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女性運動裡程碑:阿根廷女性取得自由墮胎權利

2021-01-15 新京報

編譯 | 侯吳婷

新冠疫情仍舊肆虐拉丁美洲,但南美大陸有一個國家的女性卻因近期取得了拉丁美洲女性平權運動的一個裡程碑而歡呼雀躍。12月30日,阿根廷的墮胎自由法案於參議院以38:29及一票棄權正式通過,成為拉丁美洲第一個合法化自由墮胎的大國。此墮胎自由法案將允許女性根據自己的意願進行墮胎,無需任何費用。

圖片來源:BBC Mundo, Getty Images

註:綠色為阿根廷此次支持墮胎自由女性運動的象徵性標識

此前的墮胎法案中,懷孕14周內的墮胎是合法的,但14周後,阿根廷女性只有在其生命受到胎兒威脅或懷孕原因為性侵犯時,才可以合法進行墮胎。在整個拉丁美洲,現存的墮胎法律都非常嚴格,只有古巴、烏拉圭、蓋亞那允許墮胎,而像薩瓦多爾、宏都拉斯和尼卡拉瓜這些國家則完全不允許任何形式的墮胎。在這種環境限制下,許多女性被迫在非法的地下診所進行墮胎,非常危險。同時,墮胎還受到宗教狂熱分子的強烈反對,今年八月在巴西,就有一個10歲的小女孩在進行墮胎的過程中被一個宗教狂熱分子處死,更讓人唏噓的是,這個小女孩是因她的親叔叔性侵犯而懷孕的。此次參議院最終通過墮胎自由法案,不僅僅是阿根廷女性平權運動的裡程碑,同時對整個南美大陸女性自由平權的鬥爭來說是很重要的一步。阿根廷是拉美舉足輕重的大國,其他拉美國家也必定會跟隨其步伐,現在智利、哥倫比亞等國的墮胎自由活動便由此受到很大的鼓舞。

圖片來源:BBC Mundo 攝影者:Juan Ignacio Roncoroni/EPA

在阿根廷這次墮胎自由運動的官網上,首頁用最明顯的字體標識著:「2005—2020:運動還未結束。」 阿根廷女性墮胎自由運動已經有十五年的歷史了,她們為這一刻已經等待了許久。墮胎自由法案在眾議院通過的12月12日,當地媒體infobae稱:快樂像颶風一樣席捲了阿根廷。推特社交平臺上的標籤#quesealey(#讓其成為法律)、#abortolegal2020(2020墮胎合法化)及不同社交平臺上的本次運動的帳號(Campoaborto)今年都更加聲勢浩大地宣誓著她們的決心。在12月30日凌晨四點法案宣布通過時,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議會廣場上綠色的煙霧布滿天空,大屏幕上寫著「Es Ley」(立法了)。

阿根廷女性墮胎自由活動的標識

圖片來源: https://www.abortolegal.com.ar/

其實早在2018年,阿根廷眾議院已通過類似的法案,但最終在參議院並沒有通過。今年由於法案是由阿根廷總統阿爾韋託·費爾南德斯本人提出到國會的,所以勝算比之前大了很多。2019年,阿爾韋託·費爾南德斯當選總統時,許諾會將女性的平權鬥爭作為他執政的核心,這次墮胎自由法案也是他諾言實現的一部分。在該法案通過後,費爾南德斯在推特發言道:「安全、合法和自由墮胎終於立法了,今天,我們擁有了一個更好的社會。」

參考連結:

https://www.bbc.com/mundo/noticias-america-latina-55283453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20/dec/11/argentina-lower-house-approves-abortion-bill-legal

https://www.abortolegal.com.ar/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20/dec/30/argentina-legalises-abortion-in-landmark-moment-for-womens-rights

