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與爭鳴·新刊速遞|2020.12

2021-01-19 騰訊網

◆ ◆ ◆ ◆

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辦主管

有學術的思想 EXPLORATION AND FREE VIEWS

◆ ◆ ◆ ◆

註:近期微信公眾號改版,訂閱號消息不再按時間排序,為了繼續收到我們的文章,希望您可以在文章底部點擊「在看」或者給「探索與爭鳴雜誌」公眾號設置「星標」(公眾號界面右上角三個點)。讓系統知道這是您常看的公眾號,這樣您以後就可以看到我們的消息啦。

新刊上架

2020.12

封面

封底

封二

目錄

圓桌

全過程民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之路

祝靈君

推進全過程民主離不開黨的領導

桑玉成

拓展全過程民主的

發展空間

商紅日

全過程民主彰顯人民民主的本質

張賢明

全過程民主的責任政治邏輯

孔繁斌

全過程民主:政策參與

過程優化的新情景

程竹汝

人大制度內涵的充分展現構成全過程民主的實踐基礎

上官酒瑞

參與式預算是全過程民主的實踐形式

特稿

葉青 莫紀宏

習近平法治思想與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研究(筆談)

張杰

中美戰略格局下全球供應鏈演變的新趨勢與新對策

爭鳴

· 構建中國闡釋學(十二)·

張江 周憲 朱立元

丁帆 鄧安慶 曾軍 成祖明 李紅巖

視域融合、形式建構與闡釋的當下性討論

王豔麗

「意圖」之辨與學術範式的建構

胡亦名 胡範鑄

從上古到後真相時代:知識生產視角下「謠言」概念史的再分析

思想

中國現代學術的精神、制度與文體

陳平原 劉勇 解志熙 歐陽哲生 孟慶澍

季劍青 張麗華 陸胤 李浴洋

技術

劉麗 郭蘇建

大數據技術帶來的社會公平困境及變革

劉偉 翁俊芳

撕裂與重塑:社會治理共同體中技術治理的雙重效應

鄺勁松 彭文斌

數字經濟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邏輯闡釋與實踐進路

城市

· 中國城市哲學十年:進程、反思與展望 ·

任平

走向空間正義:中國城市哲學原創出場十年史的理論旨趣

陳忠

「現實與問題」

———城市哲學的基本邏輯與理論升華

高春花

城市哲學建構的理論邏輯

社會

王寓凡 江立華

「後扶貧時代」農村貧困人口的市民化

——易地扶貧搬遷中政企協作的制度性-能動性空間

袁迎春 朱力

結構-心態-行動: 識別基層治理困境的新框架

付宇 桂勇

文理分殊:專業教育如何影響社會心態

青年

宋偉哲

誰來主導民間規範

———以社區管理規約為例

朱叢遷

中西完人思維傳統的差異性及其文學影響

圓桌會議丨全過程民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之路

全過程民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之路

自成立之日起,中國共產黨就以實現中國人民當家作主為己任。幾代中國共產黨人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依靠和帶領廣大人民群眾,立足中國國情,並吸收借鑑人類政治文明的先進成果,不斷探索中國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之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開闢了一條人民民主的道路。改革開放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之路的自覺性日益明確。尤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後,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範化和程序化,不斷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理論和實踐,以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民主需求。2019 年11 月2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市長寧區虹橋街道古北市民中心視察時指出,我們走的是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人民民主是一種全過程的民主。「全過程民主」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最新概括,也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對人類民主實踐和理論的積極探索。為了進一步學習和認識全過程民主的理論價值,2020年11月,《探索與爭鳴》編輯部與上海市政治學會聯合赴古北市民中心考察,並邀請知名學者撰文,對全過程民主作出理論闡釋。

