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廣東東莞長安鎮人陳鴻道,年輕時在家鄉做批發生意。後來,他到香港,成立了香港鴻道集團。
1995年,鴻道集團旗下的加多寶公司與廣藥集團籤訂商標許可使用合同,獲得了王老吉涼茶在內地的獨家經營權,產品包裝為紅色易拉罐裝,廣藥集團仍然生產綠色包裝的王老吉涼茶。
雙方約定,租金每年300萬元(後期有調整),租期15年。
王老吉涼茶起源於清朝道光年間,在廣東和廣西一帶有一定的消費基礎,但多年來,銷售業績總是不溫不火。
陳鴻道認為,廣藥的王老吉之所以沒有打開市場局面,主要是營銷出了問題。他將「王老吉」定位為預防上火,順應了當時全國重口味菜系流行的潮流。
2003年,廣東涼茶被列入防治非典用藥目錄,陳鴻道抓住機會,開始進軍全國市場。
2008年5月17日,陳鴻道召集公司高管一起吃早飯,同時宣布了一個決定:向汶川地震災區捐款1億元。
此後,加多寶成為網絡熱詞,網友宣稱要「封殺王老吉」,買光超市的王老吉,上一罐買一罐!
2009年,王老吉銷售額奇蹟般地達到了160億元,而當年可口可樂在中國的銷售額也只有150億元。
但很多人不知道,這些成績的取得,竟然都是在陳鴻道外逃期間發生的。
02
2000年,加多寶與廣藥的「王老吉」商標租賃到期,雙方重新籤了合同,將租期延長到2010年,租金從每年450萬元增加到506萬元。
2002年到2003年,雙方又籤了兩份補充協議,分別將商標租期延長到2013年和2020年。但就算租到2020年,每年租金也只有537萬元。
原來,陳鴻道給了當時的廣藥負責人李益民300萬港元,才以如此低的價格租下了「王老吉」商標。
2004年,李益民事發,廣藥提出後兩份協議無效,因為嚴重賤租了「王老吉」商標。2005年10月,陳鴻道被控制,當月取保候審,他卻棄保外逃,一直沒有歸案。
據說,陳鴻道面相端正,說話斯文,對佛學有很深的研究,被稱為「佛商」。
他從不主動辭退員工,就算員工能力不足,也只會將其調到其他崗位或者不重要的部門。他要求管理團隊早晨吃麵包和喝牛奶,周末或假期,還會組織大家進行集體活動。
他為人低調,很少在公眾場合露面,只是偶爾出席弘揚佛法與宣揚善舉的活動。他在香港的日常出行工具,也只是兩輛毫不起眼的豐田阿爾法商務車。
03
2011年4月,廣藥提交「王老吉」商標仲裁申請。
2012年5月9日,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作出裁決,認定加多寶與廣藥後來籤署的兩份補充協議無效,並要求加多寶立即停止使用「王老吉」商標。
很多人以為,不能再使用「王老吉」商標,陳鴻道的好日子結束了。沒想到,短短兩個月後,一句「中國好聲音,中國好涼茶」的廣告詞,讓全新的「加多寶」涼茶又站起來了。
2012年,加多寶涼茶銷量突破200億元。這一年,陳鴻道也以80億元財富值,位列胡潤富豪榜第151位。
陳鴻道善於「有錢大家一起賺」。他把中國分為六大區域市場,每一區域設一個總經銷商,以返利的方式,給予渠道各個環節利潤,且一般不拖欠經銷商費用。
加多寶的員工,採用「60%基本工資+40%績效工資」的薪酬模式,待遇排進了飲料業前三。
佛教講究因果,從「王老吉」到「加多寶」,這些顯赫的「果」,是哪些「因」種下的?而陳鴻道本人的命運,是不是也是前生註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