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假期首日的早上 8 點 50 分左右,我從廣州地鐵 8 號線客村站月臺走進車廂。果不其然,車廂裡已經有好些穿戴整齊的,以及拉著巨大行李箱準備去到漫展現場再進行穿戴的 coser 們了。每次去參加廣州的漫展,我都會在地鐵 8 號線上看到這樣的風光。
近年因為工作的關係,我已經幾年沒有去過漫展了(如果 ChinaJoy 不算的話)。託了遊戲時光的福,這次我有機會受邀參加 CICF 中國國際漫畫節動漫遊戲展,還沒去到現場,我過往的漫展記憶就被激活了。
雖然也會看少量的動畫,但我去漫展一般都不是因為對「二次元」的喜愛,而是為了「三次元」的偶像。
CICF 過去邀請過不少日本聲優、歌手、偶像到廣州開見面會,比如茅原實裡、LiSA。2014 年的 LiSA 見面會最令我印象深刻,雖然原定的小型演唱會最後被改成了遊戲環節非常遺憾,僅僅在 CO-K 一把吉他的伴奏下唱了《一番の寶物》的短版,但 LiSA 穿透力極強的嗓音和強而穩的唱功還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年的 CICF 嘉賓感覺比往年弱一些,但如今海外疫情依然嚴峻,也沒有辦法。好在,我還是找到了我自己感興趣的嘉賓。
沒有遊戲時光水印的配圖均來自 CICF 官方微博或官網
偶像與 Vtuber
2016 年,GNZ48 在廣州成團。作為憧憬 48 系劇場體驗,但一直沒有機會嘗試的日飯,我終於有機會感受劇場氛圍了。那一年,除了在周末去看劇場公演之外,我也跟了一些外務。
所謂外務,就是組合成員參與的由外部主辦方組織的商業活動,比如作為表演嘉賓參加漫展。2016 年的 CICF 就請到了剛成團的 GNZ 去演出,當時我也在現場。當年小偶像們青澀的樣子還歷歷在目,而今年她們再登上這個舞臺就已經成為評委嘉賓了。
這次到場的三位 GNZ 成員,是作為宅舞大賽評委兼表演嘉賓而來的,這讓我有點擔心。
漫展的宅舞大賽,通常參賽作品都是 LL、水水這一系的,簡單來說就是二次元紙片人。與之對應,願意進內場進行應援的飯,也多是紙片人飯。我特地來到正在排隊等待進入內場的隊伍旁邊觀察,確實沒有看到明顯的 GNZ 應援物品。
不太了解的人可能會覺得,二次元、美少女、偶像,這不都是一掛的嗎?其實不是的。雖然確實也有二者都喜歡的人,但二、三次元粉絲之間的重合度,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高。
另一方面,當天 GNZ48 全團在劇場舉行聯合公演,因此能來 CICF 外務的成員只有三位。理論上,GNZ 的飯多數都會去劇場應援,無暇顧及漫展。這正是我擔心的理由,哪怕有主推個別成員的飯在,應該也只是少數。待會三位小偶像上臺表演,臺下鴉雀無聲的話豈不是很尷尬?