祝靈君教授認為,人民民主就其本質而言,屬於全過程的民主。由於黨的領導與人民民主具有內在邏輯聯繫,推進全過程民主離不開黨的領導。黨的領導確保依法治國與人民當家作主高度統一,確保以黨內民主逐步推動人民民主,確保把黨的群眾路線貫穿於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確保選賢任能制度適應中國國情。桑玉成教授指出,在全過程民主理論的指導下,著力進行中觀、微觀層面的研究和推進,在政治過程的諸多領域和層面進行系統的制度設計和工作安排,這方面具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具體來說,在決策體制、幹部制度、財政制度和基層治理等領域,要按照全過程民主的原則和精神推進改革和完善。商紅日教授將全過程民主放在民主事物和民主事務的語境下進行思考,認為馬克思恩格斯等經典作家關於民主的論說回到了人民「創造國家」的問題,全過程民主的論斷則回答了並將繼續回答人民「進入國家」的新課題。張賢明教授從責任政治的視角審視全過程民主,認為責任政治建設有利於提升全過程民主的質量,具體包括觀念、結構和行動三個維度,即責任觀念引領全過程民主質量提升、責任結構保障全過程民主質量提升、責任行動驅動全過程民主質量提升。孔繁斌教授強調,全過程民主的要旨首先體現在政策過程的人民性上,將全過程民主嵌入公共政策議程,實現民主政治發展與公共政策優化的有機統一,是實現全過程民主的一條有效途徑。程竹汝教授認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全過程民主實踐的主渠道,全過程民主只有在人大履職實踐中得到充分體現,人民民主作為全過程民主才是現實的和經驗性的,因此要進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上官酒瑞教授以上海市閔行區為例,分析了參與式預算改革的全過程民主意義,主張現代財政既要遵循法治原則,也要引入民主控制機制,並落實到公共財政預算的各方面、各環節、各流程,以此為突破口實現全過程民主。

——主持人 杜運泉

特稿

習近平法治思想與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研究

(筆談)

【編者按】編者按: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全局和戰略高度出發,深刻回答了中國法治應向何處去的時代命題。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將習近平法治思想明確為全面依法治國的指導思想,這標誌著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的新飛躍。在「十四五」開局和建黨百年之際,如何深入學習領會、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更好地運用習近平法治思想指導實踐,是人文社會科學界的重要研究課題。為此,本刊特邀請葉青、莫紀宏兩位教授,從公正司法和涉外法治建設兩個角度,闡釋習近平法治思想的豐富內涵,希望藉此推動學界深化討論。

習近平法治思想是實現公正司法的根本遵循

葉青,華東政法大學校長、教授

加強涉外法治體系建設是重大的法學理論命題

莫紀宏,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法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張杰丨中美戰略格局下全球供應鏈演變的新趨勢與新對策

【內容摘要】無論誰最終成為下一屆總統,美國採取的針對中國經濟發展和科技創新的戰略競爭政策取向,並不會發生本質性的變化。中美之間戰略競爭驅動下的全球供應鏈體系,正在面臨收縮、調整和重構的新格局。在構建「制度-國家綜合發展能力-全球供應鏈」的相互影響模型,全球不同國家參與全球供應鏈體系的六維決定因素模型,以及全球供應鏈體系的形成邏輯模式的基礎上,面對「逆全球化」與「有限全球化」、「去中國化」與「去美國化」、「區域一體化」與「雙邊化」三種可能發展方向,中國今後的應對戰略及其重點策略包括: 一是不要陷入以戰術思維對待戰略思維的陷阱,而是要從中美雙方最為根本的發展利益競爭和國家綜合發展能力角度加以把握。二是有效利用政府和市場的雙重激勵作用,儘快實現制約當前和未來重點產業鏈和戰略新興產業體系的關鍵核心技術創新的全面突破。三是儘快制定和實施中國版的國民收入倍增計劃,發揮內需驅動型發展戰略的主導作用。四是超越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的簡單二分法,發揮好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在中國當前和未來重點產業鏈和戰略新興產業體系中的協同作用。

【關鍵詞】中美戰略競爭格局 全球供應鏈 演變趨勢 應對策略 美國大選

【作 者】張杰,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研究院教授。

爭鳴

構建中國闡釋學(十二)