https://www.bbc.com/mundo/noticias-america-latina-55482291

編譯|侯吳婷

編輯|石延平

校對|李世輝

相關焦點

  • 波蘭女性街頭抗議「反墮胎法案」,墮胎究竟是權利還是特權?
    如今,在波蘭,還是有無數的女性在意外懷孕後無法做出自己的選擇,只能聽天由命地生下孩子。在世界上所有的國家中,中國是少有的幾個墮胎合法化的國家。在一些宗教主導的國家中,墮胎不僅是違反人倫道德的,更是違背法律的。那麼,女性究竟是否有權利決定是否墮胎?墮胎應該是一種特權,還是人人皆有的權利?在世界上不同的國家中,女性的呼聲與訴求究竟是什麼?
  • 墮胎除罪化法案第9度叩關,阿根廷參議院29日表決
    這已是阿根廷第9度在國會提出墮胎合法化的法案,若能順利過關,阿根廷女性未來將可在懷孕14周內,按照自己的意願合法墮胎。阿根廷眾議院日前激辯逾20小時,12月11日才以131票贊成、117票反對通過墮胎合法化法案。29日將由參議院的72名議員接力表決,屆時支持與反對法案的倡議人士,也會聚集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國會宮前示威並等待表決結果。
  • 阿根廷朝向墮胎合法化
    圖源:Pixabay 12月11日,阿根廷通過眾議院投票,可能會很快成為拉丁美洲第四個墮胎合法化的國家。
  • 被拒絕墮胎死亡31歲女性的悲劇,Harripota女演員發誓
    現在作為完全成熟的女性成長,為了提高女性權利而活動的女權主義者女演員而廣為人知。去年,雜誌上刊登的無罩衫照片著火了,「以女權主義者的名義,將身體變成色情又有什麼用呢?!?」雖然被批評了,但還是漂亮地斬首示眾了。無論受到怎樣的批評,艾瑪都會繼續為女性前進。這次,我寫了一封信給被拒絕墮胎而去世的女性。
  • 畸形兒都不能墮胎!這個國家女性的怒火,徹底被點燃了!
    然而最近的法令卻直接排除了胎兒缺陷墮胎的這項理由。因此波蘭最高法院頒布的最新法令,對于波蘭超過100萬育齡女性來說,幾乎就是全面禁止了墮胎。這不但大大地限制了婦女的墮胎權,甚至可能讓更多女性選擇鋌而走險,採取非法的墮胎途徑。於是這法令一出來,波蘭各地馬上就爆發了抗議示威。
  • 南非種族隔離下的易與不易,從黑與白的鬥爭,到女性權利運動!
    上世紀:誰會注意黑人女性在南非反種族隔離運動中的角色?從幕後到前臺的默默奉獻!很多人在談及上個世紀南非種族隔離政策以及黑人權利運動時候,將主要的目光聚焦於南非黑色人種與白色人種之間的社會權力鬥爭。雖然這一鬥爭是南非種族隔離運動主要方面。但卻並不僅僅是在那個動蕩的社會下唯一的社會運動。
  • 告別金斯伯格,關乎的不是女性獨有的權利
    這位自由派女性終其一生與性別歧視作鬥爭。她不僅為女性辯護,也曾為遭受性別歧視的男性辯護。在她的推動下,多條因性別而差別對待的法律得到改寫。她更讓我們看到,男權與女權並非對立的,而是相互交織的,人人都是性別歧視的受害者。同時,金斯伯格始終站在同性戀者、移民等少數群體的一邊,成為美國自由派的一面「旗幟」。金斯伯格的去世令人悲痛,更值得我們警惕。
  • 女性「跑進」奧運會——回顧女性爭取運動權利之路
    古代的奧運會,雅典只賦予了男性參賽的權利,如果女性被發現在旁觀比賽,便會遭到處決。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1896年於雅典復興時,發起人顧拜旦並未逃出傳統思維的窠臼,他明確反對女性參加奧運會,他認為女性參賽是「沒有實際操作性、無趣、反審美並且不正確」。但即使這樣,1900年第二屆巴黎奧運會的997名運動員中還是有22名女性參賽。
  • 美國瘋了,竟頒布新法:被性侵也不許墮胎!
    」 越過法律阻止或禁止墮胎,在美國成為過去時,這是憲法賦予女性的權利。 《羅訴韋德案》判決表明: 女性有權利在最初的兩個孕期(1-13周的第一孕期、14-27周的第二孕期)終止妊娠。然後就是第三孕期(28-40周)州政府有權在第三孕期禁止墮胎,除非需要保護孕婦的生命。
  • 阿根廷——第一個墮胎合法化的拉丁美洲國家
    法案推出,該國女性一陣歡呼,是否生育終於成了她可以選擇的事情。三個月前就有一個女性朋友意外懷孕不得不墮胎,並且不善於保護自己的她,還被使得她墮胎的男人嫌棄。兩人的聊天記錄大致就是墮胎後女生損失的工作時間和身體的傷害的補償問題。
