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遷地栽培植物志·秋海棠科》正式出版

2020-12-14 昆明植物園

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主編的《中國遷地栽培植物志·秋海棠科》一書由中國林業出版社正式出版,這是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主持的科技部基礎性工作專項「植物園遷地栽培志編撰」項目的又一科研成果。本卷由李愛榮、李景秀和崔衛華任主編,管開雲研究員任主審,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上海辰山植物園、廣西壯族自治區中國科學院廣西植物研究所和深圳仙湖植物園的多名科研人員參與撰寫。

《中國遷地栽培植物志·秋海棠科》書

2015年,受華南植物園邀請,參加黃宏文研究員主持的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植物園遷地栽培植物志編撰」 。該項目針對我國遷地保育的植物長期缺乏數據整理和編目研究等問題,組織國內相關單位全面整理遷地栽培植物的基礎數據資料,特別對保育條件下植株形態、物候信息、資源現狀、用途評價和栽培要領等進行系統梳理,以建設專科、專屬、專類植物類群的規範資料庫,為相關植物類群的基礎生物學研究提供圖文數據,為相關產業發展提供重要理論和技術參考。自2016年初開始,以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員為編寫主力,以昆明植物研究所溫室秋海棠栽培形態特徵、引種信息和物候記錄等為主體,結合上海辰山植物園、廣西壯族自治區中國科學院廣西植物研究所、深圳市中國科學院仙湖植物園提供的部分秋海棠的引種和物候信息,於2018年7月完成文字描述。後經編研團隊數次查漏補缺、審核校對之後交由中國林業出版社正式出版。

該書記述了173種秋海棠屬植物的自然分布、鑑別特徵、遷地栽培形態特徵、受威脅狀況評價、引種信息、物候、遷地栽培要點、主要用途等種質資源及遷地保育基礎數據信息,並附遷地栽培生長發育各階段形態特徵照片,圖文並茂;以總論概述秋海棠屬植物分類分布及資源現狀、引種栽培歷史、繁殖和栽培技術要點,以及雜交育種和新品種培育等。該書旨在為秋海棠屬植物收集保育和鑑賞應用提供理論指導和技術支撐,可供植物引種馴化專業研究人員、相關大中專院校教師和學生、園林園藝工作者、花卉生產實體和苗圃從業人員,以及廣大植物愛好者參考。

秋海棠科(Begoniaceae)植物是重要的花卉資源植物,僅包含兩個屬。除分布於美國夏威夷群島的單種屬Hillebrandia Oliv. 外,秋海棠科其餘種類均屬於秋海棠屬(Begonia Linn.)。 秋海棠屬是全世界顯花植物中的第六大屬,全世界1900餘種,主要分布於中南美洲、亞洲和非洲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少數種類在溫帶地區也有分布。中國是秋海棠屬植物自然分布較豐富的國家之一,已報導種類224種,尚不斷有新種發表。我國秋海棠屬植物主要分布於西南部,尤以雲南東南部和廣西西部種類最為豐富。

秋海棠屬植物在生長習性、毛被、葉形、花色及果實形態等方面表現出極高的多樣性,是研究植物形態多樣性分化的理想材料。該屬植物花朵豔麗,花形多姿,花色豐富;葉形千差萬別,葉色豐富,斑紋多樣、色彩華麗,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是一種優良的草本觀賞花卉。此外,秋海棠部分種類可入藥,或可食用,或作茶飲,並有源遠流長的文化內涵。

大多數國產秋海棠為中國特有種,許多種類分布狹域,僅在模式產地存在或僅有幾個零星分布的小種群。因秋海棠野外生境遭到嚴重擾動和破壞,很多種類成為瀕危或易危物種。對秋海棠的引種栽培和遷地保育成了保護野生種質資源的重要途徑。與國外園藝觀賞驅動下全民參與的引種和保育模式不同,我國目前引種保育秋海棠仍以科研單位或生物多樣性保護組織為主,普通民眾較少參與。

