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解讀:侯孝賢坎城六次入圍均失獎_娛樂頻道_鳳凰網

2020-12-18 手機鳳凰網

寫在前面的話

  為什麼當侯孝賢遇見坎城就會讓人產生這麼強烈的期盼,這是因為侯導是世界範圍內不可多得的坎城常客。從1993年的《戲夢人生》開始,到1995年的《好男好女》,1996年的《南國再見,南國》,1998年的《海上花》,2001年的《千禧曼波》乃至2005年的《最好的時光》,侯孝賢均有入選競賽片單元,但只有《戲夢人生》在輸給《霸王別姬》的情況下摘得當年評審團大獎,其餘則全部落榜,一無所獲。時隔十載,《聶隱娘》已經是侯孝賢第七次入圍坎城主競賽,但是,相比較於侯孝賢的電影地位,評委會獎、技術獎,這般成績,遠遠談不上風光。

  再看今年戰局,如果把「金棕櫚來的侯孝賢」這個懸念補充完整,它應該是侯孝賢、賈樟柯、是枝裕和,他們三個人誰會拿大獎?因為三位導演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一路人。賈樟柯說《風櫃來的人》,它就像拍老家朋友那麼親切;是枝裕和也不含蓄,「侯孝賢於我就像父親一般的存在」。2013年的坎城,《天註定》拿下最佳編劇,《如父如子》拿下評委會獎,實力可想而知。所以按照這樣的表述,賈樟柯跟是枝裕和都恨不得把大獎拱手讓給侯孝賢。最不濟的,當他們站臺上發表獲獎感言,侯孝賢也肯定會被提及。

  對華語電影而言,坎城金棕櫚的榮耀,一直被陳凱歌藏在家。坎城是世界上最優秀電影的競技場,侯孝賢雖然獲獎不多,但能橫跨二十年,同袍對手從大陸第五代變成了第六代,從島內的蔡明亮到香港的杜琪峯,電影的藝術水準沒有退步,實在叫人稱奇,堪稱華語電影的武林盟主,越鬥越勇。

 

1993:《戲夢人生》vs陳凱歌《霸王別姬》

1993年,首次出徵坎城的侯孝賢遇上了出盡風頭的《霸王別姬》,只能鎩羽而歸。

  好的武俠小說總有個吸引人的開頭。流年不利,侯孝賢剛開始他的坎城之路,一上來正撞第五代導演的巔峰。第五代的巔峰也不是浪得虛名,從《黃土地》發力,到《紅高粱》攻佔西柏林,陳凱歌接連挫敗於坎城,才最終摘掉金棕櫚。

  好死不死,《戲夢人生》和《霸王別姬》還都是講中國戲曲,一個官方認證,一個地方戲種,簡直是天上地下了。結果,兩部電影還都拿了獎。只不過《霸王別姬》拿的是坎城金棕櫚,《戲夢人生》拿的是阿巴斯據理力爭得來的評委會獎——你沒看錯,並不是號稱第二名的評委會大獎。這個獎,說是給侯孝賢,不如說是給老阿公李天祿。

  關於這一年坎城,網上有最為齊全的八卦版本,但大多是圍繞著《霸王別姬》。諸如張國榮被提名為最佳女演員,徐楓《俠女》再圓夢,陳懷皚陳凱歌父子樂開懷之類的……是的,沒有侯孝賢太多事。或許,當《悲情城市》拿走威尼斯金獅獎,侯孝賢就要面對更高的期望。

  時至今日,當我們在電影院重看《戲夢人生》,想到的還是那條流傳甚廣的段子,當年評委加裡-奧德曼狂吐槽《戲夢人生》,說什麼玩意,連臉都看不清。事後,他還跑去跟侯孝賢邀功,給演藝人生添了一筆黑材料。

  不過平心而論,《戲夢人生》確實「不那麼好看」。那一年,從媒體到評委,大家一直喜愛《霸王別姬》,它把感傷情節劇拍出了波瀾壯闊哀婉悽絕風華絕代。至於《戲夢人生》,除了一個叨逼叨的老頭子,人們只記得這裡看不清,那裡聽不懂。這就是侯孝賢。

