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1 17: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構建新發展格局 實現高質量發展
湖北省職工技術創新成果評選活動每兩年一次,已連續開展12年。今年湖北省總工會、科技廳授予線站院軌道所《高速鐵路軌道安全服役關鍵技術與應用》特等獎,這是活動開展12年以來第一個特等獎。
項目第一完成人林超,被授予「湖北五一勞動獎章」。
我國高鐵行車密度大、天窗時間短,如何預知高鐵線路的工作狀態?讓林超一舉奪魁的,就是他所在團隊自主研發的軌道智能健康監測系統。
「裝上我們團隊的這套健康監測系統,就像給高鐵軌道安裝了『千裡眼』。」
軌道是保障高速列車運行安全平順的核心技術,中國的高鐵運營裡程已突破3.5萬公裡,監測好軌道結構的服役狀態,就是為守護好這3.5萬公裡的平安提供保障。
過去,養護維修部門主要是利用零點到4點的天窗時間進行軌道巡檢,為了全面掌握軌道結構白天運行中的狀態,林超和他所在的軌道團隊花了7年時間,研製出了光纖傳感+視覺測量技術,實現了從接觸式到非接觸式監測的行業進步。
從「人眼」到「千裡眼」,實現了高鐵軌道毫米級變形識別、數據智能採集傳輸以及智能預警預報。設計人員足不出戶,就能在武漢總部的綜合監控中心看到實時畫面。每當高鐵列車經過線路,軌道狀態曲線便會像心電圖一樣在顯示器上顯示,並自動生成報表。當監測數據超限時會產生報警,並實時將預警信息發送至養護人員。
商合杭鐵路裕溪河特大橋首次在300米以上跨度、時速350公裡高鐵橋梁中鋪設無砟軌道。今年3月,武漢疫情封城期間,團隊緊急由省外人員組建「軌道健康監測」黨員攻關隊,林超遠程在武漢擔任「技術總指揮」。歷時25天,搶在全線聯調聯試前,完成了軌道監測系統的安裝和調試。這是國內首個在特大跨度無砟軌道橋上安裝「千裡眼」,首次實現對軌道敏感區域的非接觸式測量。
目前,這套監測系統已經應用於全國高鐵軌道監測站點總數的92%。
工作剛5年的林超,被同事們親切地喊作「超哥」「超人」。在他們眼裡,他醉心科研,創新實幹,「出成果、寫報告就猶如印刷機一樣!」
從最南端的廣深港客專,到最北端的哈齊高鐵,都安裝了軌道智能監測系統,也都留下了林超日夜奮鬥的汗水。
林超說,「湖北五一勞動獎章」這份榮譽屬於整個研究團隊。
而他背後的軌道團隊有70餘人,其中近20人在開展技術研究,成立了新型軌道產品研發、智能軌道等新型研究團隊,圍繞智慧高鐵、智慧城軌等開展研究。
多年來,軌道所科研團隊依託於「孫立(職工)勞模創新工作室」「鐵路軌道服役狀態監測湖北省重點實驗室」等平臺,力推自主創新,不斷取得新的突破。
」我國的軌道安全服役監測工作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後續還有很多工作需要研究和實踐。」軌道所所長王森榮介紹說,我們團隊的目標不僅是要把我國的高鐵設計好,同時要把它建設成世界上技術、舒適性、安全性都最高的高鐵。
(供稿:顏樂 梅琴)
湖北日報為林超團隊作了專題報導《「千裡眼」為高鐵軌道「診病」 測量精度達到±1毫米》。
點
原標題:《12年唯一的特等獎,被四院工科男拿走!》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