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裡木,男,維吾爾族,新疆吐魯番人,維吾爾族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舞蹈家、表演藝術家。2020年3月3日凌晨0:30,因心衰竭去世,享年79歲。
「我騎上那小毛驢,樂悠悠,歌聲伴我乘風走……」克裡木離世,悲兮痛兮,他把一生都獻給了熱愛的藝術。
克裡木,1940年6月12日出生在「葡萄之鄉」吐魯番一個維吾爾族藝術世家,父親曾經是歌舞團的藝術指導,一支「金鎖吶」吹得遠近聞名;母親是一位舞蹈家,優美的舞姿贏得無數掌聲。受家庭影響,克裡木從小就能歌善舞,而且性格開朗,又不乏幽默,為他以後的藝術生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51年,年僅11歲的克裡木來到部隊,當上了一名文藝兵,同時學習舞蹈。
1958年,18歲時克裡木來到北京這座大城市工作,開闊了眼界,他知道這個舞臺更廣闊,他決心在這裡成長,將自己的歌聲傳遍全國甚至全世界,讓更多的人通過他的歌聲、舞蹈了解新疆的美好。事實是,克裡木真的做到了。
在眾多的回憶文章裡,這樣一個細節被湮沒或忽略了,那就克裡木是第一位用漢語唱維吾爾族歌曲的歌手,也讓大家知道並了解了新疆的維吾爾族。
1959年,克裡木參加了全軍第二屆文藝會演。
全軍文藝會演旨在交流經驗,繁榮文藝創作,提高演出水平,促進部隊文藝工作。第二屆文藝會演1959年6月1日在北京開幕。這次會演是軍隊文藝工作者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十周年的獻禮演出。參加會演的有21個專業文工團、16個業餘演出隊,5600餘人,演出各種形式的劇目、節目408個,其中有話劇《槐樹莊》、《東進序曲》、《南海戰歌》、《將軍當兵》,歌劇《紅鷹》,舞劇《五朵紅雲》、《蝶戀花》等。由87位將軍組成的「將軍業餘合唱團」參加了演出。
在這次文藝會演上,18歲的克裡木讓一首新疆歌曲成為他人生的轉折點,堅定了他的音樂之路。後來,克裡木一邊唱著反映新疆的歌曲,一邊深入生活不斷創作歌曲。創作並演唱了歌曲《阿凡提之歌》、《塔裡木河故鄉的河》、《庫爾班大叔你在哪兒》、《羊肉串香又香》都來源於新疆生活,讓人聽出了地地道道的新疆味,至今廣為流傳,並廣泛傳唱。
克裡木的演出特色是歌舞結合,充滿著濃鬱的民族特色,充滿著強烈地生活氣息,受到了不同年齡觀眾的歡迎,感染影響了幾代人。舞臺上,他身著軍裝、民族服裝載歌載舞,為大家表演唱新疆民歌。只要有他在,演出氣氛都非常熱烈,他走到哪裡就把歡笑帶到哪裡。觀眾也把最熱烈的掌聲送給了他。就這樣,克裡木成為了人民喜愛的藝術家。
1990-1995年,我曾在新疆工作過5年時間,那時,生活裡儘是流行歌曲以及汪國真的詩和三毛的文章,很多人為此都著迷了,但是,我們,那些邊疆的戰士,依然愛聽克裡木的歌。大約是在94年前後吧,我所在的部隊在達坂城附近施工,具體的任務是挖光纜溝——那時候,通信設備不像現在,只要有個手機就可以「全球通」了,當時公路兩邊全站著黑黑的電話線杆,打個電話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傳說中的「大哥大」,只有在電視上偶然看到。施工的條件很苦,生活很單調,沒事兒了也吸能唱歌。在達坂城那個地方,我們除了唱軍歌,還唱《達坂城的姑娘》。