等到比賽開始前夕,三位成員從後臺出來走到評委席,臺下一點反應都沒有,我不由得更擔心了。
這不是因為臺下觀眾萎靡不振,單純只是因為多數人其實是來看 LL、水水系表演的。實際上,比賽期間內場觀眾氣氛很是熱烈,call 聲說不上震撼整個場館,但起碼我站在外場柵欄處覺得很有精神。
多組參賽團隊各自演出過她們的表演曲目後,終於來到了嘉賓表演的環節。工作人員搬出來三個麥克風架,我腦子裡就閃過了幾首需要用到麥克風架的三人 unit 曲。「應該是《糖》吧,」我心裡想。
音樂響起,是《心型病毒》,我猜錯了。所幸,她們表演期間也還是有不少人在打 call,聲音雖然比不上之前,但看來還是有一些人為現場三個小偶像放棄了劇場公演。但一開始那神秘的沉默是怎麼回事……算了,至少沒有弄得很尷尬。
說起來,這次宅舞比賽有點特殊,新加了一個「戰鬥吧歌姬專項獎」。「戰鬥吧歌姬!」是一個國產 Vtuber 團體,我也是看到今年 CICF 活動安排,好奇之下查了一下才知道她們。
很顯然,這是一次合作推廣。你看,不止是為比賽冠名,而且只有選擇跳她們作品的隊伍,才可以競逐那個專項獎。除此之外,「戰鬥吧歌姬!」在 CICF 上也有自己的攤位,還邀請了官方 coser 進行表演。
她們的物販攤位一大早就排滿了長隊,想必是有限量的周邊在售。在 coser 的自由拍攝區域,還擺了好幾輛「戰鬥吧歌姬!」主題痛車。查資料的時候我看到一個說法,說她們是國產 Vtuber 裡面最紅的,大概所言非虛。
對於 Vtuber 來說,線下活動是比較不好弄的。Vtuber 是虛擬偶像,但正因如此她的「身份」尤其要小心處理。
虛擬偶像本身無法在線下直接登場,官方請 coser 也不行,因為那根本就不能代表 Vtuber 本人。因為背後的配音演員發生了變化,去年就鬧出了「四個絆愛」這種風波,運營方要是敢隨便請個人來代表 Vtuber,怕不是要被粉絲錘爆。
如果未來某天技術條件成熟(成本夠低)了,能夠結合全息投影、動作捕捉之類的技術,讓背後的配音演員在小黑屋直接與現場觀眾直接互動,Vtuber 也許才有機會像普通偶像那樣瀕繁出現在線下活動中。
不過即便是國外,Vtuber 也依然是個新興事物,我們不妨再耐心等等看。
下一頁:更多內容
高達與來打
剛開始去漫展那些年,每次我都總想買點什麼,但每次都買不成。想要的太貴買不起,便宜的質量不行看不上眼。終於有一次,看到現場賣高達模型折扣挺大,差點我就買了。不過最後想到自己家沒地方放,還是空手而歸。
後來想通了,我去漫展就看看過過癮算了,反正買啥家裡都放不下。於是,看看模型、手辦之類的展覽,也成為了我去漫展的目的之一。
今年 7 月萬代南夢宮宣布了要在上海建立 1:1 自由高達立像的消息,這個名為「高達中國計劃」的策劃,這次在 CICF 上也有專門的展出。此外,去年萬代高達模型 40 周年紀念賽的參賽作品也在現場進行了展示。
在展區的一個大型玻璃櫃中,陳列著一個 60 cm 高的自由高達模型,它是將在 2021 年建成的實物大自由高達的 1:30 微縮版。
不要以為這個只是讓你看看的非賣品,只要你捨得花錢,是可以將它買回家的。
這款 1:30 的自由高達模型預計將在 2021 年發售,預售價是 14990 元人民幣。預定將在 2020 年末開始,限量發售。此外還有稍微廉價一點的搪膠手辦版本,高度 40cm,預售價是 999 元。
現場物料上沒有寫這款模型的可動性情報,但估計應該是不能動的吧。
「高達中國計劃」展區和萬代高達模型 40 周年紀念賽參賽作品的展區之間,有一堵宣傳牆,上面按照時間軸列出了部分高達模型的包裝封面圖。
我一下子就看到了我買的第一個正版模型的封面 —— 艾比安高達,原來它最初是在 1995 年到 1996 年期間推出的。小時候看的 TVB 版將它翻譯成「惡魔高達」,我對紅黑配色和可變形機構的癖好大概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
