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我曾發過一篇關於環保時尚主題的推文:
沒想與重啟線下的「2021春夏上海時裝周」不謀而合,
將視線對準了時尚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過去,大家熟知的環保先鋒大多來自海外品牌,
實則,中國本土時尚品牌的環保意識也已覺醒。
所以,在上海時裝周舉辦的第18個年頭,
「永續T臺」成為了這一季被熱議的主題。
帶著這份「心有靈犀」的悸動心情,
我又融入到上海時裝周的專業氛圍和熱鬧場面之中。
不僅現場觀秀,
零距離走進各大Showroom和展會,
更親自採訪了多位優秀中國設計師和品牌主理人。
這一次,我挖掘出了幾個「寶藏」品牌,
它們不約而同有這樣一些共同的特質:
超前的環保理念,
特殊的製作工藝,
和出眾非凡的設計。
就讓我們跟隨這些品牌的步伐,
走進2021春夏上海時裝周。
這次的上海時裝周除了有近100場男女裝、童裝和禮服新品發布在上海新天地、One East博薈廣場、靜安八佰秀和興業太古匯等申城時尚地標精彩上演外,以MODE上海服裝服飾展為代表的各大展會和Showroom也如期而至。此外還有首次亮相的「有料空間」特色展區,從時尚產業源頭來闡釋時裝的價值和意義,成為了本季的重頭戲之一。
MINNANHUI:色彩構造的夢幻世界
在觀看MINNANHUI新一季大秀時,印象最深的當然是絢爛斑斕的色彩搭配。這一季品牌以「她的畫」為主題,展現出獨特的藝術魅力。在與品牌設計師惠敏楠女士對話之後,我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品牌所希望藉由服裝傳達的女性價值和一直在堅持的環保理念。
獨家專訪MINNANHUI設計師:惠敏楠
Question 1
大家越來越關注大自然,尤其疫情之後時尚行業也愈發呼籲「循環時尚」,新一季設計在「可持續時尚」這一點上有哪些體現?
從面料的選擇開始,我們就注重「可持續」這件事情,我們儘可能地擯棄了一些會對環境造成汙染的材料,而是選擇使用環保面料和一些高科技面料,從源頭上踐行「循環時尚」。
Answer
Question 2
在秀場我看到了很多亮眼的色塊和線條設計,這一季的靈感來自於哪裡呢?
我們從西藏經幡中提取了包括藍白紅綠黃色塊作為春夏系列的主要色彩元素。另外,相應地運用油畫的質感和筆觸來展現色彩在服裝面料上的融合。
Answer
Question 3
為什麼把「她的畫」定為2021春夏系列時裝秀的主題?您希望向選擇MINNANHUI的女性傳達什麼樣的信息?
我們希望每個女性都能夠做最獨特的自己。不必盲從於他人,需要做的只遵從自己的內心想法。
Answer
Question 4
一直以來,色彩在您的設計中佔有很重要的作用。或許可以為消費者提供一些日常生活中進行色彩搭配的建議麼?
如果不能接受整身造型色彩過多的話,那麼簡單地利用色彩來點綴素色的基本造型就是一個很容易實現,並且也會讓人眼前一亮的搭配方式。
Answer
印花風衣:MINNANHUI
BLANCORE:低飽和度的解構世界
BLANCORE 2021春夏系列以「Voyage to Ego」的主題探討自我價值的遠行與回歸。那些低飽和度的色調和解構設計成為了整個系列的主旋律。是什麼讓品牌在當下這個快節奏的時代,依舊堅持環保,回歸本真?這些答案,在Yalan Lee回答問題的過程中,都一一明晰了起來。
獨家專訪BLANCORE設計師:Yalan Lee
Question 1
大家越來越關注大自然,尤其疫情之後時尚行業也愈發呼籲「循環時尚」,新一季設計在「可持續的時尚」的理念上有什麼體現嗎?