視域融合、形式建構與闡釋的當下性討論

【編者按】《探索與爭鳴》2020 年第1期開闢「構建中國闡釋學」年度專欄以來,學界圍繞闡釋的有限與無限的張力關係、數學語言介入闡釋學研究的意義、公共闡釋內含的豐富性等眾多論題展開持續的討論和爭鳴,並將闡釋學視角與方法引入文史哲學科的研究中,取得了豐碩成果。2020 年11 月22 日,本刊與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共同舉辦「當代中國闡釋學論壇」。與會學者聚焦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的關係、如何闡釋現實世界、構建當代中國闡釋學的核心問題與關鍵思路等闡釋學基本理論問題再次展開深入研討和激烈交鋒。現將學者發言實錄整理發表,以饗讀者。

闡釋的衝突:合理破除人文與科學的研究方法藩籬

【作 者】張江,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周憲,南京大學藝術研究院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朱立元,復旦大學文科資深教授、中文系教授。

尋找共識:中國闡釋學如何闡釋多元的現實世界

【作 者】丁帆,南京大學中國新文學研究中心主任、資深教授;鄧安慶,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構建當代中國闡釋學的核心問題與關鍵思路

【作 者】曾軍,上海大學文學院教授;成祖明,南京大學歷史學院教授;李紅巖,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

王豔麗丨「意圖」之辨與學術範式的建構

【內容摘要】作為闡釋學最基礎的理論概念,「意圖」觀對於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具有重要的根基性意義。21 世紀以來,無論從社會歷史發展還是學術脈絡演進來看,建立一種與研究文本能完美契合的學術範式已經成為一種迫切需要和必然趨勢。文學意圖研究在近幾年取得深入進展,它建基於對當下學術現實的有力反思——過度強調讀者意圖使闡釋走向相對主義和虛無主義,深入剖析其產生的社會歷史和學術原因,呼喚「作者」意圖重新登場,並在動態系統中對作者意圖、讀者意圖、文本意圖給予新的定位和理解,探索更為合理的意義生產方式,力圖達到研究範式與文本的共鳴。意圖之討論有益於人文社會科學學術範式的建立,對人文學者的學術觀念也有匡正之意義。

【關鍵詞】意圖 闡釋 學術範式 學術史

【作 者】王豔麗,吉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胡亦名 胡範鑄丨從上古到後真相時代:知識生產視角下「謠言」概念史的再分析

【內容摘要】在漢語史上,「謠言」的語義從「記錄共同體知識的基本手段」,到「傳播民間社會批評的主要方式」,再到「沒有事實根據的消息」,經歷了巨大演變。從知識生產的視角看,謠言的本質就是「信息供給未能有效滿足信息迫切需求的條件下產生的在公共空間故意傳播的已被確證的不實陳述」。而在後真相時代,如果每個主體都能自主地、如實地表達自己對世界的理解,那麼所謂的「謠言」反而可能成為推進真相建構的不可或缺的動力。

【關鍵詞】謠言 民謠 讖謠 流言 謊言 後真相

【作 者】胡亦名,上海理工大學講師;胡範鑄,華東師範大學國家話語生態研究中心教授。

思想

中國現代學術的精神、制度與文體

【編者按】2020 年10 月22 日,北京大學中文系、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聯合舉辦「中國現代學術的精神、制度與文體——陳平原『學術史三部曲』研讀會」,與會學者圍繞陳平原先生歷三十年之功寫就的「學術史三書」進行了深入研討。《探索與爭鳴》編輯部深感學術史研究之於當代中國學術轉型以及當下思想狀況的重要價值,在會後約請相關與會專家就目前學術史研究的重要問題、未來走向等展開進一步探討。以下這組文章既保留了學者們發言的現場感,也呈現出一種具有典範意義的述學文體,希望藉此次討論引起學界關於學術史研究之重要價值、時代意義的深思。

