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形科植物石香薷或江香薷的地上部分。(本文以石香薷為例)
香茹、青香薷、華薺芋、小葉香薷、香茸、香菜、石香薷、石艾。
直立草本,高9~35釐米。全株香氣甚濃。莖細方柱形,多分枝,被白色疏柔毛。葉對生;柄短,密被柔毛;葉線狀長圓形至披針形,先端銳尖或急尖,基部楔形,邊緣具疏鋸齒,上面深綠色,密被白色長柔毛,下面淡綠色,密布腺點。輪傘花序密集成頭狀總狀花序,苞片覆瓦狀排列,圓倒卵形,先端短尾尖,全緣,兩面被疏柔毛,下面具凹陷腺點,邊緣具睫毛;萼鍾狀,5裂,被長柔毛及腺點;花冠唇形,淡紫紅色,長約6毫米,上唇2裂,下唇3裂;雄蕊4枚,上部2個較短。小堅果4個,球形,灰褐色,具深雕紋,無毛。花期6~9月,果期7~11月。
多生於山野,路旁。有栽培。分布於陝西、甘肅、江蘇等地。
夏、秋季莖葉茂盛、果實成熟時採割,除去雜質,曬乾。
長30~50釐米,基部紫紅色,上部黃綠色或淡黃色,全體密被白色茸毛,莖方柱形,直徑1~2毫米,節明顯,節間長4~7釐米;質脆,易折斷。葉對生,多皺縮或脫落,葉片展平後呈長卵形或披針形,暗綠色或黃綠色,邊緣有疏鋸齒。花序頂生及腋生;苞片寬卵形,脫落或殘存;花萼宿存,鍾狀,淡紫紅色或灰綠色,先端5裂,密被茸毛。小堅果4,近圓球形,具網紋。氣清香而濃,味涼而微辛。
性微溫,味辛。歸肺經、胃經。
發汗解表、和中利溼。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溫解表藥。
用量3~9克,水煎服,或研末。用治暑溼感冒、惡寒發熱、頭痛無汗、腹痛吐瀉、小便不利。具有抗病原微生物、增強免疫、解痙、利尿、鎮痛、鎮靜、止咳祛痰等作用。
具有解熱鎮痛作用;對離體腸有抑制作用;可增強機體免疫;具有較強的廣譜抗菌作用,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在體外對血管緊張素受體β-羥基-β-甲基戊二酸輔酶A還原酶均有明顯抑制作用,可能具降壓和降低膽固醇作用。尚有利尿、鎮咳和祛痰作用。
含有黃酮類、揮髮油、萜類、脂肪酸等,另含香荊芥酚、對聚傘花素、對異丙基苯甲醇、β-蒎烯、4-蒈烯、α-松油烯、百裡香酚、葎草烯、β-金合歡烯和檸檬烯。
內服宜涼飲。表虛自汗、陰虛有熱者禁用。
①治中暑煩渴:香薷60克。上一味,搗羅為散,每服6克,水一盞,煎服七分,不去滓溫服,不拘時候。(《聖濟總錄》香薷散)
②治霍亂吐利,四肢煩痛,冷汗出,多渴:香薷60克,蓼子30克。上二味粗搗篩。每服6克,水一盞,煎七分,去渣溫服,日三。(《聖濟總錄》)
③治小兒白禿,發不生,汗出:濃煮陳香薷汁少許,脂和胡粉敷上。(《子母秘錄》)
④治口臭:香薷一把,以水一鬥煮,取三升,稍稍含之。(《千金要方》)
⑤治多發性癤腫,痱子:鮮香薷適量,搗爛外敷。(江西《草藥手冊》)
⑥治皮膚瘙癢,陰部溼疹:鮮香薷全草適量。水煎外洗。(《浙江藥用植物志》)
⊙文章內容僅供臨床思路參考,非中醫專業人員請勿試藥。
⊙部分圖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道醫問診諮詢,添加微信號:daojiaos
⊙投稿合作:89928269@qq.com(歡迎您原創投稿)
❶玄學課堂,陽宅家居風水(八宅)網絡授課班招生啟告!
❷中藥行家摸著良心說,最好的補品可能並不貴!
❸道醫告訴你,何謂清淡飲食!
❹每天學一味中藥,蘆根!
❺中醫年關談喝酒:如何喝酒才能既盡興又不傷身?
❻每天學一味中藥,垂盆草!
❼這個部位是耳鳴耳聾的「死穴」!每天這樣做一下,看看能不能甩掉耳鳴耳聾!
❽這三種白色藥材,每天用一點,清肝、平肝、護脾胃!
❾每天學一味中藥,常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