近些年來,隨著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的增強,我國在秋海棠屬植物遷地保育方面的工作取得了較大進展。特別是近10年來,國內多家植物園大力推進秋海棠種質資源的收集和保育工作,保育種類和規模大幅增長。至今,已有超過900個野生種(含亞種和變種)遷地保育於我國各植物園溫室,幾近全世界野生種類的一半;收集保存的國內外栽培品種超過800種,極大地豐富了我國的秋海棠種質資源庫,為種質資源創新和新品種選育積累了寶貴的材料。

據悉,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園自1950年開始引種栽培秋海棠,但初期收集和保存的種類和數量較少。1995 年,管開雲研究員成立秋海棠研究課題組,專門開展秋海棠屬植物種質資源的野外調查研究和專類收集保育,先後在雲南30 多個縣(市)或地 區,對秋海棠屬植物進行了系統的地理分布和資源狀況調查研究,以及遷地保育繁殖栽培材料的收集保育。此後進一步擴大考察和引種範圍,對全國各地分布的秋海棠進行了引種。同時,根據不同種類、不同生長時期,因地制宜分別採集種子、幼苗、莖段或葉片等繁殖材料進行繁殖栽培和遷地保育。經過幾代人近 30 年的努力積累,建成秋海棠種質資源收集保育溫室2000m2,引種栽培秋海棠410種及品種。其中,以雲南野生種為主的國內野生種168種,國外野生種和園藝品種 242 個。在收集保育秋海棠種質資源的同時,開展引種馴化生物學、繁殖生物學、遺傳育種學、細胞生物學、孢粉學、種子生物學和保護生物學等基礎研究,成為中國內地最大的集基礎理論和應用研究為一體的秋海棠屬植物種質資源收集保育基地。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所秋海棠溫室內景

由於多數秋海棠的遷地保育需在保持一定溫溼度的溫室環境下進行,溫室保育存在保存空間有限、保存物種的遺傳多樣性不高、易受病蟲危害或管理疏忽造成資源喪失、日常栽培養護成本高等問題。如何長期高效地保育這些來之不易的種質資源,仍是秋海棠種質資源保護工作中的一道難題。在竭力保育秋海棠種質資源的同時,昆明植物研究所科研人員也越來越強烈地感到一種隱憂,擔心高額的保育成本和傳統保育工作的低效科研產出無法長期維繫,擔心幾代人的心血一朝化為烏有、不留任何痕跡。於是,從2012年開始,在前期秋海棠保育資料積累的基礎上,進一步規範了昆明植物研究所秋海棠保育溫室的數據記錄和整理方案,多次從不同角度對溫室保育的秋海棠種類進行了摸底調查,並增加了物候信息的記錄頻次,加強了遷地保育條件下秋海棠形態特徵照片的採集和補充。

