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墨國》多浪文化的發源地!西域三十六國之八篇!

2021-02-14 憨牛戶外

姑墨國:又稱姑默。漢西域十六國之一。

漢時都城在王治南城(今新疆阿克蘇市一帶宿縣東扎木臺鄉喀什艾日克村古城)

 {姑墨國}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驛站,也是龜茲文化多浪文化的發源地,素有「塞外江南」之美譽。

 「阿克蘇」維吾爾語意為「白水」。是阿克蘇市與兵團第一師政治、經濟、文化、商業中心,兵團第一師師部所在地。

   多浪文化最典型的代表作——多浪木卡姆就是古代多浪人狩獵文化的遺存。它是一種融詩歌、音樂、舞蹈、遊戲、民俗為一體的綜合藝術,再現了多浪人幾百年來在大森林裡遊牧、狩獵的場景,所有舞蹈動作都是勞動過程的形象化。

   姑墨國的分布地區為新疆阿克蘇市北靠天山汗騰格里峰以南地區今葉爾羌河以北塔克拉瑪幹沙漠西北邊緣、東望塔裡木河上遊,西界中吉(吉爾吉斯斯坦)邊境天山山地,南鄰塔裡木盆地。  東漢延光三年 (124) 屬西域長史晉南北朝時役屬龜茲,後為龜茲所並。唐以其地設姑墨州,屬龜茲都督的一大重鎮。宋時為西遼所轄,元明為蒙古宗王察合臺封地。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在此設阿克蘇辦事大臣,光緒十年(1884)新疆建省後設阿克蘇道(駐今溫宿縣)。民國年間,設阿克蘇縣。1949年後,隸屬阿克蘇專區。1983年底撤縣設市,是阿克蘇地區行署所在地。

姑墨又被稱為姑默、亟墨、跋祿迦等,漢朝時和精絕國一樣屬於西域都護府的管轄範疇,姑墨國以農業為主,畜牧業為輔,可以產出銅、鐵、雌黃等礦物。並且從三國曹魏時期開始,姑墨便多次與龜茲聯繫在一起。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中原地區也不斷出現朝代更迭,但是從漢朝一直到唐朝,西域的局面還相對穩定。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姑墨這個名字最終並沒有在歷史上留傳下來,反而是比姑墨更小的溫宿國,如今成為新疆的溫宿縣。

據史學專家研究和分析姑墨龜茲一樣,宋朝開始回鶻化,從公元七世紀由阿拉伯半島上興起的擴張性極強的伊斯蘭教取代了溫和的佛教。11世紀末,回鶻的黑汗王朝改宗伊斯蘭教,對西域諸佛國發起了曠日持久的「聖戰」。並對佛教教徒進行了殘酷的迫害,對佛教文化進行了毀滅性的破壞。佛教寺院廟宇被拆毀,佛像被搗毀,佛教經典文獻被焚燒,佛教教徒被屠殺,具有千餘年歷史的西域佛教文化被破壞殆盡。當地佛教僧侶或被迫接受伊斯蘭教,或逃往異國他鄉,或抗拒被殺。

 

《資治通鑑》中記載王莽新朝時期,姑墨王丞殺溫宿王,並其國。姑墨曾經和封犁、危須等國一起反叛新朝。東漢時期,因為姑墨僕從不服漢朝的龜茲,班超曾率西域聯軍攻破姑墨石城。後來班超攻打莎車國,龜茲國王發動溫宿、姑墨、尉頭兵合五萬人來救莎車,被班超設計擊敗,後來姑墨和龜茲一起臣服東漢。後來漢安帝時期,龜茲又夥同溫宿、姑墨一起反叛,被當時的西域副校尉梁慬等人擊敗。幾年後,班超之子班勇經營西域,用恩德和信義進行開導龜茲王,於是龜茲王帶著姑墨、溫宿兩國王,將自己捆綁起來,向班勇歸降。