  • 禁止強姦或亂倫受害者墮胎惹眾怒
    對此自由派毫不買帳,反對人士21日在聯邦最高法院門口集會,抗議《限制墮胎法案》。為何這一法案會在美國引發如此對立的情緒?法案內容極具爭議阿拉巴馬州參議院以25票贊成、6票反對、1票棄權通過的這一《限制墮胎法案》規定,只有在受到「嚴重的健康威脅」時,孕婦才可以墮胎;即使是強姦或亂倫的受害者,一旦懷孕也必須把孩子生下來;若違反禁令,協助墮胎的醫生被視為刑事犯罪,面臨最高達99年的有期徒刑。不過,法案並不會對尋求墮胎的女性進行懲罰。
  • 從羅訴韋德案到全美最嚴墮胎法
    年輕的麥科威想要墮胎,但依據在她所居住的德克薩斯州的相關法律——反墮胎法,除非在孕婦生命垂危的情況下,否則墮胎就是非法的。為了行使自己墮胎的權利,麥科威找到了兩名年輕律師—琳達•考菲和薩拉•韋丁頓。考菲和韋丁頓認為德州的反墮胎法違反了憲法第14和第9修正案,因而決定向德克薩斯州墮胎法發起攻擊。憲法第9修正案宣稱:「本憲法賦予的某些權利,不得被解釋為否定或輕視公民保留的其他權利。」
  • 真人版《使女的故事》,揭開的是一部墮胎血肉史!
    為什麼在美國這個號稱民主的國家,女性尋求選擇自由的過程依然是如此的艱難呢?  或許看完今天的這部片子,你能在其中找到答案——  《推翻羅訴韋德案》  Reversing Roe  1970年,簡·羅起訴了代表德州的達拉斯縣司法長官亨利·韋德,指控德州禁止墮胎的法律,侵犯了女性的「隱私權」。
  • 這一項裁決,讓波蘭女性徹底憤怒了!
    10月22日,波蘭憲法法院裁定,因胎兒缺陷而墮胎違憲。也就意味著,女性懷孕後,就算發現肚子裡的胎兒有嚴重、不可逆的缺陷,或患有無法治癒的疾病時,也不能墮胎。可以說,這一裁決,幾乎是禁止了所有的墮胎,只有強姦,亂倫,或危害母親健康的情況才能除外。
  • 「Me Too」運動幫助伊朗女性對性騷擾說不!
    版權所有 #MeToo(我也是)運動已經發展了3年多,在全球各地都造成深遠影響,但在保守的伊斯蘭國度伊朗,這項運動仍方興未艾,許多婦女在這項運動鼓舞下,勇敢在社群網站揭露隱忍數十年的傷痛,也讓伊朗婦女遭到暴力對待問題,重新受到各方重視。
  • 一夫多妻制下的塞內加爾,女性地位到底怎樣?
    塞內加爾法律早已規定禁止此項殘酷的陋習,但在廣大農村,女性割禮仍然存在。目前,塞內加爾女性割禮的比率在15歲至49歲的所有女性中為28%,而最為嚴重的科爾達地區和馬塔姆地區,女性進行割禮的比例更是高到恐怖的94%和93%。女性受教育的權利很難得以保障。
  • 流產無國界:波蘭「史上最嚴墮胎法」出臺後,鄰國迎來跨國墮胎潮
    在今年10月22日波蘭憲法法院通過判決,幾乎剝奪了本國女性的墮胎權後,包括德國在內的眾多波蘭鄰國迎來跨國墮胎浪潮。 「芭芭拉阿姨」在整個11月連續加班加點,諮詢電話絡繹不絕,電子郵件無法及時回復。圖:「芭芭拉阿姨」廣告 / 柏林Medical Students for Choise友情提供史上最嚴墮胎法的誕生波蘭涉及女性墮胎權利的法律《家庭計劃法》是歐盟各國中對生育自由權限制最多的法案。
  • 美國高院大法官金斯伯格去世 曾為女性平權奮鬥一生 川普急切...
    但在工作時遭遇的不平等促使金斯伯格投身於平權運動。1972年,金斯伯格與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CLU)共同創立了婦女權利計劃,1973年至1976年之間向最高法院提出了六項性別歧視案件的辯論,贏得了五項。
  • 《美國夫人》:遠超歷史課的女性群像
    想想看,這不過是40多年前的事情啊,現代女性仍然常常要面對這些問題,這就使得本片觀感變得更複雜。天知道我翻了多少白眼才把前三集看完。《美國夫人》談的是上世紀70年代美國女性平權運動的故事,主要聚焦在著名的保守派婦女領袖Phyllis Schlafly身上。
  • 網絡「女權」不能是「女拳」,女性權利首位是什麼?
    剛剛結束的兩會有一個關於單身女性凍卵的議題,成為了熱點。這個議題,我自己本身是非常搖擺的,所以說我也沒打算討論這件事兒。但是網絡上把這個議題和婚姻自由、不婚主義、單身女性生育權這些結合在一起,在我看來就是東拉西扯,為了目標樹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