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臺河市第四中學 郭申飛
思政課是中學一門主要的國家課程,通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學生對世界、對社會和對人生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廣大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才能成長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思政課是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金鑰匙。
一、做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
步入初中的學生們,隨著身體生理的發育,他們已經意識到自己在成長為大人了,心裡都有著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將來做什麼,要做什麼樣的人的思想已經逐漸與現實的一些行為聯繫起來了,這是每個人在成長中所必須經歷的階段。周恩來15歲的時候,就在給同學的贈言中這樣寫道:「願相會中華騰飛世界時」,表達了為祖國解放和民族強盛而奮鬥的雄心壯志。在南開中學讀書時當談到自己的理想時,他又發出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宏願。為了早年樹立的志願,周恩來不懈努力,最終在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中他找到了馬克思主義,繼而加入中國共產黨。在中共早期領導人中,許多人都是在中學時代立下救國濟世的志向,並為此奮鬥終身的。
現在是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但革命先輩留下的寶貴財富,應當繼承並發揚下去。學生們通過思政課的學習,知道了什麼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了解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及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勝利的真正原因,用科學思想武裝自己的頭腦,從而正確的樹立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世界觀教育,貫穿於整個學習生涯。例如,初二政治課本中講到的「勇於面對挫折」。教育學生要正面面對挫折,不要灰心喪氣,通過自身努力奮鬥以改變並獲得最後成功。
人生觀教育,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初中課本重點強調學生們要熱愛生命,熱愛自己,熱愛身邊的每個人。凡事從點滴做起,只有將自身做好了,才能將人生觀的教育面擴大到愛社會、愛國家、愛世界的層面上。
價值觀教育,是與人生觀教育緊密相連的。如今的中學生從小嬌生慣養,攀比成風,甚至是奢侈享受,這已經違背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勤儉節約的優良作風。為此,思政課重點教育學生要生活簡樸,杜絕浪費,家校攜手從日常點滴去教化和引導學生們的思想,力求將美德的種子栽種到他們的心中。
二、明確人生的意義
學習思政課,有助於樹立個人理想。毛澤東少年時就立下了「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的遠大志向;青年時代的毛澤東更是在《心之力》文章中表達了「吾輩任重而道遠,若能立此大心,聚愛成行,則此熒熒之光必點通天之亮,星星之火必成燎原之勢,翻天覆地,扭轉乾坤。」他遍讀古今中外名著,對中國歷來的政治有了系統的認知,又通過研讀馬克思主義著作,結合當代中國的國情,樹立了為窮苦老百姓打天下的理想。對現在的青少年來說,學會觀察社會,了解政治,用中外通用的高尚理念來指引自身的學習,這樣才能在學習中為自己注入活力與能量。
學習思政課,有助於培養一個人的責任感。中國有「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語)的警句;外國有「不要問國家能為你做什麼,問一問你能為國家做什麼?」(美國總統甘迺迪語)的名言。縱觀古今中外,無數仁人志士都解釋了責任與思政的關係。這就要求年輕一代要以此為榜樣,在學習生活中讓自己獲得一往無前的不懈動力,在做許多有意義的事情的同時,充分感受並認知自我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學習思政課,有助於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無數先烈和英雄,用他們的言行詮釋著高尚的情操,告訴學生們什麼是愛國主義、什麼是集體主義。劉胡蘭13歲不懼敵人的鍘刀為了革命欣然赴死;黃繼光為戰役的勝利不懼敵人機槍噴射出來的子彈,毅然用胸膛堵住敵人的槍口;董存瑞為了摧毀敵人的碉堡不顧個人的生命用自己的身軀當支架,為戰友掃平了前進的道路......是這些可歌可泣的英雄們的流血犧牲才換來了今天的祖國強大和人民的幸福!年輕一代應當永遠銘記先烈們遺留下來的這種犧牲精神和高尚的革命情懷,以此來洗滌心靈,自覺多做有益於國家、社會和他人的事情。
總之,思政課的學習有助於培養學生分析、判斷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知道了簡單的法律的制度,增強了法律的修養; 懂得了努力學會感恩,須真情回報社會; 會去弘揚社會公德,倡導校園文明;還要堅守誠信原則,去創造人生價值,綻放生命光芒;知道該怎樣愛國,實現民族復興;如何處理人際關係,構建和諧環境等,最終堅定理想信念,為未來人生奠基。