作者:李愛榮

相關焦點

  • 《中國遷地栽培植物志-樟科》出版
    《中國遷地栽培植物志-樟科》出版 2020-11-30 武漢植物園 【字體:大   近日,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牽頭主編的《中國遷地栽培植物志-樟科》由中國林業出版社出版
  • 這一萬多「種」植物,全叫秋海棠
    它們在園藝上的用途十分廣泛,可用來作為庭院花境植物、室內觀賞盆栽植物或裝飾雨林缸等。圖片:Mokkie / wikimedia不過由於秋海棠屬的種類和園藝品種實在太多了,各個品系之間的習性又各不相同,所以這些品種很少放在一起討論。 秋海棠屬之名,來源於秋海棠Begonia grandis這個原產中國南方的物種。
  • 植物科普小知識:秋海棠是海棠花嗎?從古詩詞中認識秋海棠和海棠
    早在明朝末年,詩人 紀坤(1570-1642年),就有一首古詩詞記載了,一種叫秋海棠的草本植物花卉,那時候已經開始,在家庭中作為盆景栽培了。這是詩人朋友家養的秋海棠,也是古詩詞中較早明確,秋海棠和海棠完全不是同一種植物的一首詩。
  • 《中國植物志》的編研史(1)
    《中國植物志》是一部總結我國維管束植物(蕨類和種子植物)系統分類的巨著,全書共80卷,計126分冊,包括了3萬多種植物和9000餘幅圖版。《中國植物志》的編研歷史實際上從20世紀30年代就開始了,但直至1958年才正式啟動。全書126卷冊的編研工作共經歷了45年的漫長歲月,於2004年全部完成。
  • 藥用植物 | 中華秋海棠
    野生中華秋海棠群落中華秋海棠Begonia grandis Dry.又名秋海棠,為秋海棠科秋海棠屬植物。
  • 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成立秋海棠專業委員會
    10月16日-18日,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秋海棠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在上海辰山植物園舉行,首屆秋海棠學術研討會和秋海棠展同期舉辦。秋海棠專業委員會將以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野生資源為目標,開展相應的科研、科普、產業推廣和國內外交流活動,為秋海棠屬資源的保護、研究和合理開發利用,推動秋海棠事業健康發展和提升國際影響力作出積極貢獻。秋海棠學術研討會共有國內外9名秋海棠專家做匯報。
  • 戲說秋海棠
    世界上有這麼一類植物,幾乎完美地佔據著世界上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無論是雨林,巖壁,荒漠,或是水邊,高山,海岸等環境都能找到它們的蹤跡。從體型上來看,它們可以小到只有2-3釐米,大可以長到3-4米高。它們可以是地生、附生又或者是巖生,它們有些是一年生,有些是多年生,甚至有落葉的習性。它們絕大多數是雌雄同株異花(某些雌雄異株)。人們總是因為同一種植物開兩種花而常常把它們弄錯。這些植物雖然被各種天然屏障阻隔,卻常常能盛開幾乎一樣的花朵,在這神奇藍色星球上的不同小角落,你總能找到它們的蹤跡,它們的名字叫秋海棠。
  • 2020辰山秋海棠展開幕,120種國內外秋海棠亮相
    辰山植物園展覽溫室-珍奇植物館展示了秋海棠的生境及景觀展示空間,展區以觀花秋海棠、觀葉秋海棠、秋海棠的生境、秋海棠的栽培、秋海棠之辨別等展示秋海棠葉、花、植物形態等豐富的多樣性。Begonia hongkongensis 香港秋海棠(中國香港)精品個體區共展示了110個種,68個原生種、42個品種。主要包含了非洲秋海棠、美洲秋海棠、亞洲秋海棠、中國秋海棠等品種。
  • 四季花開秋海棠
    秋海棠,人送外號「陽臺三美」,它花葉俱美,四時常開,清麗素雅,別有佳趣。秋海棠種類繁多,已有四百多種以上,大多產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生長在林下、溪邊和陰溼的巖石上,或者溫暖、溼潤的地方。通常溫室栽培的多為觀賞品種,園藝雜交種類已有一千種之上,比較著名的有四季秋海棠、銀星秋海棠、竹節秋海棠、蟆葉秋海棠、楓葉秋海棠、球根海棠等等。