與時代同行的學術史研究

陳平原,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

思想·譜系·情懷——淺談學術史研究的三個關鍵詞

劉勇,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

學術史的尋根與補課

解志熙,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

學術史研究的人文情懷

歐陽哲生,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講課與談話——當代口頭述學形式一瞥

孟慶澍,首都師範大學新文化運動研究中心教授

中國現代學術的自我理解與再出發

季劍青,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所研究員

學者與他的時代:作為媒介的「學術史」

張麗華,北京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學術史的多元進路與文章學的學術視野

陸胤,北京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學人」的學術史,及其新的可能性

李浴洋,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講師

技術

劉麗 郭蘇建丨大數據技術帶來的社會公平困境及變革

【內容摘要】大數據技術革命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價值和治理效果,也引發了深刻的社會公平困境。大數據具有社會屬性和計算屬性,二者交織構造出不同的大數據倫理維度。當前的大數據倫理研究側重隱私保護、數據安全、減少算法歧視等最低限度的倫理維度,卻忽視了推動社會發展的更高倫理訴求,導致了區域和群體間的數位技術、資源和機會的分配不均。同時,大數據系統中數據生成、採集、分析、應用等各個環節疊加所引發的認知不足和利益關係失調問題,加劇了社會系統的歧視與不公平。為了化解大數據技術與社會發展的錯位與斷裂的危機,必須推動均衡化的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減少區域和群體間發展不平衡;並且構建具有責任性的數位化變革,加速社會融合、協同與創新發展。

【關鍵詞】大數據系統 社會屬性 計算屬性 大數據倫理 社會公平 責任性數字變革

【作 者】劉麗,復旦大學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博士後;郭蘇建(通訊作者),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復旦大學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院長。

劉偉 翁俊芳丨撕裂與重塑:社會治理共同體中

技術治理的雙重效應

【內容摘要】在技術革命的浪潮下,技術治理成為中國社會治理的顯著趨勢。一方面,面對風險社會中突然爆發的公共衛生事件與公共治理危機,技術治理為社會治理共同體短時間內的重塑提供了治理工具,並輔助社會治理共同體內部快速形成了有效的集體行動與公共決策。另一方面,技術治理也潛藏著巨大的治理風險,給社會治理共同體帶來雙重效應。欲使技術治理助力社會治理共同體的建構與發展,必須超越技術治理萬能的神話,充分認識到技術治理所帶來的負面效應與衍生問題,克服對技術治理的路徑依賴,平衡好社會治理共同體的公共價值與技術治理的工具理性。技術治理與社會治理共同體二者間關係的調試,需要置於中國治理的特定情境並結合人類發展的基本處境,從世界共同體的治理結構與格局出發,重新塑造社會治理共同體的發展路徑。

【關鍵詞】社會治理共同體 技術治理 雙重效應 風險控制 雙重效應

【作 者】劉偉,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地方政治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翁俊芳,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生。

鄺勁松 彭文斌丨數字經濟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邏輯闡釋與實踐進路

【內容摘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是數字時代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在經濟高質量發展理論內涵闡釋的基礎上,應辨明數字經濟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邏輯。新時代以新發展理念引領數字經濟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應加強基礎科學研究,加大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增強實體經濟數位化轉型能力,積極打造數字產業生態,形成數字經濟發展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雙輪驅動模式,推進新時代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數字經濟 經濟高質量發展 理論邏輯 應對之策

【作 者】鄺勁松,湖南工商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湖南省數字經濟與高質量發展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彭文斌,湖南科技大學湖南創新發展研究院院長、教授。

城市

中國城市哲學十年:進程、反思與展望

任平丨走向空間正義:中國城市哲學原創出場十年史的理論旨趣

【內容摘要】10 年前中國城市哲學的出場,是在中國城市化步入高速增長的關鍵年代、思想界批判地進行反思的必然產物,是高舉「空間正義」思想旗幟、堅決維護人民至上城鄉空間權利的價值訴求,是探索中國特色可持續新型城市化道路和方案的哲學表達,更是站在中國立場與西方「城市學派」馬克思主義就「空間正義」展開積極對話、走中國原創學術道路的自主選擇。走向空間正義,成為中國城市哲學原創出場十年史的理論旨趣。

【關鍵詞】空間正義 城市哲學 理論旨趣 城市學派

【作 者】任平, 蘇州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陳忠丨「現實與問題」——城市哲學的基本邏輯與理論升華

