融教育的機會,同時讓家長能夠追蹤和阻止孩子的一些不必要的支出。更重要的是,它們希望藉助數字支付和電子商務繁榮發展的契機,與這些成長中的客戶維持良好的關係,直到他們成年。
金融科技諮詢公司11:FS研究負責人Sarah Kocianski認為,金融科技公司可以從"高街銀行"(high street bank,通常指英國的零售銀行)手中搶走一些初級帳戶,但它們必須在父母和孩子兩個客戶群體之間取得平衡。此外,公司還必須謹慎地對待數據安全問題,以確保父母和孩子理解產品的內容。
從"流行"到"盈利"
總部位於亞特蘭大的Greenlight對其未成年人帳戶每月收取4.99美元的固定費用,最多可為五個孩子提供專屬借記卡服務。家長可以在應用程式內為孩子創建家務清單,將其與工資報酬掛鈎,也可以為孩子的積蓄設定利率並支付利息。Greenlight執行長Timothy Sheehan認為,一些宏觀層面的市場趨勢推動了Greenlight的發展,包括現金使用量的減少和智慧型手機的普及。
在美國市場,數字支付應用程式(如PayPal公司的Venmo和Square公司的N Cash等)已經成為消費者付款的常見方式,但這些程序均不允許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使用。在這種情況下,新興的這些未成年人借記卡服務就對這些未滿18歲但擁有獨立消費能力的年輕群體形成了巨大的吸引力。
鑑於年輕群體手中的資金可能並不充裕,分析師和投資者擔心金融機構對青少年市場的追逐之爭是否已過於擁擠。對此,諮詢公司Fintech Today創始人兼執行長Ian Kar承認,針對青少年市場的銀行業務還並未擁有可觀的盈利性。
英國的gohenry銀行於8年前成立,專為青少年群體提供帳戶,每月收費2.99英鎊。該公司執行長Alex Zivoder透露,儘管公司去年進行全球業務擴張(包括美國)導致了稅前虧損增長75%,達到了580萬英鎊,但公司有望在未來幾年內實現盈利。Zivoder還表示,gohenry在2020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已經實現盈利。關於競爭對手帶來的挑戰,Zivoder保持樂觀態度:"想想美國和英國有多少父母,他們會僅對一種解決方案或一種產品感到滿意嗎?"
對於像Starling這樣的新生代銀行而言,未成年人帳戶屬於附加產品線,能帶來額外收入。相比之下,專門針對未成年人群體的應用程式在盈利方面可能會更加困難。Starling執行長Helen Bierton表示,Starling的"風箏卡"每月收取2英鎊費用,並且一直很暢銷。雖然她拒絕透露具體數據,但指出"風箏卡"是Starling在2020年底實現整體盈利的戰略產品之一。
消費能力
雖然青少年群體沒有多少可支配收入,但金融科技公司看中的是其不斷增長的消費能力。來自麥肯錫的數據顯示,Z世代目前的平均年齡在8-23歲之間,代表著美國約1500億美元的消費能力。
總部位於舊金山的Step也正在積極開拓年輕用戶。它計劃通過青少年銀行卡打開市場,然後隨著用戶年齡的增長提供更多的金融產品。Step創始人兼執行長CJ MacDonald表示:"每個公司都希望觸達新一代的用戶群體。他們也許還並不富有,但每年的消費額能達到數十億美元。"
責任編輯:Rach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