  • 臺北:青年公園園藝展覽館舉辦「秋迷 秋海棠」展覽
    花朵豔麗的麗格海棠。圖/臺北市政府公園處提供鐵十字秋海棠。圖/臺北市政府公園處提供中國園林網11月4日消息: 隨著秋意漸濃,又到了秋海棠盛開季節。臺北市政府公園處於青年公園園藝展覽館舉辦「秋迷·秋海棠」展覽,即日起至11月30日,展出觀葉秋海棠、鐵十字秋海棠、臺灣原生種水鴨腳秋海棠等33種秋海棠。全世界秋海棠屬植物約1600種,臺灣地區則有18種原生秋海棠,不同種類的秋海棠花紋迥異,有十字、圓點等,花色與葉色豐富,深綠、淡棕、深褐、紫紅葉子適合居家布置,可單盆陳列也可組合盆栽、吊盆、花壇、庭園栽培等。
  • 武漢植物園雲裳秋海棠——任你秋風蕭瑟,我有秋海棠為伴
    秋海棠屬Begonia是植物界很大的一個類群,全世界有不少於1400種,中國植物志第52(1)卷(1999)記載中國有130餘種,FOC Vol
  • 任你秋風蕭瑟,我有秋海棠為伴|武漢植物園雲裳秋海棠
    秋海棠屬Begonia是植物界很大的一個類群,全世界有不少於1400種,中國植物志第52(1)卷(1999)記載中國有130餘種,FOC Vol.13 (2007)記載有173種(其中141種為中國特有)。近些年,很多新的種類又在被不斷發表,中國實際的種類很可能已超過200種。
  • 中國蘭科植物 - 國家蘭科保護中心
    國家蘭科保護中心是經原國家林業局批准成立,目的是與各自然保護地就中國 1,723 種野生蘭科植物,結合就地保護和遷地保護,集中收集和保存全國蘭科植物種質資源,開展科學研究、國際交流及繁育實驗國家蘭科保護中心是國家瀕危蘭科植物保育和科研的重要基地,通過開發利用標準蘭科植物溫室栽培管理技術及組織培養快繁技術,對來自不同地區的瀕危蘭科植物進行有效的保護與繁育,使組培苗栽培成活率及品質得到提高,並建立了蘭科植物組織培養體系。
  • 用蟆葉秋海棠雜交培育的觀葉植物,葉子可比花好看,桌面上都能養
    如果你正在尋找一種顏色特別鮮豔的室內觀葉植物,除了彩葉草、吊竹梅和網紋草等,還可以選擇蝦蟆秋海棠,它是別具一格的秋海棠品種,就是觀葉型的,雖然也能開花,不過它的葉子才是最好看的。蝦蟆秋海棠在室內也能長得很好,一般兩三年就能生長成熟。
  • 開在秋天的「海棠花」——秋海棠
    秋海棠屬可是一個大家族,目前全世界已知的秋海棠科秋海棠屬植物有約2000個原生種。主要分布在亞洲,其次是中南美洲和非洲。在我國,秋海棠屬主要分布於雲南和廣西。竹節秋海棠因秋海棠屬植物葉形多變、葉色斑斕,主要以觀葉為主,但其實花的觀賞價值也很高,尤其是當絢麗多彩的葉色配上小清新的花朵,顏值瞬間爆棚。下面就讓上植君給大家介紹一下展覽溫室內正在開花的秋海棠吧!
  • 夏天開花花卉之四季秋海棠
  • 120種國內外秋海棠都來松江啦
    △ 個體展館區辰山植物園展覽溫室-珍奇植物館是展示秋海棠的生境及栽培的景觀展示空間,展區以觀花秋海棠、觀葉秋海棠、秋海棠的生境、秋海棠的栽培、秋海棠之辨別等展示秋海棠葉、花、植物形態等豐富的多樣性。主要包含了非洲秋海棠Africa Begonias、美洲秋海棠 America Begonias、亞洲秋海棠 Asia Begonias、中國秋海棠 China Begonias及國內外秋海棠品種。
  • 【民俗風情】昌黎縣境多種多樣的植物資源
    今天,貼出筆者負責昌黎縣一個專門志書的編寫工作時,根據新版《昌黎縣誌》的有關記述,編寫的昌黎縣境豐富多彩、多種多樣的植物資源情況
  • 10種秋海棠原生種C位出道
    本次展覽以「蕨苔芳華,苣美上植」為主題,通過「菌藻歲月、蕨苔時光、裸子光陰、被子韶華」4個部分,講述了一個關於植物進化的故事,可謂精緻絕倫、妙趣橫生。其中展出的秋海棠更是上海植物園有史以來展出種類最多、最豐富的一次。當然,本次秋海棠的「C位」出道,並不是靠種類和數量多,而是靠它們的顏值、稀有程度和栽培難度。
  • 《泛喜馬拉雅植物志》又出新卷冊——狸藻科 爵床科 莎草科 豆科等
    墊紫草 Chionocharis hookeri產雲南、四川和西藏,印度東北部、尼泊爾和不丹亦有該地區雖然有一些植物志書,包括《英屬印度植物志》《不丹植物志》《巴基斯坦植物志》《西藏植物志》《橫斷山區維管植物》等,但這些書不夠系統,而且年代久遠、水平高低不一,遠不能反映植物多樣性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