 野史傳說該地有一位巧言擅辯的法師,在姑墨國很出名。他常向別人吹噓:誰要能辯贏我,我甘願砍下自己的頭顱。有一天聽說有一位叫鳩摩羅什的高僧回國,法師前往與他挑起論戰,不料三招之內便敗下陣來。這件事更使鳩摩羅什名聲鵲起,龜茲國王聽說後,親自來到姑墨國,請他為龜茲王宮的座上賓。《資治通鑑》記載魏晉南北朝時期姑墨作為龜茲的附屬國,長期臣服中原王朝。《新唐書》和《大唐西域記》都記載,到了唐代,姑墨改名跋祿迦,又叫亟(jí)墨。唐高宗顯慶三年(658年)置姑墨州,隸龜茲都督府。唐高宗顯慶三年(658年)置姑墨州,隸龜茲都督府。在今阿克蘇市以東喀拉玉爾袞一帶。公元661年(龍朔元年)設姑墨州都督府,遷治怛沒城(今烏茲別克斯坦境),屬安西大都護府。其轄為今烏茲別克斯坦阿姆河北岸與蘇爾汗河匯流處之捷爾梅茲西北一帶。唐玄宗天寶十年(751年)。地屬阿拉伯帝國。州廢。唐朝之後,不管是姑墨還是跋祿迦,亟墨都從史書記載中神秘的消失了。

 歷史不會重演,漫漫黃沙中的千年國都已化為一粒粒微塵。每一沙粒都代表這一段古國興亡史和一個風雲波瀾壯闊的輝煌時代

鬼吹燈之精絕古城》第十五集胡八一和陳教授一行考古隊進入姑墨王子墓壁上有大量精心繪製的壁畫,記載了姑墨王子發現精絕女王眼睛的驚天秘密由此考古隊發現精絕密碼,更是歷經千辛萬苦找到精絕古城的大門,然而傷病、缺水、死亡等威脅也接踵而至。

   傳說姑墨王子是西域第一勇士。精絕女王則是魔女轉世,神秘美豔,邪惡十足,利用和鬼眼神的契約,用雷刑暴力地統治著精絕國旁邊的幾個小國。精絕女王的壓迫令周邊的幾個小國終日惴惴不安姑墨王子覲見精絕女王請求減免稅負和納貢,被精絕女王拒絕,姑墨王子動了刺殺精絕女王的念頭。第一次刺殺失敗,卻意外撞破了精絕女王眼睛的秘密