1995:《好男好女》vs張藝謀《搖到外婆橋》

1995年5月23日,《好男好女》女主角伊能靜紅唇亮相坎城記者會。

  與那些漸強的三部曲不同,侯孝賢的歷史三部曲卻是一個不斷低落的過程,《好男好女》評價一般,這是確鑿的事情。即便如此,侯孝賢的坎城之路才漸入佳境。對比兩岸導演的藝術生命,我們不難發現,侯孝賢真是一棵常青樹。

  《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在張藝謀作品裡是中下之作,風評很差。在錯失了刺激的1994年後,這也是張藝謀最後一次參與坎城競賽。八卦媒體也捕捉到了張藝謀與鞏俐最後一次牽手,同時,張藝謀也迅速選擇了轉型之路。然而陰差陽錯,呂樂的攝影卻拿下了技術大獎,直接刺激他走上了導演之路。坎城注重作者電影,好電影的一半歸功於幕後團隊。

1996:《南國再見,南國》vs陳凱歌《風月》

1996年,侯孝賢憑藉《南國再見,南國》坎城再遇陳凱歌,結果雙雙鎩羽而歸。

   俗話說,福無雙至。徐楓與陳凱歌,這對金牌組合想複製《霸王別姬》的成功,又拉上張國榮賭了一把,只可惜,《風月》跟前作的差距不是一點點。陳凱歌又管不好他的藝術家脾氣,《風月》毫無意外地以失敗告終。對今天的影迷來說,《風月》的看點只有張國榮。或者,還有那個小舞女周迅。

   儘管有爆料宣稱,科波拉喜歡《南國再見,南國》,他還發明了一套適用看片評審的打分標準體系,民主得一塌糊塗。與波蘭斯基之類的霸道主席或者阿巴斯這種臭又硬的藝術家相比,這樣厚道的主席,大概是真的不會保住他所喜愛的電影。所以,《南國再見,南國》一無所獲。

  但那又如何,侯孝賢也早已明白,「賣片第一,比賽第二」。當十年後,陳凱歌的藝術生命已經搞得魂飛魄喪,晚節不保,侯孝賢已經開始醞釀著下一部驚世大作。

1998:《海上花》vs蔡明亮《洞》

1998年5月20日,侯孝賢攜梁朝偉、劉嘉玲等《海上花》主創亮相坎城。

  37個長鏡頭的《海上花》,確實是侯孝賢電影生涯中令人難忘的一筆。很多人說,這部電影沒有什麼封閉空間的必要,然而,就像製造大場面不一定要來自大片,封閉空間,未必是劍走偏鋒的類型片要訣。《海上花》玩轉了晚清的青樓風情,正如在上海影評人看來,《海上花》簡直嗲到不行。對外國評委來說,長鏡頭加上大量對話,很難說,翻譯恐怕會擊垮這夥人僅剩無多的耐心。

  在這一年,侯孝賢等來了小兄弟蔡明亮。他跟侯孝賢一樣,從威尼斯柏林轉投坎城,悶片俱樂部又添一員。不過,兩部電影都沒有收穫。無論張藝謀、蔡明亮乃至是李安,他們在其他電影節展簡直是砍瓜切菜,拿下了一堆獎項,可是,一旦到了坎城,他們的好運氣總是留得不多。

  從1997年鞏俐進入坎城評委會開始,華語電影人開始比較頻繁地參與這個遊戲。1998年,陳凱歌也當上了坎城評委,這一年的主席則是老馬丁-斯科塞斯。我們無需過問,斯科塞斯對《海上花》和《洞》看法,他的閱片量和電影品味沒有問題,在全世界範圍內的電影導演裡,都是三甲人物。然而,在他的上世紀九十年代十佳電影裡頭,我們看到了田壯壯的電影,還有侯孝賢的「好基友」:吳念真。這是為什麼呢?誰也不知道。