【內容摘要】現實性、問題性是哲學生成和轉換的重要張力。城市是激活人們現實感、問題性的核心場域。諸多形態的哲學生成、繁榮於城市,也退化、衰落於城市。兼備包容性、多樣性、秩序性、共同性的城市,是知識與哲學繁榮的重要條件,而多樣哲學和知識的繁榮也會回饋、反哺、成就城市。切入現實生活,提出揭示城市律動的範疇、命題、話語體系,是城市哲學成熟的重要標誌。城市哲學的最高境界、質樸境界,是用經過反思的理念、理論,回歸、回饋、助推現實生活、城市世界。

【關鍵詞】城市社會 城市哲學 現實性 問題性 實踐智慧

【作 者】陳忠,上海財經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高春花丨城市哲學建構的理論邏輯

【內容摘要】中國城市哲學是中國城市發展邏輯的哲學表達。在日益走向城市社會的當代中國,學術界以反思城市及城市化問題為學科使命,沿著理論尋根、學術譯介、思想重構的學術路徑,探尋馬克思主義的城市觀念與思想方法,借鑑當代西方城市理論的空間研究範式與空間城市觀念,直面中國城市發展實踐,開始了城市哲學的自覺建構行動。經過10 餘年探索與發展,中國城市哲學的知識圖譜日益完善,研究方法趨於綜合,學科體系逐漸完備,現實指導性愈發強勁,形成了富有中國特色的城市哲學的研究框架、核心概念、方法論體系,呈現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視域下的總體性知識論、總體性方法論、總體性實踐論,為中國城市哲學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重要的研究基礎。

【關鍵詞】城市哲學 建構 理論邏輯 城市文明

【作 者】高春花,北京建築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社會

王寓凡 江立華丨「後扶貧時代」農村貧困人口的市民化——易地扶貧搬遷中政企協作的制度性-能動性空間

【內容摘要】從空間視角來看,易地扶貧搬遷實際上是一個空間再造的過程。現實中由政府主導的空間再造往往偏重單一維度的物理空間再造,忽視了空間再造的系統性,容易導致搬遷貧困戶面臨「穩不住」和「難致富」的發展困難。而企業在空間再造的邏輯上儘管與政府存在明顯差異,但也存在著邏輯耦合的可能。政府和市場力量進行良性的協作,實現系統的空間再造,有助於「後扶貧時代」貧困戶實現「穩得住」和「能致富」。D縣易地扶貧搬遷實踐正展現了政企協作下的高質量空間再造實踐,以及物理、社會和主觀空間協同推進的機制與路徑。毫無疑問,基於政企良性協作的易地扶貧搬遷,再造了一個滿足貧困戶多元需求的空間,有助於推動「後扶貧時代」農村貧困人口的市民化。

【關鍵詞】易地扶貧搬遷 政企協作 空間再造 邏輯耦合 後扶貧時代

【作 者】王寓凡,華中師範大學社會學院博士研究生;江立華,華中師範大學社會學院教授

袁迎春 朱力丨結構-心態-行動: 識別基層治理困境的新框架

【內容摘要】關於基層社會治理中的維穩困境的解釋主要有目標- 路徑、政府- 社會、制度- 行動三類分析框架。維穩體制與地方經濟社會環境是基層治理困境生成的結構性因素;基層幹部的群體心態是基層治理困境生成的主觀因素;基層幹部的行動策略的選擇決定了治理實踐的直接效果。結構性約束會影響基層幹部的群體心態、治理策略,基層幹部的群體心態會影響治理策略的選擇,而基層幹部的治理實踐則可以依託特定的地方情境表現出其能動性。「結構、心態、行動」三個因素的耦合,使得基層治理困境不斷被再生產出來。

【關鍵詞】治理困境 生成機制 分析框架 結構-心態-行動

【作 者】袁迎春,貴州民族大學社會學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朱力,南京大學社會學院教授。

付宇 桂勇丨文理分殊:專業教育如何影響社會心態

【內容摘要】作為高等教育影響社會心態的重要形式和渠道,學科/專業教育的作用一直以來為國內研究者所忽視。藉助「中國大學生社會心態調查(2017)」數據並結合質性資料研究可以發現:專業教育對於青年群體的社會心態存在顯著影響,理工科專業教育的影響集中體現為保守主義、建制主義和政治規避,而文科類專業教育的影響則集中體現為自由主義、浪漫主義和感性驅動。學科標準化程度與目標- 手段效應、學科時間分配對外部信息的擠出/ 引致效應、學科知識對象對現實的投射效應,構成專業教育影響青年群體社會心態的三重機制。在高等教育過程中,應該高度重視專業教育影響,強化通識教育,形成「第二課堂」與「第一課堂」聯動育人的培養機制。