  精絕女王眼睛對視的生物都會被鬼眼送到虛數空間消失不見。而看到鬼眼鬼洞的人則會成為奴隸,被印上紅色眼球記號,最終成為蛇神的祭品。

  此時有一個佔卜先知找到姑墨王子為他獻計讓王子將下有慢性毒藥的金羊羔獻給精絕女王,精絕女王食用後暴斃。

精絕女王死後,鬼洞族群龍無首,周邊小國趁機聯合起來攻打精絕王國,但是精絕女王和鬼眼神籤訂了契約,鬼眼神將所有聯盟軍都用雷劈死了。

  隨後遭詛咒的姑墨王子也痛苦的死後和他的老婆一起合葬,並把他生前和精絕女王戰鬥的故事以壁畫的形式記錄了下來。

 隨著時光流逝,精絕國和周邊小國都被黃沙掩埋,但是鬼洞族的詛咒卻沒有消失,所有進入精絕古城的人都會被詛咒,死法和鷓鴣哨的族人一樣,血液變成黃色,乾枯而死。

  鬼吹燈裡鷓鴣哨的祖先和許多人都想要殺掉精絕女王。最終精絕女王也因為生前濫用神力禍害生靈得到了應有的懲罰。

 《鬼吹燈之精絕古城》中壁畫上的姑墨王子是否真實存在還是虛擬人物尚未可知,但是歷史上確實真實有姑墨的。

   阿克蘇地區旅遊資源豐富,具有品位高、類型全、特色突出的總體特徵,擁有全國74個旅遊基本類型中的35個,佔46%。 典型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  天山第一峰——(溫宿縣天山託木爾峰), 長河落日的中國第一大內陸河——塔裡木河, 中國最美的峽谷——(庫車天山神秘大峽谷和溫宿託木爾峰神奇大峽谷, 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 世界最大的原始胡楊林——塔裡木河沿岸沙雅原生態胡楊林, 離人類最近的冰川——科其喀爾冰川, 早於敦煌石窟200多年開鑿的四大石窟之一—克孜爾千佛洞, 有超乎尋常生長著千年奇樹的一—溫宿天山神木園, 一座蚌殼化石山一—遠邁漢唐烏什燕子山, 南疆第一溫泉一—拜城鐵熱克溫泉, 一池湖水清碧雪峰倒影一—庫車大、小龍池,  高山、湖泊、峽谷、胡楊、大漠、戈壁、綠洲交相輝映,構建了阿克蘇旅遊獨有的魅力和氣質,是新疆旅遊資源的博物館。

姑墨的託木爾峰,位於天山西部,地處溫宿區境內西北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海拔7435.29米,為天山最高峰,1985年正式對外開放。託木爾峰「山地地形崎嶇,峰巒峻拔,冰雪嵯峨,凌空峭壁,千仞攢空」,託木爾峰自然景觀奇麗壯觀,終年白雪皚皚、雲纏霧繞、景象壯麗、奇特的自然景觀猶如神工鬼斧,七奪天工。山峰下的別迭裡山口是古代中西陸路交通重要通道。

姑墨的天山神木園,位於新疆阿克蘇地區溫宿縣境內,又稱庫爾米什阿塔木麻扎,位於縣城西北60公裡,海拔1700米,佔地600餘畝,天山神木園也被稱為「戈壁明珠」。天山神木園維吾爾語就是「庫爾米什阿塔木麻扎」,為傳經聖人的墳地,位於新疆天山託木爾峰南側前山區,是歷史上伊斯蘭教集會和朝拜的聖地。

       

《漢書·西域傳》載:「王治南城,去長安八千一百五十裡。戶二千二百,口二萬四千五百,勝兵四千五百人。姑墨侯、輔國侯、都尉、左右將、左右騎君各一人,譯長二人。東至都護治所二千二十一裡,南至于闐馬行十五日,北與烏孫接。出銅、鐵、雌黃。東通龜茲六百七十裡。

《姑墨國》多浪文化的發源地!西域三十六國之八篇!

未完待續,敬請期待!