2001:《千禧曼波》vs蔡明亮《你那邊幾點》

2001年5月20日,侯孝賢攜《千禧曼波》劇組亮相坎城,舒淇旗袍裝似女神。

  過手如登山,一步一重天。還是坎城,還是侯孝賢和蔡明亮。2001年是個好年份,因為2000年,華語電影風靡了整個坎城。帶著這份榮耀和好心情,楊德昌也加入了評審團。

  這屆坎城留下了一個美談,楊德昌為杜篤之爭取到了一個獎項。這說明,當評電影節委,語言溝通能力要好,態度要堅決果斷。楊德昌並不是力排眾議,而是跟阿巴斯那樣,一上來就說,得給這兩部電影一個獎。眾人一看,也不是什麼重要獎項。至於為什麼是這種策略,因為《千禧曼波》的侯孝賢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要重演《尼羅河女兒》的城市悲劇。至於空空落落的蔡明亮,老實說,面對《穆赫蘭道》和《鋼琴教師》,他也沒有任何神秘感,更沒有勝算。

  巧妙之處在於,杜篤之都參與了兩部電影的幕後工作。更準確的說,杜篤之幾乎參與了絕大多數臺灣電影以及眾多華語電影的幕後工作。所以,這個最佳技術獎是頒給兩部電影。

2005年:《最好時光》vs《黑社會》《青紅》

2005年5月20日,《最好的時光》坎城媒體見面會,舒淇笑靨如花。

  華語電影最好的時光是2000年坎城,第二好的時光,大概是2005年。銀河映像的杜琪峯如日中天,第六代的王小帥也是信心滿滿。這一年的評委會主席是庫斯圖裡卡,評委裡面還有放鴿子著稱的吳宇森。

  結果是吳宇森首先拋了一橄欖枝,評委會首先給了王小帥。在類型片裡面,杜琪峯是偏藝術的走向。可在藝術片裡面,《黑社會》簡直太類型了,砰砰邦邦,還帶政治隱喻,評委們想要讀懂這部電影,實在太難了。

   至於侯孝賢帶來的《最好的時光》,老實說,這回有點自曝其短。三段電影扔那裡,大家一上來都看到了,還是《戀愛夢》最好啊,小情小調,風騷得緊。可是,後面的是什麼玩意,生涯總結?自我致敬?

   這屆電影節還有一幕值得記下,吉姆-賈木許的《破碎之花》獲得評委會大獎。他上臺領獎時這麼說道,感謝奇怪的評委給我機會,感謝侯孝賢,我是你的學生。侯孝賢無冕之王的稱號,大概是真的美名揚了。

2015:《聶隱娘》vs賈樟柯《山河故人》

侯孝賢和賈樟柯亦師亦友,也是今年坎城電影節上的「敵人」。

  轉眼間來到2015年,侯孝賢等來了一個宿命般的對手,那就是第六代導演的代表人物——賈樟柯。侯孝賢當然很需要一個獎項,因為與他同時代,惺惺相惜的阿巴斯、安哲羅普洛斯早已獲得了金棕櫚。賈樟柯也需要肯定,《天註定》的「歸隱」,確實是無奈的一招險棋。侯孝賢笑稱自己已經看開,因為《聶隱娘》的投資預算太高,他想得更多的是賣片,因為坎城擁有最大的海外市場,一次搞定幾十家。至於獎項,言下之意,還是讓賈樟柯跟是枝裕和這樣的後輩去爭吧。

  在關鍵的評委會一環,華語電影並無優勢。1991年,專橫的波蘭斯基,把幾乎所有重要獎項都扔給了科恩兄弟,完全無視坎城扶植作者導演的優良傳統。2000年,評委會硬是讓狡猾賣乖的丹麥人拿走了華語電影最想染指的大獎。2007年,坎城60周年之際,評委會則強調了作者電影的傳統。2015年,相信科恩兄弟會主導整個評委會,因為,他們是罕見的「雙頭人」主席。

