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910個「智安小區」刑事案件「零發案」
讓「安居」踏上「智治」路
晚上九點半,剛加完班的張文術披著月光回家——浙江省嘉興市南湖區皇都花苑小區。到了小區門口,一掃臉,顯示屏上出現綠碼,道閘自動開啟,張文術「秒」過道閘。
「在這裡,一張臉就是一把智控『鑰匙』。」嘉興市公安局南湖派出所副所長徐紅剛告訴記者。
人民安居樂業,這是最大的政治。現如今,在浙江,全省遍地開花的「智安小區」建設,讓「安居」踏上了「智治」路。截至5月底,在建成的6100個「智安小區」中,2910個實現了刑事案件「零發案」。
作為社會治理的「最小單元」「末端細胞」,居民小區直觀體現了社會治理的成效和人民群眾對平安的感知程度。而「智安小區」集成應用的理念,在社會治理中,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發揮了獨特的「聰明才智」。
——嘉善縣研發「智安小區·疫情防控系統」,把原有人臉識別與健康碼、測溫相掛接,使進小區人員身份查驗登記時間從2分鐘縮短到15秒;
——溫州市依託「智安小區」平臺,研發升級「物業助手」,形成「小區、社區、基層站所」和政府相關職能部門「3+N」管理服務模式,打造群眾家門口的「辦事窗口」;
……
疫情防控讓「智安小區」一戰成名,但它的「聰明才智」遠不止此。寧波市鄞州區的首個智慧社區——潘火街道金橋花園社區,推出了一些別出心裁的科技應用。看似不起眼的燈杆上,有一個紅色報警按鈕。一旦遇到緊急情況,只要按下報警按鈕,後臺就能同步預警並連通公安系統報警。在垃圾分類投放點,記者剛靠近,旁邊的感應喇叭就會自動播放「垃圾扔前分一分,綠色生活一百分」,引導大家做好垃圾分類。
高空拋物是很多小區面臨的老大難問題。為此,去年金橋花園社區安裝了28個向上的攝像頭。
「無論在哪個窗口,只要丟出高空垃圾,立刻會被系統捕捉並記錄下拋物軌跡。通過視頻回放,我們就能迅速找到並及時教育拋扔者。」金橋花園智慧社區項目負責人周文堯說,前幾天,17樓業主曬的被子不見了,通過視頻查詢,原來掉到了14樓。
「以前小區高空拋物一個月發生好幾起。」金橋花園社區黨委書記陳芬說,攝像頭安裝半年以來,這個現象實現「清零」。今年全國兩會通過的民法典,明確了高空拋物責任調查由公安機關承擔。這個做法,也相當於給基層公安機關減輕了負擔。
智慧社區建設還賦予社區管理更多「人情味」。去年12月11日,杭州富陽江濱社區的智慧平臺突然報警說73歲的居民王守仁大伯已經幾天沒出門了,社區工作人員和物業保安立刻上門查看。原來,王大伯因為痛風發作不能走路,沒想到社區和物業竟主動上門看望,這讓他既驚訝又感動。
在江濱社區,像王大伯這樣被「重點關注」的獨居、空巢老人有十幾名,一旦老人們超過一定時限沒有出門,智慧平臺就會向社區和物業發出預警,提醒及時上門查看。
群眾看公安,關鍵在平安。
去年5月,在嘉善,一輛載著3人的汽車接連進出桂花裡、嘉怡花園等多個小區。他們的行蹤被「智安小區」管理分析平臺「治安預警系統」自動鎖定,判斷為「高危時段進入多個小區」,隨即發出報警。嘉善警方介入研判,迅速趕赴現場攔截,當場在車內查獲撬棒等作案工具。在證據面前,3人交代了在小區踩點、伺機入戶盜竊的打算。一起可能發生的盜竊案件就這樣被攔截在發生之前。
從治安到「智安」,一字之差,背後卻是社會治理模式的深刻轉變。
在浙江警察學院大數據與網絡安全研究院副院長丁偉傑看來,智安小區是「網際網路+社會治理」理念與立體化、智能化治安防控領域深度融合的產物,為平安浙江建設夯實基層社會治理格局貢獻了力量,為浙江實現「努力成為新時代全面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窗口」新目標新定位提供了基層社會綜合治理現代化實踐。
好消息不斷傳來。
記者從浙江省公安廳治安監督管理總隊了解到,浙江「智安小區」建設模式,正在不斷向智安校園、智安樓宇、智安醫院等延伸。治安監督管理總隊總隊長吳益中表示,浙江省將進一步加快統一全省智慧安防建設標準,將其納入新建改建小區驗收條件,確保今年全省「智安小區」建成總量達到8000個。而這一目標已作為全省社會治理體制改革重點內容,納入省政府部門重點工作績效目標。
浙江省副省長、公安廳廳長王雙全表示,「智安小區」經驗告訴我們,必須堅持以「整體智治」理念,聚焦構建現代警務模式,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創新基層社會治理,為高水平推進省域治理現代化提供更多的創新實踐、公安經驗。這是浙江公安當好「重要窗口」忠誠守護者的責任擔當和實踐選擇。
公安改革向何處去?平安浙江的畫卷如何著筆?這些問題的答案,正越來越清晰。(中國警察網記者 謝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