我是@憨牛戶外領隊,愛新疆,愛旅行,愛美食!願我的文字給朋友們帶來一個不一樣的西域秘境!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儘快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西域三十六國傳奇
    《史記》中的「西域」實際是指漢朝統轄領域以外的「西北國」;而以後所說的「張騫通西域」,實指「張騫通西北國」;荀悅的《前漢記》即已說明。清代的「西域」,在乾隆時期撰修的《西域圖志》中,對「西域」的範圍做了解釋:「其地在肅州嘉峪關外,東南接肅州,東北至喀爾喀(今蒙古國)、西接蔥嶺,北抵俄羅斯、南接蕃藏,輪廣二萬餘裡」。乾隆時,「西域」已被稱做「新疆」;嘉慶時,「新疆」一詞就完全代替了「西域 」,故《嘉慶大清一統志》就只稱「新疆」不稱「西域」。這便一目了然了,清代的「西域」的範圍位東起敦煌以西,西至巴爾喀什湖及蔥嶺。
  • 揭開西域三十六國神秘面紗
    正式使用「西域」一詞,是漢宣帝任命鄭吉為「西域都護」開始,當時「西域都護」管轄的地區即所謂的「西域三十六國」(最早為五十國,後各國之間吞併為三十六國)。其具體位置,《漢書.西域傳》說:「在匈奴之西、烏孫之南、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東側接漢隔以陽關、玉門,西側限於蔥嶺」,即現在的新疆南疆地區。這是漢代所說的「西域」(當時烏孫不屬於西域範圍內)。
  • 神秘的西域三十六國
    在新疆塔裡木盆地南北邊緣,分布著古代西域神秘的三十六國,其中大部分是城郭之國,少部分是遊牧為生的行國。
  • 西域三十六國......
    獨庫公路     通常我們說的「西域三十六國」出自《後漢書 • 班超傳》,西域三十六國的地理方位以匈奴
  • 西域三十六國——衰落變遷史
    這一篇,我們將講述西域興衰變遷史,順帶告訴大家西域國王為什麼會叫「李聖天」這個中原名字。中國興盛之時,必經營西域。漢徵之,唐得之,元伐之,明失之,清有之。西域的變化和中國的變化緊密相關。我們已經在西域第一篇文章中從西王母開始講述過西域最早的起源。
  • 西域三十六國——你能讀對幾個?
    西域三十六國——你能讀對幾個? 今天小編決定 在我們的辦公室日常問答中 選出一個主題 來做今天的「網課」 西域三十六國的有些國名 到底怎麼讀
  • 姑墨國
    古代姑墨是古絲綢之路的重鎮之一,是絲綢之路的中道。清代新疆建省後,設阿克蘇道。姑墨國以農業為主,牧業為輔。出銅、鐵、雌黃。首都是南城。其手工製品姑墨小刀在歷史上就很出名。三國時屬魏,東漢以後歸附龜茲。當時西域的焉耆、龜茲、姑墨等反漢陣營見漢朝大喪,以為有機可乘,出兵襲擊西域都護府,殺死了都護陳睦。其餘諸國也一哄而起,氣勢洶洶地舉兵圍攻坐鎮疏勒的班超。班超臨危不亂,與疏勒王聯手,堅守孤城。疏勒被西域反漢聯軍圍困了一年多,始終屹立不倒。
  • 歷史上的新疆——「西域」指的是哪些地方?西域三十六國又是什麼?
    「西域」一詞作為一個地理概念 ,在不同時代,具有不同的內容。漢代,西城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西城是指玉門關、陽關以西乃至中亞西亞的一部分,以及東歐和北非的個別地方,是當時漢朝人就地理知識所及對「西方」地區的泛稱。
  • 西域三十六國
    車師後國《漢書·西域傳》載:「王治務塗谷,去長安八千九百五十裡。戶五百九十五,口四千七百七十四,勝兵千八百九十人。擊胡侯、左右將、左右都尉、道民君、譯長各一人。西南至都護治所千二百三十七裡。」車師都尉國《漢書·西域傳》載:「戶四十,口三百三十三,勝兵八十四人。」
  • 徹底搞清西域三十六國知識,十個問題全方位解析,可提問
    在漢代玉門關以西的地方都叫西域,一直延伸到今天的歐洲。而西域三十六國,指的是大體位置在今天東疆和南疆的這一片地方。西域三十六國是漢朝管的,而西域的大片地方是外國領土,漢朝不具有管轄權。但是在漢朝並沒有「西域三十六國」這個稱呼,而是有廣義的西域和狹義的西域的區別。後世為了明確區分,把狹義的西域稱作西域三十六國,也就是漢朝統治的範圍。
  • 交通局駕校與你分享西域三十六國之北疆文化