附錄:其他華語導演的坎城對撞史

1994年5月23日,葛優獲坎城影帝,由美國女星葛麗泰斯-卡基為他頒獎。

  1994年:張藝謀《活著》vs楊德昌《獨立時代》

  就差那麼一點點,張藝謀差點徹底擊垮陳凱歌。在第一輪投票,《活著》還遙遙領先,幾乎染指了金棕櫚。然而,歷史就是如此戲劇性。陳凱歌是第五代的領軍人物,然而,張藝謀卻率先在國際上走紅,這令心高氣傲的陳凱歌既是壓抑又是寂寞。好在,《霸王別姬》出現了。不過時隔21年,《活著》有沒有拿獎已經不重要了。因為那一年金棕櫚《低俗小說》引領的電影革新運動,已經徹底改變了藝術電影的潮流。至於《活著》,它依然很重要,但是它重要的原因,大概只是因為,中國電影很重要。評委會大獎、最佳男演員,坎城已經足夠慷慨。楊德昌的《獨立時代》也可惜,這部電影在今天看來,毫不過時,真誠而尖銳。然而,相對輕巧的都市生活,還有太多的人物對白,它們都直接影響了評委們的觀感和判斷。值得一提的是,李安《飲食男女》在那一年揭幕導演雙周,實際上,如果要參與競賽,李安也有勝算。不過,他更看重影響力。事情果然如他所願,《飲食男女》收穫眾多好評。

王家衛憑《春光乍洩》成首位華人坎城最佳導演,無數攝影師圍拍。

  1997年:李安《冰風暴》vs王家衛《春光乍洩》

  第一次參與坎城競賽的李安和王家衛,他們都有擋不住的好運氣。1997年,坎城國際電影節50周年。這一年,亞洲人在坎城是如此閃耀。評委會主席阿佳妮被莫雷蒂等幾個評委耍得團團轉,不得不接受並列金棕櫚的雙黃蛋結局(阿巴斯和今村昌平),不過在今天看來,這樣的結局也不重要了。因為不管阿巴斯還是今村昌平,他們的電影都已經有一股暮氣。後面二十年,李安和王家衛橫掃了世界。

  1999年:陳凱歌《荊軻刺秦王》vs余力為《天上人間》

  《荊軻刺秦王》幾乎是陳凱歌最後一部被嚴肅評論的電影,影片在那屆坎城拿了不痛不癢的技術獎。至於另一部入圍電影,《天上人間》,相信很多根本不知道有過這樣一部電影,更不要說看過了。余力為似乎不太願意接受自己的失敗,多年後又用《蕩寇》重演了一次,一樣的慘敗,一樣的不知所云。這似乎也提醒了很多幕後工作者,老老實實做技術挺好,不要想著當導演。《天上人間》的入圍,似乎也證明了每個電影節都有開後門這回事。所以,這大概是華語電影最缺乏競爭力的一屆坎城。

2000年5月13日,《鬼子來了》導演姜文攜主演香川照之、姜鴻波集體亮相坎城。

  2000年:楊德昌《一一》vs姜文《鬼子來了》vs王家衛《花樣年華》

  輝煌的2000年,這一年,除了三部競賽片,還有李安展映的《臥虎藏龍》。這四部華語片,放在今天看依然熠熠生輝,魔力無窮。我們幾乎無法批評呂克-貝松為首的評委會,他們給華語電影頒發了如此多的獎項。我們卻一定要譴責這個評委會,他們居然沒有把金棕櫚頒發給其中任何一部!不誇張的說,呂克-貝松再拍了一百部電影,他都沒有辦法達到其中任何一部電影的成就。或許,我們也不能把矛頭對準呂克-貝松,因為那屆評委有多達五名女性評委。這或許不能說明什麼,但是,想想拉斯-馮-提爾和那部《黑暗中的舞者》,或許,答案已經無需捅破。