繼續往前走,映入眼帘的是好幾行列的玻璃櫃,裡面放滿了萬代高達模型 40 周年紀念賽的參賽作品,吸引了許多模玩愛好者駐足觀看、攝影。
在我這種外行人看來,展出模型的製作都非常精美,因此我本以為這全是大佬作品。認真看了下參賽者資料才發現,很多我覺得很牛逼的作品,其實是來自初級組乃至少年組參賽者的作品。
高玩玩模型,不僅僅是把模型拼好就完事,小到處理水口、噴底漆開始,到上色、滲線,再到添加戰損效果、場景設計製作、添加特效,可拓展的空間其實非常大。
像現場這些參賽作品,許多都有著複雜的場景設計和特效,有的甚至能讓你感受到「故事性」。
我曾經也想買盒 1:100 的 MG 強襲自由,好好地上底漆、上色、滲線,並把它改成主黑副紅配色。但由於種種原因,一直沒有行動。看到這些參賽作品,我內心又輕微地悸動了起來。只是,不知道什麼時候我才會真正行動呢。
萬代南夢宮這次除了高達有展出,9 月剛剛確認引進國內的《假面騎士 聖刃》也在 CICF 外布了個不小的展臺。
在玻璃櫃裡,陳列著許多假面騎士腰帶、配件、可動人偶。看著柜子裡的腰帶,我又想起自己讀書時曾經想買一條空我腰帶,還每天在沒人看到的地方練習變身姿勢。
近年的新騎士我都沒有看,所以很多腰帶我是第一次看到。現在的腰帶比起以前真的是花裡胡哨了很多,看介紹還有發聲功能,嗨呀。
不過估計正如「變身姿勢的花哨程度跟玩具銷量掛鈎」一樣,越是花裡胡哨、音效嘈雜的腰帶就越好賣,所以才會呈現這樣的變化趨勢吧。
下一頁:更多內容
端遊與手遊
大家都知道,在大眾眼裡「動漫」和「遊戲」其實沒分得那麼清,國內各種動漫展上有遊戲廠商出展也是司空見慣。CICF 也一樣,但畢竟比不上 ChinaJoy 那樣的以「遊戲」為主的大規模展會,參展廠商會相對少一些,而且也沒什麼驚喜。
像西山居,依然繼續用自家看家 IP 出展。
網易暴雪掏出了《守望先鋒》和《爐石傳說》布了個小型體驗區,而《魔獸世界》就用立牌打個廣告完事了。
《最終幻想14》的展區很多人排隊,走近一看,大家似乎是為了跟一把巨大的劍合影。
《LoveLive!學園偶像季》和《明日方舟》兩款手遊的展區也人頭湧湧,大家都非常積極地參與活動,看來獎勵應該挺吸引的。
bilibili 遊戲應該算是參展遊戲廠商裡面展區面積比較大的一家了,除了提供《糖豆人》《只只大冒險》等遊戲試玩外,還設置了一個小舞臺,舉行自家代理手遊《BanG Dream!》的現場比賽,也吸引了許多人圍觀。
而要比人多的話,《原神》的展區大概能立於不敗之地。《原神》展臺聚集了很可觀的人流量,展臺正面分了參加遊戲挑戰、物販兩條隊伍,展臺背後則是遊戲體驗區。
物販攤位真的很多人排隊,隊伍旁邊還寫著「本隊列排隊預計時間還需 120 分鐘」。
我問了一下旁邊的工作人員小哥:「這真的要排 120 分鐘嗎?」他回答說「是要的」。當時是早上 10 點出頭,我決定下午再來看看。結果,下午 2 點多我再過來的時候,隊伍人數確實沒啥變化。厲害,厲害。
下午看完 GNZ48 出席的活動後,時間已經快五點了。我沿著離場通道走出場館,這時候多數人也開始離場。跟來的時候一樣,有的人以穿戴著 cos 服的姿態直接離場,有的人則早已換好衣服,拉著巨大的行李箱離場。
我一邊回味著今天體驗到的東西,一邊想著這篇稿子要寫些啥。正想得出神,一眼瞥見場館和地鐵銜接的地方,拉著一個橫幅「2021 年:不見不散」。
「不見不散」的約定我暫時還不敢定,不過我確實是還想再來的。特別是,如果老織能再來開一次見面會,唱幾首歌就更好了。主辦方看到了嗎?麻煩安排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