    據《漢書西域傳補註》考訂,三十六國是:婼羌國、樓蘭國、且末國、小宛國、精絕國、戎盧國、扜彌國、渠勒國、于闐國、皮山國、烏稈國、西夜國、子合國、蒲犁國、依耐國、無雷國、難兜國、大宛國、桃槐國、休循國、捐毒國、莎車國、疏勒國、尉頭國、
  • 西域三十六國的前世今生:還有幾個在中國境內?大多成為中國一縣
    西域三十六國指的是今玉門關以外往西的亞洲地區的一個統稱,實際上在漢初時期西域大大小小共有五十幾個小國,到了張騫出使時期,通過弱肉強食規則,西域先後存在了36個國家,所以統稱「西域三十六國」。在西域三十六國當中,比較出名的有鄯善(樓蘭)、龜茲、烏孫、于闐等。
  • 古西域三十六國國都都在哪兒?
    正式使用「西域」一詞,是漢宣帝任命鄭吉為「西域都護」開始,當時「西域都護」管轄的地區即所謂的「西域三十六國」(最早為五十國,後各國之間吞併為三十六國),其具體位置,《漢書.西域傳》說:「在匈奴之西、烏孫之南、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東側接漢隔以陽關、玉門,西側限於蔥嶺」,即現在的新疆南疆地區。這是漢代所說的「西域」(當時烏孫不屬於西域範圍內)。
  • 西域三十六國——這是最神秘的新疆!
    說到西域,我們常常會聽到的另一個詞是——西域三十六國。是的,在我們的西域,也就是今天的新疆一帶,曾經有過無數的古國:千年樓蘭、樂都龜茲、交河故城、婼羌古國、車師前國、車師後國……交河隨處可見的民居,建築多是以「減地留牆法」往地下挖掘而成的,而地表以上會用版築之法築成半牆。圖中可見其版築之牆的殘垣。半地穴式建築和地表上泥塊壘牆結合的方法,據考可能來自車師人的傳統。
  • 使者一句話,可調動三十六國軍隊,完爆美國
    武帝又派遣張騫出使西域,與西方各國結盟。之後,武帝派李廣利遠徵大宛。大漢幾十萬大軍陳兵西域,震驚了各國。從此西域各國陸續歸順漢朝。漢宣帝時代,漢朝在西域設置都護,管理西域三十六國。漢朝在西域的兵力僅有一兩千人,但仍牢牢控制了西域。漢朝使者的一個命令,即可徵發西域三十六國軍隊。常惠、鄭吉和陳湯都憑藉一片符節,調集了西域各國數萬大軍。這方面,漢朝比美國都強。
  • 新疆古代冶煉遺址,見證中原技術傳入西域
    溫宿縣作為漢代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姑墨國所在地,其探明開發史追溯至公元前3世紀。公元前後,中原冶煉技術傳入西域,並於西域的核心區域龜茲(今新疆庫車市一帶)地區得到廣泛使用,大大提高了龜茲冶煉技術,使龜茲的銅、鐵產量和質量位居西域各城邦國之首。龜茲地區利用本地富有的礦產資源,大力發展冶煉業,鑄造生產工具、生活用具、兵器及貨幣等。
  • 探尋神秘的西域三十六國之烏孫國
    昭蘇縣自西漢神爵二年(公元前60)起,就統屬於漢朝在西域設置的西域都護府,迄今兩千多年,一直是祖國西北邊陲重地,歷史上扼東西陸路交通要衝,夏塔古道、木扎爾特隘口,就是祖國內地經伊犁,通往中亞、西亞各地以及南疆的交通孔道。語源「烏孫」可以有兩種含意[29]。
  • 西域三十六國今何在
    西域三十六國地圖自兩漢之後,西域就與中原地區國同氣連枝,渾然一體的。
  • 班超出使西域,殺掉西域城國的受寵國師,國王看到後立即歸順大漢
    班超出使西域,殺掉西域城國的受寵國師,國王看到後立即歸順大漢「西漢有張騫,東漢有班超,皆一時人傑,不可多得。吾謂超之功尤出騫上……」——《後漢演義》評價班超漢武帝時期,張騫出使西域,從此開拓了絲綢之路。
  • 《水經注》裡的西域及河西走廊(下篇)
    漢代時,這裡是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蒲犁國的王城。唐朝統一西域後,這裡設有蔥嶺守捉所[2]。北河又東逕姑墨國南,姑墨川水注之。水導姑墨西北赤沙山,東南流逕姑墨國西,治南城。南至于闐,馬行十五日。土出銅鐵及雌黃。其水又東南流,右注北河。又東逕龜茲國南,又東,左合龜茲川。水有二源:西源出北大山南。溫宿城,據相關文物普查所掌握的資料,當地學者初步認為溫宿州治大石城,就是今烏什縣燕子山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