2009年5月24日,《春風沉醉的夜晚》獲得坎城最佳編劇,圖為婁燁、譚卓、吳偉。

  2009年:婁燁《春風沉醉的夜晚》vs杜琪峯《復仇》vs李安《製造伍德斯託克》vs蔡明亮《臉》

  從陣容上看,2009年儼然是2000年的翻版重現。不過,這些電影卻未必是他們最好的代表作。婁燁的《頤和園》在2006年被臨時排除在競賽之外,原因你懂得。坎城欠了一個大大的人情,當然,電影是好電影。杜琪峯不說了,《復仇》像是他給法國人專門訂製的一套銀河映像電影。李安也不用說了,《製造伍德斯託克》更像一部詹姆斯-夏慕斯作品,他跟老搭檔都拍得很放鬆。蔡明亮更不要說了,《臉》支離破碎,完全仗著背景關係硬。這屆評委會很靠譜,裡頭有李滄東和努裡-比格-錫蘭這樣的實力導演。華人有舒淇老師,但因為英文不佳,全程黑臉。從2009年開始,華語電影在坎城進入衰退期,剃光頭是正常現象,偶爾冒出一部《天註定》之類的,那倒是不正常了。與此同時,票房運動轟轟烈烈,明星們爭先恐後跑去坎城走紅毯——不帶作品。