【關鍵詞】專業教育 青年 大學生 社會心態 動力機制

【作 者】付宇,復旦大學網絡空間國際治理研究基地助理研究員;桂勇,復旦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青年

宋偉哲丨誰來主導民間規範——以社區管理規約為例

【內容摘要】目前我國社區管理規約的實踐表明,民間規範的制定、實施、糾紛解決等各個環節都受到公權力的影響,形成了公權力主導民間規範的局面。這帶來一系列負面影響,不利於激發民間規範的活力,降低了民間自治的能力,使民間規範處於失靈狀態,加劇了社會治理難度。未來要讓民間規範在社會治理中充分發揮作用,必須讓民間規範的主導權回歸到民眾手中。民間規範的制定主體、制定機構的人員構成、制定過程中的民眾參與、示範文本的功能定位、備案審查方式、民間規範糾紛解決主體是影響民間規範主導權的重要因素。把握好這六項因素,是保障民眾主導民間規範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民間規範主導 基層治理 管理規約 民間法

【作 者】宋偉哲,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博士研究生。

朱叢遷丨中西完人思維傳統的差異性

及其文學影響

【內容摘要】中西文學藝術創作都體現著完人思維。中國古代文學文化中的完人思維比西方更為普遍,也更加徹底。古希臘羅馬神話中的神祇尚會顯示自身的缺陷,與中國文學文化傳統中的神祇的至高無上、至善至美的完人品格形成鮮明對照。徹底的完人思維促使中國神話具有明顯的神本位傾向,而相較之下,西方神話系統則具有明顯的人本位傾向。神本位傾向的神話是以仰視的角度看待神祇與英雄,在塑造方法和描寫技巧上儘量將對象神聖化、神異化和神奇化,這一思維傳統深刻影響了當代中國幻想文學創作,從而使其呈現出與西方幻想文學的明顯差異。