我們通過擅長的解構方式對剩餘面料進行縫補再造,同時也對庫存面料進行延續性的應用開發。因為面料積壓對品牌來說一直是個難題,過季的面料短時間內不再會流行,所以利用率也大大降低,未被充分利用的面料堆積在那裡就是一種浪費。所以我們著重對這個部分開展了一些有針對性的措施。我們未來也會把重點放在用料的創新上,不僅讓每一季的時裝有亮點,同時也要做到環保和高效。
Answer
Question 2
本次為什麼會採用「Voyage to Ego,自我的遠行與回歸」這個主題?它是如何體現在新一季作品上的?
我們從「九型人格」,也就是人的不同的性格特質汲取靈感,藉由設計語言將人格具象化。以一場漫長的原想作為象徵,運用新舊材質的縫補再造的手法,探討完善靈魂,回歸自我的主旨。
Answer
Question3
作為擁有跨國設計師的品牌,是怎樣平衡歐美和亞洲流行趨勢之間的不同風格和消費者接受度的?
不去刻意平衡就是我們的平衡:我們雖然是由不同國籍的設計師組成的團隊,但是我們要做的就是破除界限感。能夠被各種膚色、各種文化生活背景的人選擇和穿著,就是我們的期望。
Answer
Question 4
品牌曾兩次登陸紐約時裝周,這一季首次亮相上海時裝周,有哪些不同的感受呢?
兩次受邀出席紐約時裝周其實也並不意味著我們已經取得了特別高的成績。反倒是我們更加用心地對待這一次在上海時裝周上的國內首秀。在我們熟悉的語境和文化氛圍中辦秀,更像是向家人分享我們的成績,做一次匯報和總結。
Answer
上衣/褲裝:BLANCORE
SEVEN CRASH:實穿的未來主義工裝
作為一直倡導時尚可持續的潮流設計師品牌,SEVEN CRASH也結合了上海時裝周「永續T臺」的主題,將環保理念融入本季產品之中。除了運用再生棉、洗水單寧等環保型材料外,更強調「一衣多用」的概念,從製衣到穿衣致力於循環時尚。
獨家專訪SEVEN CRASH設計師:沈恩綺
設計師沈恩綺這件同款連帽衫就是一個很好的示範:不僅本身是兼顧防風防水抗菌的功能性風衣,還能夠被收納為可攜式手包,提高一件單品的實用率才是真潮流先鋒。
在本季MODE展會上,SEVEN CRASH2021春夏「HYPERLINK SYSTEM」限定系列集體亮相。該系列作品在保留品牌未來感工裝DNA的基礎上,更以日常實際穿著需求為首要考量,打造出來自「過去、現在、未來「的三個系列產品:趣味十足的先鋒街頭,功能至上的都市機能,超前體驗的未來通勤。
打破時空的界限,SEVEN CRASH展現了從現實到虛構,從過去到未來的不同遐想,亦滿足了我們不同場景下的穿搭需求。沈恩綺更為我們大膽預測了未來的穿衣趨勢:風格越來越模糊、混搭、無界限,這無疑也透露出品牌非常強大的前瞻性和對於未來生態的思考。
襯衫/背心/褲裝:SEVEN CRASH
WELDEN:回歸原始自然,回歸匠人精神
美國輕奢小眾包袋品牌WELDEN的創始人兼設計師Sandy Friesen本人非常熱愛旅行,受新冠疫情影響,WELDEN更渴望回歸自然,擁抱森林和海洋,感受所有生命中鮮活的色彩。因此2021春夏系列將自然元素作為了出發點和歸宿。
獨家專訪WELDEN中國主理人:陶元
如WELDEN中國主理人陶元所介紹:品牌原本只使用牛皮和羊皮製包,而在MODE展出的全新一季產品中特別加入了自然牛仔布和麻布。從材質選用到設計理念高度融合。不難發現,天然原生環保材質絕對是本季設計的加分項。
此外,WELDEN也延續了一直引以為傲的純手工編織工藝,以標誌性六邊形幾何圖案為載體,無限變化和延伸出精妙優雅的包款。對原始手工藝的堅持,不僅減少了生產鏈中工業化機器製造帶來的資源消耗和汙染,更讓我們看到了品牌背後難能可貴的匠人精神。
陶元更主張:不要過度消費、避免無效的購買是最好的環保方式。因此,一隻能夠匹配多場景的耐用優質手袋必不可少,一包多用也最大程度上做到了減少浪費。
手袋:WELDEN
CHENGGUANG WANG:鍍上光芒,獨自寄望
「我排斥快時尚造成的浪費」
「我很喜歡皮草,卻從未使用動物皮草」
「我不會丟棄邊角料,我習慣收集起來重新製衣「
......