  2015年,侯孝賢回來了,帶著賈樟柯。

  本文系鳳凰娛樂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以任何形式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侯孝賢膺坎城最佳導演 舒淇鎩羽而歸
    舒淇鎩羽而歸  搜狐娛樂訊 北京時間5月26日消息,據香港媒體報導,第68屆坎城影展閉幕禮及頒獎禮於25日凌晨(北京時間)舉行,臺灣導演侯孝賢憑《聶隱娘》獲《最佳導演》榮譽。侯孝賢成為繼王家衛《春光乍洩》及已故臺灣導演楊德昌《一一》後,第三位華裔導演奪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獎。舒淇憑此片以熱門姿態第三次衝坎城影后,可惜再次鎩羽而歸。不過,舒淇對侯孝賢獲獎覺得有榮譽,她在臺下興奮地站起來為侯導演鼓掌。侯孝賢接受訪問時對舒淇未能拿下影后,無奈地表示拿獎本來就很難:「我又不是這個影展的主席,我如果是主席,可能會看到不一樣的。」
  • 坎城上的中國人:我們在坎城,已經有59年
    中國人在坎城的紅毯上也再也沒缺席過。1990年,張藝謀的[菊豆]金棕櫚主競賽提名。1991年,第44屆坎城電影節,陳凱歌的[邊走邊唱]獲得了金棕櫚獎的提名。1993年,陳凱歌的[霸王別姬]終於拿到了金棕櫚獎,這也是中國電影第一次斬獲金棕櫚獎。同被提名的還有侯孝賢的[戲夢人生]。
  • 臺灣導演侯孝賢勇奪坎城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華夏經緯網5月25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第68屆坎城影展已於25日凌晨閉幕,臺灣地區的侯孝賢導演憑藉《聶隱娘》,勇奪最佳導演,他也是自2000年楊德昌憑《一一》奪最佳導演以來,臺灣地區史上第二位榮獲此殊榮的導演,可喜可賀。尤其他在上臺領獎前,法文介紹還特別提到臺灣地區導演,可真是貨真價實的「臺灣之光」。
  • 2015第68屆坎城國際電影節_娛樂頻道_鳳凰網
    口碑燃爆:究竟有多少媒體給了好評   這幾天,朋友圈、微博上刷屏的主要集中在兩件事上,一個是坎城開幕紅毯上的東北棉被,另一個就是口碑爆棚、被稱為「滿分動作大片」的《瘋狂的麥克斯4:狂暴之路》。
  • 致敬 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揭曉,侯孝賢為何能得終身成就獎?
    趙婷憑藉《無依之地》獲最佳導演獎,除了她,還有一位華人在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斬獲大獎,這就是獲得終身成就獎的中國臺灣導演侯孝賢。  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始自1975年,與紐約影評人協會獎、芝加哥影評人協會獎稱之為美國三大影評人獎。
  • 金馬獎入圍最佳影片特映會 侯孝賢張震賈樟柯亮相
    金馬獎入圍最佳影片特映會 侯孝賢張震賈樟柯亮相 共12張         11月17日,第52屆金馬獎入圍最佳影片特映會舉行,眾明星到場秒殺無數菲林
  • 享譽國際,在威尼斯、柏林、坎城國際電影節獲獎的演員和作品
    2020年9月,中國導演趙婷的作品《無依之地》在威尼斯電影節斬獲金獅獎,這是中國在13後再得威尼斯。基於此,今天就來大略的說說,威尼斯、柏林、坎城電視節,和為國爭光的作品和個人。歐洲的三大國際電影節,其入圍電影、導演、演員可以來自世界各地,沒有地域限制。
  • 波藍波宇:電影既然拍出來就應該讓觀眾看到_娛樂頻道_鳳凰網
    近日,第六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天壇獎」評委齊聚一堂,召開了評委發布會,而鳳凰娛樂也在當天採訪到了「天壇獎」的多位重量級評委。此次天壇獎的評委多半由享譽國際的藝術電影大導演組成,其中就包括了羅馬尼亞電影的領軍人物柯內流·波藍波宇。
  • 兩部華語片入圍坎城,她倆有望爭影后
    坎城國際電影節,今年雖然確定延期,並且取消了許多平行單元,但依舊是關注度滿滿。最近,有網友爆料,坎城電影節已經完成了選片,華語電影展示出了不俗的實力,一共有兩部電影入圍。雖然沒有公布入圍的名單,但還是引發了許多人的猜想。
  • 鳳凰網娛樂啟動金馬54報導 四大主題解碼光影盛宴
    鳳凰網娛樂啟動「金馬54」報導鳳凰網娛樂訊(文/井井) 備受矚目的第54屆臺灣電影金馬獎將於11月25日(本周六)拉開帷幕,鳳凰網娛樂報導團已集結完畢,準備抵赴前方。為了呈現更全面、更多維、更有料的內容,鳳凰網娛樂在「金馬54」之際特別策劃四大報導矩陣——以「金馬之樂」、「金馬之勢」、「金馬之戰」、「金馬之巔」為主題,通過新形式的H5、對話臺灣影人活動以及紮實的文字報導,為你呈現一場光影盛宴。
  • 坎城第五日 愛情至上