【關鍵詞】完人思維 神本位 人本位 幻想文學

【作 者】朱叢遷,澳門科技大學助理教授。

有學術的思想 有思想的學術

聚焦中國問題

秉持人文立場

人文社科學者的平臺

歡迎一起「探索與爭鳴」

相關焦點

  • 暗網丨新刊速遞_媒體_澎湃新聞-The Paper
    暗網丨新刊速遞 2020-08-20 12: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林宇新:為死者言 為生者權丨新刊速遞
    林宇新:為死者言 為生者權丨新刊速遞 2020-01-20 14: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新刊推薦!《中文自修》2020年12月刊現已正式出版!先來一睹為快吧!
    新刊推薦!《中文自修》2020年12月刊現已正式出版!先來一睹為快吧! 2020-12-17 15: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爭鳴詩刊第六十七期
    爭鳴詩刊第六十三期爭鳴詩刊第六十二期爭鳴詩刊第六十一期爭鳴詩刊第六十期爭明詩刊第五十九期爭鳴詩刊第五十八期爭鳴詩刊第五十七期爭鳴詩刊第五十六期爭鳴詩刊第五十五期爭鳴詩刊第五十四期爭鳴詩刊第五十三期爭鳴詩刊第五十二期爭鳴詩刊第五十一期爭鳴詩刊第五十期爭鳴詩刊第四十九期爭鳴詩刊第四十八期爭鳴詩刊第四十七期
  • 徐勇 | 1980年代爭鳴作品選本與批評空間的開創
    [11]北京市文聯研究部:《爭鳴作品選編·前言》,載北京市文聯研究部編《爭鳴作品選編》,內部資料,1981年12月,前言第1頁。 [12]北京市文聯研究部:《爭鳴作品選編·前言》,載北京市文聯研究部編《爭鳴作品選編》,內部資料,1981年12月,前言第2頁。
  • 12月新刊|外患內卷,中國經濟怎麼循環?
    《文化縱橫》2020年12月新刊上市 文化縱橫微信:whzh_21bcr 雙循環:探尋中國經濟發展新空間 《文化縱橫》2020年12月刊封面選題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遽然而至,使世界陷入自「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
  • 爭鳴詩刊第五十五期
    爭鳴詩社由即日起將開通個人專輯欄目精彩回顧:爭鳴詩刊第五十四期爭鳴詩刊第五十三期爭鳴詩刊第五十二期爭鳴詩刊第五十一期>爭鳴詩刊第五十期爭鳴詩刊第四十九期爭鳴詩刊第四十八期爭鳴詩刊第四十七期爭鳴詩刊第四十六期爭鳴詩刊第四十五期
  • 四名中國學者=四位新刊主編 | Springer新刊推薦
  • 漫畫「三日月儀樂隊」新刊PV發布
    漫畫「三日月儀樂隊」新刊PV發布 動漫 178動漫整編 ▪ 2020-10
  • 極兔速遞全力保障2020無錫馬拉松
    11月1日,2020年無錫馬拉松(下簡稱"錫馬")圓滿落幕。作為本屆錫馬的獨家物流供應商,極兔速遞將為參賽選手們的專屬完賽包提供優質快遞服務。極兔升級"完賽包"錫馬是極兔速遞首個合作的馬拉松比賽。目前,極兔速遞的快遞服務網絡在全國的覆蓋率已達到100%。極兔速遞將在錫馬快遞統計完所有選手數據後,將31000份選手福利發往全國各地,助力選手們再創PB。(個人最好成績)。
  • 11月新刊list
    1」2018年11月新刊 デイジーコミックス/三交社11月10日発売予定● 慧「若旦那の拾いネコ」2018年11月新刊 ビーボーイコミックスデラックス11月10日発売予定 ● yoshi「毒にもならないプロポーズ」● 志村貴子「さよなら、おとこのこ 2」● 白蜜ダイヤ「蜜淫インキュバス」● 林マキ「天狗だって戀をする」● 南國ばなな「エロ漫畫じゃないのに、俺は」● 春日直加「橫にケダモノ。」
  • 爭鳴詩刊第114期
    ↑點擊上方「爭鳴詩社」關注我們顧問:
  • 《咔嘰探險隊》咔嘰速遞事件攻略 咔嘰速遞事件最佳選擇推薦
    導 讀     咔嘰探險隊手遊是一款休閒冒險類手遊,遊戲裡玩家可以自由的探索世界,玩家可能會遇到各種隨機事件和任務
  • 圓通速遞:連續3日融資淨買入累計1100.84萬元(12-10)
    摘要 2020年12月10日圓通速遞連續3日融資淨買入累計1100.84萬元
  • 【工作速遞】寶坻法院開展2020年度聘用制書記員年終考核
    【工作速遞】寶坻法院開展2020年度聘用制書記員年終考核 2020-12-22 16: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爭鳴詩刊第113期
    ↑點擊上方「爭鳴詩社」關注我們顧問:
  • 【寧法快訊】一周新聞速遞(10.12-10.16)
    【寧法快訊】一周新聞速遞(10.12-10.16) 2020-10-19 10: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哆啦A夢》新刊漫畫紀念機器貓之父
    日本小學館出版社11月14日宣布,將在已故作者藤子·F·不二雄12月1日的生日當天,發售《哆啦A夢》的新刊漫畫。圖為即將發行的新刊漫畫《哆啦A夢 PLUS》第六卷的封面。              「每天過得都一樣,偶爾會突發奇想,只要有了哆啦A夢快樂就會無限延長。」時光機、竹蜻蜓、任意門,曾經幻想著小叮噹口袋裡玩具的孩子們都長大了、成年了,但藍胖子還是那個藍胖子,時隔八年,《哆啦A夢》的漫畫又要回來啦!
  • 【圓通速遞「深耕」臺灣版圖】
  • 《建築遺產》2020年第4期(總第20期)新刊導覽
    ——捷克布拉格老汙水處理廠保護與再利用研究An Anchor Point of European Route of Industri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and Reuse of the Old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in Prague-Bubeneč黃琪 Huang Qi探索與爭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