獨家專訪CHENGGUANG WANG設計師:王晨光
自2016年CHENGGUANG WANG品牌成立以來,設計師王晨光便對「時尚可持續」有著自己的堅持。因此他選用的服裝材質大多以環保的天然纖維為主。
這組曾出現在秀場上的藍色人像印花特地採用的是冷轉印技術,也被稱為「無水印」,相比起其他印染技術,它能最大程度地減少用水量和排汙量。從設計源頭便為環保考量正是設計師的責任體現。
夾克外套:CHENGGUANG WANG
在MODE展會呈現的新一季作品中,我還對這件男裝夾克一見鍾情,穿在女生身上同樣前衛適配,我一點也不感到意外,因為CHENGGUANG WANG打造的正是無性別的東方美學。
而意外之喜,來自這件單品的「正反面兩穿」的設計,通過提高單品覆穿率來達到「時尚可持續」的理念一直貫穿在全系列作品之中。
不同於往季的是,這一季除了大面積運用標誌性的藍色調,也首次將彰顯負面情緒的黑色加入其中,是叛逆,也是突破。
而在該系列誕生前,王晨光做了一個夢,夢境的房間裡灑滿了流動的光影。從這樣的幻境影像中,他提取出了代表希冀的金色和橙色。在以「炛guang」為主題的全新作品中,我似乎看到了他的兩種極端情緒在滋生蔓延,像極了一個夢境中的逐光少年。
有料空間是一場關於「材料烏託邦」的特別展覽,旨在從時尚產業鏈上遊開展綠色時尚革命,藉以讓設計師們深度挖掘環保材料和創意設計的結合可能,和喚起大眾重新思考自身與自然之間的關係。
此外,我們還看到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蘭精、杜邦、瑞典領館、溢達集團-十如仕、牧羊人、GREENEXT和LE DUMCO等多個參展商都出現在了展區。
這次,我們非常榮幸地採訪了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中國區循環時尚項目負責人:範華星。
獨家專訪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中國區 循環時尚項目負責人:範華星
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以下簡稱:基金會)是旨在加速推動循環經濟轉型的全球思想領袖。根據基金會發布的《新紡織經濟:重塑時裝的未來》報告,我們看到了幾組觸目驚心的數據。
時尚產業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年在十二億噸以上,是全球所有航運和海運二氧化碳的總和。
2015年,全球用於生產服裝的材料中只有不到1%得以回收並製成新衣物。
過去15年間,中國服裝的使用率下降了70%......我相信,這已經足夠引起行業內外的人的深思。
我們還留意到,基金會創始人艾倫·麥克阿瑟作為循環經濟的先行者,她在私人行程與公開場合中曾多次穿著同一件西裝外套出席,包括與Stella Mccartney的會面及其他重要活動,身體力行地從穿衣細節踐行著時尚可持續的理念。
此次,基金會藉助有料空間對外宣傳的,正是他們所倡導的時尚循環經濟原則:從設計之初就去除汙染和塑料,最大程度地保留產品的價值。同時,在產品使用過後還能夠做到反哺自然,回歸到自然循環系統中。
未來,基金會也將會與上海時裝周深度合作,從設計、商業模式、回收機制等方面帶動上海向「循環時尚之都「轉型。後疫情時代,也正是步入循環經濟的良機,中國本土時尚設計師與消費者已經覺醒。在「永續T臺」的路上,也許你我的綿薄之力,就是燎原的星星之火。
圖文來源:澄澄ok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