    原標題:坎城第五日 愛情至上  新華網法國坎城5月17日電(記者尚栩)第68屆坎城國際電影節17日進入第五天,主競賽單元又有兩部影片登場亮相,分別是法國女導演麥溫·勒·貝斯柯的《我的國王》和美國導演託德·海因斯的新作《卡蘿爾》,愛情成為當日至高無上的主題。
  • 第77屆金球獎揭曉,愛奇藝獨家鎖定《火箭人》等提名與獲獎內容
    同時,愛奇藝提前鎖定電影《火箭人》《伯納黛特你去了哪》《爆炸新聞》(其他譯名《性感炸彈》)《燃燒女子的肖像》《馴龍高手3》《玩具總動員4》《獅子王》、劇集《第二十二條軍規》等8部金球獎入圍作品,《火箭人》拿下音樂喜劇類電影最佳男主角、最佳原創歌曲兩項大獎,該片將於1月15日在愛奇藝電影頻道上線。
  • 第77屆金球獎揭曉 愛奇藝獨家鎖定《火箭人》《伯納黛特你去了哪...
    同時,愛奇藝提前鎖定電影《火箭人》《伯納黛特你去了哪》《爆炸新聞》(其他譯名《性感炸彈》)《燃燒女子的肖像》《馴龍高手3》《玩具總動員4》《獅子王》、劇集《第二十二條軍規》等8部金球獎入圍作品,《火箭人》拿下音樂喜劇類電影最佳男主角、最佳原創歌曲兩項大獎,該片將於1月15日在愛奇藝電影頻道上線。
  • 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侯孝賢獲終身成就獎
    網易娛樂12月21日報導 據外國媒體報導,2020年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頒出。查德維克·博斯曼遺作《藍調天后》表演獎項斬獲頗豐,史蒂夫·麥奎因的系列電影《小斧子》獲最佳影片獎,趙婷憑《無依之地》獲最佳導演獎,尹汝貞憑《米納裡》獲最佳女配獎,侯孝賢獲終身成就獎。
  • 深度解析坎城電影節為什麼最牛 - 2015第68屆坎城國際電影節_娛樂...
    在威尼斯、柏林等電影節面臨片荒的今天,坎城的競賽片資格依舊金貴如昔,就連像門多薩、河瀨直美、阿彼察邦-韋拉斯哈古這些獲得過坎城最佳導演、評審團大獎甚至金棕櫚獎的導演,都心甘情願地把自己的新片送進次級單元「一種關注」,原因只有一個——因為這裡還是坎城。   至於坎城為什麼這麼牛,原因眾說紛紜。
  • 侯孝賢:蔡琴的事我就不說了
    用侯孝賢的話說,商業片的路子全懂。侯孝賢轉入藝術電影領域,是在入行很多年之後了。六七十年代的臺灣電影大多是暴力或色情。1981年,中影想改變現狀,推出了電影輔導金計劃,給優秀的新電影導演提供啟動資金。《光陰的故事》讓人眼前一亮,電影重新有了票房,接著,侯孝賢和陳坤厚的《小畢的故事》票房更好。1982年,《聯合時報》舉辦有獎徵文比賽,大賽名字是「愛的故事」。26歲的朱天文寫了一篇《小畢的故事》投過去,稿件被評為佳作獎,文章登在報紙上。朱天文是朱天心的姐姐,胡蘭成的學生。
  • 侯孝賢獲第57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 第一反應要把獎金捐出去
    8月24日,第57屆金馬獎召開執行委員會議,全票通過選出侯孝賢為第57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得主,表彰他在電影美學的卓越成就以及對電影傳承的苦心竭力。據悉,本屆頒獎典禮將於11月21日舉辦。侯孝賢1973年踏入電影界,從場記、編劇、副導一路累積經驗,1980年執導首部電影《就是溜溜的她》。他在1980年代以《風櫃來的人》(1983)、《冬冬的假期》(1984)、《童年往事》(1985)、《戀戀風塵》(1986)等片成為「臺灣新電影」的代表人物。1989年導演的《悲情城市》獲得威尼斯影展金獅獎,是首部在國際三大影展掄元的臺灣電影。
  • 2018年坎城入圍片單最新解析!幫你預約一整年的必看好片
    大衛·羅伯特·米切爾可以說是被坎城捧紅的。他的處女作《不眠神話》,代表作《它在身後》均出自坎城影評人周。自2001年至今,是枝裕和4次入圍坎城主競賽單元,前三次分別為:2001年的《距離》、2004年的《無人知曉》,和2013年的《如父如子》。
  • 文章頻道 - 2020 坎城電影節片單出爐,海報和電影一樣值得收藏
    當地時間 6 月 3 日 18 時(北京時間 4 日 0 點),第 73 屆坎城國際電影節在巴黎 UGC Normandie 電影院公布了 2020 年的入圍影片,今年共有 56 部作品入圍。今年是坎城電影節有史以來提報影片最多的一年,共有來自 147 個國家和地區的 2067 部影片提報坎城官方單元,數量上與去年相比同比增長了 12.03%;在首次入圍電影的數量上,今年共有 15 部,佔入圍總數的 26.7%,而去年只佔 17%,這讓很多青年導演看到了坎城電影節的生機和活力。
  • 2011坎城電影節 雪樹伏特加限量酒款
    第64屆坎城電影節於昨晚開幕,作為此項盛事的贊助商之一,雪樹伏特加Belvedere Vodka每年都會為這場全球矚目的電影盛會推出限量酒款,2011年也不例外,品牌發布了極具古典英倫風格的限量酒款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