達坂城的石路硬又平啊
西瓜大又甜呀
達坂城的姑娘辮子長啊
達坂城的姑娘
兩個眼睛真漂亮
你要是嫁人
不要嫁給別人
一定要嫁給我……
我們唱著,雖然並沒有見到達坂城的漂亮姑娘,但唱著唱著就把自己給唱哭了。我們不知道這讓人落淚的力量來自何處,但有一點完全可以肯定,那就是漢語的表達沒有任何的阻隔,可以讓歌聲直抵人心。克裡木也曾演唱過這首歌,他就是在這首歌裡認識了他的妻子、被譽為「新疆最美的姑娘」的維吾爾族歌舞演員古蘭丹姆。
古蘭丹姆小克裡木2歲,年輕時是個大美人。早年的一個偶然機會,她和克裡木邂逅。一對毫不相識的維吾爾族歌舞演員,載歌載舞地表演了正宗地道的新疆維吾爾族版的《達坂城的姑娘》。這位美麗的新疆姑娘真的「沒有嫁給別人」,而嫁給了帥氣幽默的新疆小夥克裡木,兩人成為一對珠聯璧合、琴瑟相調的藝術伉儷。
在達坂城的歌聲裡,克裡木收穫了愛情,我們,那些邊關的戰士收穫了記憶,豐富了青春。這就是克裡木和我們了,克裡木在用歌聲讓人們了解和認知新疆,我們在克裡木的歌聲裡深深地愛過,並深深地愛上了新疆。克裡木因為是一個新疆人而深感自豪,我們因為在新疆工作過、新疆是我們的第二故鄉也深感自豪,是歌、是歌裡的情把新疆、我們和克裡木緊緊地連在一起,當歌聲唱起,我們的情就融在了一起、心就連在了一起。
1995年之後,我便離開了新疆,想起新疆時,就很想聽新疆的歌,聽著聽著就把自己給聽感動了。有這樣一種體驗:聽新疆的歌,不管眼前是什麼,心裡都是新疆人民載歌載舞的歡快景象,都能被感染。聽新疆歌,不用睜開眼睛就知道那是新疆的歌,有著非常濃厚的地域特色,也只有新疆人才能唱好新疆歌,外地人唱著總不像。克裡木就是這樣一個能唱好新疆歌的偉大歌者,從這個意義上說,他的歌聲是新疆獨有的,就像是從新疆那片美麗土地上一天天生長出來的,像草、像樹、像山、像水,又如大漠沙粒、戈壁頑石……充盈在新疆的角角落落,漫過新疆的每一寸土地,沒有缺憾,儘是美好的情感,讓人激動、讓人愛憐,也讓人懷念無限。
2004年前後,我有了一次再去新疆的機會,有機會再會深愛著塔克拉瑪幹沙漠和塔裡木河,但與以往不同的是,這回在塔河邊上,有了一種別樣的體驗:看著塔裡木河遠方而來,流入浩瀚的大漠,忽然就聽到了一種歌聲,不是被唱出來的,而是兩岸河床的沙粒墜入河水後的聲音,綿綿的、脆脆的,細細微微的,卻在心底激起了一種從未有過的多情和悲壯。這就是塔裡木河的歌,平凡卻非常高貴,細碎卻能連成一體,沙粒墜入河水,與河水一起融成了向前的歌,是恩澤、是滋潤,也是奉獻和感恩。
塔裡木河故鄉的河
我愛著你呀美麗的河
你撥動著悠揚的琴弦
伴隨我唱起歡樂的歌
哎,塔裡木河故鄉的河
你用乳汁把我養育母親河
當我騎著駿馬天山巡邏
好像留在你的懷裡盡情顛簸
當我穿過熾熱的沙漠
你要流進了我的心窩窩……
詩人們說,真正的歌者是讓一片土地歌唱,克裡木,也許就是了。如今,他,走了,但他的歌聲卻被留存了下來,在新疆,一直,響著。從這個意義上說,克裡木是新疆歌王,不為過。
(本文根據克裡木相關資料編寫,圖片來自網絡,向原作者表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